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基础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研究生课程 |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
课程层次:本研贯通 | 学分:2.0 |
《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与原理》为生物技术专业的保研必修课,重点讲解科研所需实验的原理,如转染、基因敲除等,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也有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重叠,收获有限。
课程无作业,无考勤,仅有期末考试,考试题目偏难,选择题细节多,问答题以实验方案设计为主。评语显示期末考试成绩直接作为最终成绩浮动有限,部分学生认为给分偏低,建议复习时重点关注PPT内容。
授课老师包括周荣斌、江维等人,尽管课程有一定学术价值,但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缺乏互动。提供的PPT干货丰富,可作为复习重点。部分学生建议自行查阅辅助教材如《细胞生物学》来增强理解。
课程形式中规中矩,教学资源主要依赖于Blackboard平台。尽管具有一定教学价值,但非专业必修情况下,无需特别选修此课。注意出分效率较低,可能需要耐心等待。总之,选择时需根据个人需求权衡。
生物技术保研必修课之一,共十二次课,每堂课之间没有逻辑关系。课程无作业,甚至不建课程群,平时在到课率堪忧的情况下也不点名,只有最后的期末考试,这应该也意味着没有平时分占比。考试并不会均匀涵盖每堂课内容,只会主要考察某几位授课老师的上课内容(懂的都懂,其中生统一堂课只考了两个选择,显微镜两堂课只考了两到三个选择,干细胞一堂课可能只考了一个名词解释。考试选择题出得很细;问答题喜欢以设计实验方案的形式提问,但是平时上课不会教你怎么回答这种问题(当然考察的知识点都是ppt内的)。给分感觉很一般,自觉答的不错,但最后89卡绩。课程收获较少,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开一门理论课给你讲实验上的东西,可能是为了解决一下老师的教学任务。总之,不太推荐不需要上这门课的同学选这课;对于不得不选的同学,可参照我上面的信息针对性复习。
以下是期末大题的粗糙回忆:
1.某种染色方式测细胞增殖,问原理
2.细胞自噬检测方式(知识点在对应PPT的最后一页,印象中上课没怎么讲)
3.设计实验方案测活细胞和凋亡细胞占比,其中凋亡细胞要区分早晚期
4.设计实验检测蛋白互作(这个感觉方案可以有很多
5.设计实验用CRISP-cas敲一个基因
6.流式中有哪些对照,做这些对照的作用
7.比较SMART-seq和10X技术,从哪些角度题干会提供
希望提供了一些帮助
完全没作业,也不点名,老师们上课基本不管有没有人就开始讲了
内容特别特别特别有用,可以不听但请期末一定要好好复习,就是给分太屎了,基本上期末考多少就给多少,我舍友期末全写了结果最后刚刚60分,没绷住
希望给分能好点吧,本来科大的课程给分就够差了,大三专业课还不狠狠调分让保研人分数好看点?
收获:8/10。老师讲的是很多科研所需实验的原理(转染、基因敲啥的),可能在上细胞生物学实验的时候多少有点提到但并不系统,对我来说比较陌生,个人觉得有收获。
给分:1/10。按照我个人感觉和评课社区的评论,基本上期末考试考多少给多少。
考试难度:4/10。个人感觉本次考试选择题有简单的送送分,也有偏的细的。大家都知道简答题是一个能够自主发挥的环节,但我个人觉得某些题目可能考的有点偏,即使发挥了写的很多可能也只能拿1-2分。大概老师对我挺仁慈改卷的时候捞了一把?不然我可能无法及格。
考勤:印象中没有考勤,不点名,没作业。(也有可能是因为我没去几次)
撇开成绩不说,我很喜欢这门课。
上课不点名,也不创建课程群,老师们上完课就不管了,课程资料自己在Blackboard上下载,没有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就是最终成绩,but考试超级难,客观题比较偏,周围人总分都在70多,所有成绩的最低分,妈妈呀,想哭~
课程上学到的东西比较笼统,比较多,有一些还是有用的,跟其他课程有很多重叠的内容,非必要可以不选这个课
学到的东西不多。
需要相关知识还是去看翟中和的《细胞生物学》吧,以及Google和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