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基础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研究生课程 | 开课单位:近代物理系 |
课程层次:本研贯通 | 学分:4.0 |
刘建北和张云龙老师的《粒子探测技术》课程内容丰富,涵盖粒子与介质相互作用、探测器原理等。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讲解清晰,内容充实,但课程信息量大,导致学习负担较重。特别是对于没有相关背景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高。部分学生表示,课程内容与实验联系紧密,对实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理论与应用的结合比较杂乱。
课程教材使用科大编者合著的书籍,但被评价内容不连贯,插图与公式有时晦涩。多位学生建议补充阅读英语文献,以便更好理解课程内容。此外,教师的PPT被部分学生认为比教材更易于理解。
作业被普遍认为难度较高,有时偏离课程核心,甚至部分题目需要自己做假设。作业给分严格,部分课程助教在评判上得分较低且缺乏具体反馈。在评估中,有助教态度不端的评论,影响学生体验;但有的助教也被认为负责并且对作业评分较为宽松。
考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答、计算及综合题。整体题量较大,覆盖面广,考试往往以理解和记忆为主。给分较为严格,几乎不调分,导致本科生在成绩上不占优势。部分学生反映考试题目与作业相比简化,但题目本身仍然有一定挑战性。
课程整体收获大,但学习体验因助教或群体氛围等问题受到影响。部分学生指出,课堂群体氛围不佳,研究生和本科生间摩擦明显。对于内容多但工科应用性强的特点,建议对实验方向感兴趣的学生选择,而追求GPA的学生需慎重考虑。
该课程适合对实验及探测技术有较高兴趣的学生修读,尤其对实验技能有助益,但需面对高强度学习及严格的评分体系。如果追求更高的GPA或对助教资源有较高依赖,需在选择时谨慎考虑。
过了很久再来补一句, 如果你觉得这门课好难, 学不懂, 不要觉得自己笨, 不要觉得自己不适合搞这种工程技术, 更不要觉得探测器怎么这么复杂这么难懂. 学起来难受纯粹是因为教材常常不讲人话; 多去找点洋人的资料读一读就好了。
补一句,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不要和研究生一起上课, 课程群里甚至出现了好几个发奇怪的语音, 地域黑, 炫富, 阴阳怪气, 出口成脏的人, 戾气很重, 令人瞠目结舌, 我在任何一个本科生课堂都没有见识过这么令人作呕的课程群,群里的人甚至能开匿名骂人吵架一晚上。然而助教宋勇不但不制止反而乐于参与其中,恶臭至极。 此人安大毕业的,常常和一些研究生一起对班里的本科生阴阳怪气,号称要对我们这些“高贵本科”的“人上人”要“严格要求”,似乎这些研究生助教总有一种“我终于有机会来教训一下你们本科生了”的心态。或许要感谢这门课让我坚定了出国的想法.
如楼上所说,这门课真的让人很矛盾,内容很多自然收获很多,但是学习体验实在是太差了。但是毕竟收获很多,勉为其难给个八分,不能再多了。
首先教材就令人难以接受。使用的教材是科大的几位老前辈合著的,几位编者各有特色, 然而整本书读起来非常不连贯,编排上有很多重复的地方, 真的好乱啊. 同时内容质量一言难尽,很多插图就是把文献里的图英文PS成了中文,看得出来就是在摘抄文献; 然而只是把文献里的公式抄下来也就算了,有的字母也不说是什么含义,只能靠横跨好几页的上下文去猜;最糟糕的是,有的语句仿佛是机翻的,连最基本的通顺都做不到!这本书用了十几年了,2015年第二次印刷了,居然都还是这个样子,实在让人无语。
考试确实离谱, 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连线题计算题啥都有, 题量属于理综那种基本上不能思考得直接做的. 期末考之前请一定要全面复习. 尤其是有些充满了令人迷惑的近似的计算题要背背公式, 不要现推!
刘建北老师的讲解很不错. 老师真的超级Nice.
然而这学期的助教是两名他的研究生, 个人认为态度和认真程度较差, 作业批改方式和习题课也没有延续其它本科课程的惯例, 每一次作业每一道题都搞得像考试一样评分,然而从来不写错在哪,更不可能写批注,只随手给个分,从头卷到尾,进一步令人不适. 欢迎这两位助教联系我,选修我带助教的课程,我来教你们怎么当助教. 尤其是宋勇, 实在过于脑残了, 没见过这么脑残的,我建议你赶紧去黄山路对面的医院看看,开个患病证明吃点药,发个中国科大学报说不定还能拿个学位混个毕业.
给分真的很残酷, 据博士姐姐说, 刘老师刚来科大的时候不知道研究生必须加权上75, 从来不调分, 后来被人提醒了, 才开始给研究生调分,但只给研究生. 全班本科生总评最高92, 然而他卷面也是90+; 本人总评84, 做不完, 基本上大题没得分, 但前面应该做得挺好的, 真就不调分啊. 要是助教不这么脑残也就不会被卡绩了,心疼我的GPA.
我的评价是:这门课和他的助教,都是÷中÷
助教一言难尽了,每次作业题目拍脑瓜出不说,很多出的莫名奇妙,毫无章法,改起来还煞有介事地像改考试一样按步给分,问题就是你这门课唯像为主,充斥着近似,搞的却像是数学一样追求精确,改成什么样全靠助教心情,只要不顺着助教“高深的物理思想”一律算错,上科大课这么多年,第一次碰到这种作业分都只给一两分,多给点分像要他命的高贵助教,晦气。最后考前一天还在上习题课,还是在元旦假期占了休息时间上课的情况下,给的手写答案像鸡ha的,实在是考验眼力。
嗯,成绩出了,果不其然的作业没给满,最后也没调分,平时大家作业分也只能拿到个5、60,那你这样为什么要算作业分,直接考试算总评呗,请文明用语课,研究生也在搞教育提升年吗,哄堂大笑了家人们。
PS.顺便一提,这门课有不少外校上过的跑过来刷分,也有不少研究生二刷
课堂内容丰富充实,张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
作业偏难怪,一次布置2道题能写4小时。
给分奇差无比。看其他评课说是不调分,个人感觉完全是这样。本人(本科生)作业小测接近全满分,期末试卷没有不会的都写完了,总评只有3.0。
这门课挺好的呀
然后再回忆一下期末卷子的情况:
这门课全程是张老师讲的,真的讲的非常好,无微不至,听课也算是一种享受了。这学期的助教人也都很好,大家的给分都很高,就怕期末不好考,一般作业自己做都能得8~10分。收获很大,因为自己以前也搞过核电子相关的,所以这门课对我而言很重要,有很多新的认识,各种探测器从基础原理开始讲,深入浅出,张老师确实讲的很牛,推荐的。不过要说难度我觉得还好,就是内容太多了,这个没办法,所以造成最后考试要理解记忆的东西就挺多,不过收获够大!
打分我不知道整体情况,我最终拿了90。
下面是关于本次考试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名词解释 7题
电离激发,能量分辨率,荧光衰减时间,本征半导体,/等
简答题 4
选择题 10
很简单
判断 8
很简单
计算题
连线,选择对应粒子的探测器 5对5
非常简单(如5.9keV X射线选择(正比计数管)、μ子径迹选择(硅微条半导体探测器)/等)
综合题
谱仪系统,标出探测器类型、选择具体可用的探测器、带电粒子的鉴别方法原理、时间分辨计算动量等
总体感受:比平时作业更简单很多,但是需要对每种探测的工作原理,优缺点要求深入理解即可(理解+记忆)。题量较大,几乎没有多余思考时间,需要看到题第一时间就要会做。计算啥的比平时作业简单,好写。
【知识层面】
理论知识并不深奥,主要涉及各类基本粒子与介质相互作用,以及各类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一门理工结合的课。老师的教学很精彩。
【作业层面】
作业很多,平均每周布置2次作业,每次作业3道题左右。作业里有些题并不是很严谨,可能需要自己有一定理解,或者做一些假设,作业给分取决于助教判定的尺度。作业想拿高分需要很认真做作业。
【关于教材】
个人认为教材不如讲义PPT讲得好。二位老师的教学,有超越PPT的内容。
【关于考试】
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选择、判断、连线、计算、综合运用。
名词解释:需要熟读讲义,不然无法覆盖考点。
简答、选择、判断:除了需要熟读讲义,还需要上课听讲,有的问题是老师课上讲的,讲义没写。
连线:将需要探测的粒子和探测器连起来,熟读讲义即可
计算:电流脉冲、电压幅度、能量分辨率、TOF,以上内容是重点,大概率会考
综合运用:设计谱仪,熟读讲义即可。
张云龙和刘建北老师都很擅长讲课,听课体验舒适,谢谢两位老师。
不过这门课内容很多,有工科课的感觉。不得不承认收获很多,但是考前复习的时候也相当痛苦。
考试中等难度,计算大概两三题,其他都是概念相关,问的比较细。我在探测系统部分犯了相当傻的错误,郁闷。
而且听闻这门课不调分,作为选这么课的本科生还是有点难受的。
还有本学期两位助教都挺负责的,习题课PPT挺好,不过老师要求不能发,要自己拍PPT。还有就是作业不算简单,但是会认真扣分,学期结束我看大多数人的作业分都在90%左右,感觉比别的本科生课要严格一点
(感觉作业题比考试难一些)
出分再来评。
快逃(搞高能理论的快去做理论吧,实在是本专业的可能也逃不掉x)
上的太难受了,内容真的特别的多,虽然按理来讲学到的东西也应该很多
但是奈何这门课真的上的有点杂
很多东西感觉应该是应用性的 用到了才需要去查啥的
最后发现应该是真一分没调
从头难受到尾
本科至少不要在大三就修这门课
新学期过了几周重新来评,稍微把评分推高了一点。
想来学到的东西确实是留下了一些印象和概念,也算是对入门有帮助了,但是也算不上是一门很好的课程,至少想起来体验依然不是很顺滑,或许这是因为是一门工程技术类课程,没有大一大二理论课程那么流畅。
怎么说呢?这门课令我挺矛盾的,一方面是我大学三年以来总评最低的4学分课,另一方面也是我学过的内容最充实的一门课。张老师讲的很好,内容也很完善,现在听实验方面的报告都大多可以听懂了,可以说收获颇丰,助教也很负责,线上给我们开了很多次习题课;但是作业难度挺大,很多计算感觉莫名其妙(期末考试的计算也是),可能是我太菜了。这是粒子物理的专业课,内容有点多,逃也逃不掉,感觉放在秋季学期学可能更好一点。另外考试的话,今年还有5分的送分,但是前面计算题有一题公式我根本不清楚,就直接空了10分。如果未调分的话,我期末应该80,总评只有3.3。 反正收获颇丰,对于想做实验的同学估计更是如此,如果对GPA不太在意,我觉得实验方向的同学可以推荐选一下(?)。
另,再次证明了如果想要做高能理论不建议选择粒子物理专业,实验方向专业课较多,还是安安心心的选理论物理,课少而且相对简单。
除了期末考过于变态的缺点外, 本课真的非常赞了.(虽然这个缺点的确太大...)
一学期下来真的学到许多, 搞实验要的就是这些基础(赞赏)而且实验室学长也不会跟咱讲的那么详细...
作业非常少(而且可以在网上找到答案)
至于课程内容, 本人在选这门课的时候还没学过数电模电, 依然顺畅学习...所以说难度还是非常亲民的...
但期末考过于脱节了吧orz...发挥的一塌糊涂, 得点是3.0...建议各位有渠道的话py一下往年卷...
课程知识很受用,但是给分实在是太烂了。
作业基本上每周两次课每次都会布置点,题也比较刁钻,想做好得花很多时间。
期末不怎么难,对探测器的综合应用和选取原则比较关注。
偏好于自学的同学还是得去上课,课上有小测而且分数占比不低。
下午刚考完,特来靠记忆写下期末考试卷题目
先是七题名词解释,一道三分,是原初电离,渡越时间,磁谱仪这种概念
然后是四道简答题,一道六分,基本是老师上课强调的,比如正离子漂移在中心阳极丝上得到负脉冲的分析,还有作业题的改编
然后是十道选择题,一道一分,比如粒子中是轻子的是什么这种题目
然后是八道判断题,一道一分
然后是两个计算大题,一共17分,一个是本征能量分辨,一个是给了平行板间的分布均匀的粒子,要求电流脉冲
然后是连线题,五个,五分
最后一道题综合性大题,磁谱仪的,图上标明各个探测器,各种粒子什么的。
整个学期学的很懵逼,但感觉考试题目侧重概念,不是特别难(虽然我都记不清
记忆力不好的表示复习很痛苦,作业写得更痛苦(特别感谢助教每次少扣
不知道会不会捞上来,出分再补充
感觉没调分(崩
很好的课程啊,两位老师都讲的很好,作业题虽然有些难,但学姐助教扣分很少,会在错误地方打标记,平时给的分都挺高。小测也就一次,除了考试其他不用担心。就考试要花较多时间复习,考试可以利用作业题复习,而且考试题没有作业题难。内容很多很完整,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值得一选!
非常迷惑的一门课,迷惑到无法理解,上课讲的东西巨多无比,作业还搜不到答案,非粒子物理专业的快逃,千万不要选修这门课,除了折磨就是折磨,除了折磨还是折磨,从头到尾就是折磨,要不是选不到别的课,我*也不会来选这个课的。
两位助教延续了一些“优良传统”,作业打分非要按照考试标准打分,每次作业就那么十几、几十分,像施舍一样,甚至写一页半一分不给,咋滴连抄公式的辛苦分都不给吗?在科大上了四年半了第一次见这么神奇的助教,在群里回答同学的提问也阴阳怪气不好好回答,助教培训怎么通过的呢?借用另外一个老兄的话,欢迎来我担任助教的课程参观一下到底怎么当助教。
两位老师还是很和蔼的,但是张云龙老师太喜欢小测了。要不是上不完课,大概要天天小测吧。
想了想还是把要说的话编辑掉了
刘建北老师上课声音很小,这门课不调分
物理不多,偏工程,识记为主,上起来感觉比较枯燥。考试题型也跟物理考试不一样,选择判断有,简答详述有,连线题……也有。给分的话,老师好像不调分的,所以总体成绩不算好看。Anyway 本专业的你跑不掉,外专业也没人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