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天文学系 |
课程层次:专业选修 | 学分:3.0 |
陈次星老师的授课方式受到了一些学生的质疑,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重复和进展缓慢。有些学生反映课程“从基础开始,例如矩阵的定义,但进度迟缓”。讲课时常背离课件,有时也感到课程内容枯燥或无意义。有评论指出,老师使用的PPT内容陈旧且未更新,有时板书逻辑不清晰,甚至在讲课时出现如“九大行星”这样明显的错误。
课程有指定教材,如《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基础》。学生评价中提到“教材不关键,重要的是‘小祝笔记’”,这被视作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知识。借用教材在考前可能更有效,而平时不常用。
作业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基础》上的课后题,并提供答案,通常比较容易完成。助教出的作业题目有时直接对应考试题,对复习有帮助。
考试为开卷,难度不大,内容偏向抄书。考题多为对教材和笔记的再现,但后几道题可能涉及高级的理论力学问题。考生建议携带多本参考书,如老师的讲义和理论力学书,以应对考题。
给分评价总体一般,并不十分严格,有评论提到“给分可能直接取自卷面成绩”。不过,有些同学指出给分可能较低于预期,尤其是在努力学习和按时出勤后。
不少学生对课程的存在价值提出质疑,认为“课程毫无教学意义”或者“希望取消或改由其他老师授课”。部分学生表示如果课程开设改变不大,会对课堂时间有所浪费。不过,也有学生提到老师在尝试改进和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天体力学与天体测量基础》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受到了不少质疑,特别是在教学内容有效性和价值上。尽管考试难度和作业压力相对较小,但课程整体体验被批评效率低下、信息冗长。出于此,学生应在选课前评估个人学习需求和适应能力。对于已选课的学生,建议重视笔记的使用,并合理安排复习策略以应对期末考试。
最后一舞,偶然在相册里找到了这张图,还是贴上来吧:
6.27 last: 出分了,说实话拿到期末卷子的时候我就感到,大概陈老师也知道自己也没讲什么,比如开卷考试名词解释,比如写哈密顿量和极坐标的化简,比如除了最后两道题都是一种无意义的复现。 言语将尽 又怎诉一声叹惋,隐隐作痛 不过是回声依稀
6.3 re: 结课了,仿佛所有的思考都可以抛之脑后,只剩下对考试和成绩的忧虑。 “不到一学期,就不该有人知道其中的含义。”
4.11 re:
檐外春光正欢,错听天力作洋盘。坐标系里,经典变换,几番推演。天球赤道,历表历元,只余愕然。更想看详细,“李老师书”,此处繁,且从简。
又见投影飞翻,猛恍惚,竟已十年。线性代数,而今从头,矩阵运算。多体运动,抛线椭圆,唯有坐看。且掷笔,欣然来此,共君作壁上观。
3.24 re: “评课社区上分数与评价的不断改进,标志着我们对这门课认识的不断前进,也就是……”
3.14 re:
老师今天换了衣服,穿的看起来精干了不少,上次下课看到他穿着毛衣歪着头走在教学楼的背影,甚至觉得有点凄惶。可今天他上课抬起头来的时候依旧带着笑容,尽管ppt永远不在讲课的那一页,知识点依旧在李老师的书上,上课也依旧念的是自己残破的本子。
想起那天下课偶然瞟见他本子封面上写的一行小字:“请记得带u盘”。我想,这位65年生人也依旧对上课抱怀着热爱,尽管大家都没能从他和这门课之中获得想法。如果是我,我也许不会有勇气站在2504的讲台。
老师在黑板上尽情抄写,我在评课社区感慨叹息,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3.7 re:
总评-1;讲到坐标系变换的时候,老师已经自己把自己绕不清楚了,最让我痛苦的时刻,莫过于老师照着本子念并抄完某一个变换的时候,竟然想不起自己讲的究竟是哪两个坐标系的变换。顺便一说,好像只要用舌头顶住上下牙并且尽量少张嘴就可以发出湖南口音呢?(完全没有贬义)
下面是对老师拙劣的模仿:
“大家-可以看这个-李-老师的书”
2.28更新
第一周结束了,评分-1。能够理解一门课的老师讲授内容的时候往往从基础和细节带领大家开始由简入难,然而陈老师似乎热忱的为同学们从地下室开始挖起,第二节课几乎一整节课都在讲矩阵,甚至是从定义开始讲起,emm到现在大概好像乘法还没讲完。湖南口音对我还不是非常折磨,只是念一会笔记抄一会板书的节奏实在是痛苦。
因为只上了第一节课,姑且先写一个五星好了,以便显得公允x 第一节课和第一个评论不能说是如出一辙,至少也是一模一样。只能说 这门课从头到尾透露出的迷惑气息让人大概会丧失一切期许。 上课的第一个人被绑在签到表上,最后一个人正在被评课社区吃掉。
天体力学与天体测量学基础课程学习指南
1.教材。可以去天文系办公室(理化大楼18006)借印刷本,建议考后立即还,防止出总评后楼层太高风太大)。参考教材两本:《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基础》与《天球参考系变换及其应用》(可在图书馆借阅电子版)。
教材平时不需要,考前去天文系办公室借一下就行了。教材不关键,关键的是“小祝笔记”(文档已上传,注意,小祝笔记只有课程的部分内容,其他内容还得靠课本,可能学姐写到一半也撑不住了吧),这可谓是天文系学生救命法宝,可祝你渡过九九天劫。
我不知道学姐是怎么记下的笔记,这学期网课有回放我都完全理不清头绪,可能线下板书会好点?(线上板书请参考楼上的评论)可能线下能听得清楚一点?(线上板书看不清,讲课经常听不清,只能看到屏幕上老师苦着一张大脸瞪着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小祝学姐,永远的女神,天文系不灭的神话!
2.上课。这个课一定要认真去上课,因为有打卡。打卡之后,泉水挂机,等待复活。
3.作业。大部分都是参考教材《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基础》上的课后题,备注:此书有答案。
4.考试。每年情况应该都差不多。今年总共9道大题,前七道大题先抄笔记再抄书(有参考教材原题),后两道大题比较恶心,最恶心的是没法抄。
5.给分,大概就是卷面分吧。我最后的题被恶心到了,所以就凉凉了。
总结:佛曰人生是苦,无常故苦。一入天力催吾,茫茫不知何处是归途,风吹残卷秋心分两半,还笑流年依旧兜兜转转。此番一世轮回寒彻,人间值得否?吾不知,吾不言,然则地狱之不值得,吾心有戚戚焉。故半缕残魂,行尸走肉,游荡人间罢了。苍天笑吾:尔等无处可逃!
(特意为了给这门课评课注册了账号)
第一节课前:
看了看评课社区,发现陈老师的所有课评分甚至没有超过5分的,心中隐隐觉得不妙。
第一节课:
上课前,一位同班同学跟我说他在评课社区上看到这门课非常烂,让我要有心理准备。铃响了,老师开始说话了。老师有口音,但是能听懂,倒也无大碍。老师首先告诉我们这门课要签到,我们惊讶地发现作业分只占10%,而签到分却要占15%。然后开始上课,一开始主要是板书,于是同学们开始抄笔记,过了一会儿同桌拍了拍我,我一看,原来有往届学姐的完整的课堂笔记的pdf,和老师现在的板书内容几乎一模一样。之后要用到课件,只见PPT第一页赫然写着另一个老师的名字和年份,后来PPT某一页上写着某颗卫星“将于明年(2013年)发射”,使我们不禁开始思索老师这些年来上课是否都是用的这套将近十年前的ppt。然而这些都不算什么,老师讲着讲着提到了太阳系,然后冥场面诞生了。这位天文系的老师口中蹦出来了“九大行星”四个字,同学们面面相觑,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啦!这时也许同学们都在想老师应该是口误吧,可是老师却在黑板上依次写下了“九大行星”四个大字。这时我立刻就知道了:“这门课必是我这辈子上过的最烂的课无疑了,今后恐怕也很难被超越。”
之后的课千篇一律:
老师讲到哪里了?在讲什么?我不知道,或许也没有同学真的知道。我只知道我是一个无情的签到机器,被那可怜的15分总评拴住,成为老师众多虚假的听众之一。有时我偶尔抬起头看看同学们都在干什么,发现大家都在低着头干别的,老师倒是也丝毫不受影响,依旧兀自讲着大概没有人在听的课,于是不禁开始钦佩起老师强大的内心。
其它:
作业一般是每周两道题,比较好对付。
某节课发现老师正在讲矩阵的乘法等基础运算。还有节课老师又开始讲起了数理方程的内容。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这门课难度不大,期末考试也是开卷,给分不好不坏吧。
上课非常符合之前同学的评价,我这里就摘录下陈老师的讲义:
1.2 一般宏观物体的物理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电磁场,实物质(原子分子),光子场和引力场。
我很好奇,什么是不同于电磁场的“光子场”
——分割线——
考试周复习了天体测量学之后有感: 战略性放弃天体测量学
——分割线——
开卷期末考小tips:
要带教材
要带老师的自编红皮讲义(对,就是那个“宏观物体由四个部分”组成那种画风的)因为期末考题中真有问“太阳系的物理模型?”这种抄写书上标准答案的题
还要带一本理论力学!讲刚体比较全的那种
(还可以带一本课外书在做完试卷之后放松心情)(无雾)
专业都选了,反正你也跑不掉
人间不值得。
(据传, 2025年春不是九大行星了)
根据2023年春季学期的讲课内容和板书,笔者对“小祝笔记”进行了补全,形成”小钧笔记“。
2023年的考试题是六道概念题/作业题,一道朗道力学上的弹性振动题。
一门没必要开、也没有用的课,和一个不知道在讲什么的老师。
给分也不行。
希望有生之年这门课被取消,或者调整到秋季学期。
前人之述备矣。
建议考试时携带以下内容:
平时作业主要靠李书自带的解答,其次靠同学互助。
祝大家顺利水过这门课!
老师确实也很辛苦,不容易,但是上课不能上成这样啊orz(前人之述备矣)希望以后能从深空探测实验室找老师来上这门课,别再浪费大家的时间了
考完了,这门课应该算思政课,因为考的不是大家的能力,而是比谁翻书抄书快。根据考后了解的情况,建议至少带三本书:老师的大红皮讲义(比对过后发现可以覆盖几乎全部的笔记);任意一本写的全面的理力书(今年考了陀螺,离谱);李老师的《天体力学和天体测量基础》(备用,少部分东西大红皮讲义没有)
作业好像是助教出的,今年打中了两三道考题,感谢助教
——————————分割线——————————
补充两个写作业时候找到的网址,里面的东西挺有意思的(尤其第二个,可视化相当不错)
https://www.detailedpedia.com/wiki-Equation_of_time
https://mtirado.com/blog/demystifying-the-analemma/
——————————分割线——————————
补充一个,教材(李老师书)后面有答案
体谅一下,学校不好辞退老师
先说给分,课上最开始说的比例算出来肯定不至于这样(卷面多少分,抄了多少上去我还能不知道吗),苦了每周四早上爬起来去签到的人们
再说比给分更倒霉的——这门课突出一个毫无价值,考试前老师说了一句话(拿草稿纸还是什么的)大家都在互相问“他在说啥”,由此可见上课内容一般人也听不懂。看似三个学分,真正的学习时长或许只有考场上的两个小时。
建议这门课直接取消,或者如果说天体力学还是有学一学的必要的话,请求换个老师讲。虽然上课时常常十分心疼陈次星老师,但还是更想学到一些东西或睡多几个好觉。
这门课程如果以后还教成这种样子 那真是对我校老师和同学的极大侮辱[1]
毫无意义的一门课,建议取消。[2]
[1] more or less. 计算物理B [EB/OL].合肥:USTC评课社区,2020.
这门课真的有开的必要吗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学会天力天测,但是我觉得我能掌握文字识读,那么我就有了考古技能,又由天文就是考古学,学这门课能学好天文(名推理
--------------------------------------一年之后出分补充
课确实屑,建议按照上面同学的策略做。至于考试今年是七道书上的题加一道怪(应该是力学)题,如果是考场极限复习还想有好成绩的话,需要给最后的题留足时间。有位同学带了朗道力学去考试,据说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