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
课程层次:专业选修 | 学分:2.0 |
我本来想上个学期结束来冲一下这门课的 现在可好连这门课发生了什么我也快忘了
楼上同学的评价从一个好的方面来说确实是这样 我不做任何否认
但是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讲 不管是从课程内容和评分标准 或者是课程安排的时间合理性 又或者是上课给人带来的体验 都让我觉得 蛮不舒服
所以我的建议是 内向的 没有那种和老师良性讨论习惯的 不要选
脑子转的很快 能短时间接受理解老师的大量输出 并和老师讨论的 可选
课程分成两部分,前面几周由李俊伦老师给大家上地震学勘探运用方面的内容,后面几周由王宝善老师给大家上地电,地磁,大地测量方面的内容。
一句话就是:各种浅地表近地表的勘探方法简介。
老师们一开始也说这门课目的在于让我们接触一下相关的专业课内容,不要求我们深入掌握太多细节的推导和处理,一是因为大三下和大四专业课会详细讲解,二是学时有限。(似乎也确实如老师所说:可能是我们的第一门专业课)所以学完这门课后本人也只是有个大致的了解,接触了一些很简单的地震数据处理的方法。
李俊伦老师:
班上只有10个人左右,但可能正因为这样让我们和老师上课互动氛围比较好。虽然上课点名回答问题让人十分紧张,但是大家不用担心回答不上来之类的,李老师十分珍视每一个人的看法意见,对于不同的观点老师并不会简单地直接否定,而是对此观点加以认真思考然后给出中肯的评价。李老师擅长诱导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拓展,将新学的东西和旧学的东西进行类比推理,加深对概念的印象和理解。上课内容先是对地震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与地震波方面内容,比如反射折射,体波,面波的相关知识等),然后是具体的勘探应用(反射勘探,折射勘探,面波勘探)。
作业方面,难度起伏有点大,有时候是像用费马原理推导斯奈尔定律这样比较基础的作业。有时候是用Matlab做f-k滤波这样的大作业。基本上是一周一次作业,其中有两次作业涉及到Matlab编程,当时做的时候十分难受,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并不难,只是因为第一次接触Matlab的一些函数的调用,比如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反变换,以及完全不了解基础的环境变量配置知识等等让我花了比较长的时间去熟悉当时完全不会的东西。(大多数时候是向助教和老师询问,或者上CSDN才得以明白)不过最后看到自己把第二次大作业的F-K滤波图画出来的时候还是很开心的,虽然只是调用了一下助教已经设置好的函数,但是仍然成就感满满。到最后一节网课的时候,李老师还带着我们回顾了一下这学期做过的作业,也算是作为一个总结和反馈了。
tip: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多找老师和助教询问,老师和助教人都很好的,很欢迎大家来讨论,我们的知识储备可能和老师们想象的不太一样,难免会出现在作业上难度幅度落差大的情况,这确实需要多与老师沟通交流。
王宝善老师:
老师上课内容比较硬核,特别是电法勘探涉及到比较多且复杂的公式推导。(虽然不要求我们全部掌握,但是看着ppt比较快地手撕公式,自己又不完全理解的感觉真的有点难受)讲课顺序是:井中勘探,电法勘探,探地雷达,电磁勘探,重力和地磁勘探。虽然以了解这些比较传统的方式方法为主,但是老师仍然会让我们了解一些对这些方法的改进应用,给出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实例,有的是别的团队正在做的,有的是王老师和其他老师合作一起完成的(印象最深的还是合肥南站供热水管漏水点的寻找,虽然用的是地震波的方法)。最后一节课老师还介绍了光纤传感的方法(对勘探方面感兴趣的同学建议去找王老师他们聊一聊这个),最后一次大作业也和这个有关。
作业基本上都是可以直接手写的,没有特别难的。最后一次是大作业,涉及到光纤传感的,让我们处理一下之前已经采集的数据(本来是要实地去地空楼做重力检测方面的采样,但是因为疫情全部课程又变成网课形式了,也就没有做重力方面的大作业了),也是用matlab编程处理,目前还没有做完。
最后没有期末考试,所以可见平时的作业还是很重要的。
整体评价:收获很大。虽然已经大三了,之前也从讲座等了解到一些老师们做的工作,但是像这样去了解各个勘探的方式方法还是第一次,从大作业里也实际体会到了一些做勘探数据处理的过程(虽然只是初步的),对自己以后确定具体方向也是有比较好的参考意义。这是老师们第一次带这门课,我们也是第一批上这门课的学生,有很多不确定性,也经历了被大作业折磨的痛苦,但是我仍然感觉这门课值得选。
建议:如果你对近地表勘探比较感兴趣或者想了解了解并试试相关的地震波数据处理方法,选!(同时也已向老师们提议放在大二暑假开这门课,有更多时间给同学们去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勘探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