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通识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核心通识 | 开课单位:光学与光学工程系 |
课程层次:通修 | 学分:1.0 |
龚明老师的《物理学思想史》是以听故事的方式进行授课,内容涉及哲学与物理学的结合。老师知识渊博,结合人生观、科技写作给出建议,旨在启发多角度思考。不过,课程内容可能较少涉及近代物理思想。
考核以书面论文为主,通常要求5000字左右,评分依据质量和分析深度,得分3.3至4.3不等。对于敷衍完成的作业分数可能较低。
课程不点名,老师鼓励自愿上课,提供较大自由度。课程虽需撰写较长论文,但对部分同学仍是“水课”。适合喜爱听讲故事和对物理学哲学有兴趣的学生。
总体而言,课程压力小,能收获一些知识和思考,却需注意考核要求,特别是论文内容与老师的指导密切相关。适合对物理与哲学交叉领域感兴趣、渴望灵活学习的学生。
虽然第一节课写评价有点过于早了
但真的是相当令人感动的一位老师
这门课今年是开给全校的通识课,挺多人选的,但是其实到课率比较低。老师说过他从来不干点名这种无聊的事情。我每节课都过去了,老师确实没点过名。
课程内容的话,老师一般上课会先和大家分享一本书,然后开始讲课。其实就跟听故事一样。
不过考核内容好像和之前学长学姐们说的不太一样,这一学期的课是需要写一篇五千字以上的论文。
老师开学的时候说是6月20号之前交,但是实际上最后延迟到了25号。
我本身选这门课就是因为看到有人说只需要看一本书,但是写这个五千字的论文确实负担有一点点大。而且这还是一门只有1个学分的课。
我自己是选了一本天文相关的科普书籍,看完之后开始写,写了五千零几个字。花了我大概一周的时间,又恰巧是在考试周我才动笔,写得那叫一个痛苦。索性老师给分还可以,拿了个3.7。
老师人真的挺好的。如果觉得五千字的论文不多,大家可以选。
2021春由于选课人数过少(2人)本课程被退课,来此吐槽一番,如果课程复活了会删除本评论。
这件事还被某cwk拉出来批判了一番,不过我觉得确实该被批判。号称中国物理大学的妮可,一年级三四百人的物院找不出10个人凑一个班来听物理学思想史。而且这就一公选课,不是什么卷来卷去的玩意,难道说课程名带了物理两个字就把大家都劝退了吗?总之我觉得这件事挺丢物院脸的,最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
这学期150人的大班课,据观察一直在听课的同学不多,龚老师也说愿意来的来当故事听,如果有事可以直接不来。本人到课约一半,几次ddl前没去,上课大概一半在听课,一半在写作业吧。
老师上课其实很不错,可以看出肚里很有货,尤其是前两节课说了很多很有用的内容,如有关科技写作的建议,对一些文章的点评,以及自己的一些人生观吧。印象比较深的有一句“希望大家都能做个有趣的人,不要除了自己的专业什么都不知道。”
论文写了一篇数字发展史,中规中矩吧,要求4000-10000写了6000,认认真真读了一本相关书籍并查了不少资料,得分3.7意料之中。
一门课又能拿学分,课程压力又很小,还有一定收获,为什么不选呢(*^@^*)
上课不点名,学期初会给你一本书让你读,学期末按照书上批注给分,应该是交书的人都有3.3打底,比较适合水学分
看起来还不错,评论一下占个坑,明年来上)
上这门课主要是来听听老师的思想、观点的,算是学到了我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这门课偏向哲学吧,还是蛮有意思的。
论文我写的很随便,只得了个3。所以我也不好说给分好不好。课程不点名
作为水课可以选,上课讲点科普性质的物理学史,可以不去,就是今年论文要写5000+,还是比较多的,不知道明年会不会该考核方式。
感谢老师,收获在科大三年唯一一个4.3 TT
19春 gm老师第一次开这门课 只有20个人的名额
但是上课内容不太成熟 只讲了古希腊古罗马什么的哲学思想 集中在苏格拉底啊 柏拉图啊什么的 近代的物理思想似乎没有涉及太多
大概是gm老师讲了半个学期的课,剩下的半学期让同学们自己做presentation,讲近代的物理思想。
最后还需要写一篇科普文,发表在科学网上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416262
(很不幸 本人写的东西不知为何被屏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