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
课程层次:专业选修 | 学分:2.0 |
课程内容 《光学遥感》主要讲解各种光学遥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特别是激光雷达与主动大气遥感,内容较为基础,包括Raman/Rayleigh/Mie散射雷达等。虽然课程内容多为基础性知识和光学遥感器介绍,但有助于同学们理解激光雷达原理与遥感气象学基础,对空间物理方向的研究有帮助。
教学水平 李陶老师希望课程能够普及给非专业同学,但有时表达不够清晰,课堂氛围偏沉闷,且PPT为全英文。教学形式有点像研究生课程,更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安排两次汇报以锻炼学生总结和表达能力。部分同学认为教学效果一般,但老师非常负责,设有Office Hour,随时解答学生问题。
作业 课程无常规作业,主要通过期中和期末汇报评估学生掌握情况。
考试与考核 考核包括期中汇报(30%)、期末汇报(30%)和期末考试(40%)。汇报内容自选并进行15分钟演讲,期末考试非常简单,主要考察基本概念和一个基本雷达公式。选课人数少,汇报分数相对宽松,考试内容简单,容易获得高分。
给分 总体给分较为宽松,课程选课人数较少,给了大多数学生高分。考核偏重汇报,且评分较宽松,期末考试难度不大,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绩点。
总结 《光学遥感》适合对激光雷达和遥感技术有兴趣的同学,尤其是空间物理专业的学生。课程不需要前置知识,内容简单,考核形式友好,给分较好,但课堂体验稍差。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该课程提升绩点的同学,这门课是不错的选择。
关于课程内容、授课与收获:
《光学遥感》是19级及其之前的空间物理专业选修课,为大四同学开设。该课程致力于为同学介绍各种光学遥感的基本原理,尤其侧重于激光雷达与主动大气光学遥感。这门课属于半科普性质(横向对比《天文学导论》),在课程中会讲解一些雷达的定量处理方法,但并不需要同学掌握任何的定量分析,只需要同学理解其基本原理,能够帮助同学了解激光雷达原理与遥感气象学基础,对空间物理部分方向的研究是有用的。学习该课程需要极少量的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与量子物理知识,但这些知识都可以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当场补充,并且基本不会考察,因此总体上学习该课程不需要前置知识,推荐空间物理的同学大二选修。对于不是空物的同学也可以学这门课了解一下这个领域顺便刷个绩(bushi)
当然了,这门课明面上是一门专业课,所以老师也会在课程中讲一些定量分析的内容,这些内容比较困难,但不需要掌握,李老师开这门课的目的也只是让你了解一下这个领域,他不要求你一定理解它们。李老师开这门课时是希望能尽量开成一门门外汉也可以听懂的科普课,不过表达能力略差,授课给人一种自言自语的感觉()加之PPT是纯英文的,因此课堂体验不是很好。不过这不妨碍这是一门鉴课。
李老师人非常好,对本科教育有激情与热心,也很善待学生,我本学期的光学小论文项目的实验就是在李老师这里做的。李老师这学期专门开了一个Office Hour,每周一、三的15:00-17:00都可以去他办公室问问题。
从2020级开始,《光学遥感》会变成高级替代课程《遥感技术》,并成为空间物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与空间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所以这篇评课只对19级空物的同学有用了,不过还是希望能帮到你们,顺便留作纪念。
关于作业:无
关于给分、考核与考试:
本学期7位同学选课,给了4位同学优秀,什么成分不用多说了吧(喜)
本学期该课程的给分公式是:期中汇报30%+期末汇报30%+期末考试40%。往年只有期末汇报没有期中汇报,给分公式为期末汇报60%+期末考试40%,由于今年选课人数较少,于是改成了两次汇报。期中汇报是要求自选一个光学遥感相关的课题/问题/领域/论文,用15min时间进行汇报;期末汇报是老师选定7篇光学遥感领域经典论文,让同学们抽签选择,最后使用15min时间向全班汇报该论文内容。汇报的评分方式是:内容10分+PPT效果10分+回答问题10分,据我所知汇报分数老师几乎会给满。
期末考试非常非常的简单,远比课程的授课内容简单,15min就能做完整张卷子,考察的全部都是基本概念,考察的公式只有一个基本雷达公式。满分是40分,可以说低于30分的同学这门课是白上了。这门课基本上也不需要复习,把我整理的这份资料看一遍就可以了:
出分了,4.0,真高兴,8分改9分
关于@HyYu对我的评课的点评,我想说的是,在中科大不止存在GPA上4、选课不再需要在意给分只需要考虑收获的大佬同学;也有诸多在保研线边缘挣扎的同学,对于他们而言能不能从这门课上收获满意的绩点直接关系到保研的资格与未来的命运,而我的评课正是为后者服务的。因此,我的评课非常重视一门课的给分情况与耗时情况,从课程中能获得的收获则处于次要的位置。
如果一位同学GPA已经有了3.7+,但他仍然天天绩点焦虑、想着刷绩、三句不离GPA——这叫科气,对ta而言绩点早就够了,能从课程中收获什么才是更重要的;但对于一位GPA3.1保研线边缘的同学,刷绩则是对自己人生负责的合理需求,而收获则是可遇不可求的锦上添花。如果看到刷绩就觉得俗,要把自身的高绩赋予自己的不用刷绩的清高资格强推给其它同学,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对低绩同学视角的忽视呢?或许,这才是更为本质的科气——所有的话语权都围绕着最优秀的那一批学生构建,而中下层学生的想法、视角、需求统统都被忽视。这就像富人因为富裕才有余裕追求没有铜臭味的高雅,而不得不忙碌赚钱的穷人则在富人的高雅下成为了铜臭与庸俗——反庸俗的内部透露着庸俗至极的内核,正如科气以反科气的形式出现。
更新于2023.3.13,另整理了一份更详细的光学遥感知识点整理,这份知识点整理对于考试(不论是光学遥感还是遥感技术)没什么用,不过对于杂乱的PPT而言进行了知识点的抽取与精简,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激光雷达反演大气数据的原理。
附上我在光学遥感课程的后继课程《遥感技术》的评课。
稍微点评一下这门课吧,供后面的同学参考。
课程内容:讲述关于光学遥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分主动和被动遥感,主动遥感又根据原理的不同分为Raman/Rayleigh/Mie散射雷达、中性Na层Doppler测风雷达等等,课程内容是挺丰富的,也是比较基础的,因此课程中提到的原理都比较基础(也算是一笔带过的),这样的对于基础性质的应用课来说好吗——算是比较好的,因为是应用为主嘛。另外,授课过程中讲述的不少是xx仪器/卫星的基本原理等(算是结合例子来说),这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我觉得上课不太好接受的就是,课堂氛围整体偏沉闷,如果是十余人上课的话课堂氛围可能稍微活跃一点,只有7个人的话其实形式就完全可以像研讨课一样了(然而实际上课还是各自看各自的电脑,嗯我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按照老师的原话就是,课堂内容自学就行了,主要的就是能否根据这些内容+阅读文章进行思考,再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所以安排了两次pre)。嗯我是喜欢这样的方式的,站在我的角度,我觉得老师上课的形式有点像研究生课但也不完全是吧(有outreach的部分但课堂氛围也仅限讨论的那两节课比较活跃)。
嗯这门课选了的好处(当然如果你想做雷达啥的选了应该是好事),除了增加知识面以外,在空间探测实验中关于雷达的部分,你的实验报告&数据处理啥的,应该会和这门课梦幻联动(毕竟实验课中老师对光学遥感的背景介绍很短),这时候你对得到的数据对应的物理意义应该会更加清晰。
关于考核:最后定下来是两次pre+一次期末考试,每次pre占比30%,期末占比40%,期末比较简单,最重要的还是激光雷达方程,以及各种散射过程。最后给了94,嗯给分还是可以的(卡了一手可能是因为我演讲有瑕疵吧)。
最后,假如你问我有什么建议的话,其实因为这是一门默认安排在大四的课(大三这个时候可能在学热统或量力时间不允许吧),而19级以及之前的培养方案对空物的专业课学分要求是12选10,那么到了大四其实就是空间探测实验和光学遥感都是2学分,因此可以两门选一门就行(当然也可以像我一样全选了,只要你不觉得累,或者想多学点东西)。其实后来我反思了一下,这门课适合旁听,嗯实验课适合上手做做而且内容涵盖较多方面所以建议选。以上是我的个人建议,有点主观成分在内,望读到这里的你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以及学习强度等进行综合思考吧。
综上,课堂氛围给0.5星,课程内容讲解给1星,老师负责态度给4星(有Office Hour,平时也可以qq问问题,考前也可以问,考后也可以讨论,甚至可以讨论老师对留学的看法,嗯我觉得老师还是很好的),嗯我觉得差不多是2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