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天文学系 |
课程层次:专业基础 | 学分:2.0 |
《天体物理前沿系列讲座》由王挺贵老师主讲,课程内容包罗万象,涵盖宇宙学、星系演化、黑洞和恒星形成等多个领域。课程侧重介绍学术前沿,教材和课件中融入了近期发表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前沿性”。王老师在授课中展示了出色的学科渊博性和清晰的表达能力,许多学生表示受益匪浅。
课程考核由平时提问、文献阅读感想和期末报告三部分组成,其中文献阅读比重较大。期末要求学生进行某一领域的深度调研并做报告。为减少学习压力,学生可以在课前自学相关综述,有助于更好理解课程内容。
尽管课程部分内容难度较高,尤其对本科生来说可能难以完全掌握,但老师欢迎随时提问并积极解答,课后沟通回复快速。同时,学生需在连续长时间的讲授中集中注意力,课程没有课间休息可能会带来疲劳感。
总体而言,《天体物理前沿系列讲座》适合希望拓宽视野、深入了解天体物理多个研究领域的学生。虽然课程难度大,但对于有相关基础兴趣的学生是一次极具收获的学习体验。
这门课对天体物理的各个研究领域都做了讲解,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课件里有的论文就是近期才做出来的,“前沿”名副其实。而且王老师水平极高,一个人讲完了整个课程。这里先贴一段发在茶馆里的评价,剩下的内容暑假思考了有时间再补充。
天体物理前沿系列讲座,非常硬核,这门课以前居然在大二下,感觉除了少数极其优秀的同学外大部分同学上完课应该是没怎么听明白的(老师最后也说“感觉听课的同学越来越少了,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除此之外还得有演讲技术,不然就可能遇到有东西但讲不出来的情况(
扣一分在于这门课没有课间休息,一直从下午两点上到接近四点,听不太明白就会非常痛苦。
(另外似乎平时的三篇文献阅读对总成绩占比非常大?
收获极其丰富的课。挺老师以一己之力讲了天体物理这个万花筒的各个方面,且都不乏深度,足见其渊博。
老师在快结课的时候说“感觉听课的同学越来越少了,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从个人角度而言并不单纯是因为难度导致的,毕竟身为本科生的我们很难对各个方面都感兴趣到会追踪前沿进展的程度。对于星系宇宙学以及各种质量黑洞的主线,我认为难度并没有那么夸张,认真上过天概的同学都可以选。课后可以问问老师下节课的主题是什么,然后找几篇综述先浏览一下,会让上课体验好很多。
本学期的13次课主题分别为:
挺老师有把复杂问题的物理机理讲得简洁而清楚的能力,和老师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
好课,内容丰富全面。成绩由几部分构成:平时上课提问、文献阅读、课程报告。
老师是好人,邮件回的非常快。而且学识绝对渊博,这么广的内容能讲这么多。之前也和挺贵老师有所接触,觉得他报告提问题总是一阵见血,不留情面。物理功底很扎实,秋季学期的恒星结构与演化课能把我讲哭,完爆本科生恒星物理课。自己在最后的报告(虽然我本来自信对讲的内容比较熟悉)也体会了一回(让我一个做观测的怎么活哇哇哇哇)。
但对默认的大二本科生(也许是对本人)来说,对于天文的内容了解远不够全面深入。对我来说,只有前面几章从大尺度结构和活动星系核,星系演化听的还蛮懂。其他章节经常会走神或者听不懂就放弃了,我不知道其他同学会不会有类似的感受。或许过一年,再来听可能更好一些。
对比这个学期的两门研究生课,另外两个王老师开的活动星系核和宇宙大尺度结构,反而更加难跟上。可能是课程设置的问题吧,稍微浅尝辄止可能更好。大家最后提的问题,我觉得可能质量都没有很高,纯粹为了分数?
注:这仅仅是我的感受,可能也会有同学听的津津乐道,收获很大吧。
先占坑。
目前为止上了两节课。
一开始的课程大纲是这样的:
本课程由15个讲座组成,其中宇宙学3讲,星系2讲,超新星1讲、双星中黑洞1讲,超大质量黑洞2讲、太阳系1讲,行星系统2讲,天文大设备1讲,天文大数据1讲,引力波1讲。
想吐槽老师的网络(时不时卡成电音
考核的方式是最后分组做报告.
最后不少东西没讲,比如天文大设备和天文大数据。在活动星系核以及超大质量黑洞那里多讲了一些。
这门课的难度绝对不低,信息量挺大的,而且每次上课的时间很长,真有点顶不住。老师会根据他对各个领域的理解和一些重要的review组织上课的材料,还会补充一些他最近在arxiv上面看到的有意思的东西。
个人感觉这门课的主要用途就是拓宽视野和寻找兴趣。在这门课上听到了不少有意思的东西,比如重子声波震荡的形象理解,比如比较现代的星系演化模型和我们目前对两类星系的理解,比如TDE事件,比如太阳系形成的NICE模型。了解到了很多之前一无所知的东西。
23年春的课全程是挺老师讲的,每一到两节课介绍一个方面,难度还是有的,但是如果对相关方向有一点点了解的话接受起来还可以。每节课会有签到和提问的记录。老师上课很欢迎同学随时提问,最后也留有提问时间。会有三次文献阅读体会,期末是有关一个方向的深度调研,做ppt在前面报告,大概15分钟。课程收获总体还挺多的,既可以开阔视野,了解天体物理方面的前沿,又可以锻炼读论文和调研的能力。
课程的缺点大概是,有的时候下午会从2点直接讲到4点多不休息,东西多的话偶尔会拖到5点,还是有点难顶的。不过如果感兴趣还是值得花时间听的。以及老师有的时候说话不是特别清楚,不过习惯以后还好。
本来应该有其他老师来讲课的,但由于是网课,老师一个人把所有内容都讲了,覆盖天体物理的各个方面。
可以看出老师讲课深度在不同的领域有所不同,但覆盖面之广让我十分佩服!上课质量很高!尽管很多我都听不太懂……
分数大概是平时提问+作业和期末报告各占一半,提问尽量积极一些会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