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微电子学院 |
课程层次:专业核心 | 学分:2.0 |
《集成电路工艺原理》是一门科普性质的课程,主要讲述集成电路工艺的基础原理和流程,课程内容较为宽泛,没有复杂的数学和物理公式,适合任何年级的学生选择。大量的内容集中在PPT讲授上,整个学期涉及1200多页PPT,通常一次课可能要讲解多达200页。尽管内容广泛,实际学习中并不深入,重点在于记忆特定的工艺特点和流程。
授课方式为高速PPT放映,上课节奏较快,听课时需要集中注意力。课程包含小测验、课程论文、虚拟仿真实验和期末考试。小测验为开卷,考试内容主要来源于课堂PPT,可通过翻阅PPT完成。最后,还需提交一篇综述性质的课程论文,要求查重较低,并需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写作。另外,课程安排虚拟实验,但很多学生反映实验过程存在技术不完备及引导不清晰的问题。
考试题型为简答、名词解释等,重点在记忆PPT内容。考试非常依赖于记忆能力,无法通过基础推理解决。大论文占课程总分的20%,质量优秀者最高可加5分,总评略加分。尽管老师给分的严格度较高,但认真投入的学生仍有机会获得较好的成绩。
课程主要挑战在于需要对大量信息进行记忆,尤其是在期末备考阶段。部分学生认为课程任务繁重,但实际收获有限。尽管如此,课程提供了实践查文献、写论文的机会,对未曾做过科研的学生仍有一定帮助。
这门课适合有志了解集成电路工艺的学生,尤其是对科普性内容较感兴趣者。虽然课程评分严格,但凭借合理的任务规划和努力,能在课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科普性质的课,上课狂放ppt,最后8章内容总共约1200多页的ppt;平时有小测,考的内容就是当堂课上的东西,可以翻ppt,建议带电脑或者平板上课(拿手机翻一百多页的ppt是真的痛苦);小测题目建议拍下来,之后复习的时候可以作为参考。
平时没有作业
老师考前基本不会划重点,考试就是在1200多页的ppt里考,像抽奖一样,复习到了就赚。
有一篇大作业要完成,关于一项工艺或者器件写篇调研报告,老师比较看重是否是自己写的,得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
最后几节课是上机课,上机课有实验报告要完成。
最后说一下给分的事情,我最后的总评是82,期末考崩了(复习的东西都没怎么考)卷面73,然后据助教说小测也不大行(小测后是没有分数反馈的,也不知道自己理解的东西是否正确),另外两项 大作业和上机课的试验报告助教的评论是都不错。大作业建议认真卷……
总结:给分一般吧,优秀率应该是没给到30%,老师出分前在群里讲过大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意思是没人挂……别指望可以用这门课水很高的绩点;平时不花时间(可能如果平时花时间比较多的话,期末考会好看很多);考前一定要抱佛脚,但是不一定有用()
这里放个我自己做的整理供大家参考(真的只是参考,我自己考的也不好)https://futuristic-bandana-baf.notion.site/1f845c4c91614d909aa4123683d9b1d3
对于我的这份整理有修改意见的同学(可以尽早联系我,这样在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就可以修改),请联系下面的邮箱
另外,我是20级少院的王子康,培养方案是23系,个人角度出发,感觉23系的传承做的不是很好,一级一级之间没啥交流,我想尽我薄力改善这个状态,希望能达到网安大礼包那种氛围(有点不现实),有志向的同学欢迎联系我 matrix_wzk2003@mail.ustc.edu.cn
课程是科普性质的,有点导论性质,期末考试纯背书,但一学期里做的事蛮多。
这学期前面几周是在教室上课,老师高速放PPT,一共八章,一次三节课最多能放两百页(低个头你就不知道到哪儿了)。上课基本当听故事,大概知道讲了些啥就行了(毕竟你也来不及思考记忆)。基本每一章上完都会进行一次小测(小测占比30%,开卷)。
八章课程内容上完以后,最后几个礼拜是做虚拟仿真实验,到机房用自己的电脑登录网上实验平台进行(从外面买的软件)。仿真实验不计入总评计算,只要做了,报告交了即可(实验平台有报告模板,四个内容:简述实验过程及工艺重点,本工艺在集成电路生产中的作用,详述本实验思考题的任意一个问题,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但实验做的好,报告写的好的话,总评最多可以加5分。
这门课会要求写一篇课程论文(占比20%),自己选题目找相关的论文进行调研(有点像写综述)。一般会提前一个多月正式布置。建议认真写,格式整规范,内容整丰富(我大概写了一万多字)。论文写的好,期末总评最多能再加5分。
期末复习就是背PPT,背的越细记得越牢分越高。用老师的话来说,期末试卷想考满分很难,想不及格也很难。(题很多,涉及的面很广,但每道题分值不高)。虽然没有明确重点,但强烈建议记牢第八章CMOS反相器制造的具体流程,考试一般最后一题就让写制造流程画图(一般比反相器简单)。没记牢最后一题只能干瞪眼。
总的来说,课程体验还不错吧,收获也蛮大。老师人非常好,虽然上课翻PPT翻的快,但一定程度上是课程性质导致的,毕竟要在有限时间内讲完那么多工艺内容难度确实有点大。仿真实验有明确步骤指引,跟着做完就完事了。论文倒是花了挺多时间,而且一度写的有点破防,但写完以后,能明显感觉自己对所选课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没有做过科研的同学而言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中学会查找并阅读文献也算是进行了科研入门。期末背书背的确实痛苦,但背完就算你啥也没记住也大概知道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流程是啥了。
最后说句老实话,像这种平时没有作业,只要认真完成特定任务,并在期末前付出时间精力进行记忆就能得到较高分数的课(虽然给分貌似一般),在实行旧培养方案的23系大三下,已经算是相当友好的了。
这老师脑子有点问题,上课好像给人一种人还可以的感觉,其实私下师德我不好评价,从给分就看得出来
这个课简单概括为2学分的课,4学分的任务,0学分的收获
那为什么我还打了一分呢,因为老师确实人很好,而且我写论文也学会了latex,也算一点意外收获吧
大论文一天时间靠gpt和latex速成,这个课我也是服了
课程内容前辈们都写得很多了,确实是一门科普性质的课程,甚至老师说过,大一的学生都可以提前修这门课,没有任何前置课程要求,低年级和高年级真的没啥差别,主要还是帮助你了解集成电路的制备工艺,其实有时候早些修了反而有利于对整个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去一些企业参观时可以显得更加了解,课程难度不大,没作业,就是光速放PPT,150页几乎是标准速度。
有实验,要交实验报告,但是这个实验系统总是有些奇奇怪怪的BUG,有时候真是碰运气。
期末考试就是纯纯文科,狠狠的被PPT,考试题型会提前告诉你,今年有21级的同学好心整理了今年的试卷,可以向他们问,估计会有重复出现的题目,可以帮你知道它一般出哪些考点。
大论文还是要多写一些的,毕竟一般占15分,老师说,如果考试成绩差不多,那他就用大论文调分,以现在微电子的卷程度,这还是要好好写的,要真正当成一篇综述来写的,反正没有字数要求,但看前人的标准,大概没有几万字,也得有大几千字吧,标注好参考文献等,最好是用latex来排版,这门课考的挺早,所以还是挺卷的,感觉调分力度不大,也许甚至没调(纯个人猜测),所以祝大家好运
最后附上一个个人整理的期末笔记(压缩包中,markdown格式的,可以在电脑下载一个typedown(比较小,也不需要调试,方便快速),利用大纲可以很快定位每个章节,个人感觉比目录好用,期末背诵效率翻倍!)集成电路工艺.pdf集成电路工艺原理(markdown).zip
闭卷,考试就是背诵大赛,没啥好说的。
仿真实验教学真的是。。。一堆人上课带电脑在那里对着屏幕点点点,我很难想象这能学到什么知识,流程巨长还没容错,干脆多背得了,这种东西不亲身体验就是纸上谈兵,完全没意义。
授课没意义,真想卷自己在下面背诵更好。
小测还行,提醒这章的重点在哪里,要背哪些东西写一遍也能混个脸熟。
最后去那个存储参观了一下,挺有意思,当然,希望大家以后尽量不要成为fab一线工人吧。
还有一个课程论文,这个看心思了,现在AI盛行,似乎想水的难度比以前会低很多,但还是建议认真一点对吧。
虚拟实验的实验报告过了半年还没批改,虚拟实验根本不用做。
最恶心的就是在最紧张的时候突然布置一天之内完成一个最难的虚拟实验,纯恶心人,还给我整玉玉了。
虚拟实验可以刷分,并且很多内容可以跳过。有一位同学花了2小时小心翼翼地做一个实验,但不停跳过只需20分钟。
但其实虚拟实验对成绩没有任何影响,想想也觉得vanitas vanitatum et omnia vanitas
具体刷分细节(不过没什么意义啊,反正跟成绩没关系):
平时上课一点不用听,但是得到因为有小测,没作业,有很难做很恶心人的实验,还有个更恶心人的论文(大家都说写论文有收获,咱也不知道为啥,反正咱是一点没有),总体来说学分很少,任务很多,备考很恶心,收获根本没有,一分都不想给
没有太多的数学公式物理内容,主要需要记忆各种工艺的特点(优缺点),流程,技术。
没有作业,平常有小测,建议拍下来,老师原话“小测就不给大家复习了,不然大家都满分了”。
什么是重点靠自己感觉,其实大概也能感觉出来什么是重点。
最后上机实验真的无语,操作小人去做实验,没一点技术含量,感觉纯纯浪费时间。
学习建议:
1.上课不用听,小测按ppt上好好写。
2.好好写论文,我大概写了三天,两万字。
3.考试之前一天复习一章,背一下重点,大概有个印象就行。
4.实验报告好好写,思考题建议全写。
反正我感觉给分挺好的,考试时候感觉挺基础的,基本都会,最后给分91,没问具体分数怎么样。
说白了就是两学分水课,愿意付出一些机械记忆的时间就能高分。
当个科普类的课程看待,主要是讲集成电路工艺的基本原理,科普为主
这门课介绍为主,知识讲解的比较浅。上课高速PPT放映,有时候有小测,不过是开卷,可以翻PPT。最后期末要交一篇小论文。考前需要大量记忆,跟微嵌一个德行,不过要记的内容比微嵌少。最后给分感觉不是很好。总的来说学这门课的体验不是很好,不过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的(就是忘的很快
高速PPT放映,3节课244面PPT记录保持者。
无作业,平时课堂结束后会有一个小测,题量不大,参考PPT还是比较容易完成的。
有一个占比20分的调研论文,关于一种器件或工艺,3000字以上,要求查重小于5%(使用学校图书馆购买的笔杆网,科大IP可以免费使用)。做得好的总评最高能给25分。这个感觉可能是拉总评的一个点。通过这个任务强迫自己读了一些论文,也了解了一些论文检索工具。工艺材料方面的论文还是相对易懂一点,没有IC设计那么劝退hh。
期末闭卷,有简答,名词解释(中英互译),器件生长流程概述等。感觉工艺各个流程没有具体实践理解贯通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复习和考试的时候有点痛苦。
这学期4月底安排参观了同步辐射实验室,后面请了山大和cxmt的专家来做讲座,期末结束后联系了去cxmt参观。老师期末前还和我们分享了他的求学经历,对读研读博一些选择的建议等。可以看出老师对这门课还是非常上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