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简史(丁兆君) 2024春 2023春 2022秋  课程号:HS159401
2024春 2023春 2022秋  课程号:HS159401
10.0(8人评价)
10.0(8人评价)
  • 课程难度:简单
  • 作业多少:很少
  • 给分好坏:超好
  • 收获大小:很多
选课类别:通识 教学类型:理论课
课程类别:核心通识 开课单位: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课程层次:通修   学分:2.0
课程主页:暂无(如果你知道,劳烦告诉我们!)
排序 学期

评分 评分 8条点评

517 2023春
  • 课程难度:简单
  • 作业多少:很少
  • 给分好坏:超好
  • 收获大小:很多
  • 难度:简单
  • 作业:很少
  • 给分:超好
  • 收获:很多

宝藏课程,若是来科大爱求知更爱GPA的话大可以选,当然更爱GPA的话也可以选其实()

在这里,可以边写作业/看书边听丁老师妙趣横生地向我们梳理物理学的来龙去脉,发掘其中的一些科学理念,进而付诸于自己的工作生活中。这门课上经常可以学到一些有趣的热知识/冷知识,还是颇有收获的,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老师还带上了古筝现场实操,十几次课下来,不知不觉中倒也陶冶了情操。

有趣的是,写期末作业的过程中打算去网上搜一些相关的文章康康,结果很多怎么都和丁老师有关系……打心里觉着老师牛的牛的。23春的作业仍然是梳理学术谱系外加一篇课程感受与建议,感觉布置得太晚了些,本人最后的准备挺匆忙的。另外还有一点小瑕疵是课堂选课人数较多,但是是在二教的小教室上课,显得很拥挤,也影响了听课的舒适度。不过这学期换到了五教上课,应该会好很多。

成绩在审核那里卡了几天,丁老师亲自去催才出的分,给分是相当不错的,群里大伙反响都挺好的。

(最后修改于 6 4 复制链接
没想好捏是这样的!
小xi是这样的hhh
Distanrive想问一下大作业ddl是什么时候?
517回复 @Distanrive: 23春是最后一次课(十六周)后一周
立即登录,说说你的看法
Fawkesrj 2023春
  • 课程难度:简单
  • 作业多少:很少
  • 给分好坏:超好
  • 收获大小:一般
  • 难度:简单
  • 作业:很少
  • 给分:超好
  • 收获:一般

        我很认同老师上课提到的一句话:科学史不是科学的注脚。在《科学与宗教的领地》中,作者Peter Harrison提出,在16世纪以前,“科学”(scientia)与“宗教”(religio)这两个概念起初指涉的是个体的内在品质或者说“德性”(virtues),到了16世纪则渐渐成为首先通过教理和实践来理解的东西,变成了一种命题式信念。那么,指向内在品质的德性的“科学”是如何演变成命题系统式的、将人的因素渐渐排除在外的“科学”的呢?这是一个一直以来都吸引我思考的问题。

        这个问题无法通过只研究科学史来回答;当然,只研究哲学史似乎更不可能为这个问题提供某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唯有将科学史视作西方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与哲学史、宗教史进行比较研究,才有可能在错综复杂的思想迷宫中寻找到一条出路。

        因此,在我看来,科学史不是为了帮助促进科学的(就像那句很有名的不知道是不是费曼说的话,“科学哲学对科学家的作用就像鸟类学对鸟类的作用”一样),科学史的目的在于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生命意义(哲学家对科学哲学的辩护大概可以是这样的:虽然鸟类学对鸟类没用,但它对人有用)。抛开证明某些东西“正确”的因素讲,我觉得科学史应该划到文科而不是理科中,科学史中牵涉到人对于整个世界认知图景的时代变迁的内容远比那些琐碎的科学细节要震撼人心,虽然那些细节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此涉及到一个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如何平衡宏大的时代认知图景与保证这些图景合理性的证明细节之间的矛盾?在我的听课感受中,老师对很多细节做出了生动有趣的讲解;然而对于人的认知图景的变迁,老师提到的不多。我非常理解这种情况,毕竟这是一门本科生通识课,老师还得想办法让同学们觉得这门课是有趣的,这样就不得不牺牲掉很多思想史的内容。此外,这门课是“物理学史”而不是“科学史”,物理学细节证明的东西终究是必要的,比如课堂上讲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建立,我觉得对其进行细致讲解是合理的。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对由中世纪目的论世界观转变到近代机械图景的世界观更感兴趣,我觉得这也是研究物理学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换言之,相比于发展得非常成熟的现代物理学,我更关注16-17世纪科学革命时期的科学史。这些想法都来自我的一个认知,即学习科学史是为了理解人而不是帮助我们学习科学。

        此外,我个人认为课程中讲中国古代物理学史的占比太大了。这部分内容给我的印象是,有相当多的东西就是古人写了某句诗(比如“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然后一些我国的科学史家为了论证古老的中华文明的优越性,牵强附会到某些物理成就上(云与我都动了,所以中国古人已经认识到相对运动)。这不仅不能证明我们曾有比西方早了不知道多少年的“科学”,还将中华文化特有的美学意味给扼杀掉了。如果一定要讲点和中国相关的科学史话题,我的一个建议是可以在课堂上探讨李约瑟问题,即为什么近代科学诞生在西方而不是中国;那些电学、磁学、光学、力学、声学等等成就,可以适当压缩学时。当然,以上看法与建议都是我个人的,也许不适合初次接触科学史的大多数同学们。

        《物理学简史》是我大二下学期听课感受最好的课(比物理学院那些课强多了)。借由这门课,我阅读了大量相关的科学史书籍(大多数是张卜天翻译的,强烈建议同学们了解一下他的事迹,简直是个神仙)。通过听课与阅读,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建立起了初步的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思想史图像,这其中还有大量的问题等待我去探索。

        (节选自本人《听课感受与建议》)

4 0 复制链接
匿名用户 2023春
  • 课程难度:中等
  • 作业多少:很少
  • 给分好坏:超好
  • 收获大小:很多
  • 难度:中等
  • 作业:很少
  • 给分:超好
  • 收获:很多

丁老师,啊啊啊,丁老师,啊啊啊,我在发电不要管我

4 0 复制链接
匿名用户 2022秋
  • 课程难度:简单
  • 作业多少:很少
  • 给分好坏:超好
  • 收获大小:很多
  • 难度:简单
  • 作业:很少
  • 给分:超好
  • 收获:很多

   很不错的一门课。不管你是想要水学分,想要卷GPA,还是想要了解知识,这门课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先说丁老师,讲课诙谐幽默,不布置任何课后作业,偶尔点名,不会去管没听讲的同学,有时候会说两句。总评方式是平时签到+期末论文,2022秋是梳理某位物理学家的学术谱系。
本人没太认真听讲,从个人观点来看,丁老师的课有着明暗两条线,以太观念穿插课堂始终的同时,现代物理思想也处处可见。丁老师时常强调,不要以我们现在的视角去看过去的物理学家。
 还有个挺搞笑的事,期末论文想借鉴百度的文章,发现都是丁老师写的。。。
给分非常不错,3.3是保底分吧?
总之,非常建议学这门课。

1 1 复制链接
没想好捏都是丁老师写的可太真实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立即登录,说说你的看法
没想好捏 2023春
  • 课程难度:简单
  • 作业多少:很少
  • 给分好坏:超好
  • 收获大小:很多
  • 难度:简单
  • 作业:很少
  • 给分:超好
  • 收获:很多

实名感谢老师呜呜呜 老师人超好,讲课也很有趣!! 这门课的定位是外史,但是仔细听听课收获颇丰!推荐啊啊啊

1 0 复制链接
徵明白 2023春
  • 课程难度:简单
  • 作业多少:很少
  • 给分好坏:超好
  • 收获大小:很多
  • 难度:简单
  • 作业:很少
  • 给分:超好
  • 收获:很多

丁老师上课有趣,给分超好,🥰🥰🥰

0 0 复制链接
nih 2022秋
  • 课程难度:简单
  • 作业多少:很少
  • 给分好坏:超好
  • 收获大小:很多
  • 难度:简单
  • 作业:很少
  • 给分:超好
  • 收获:很多

好,本来还犹豫选不选,听完第一节后直接爱上了,讲课非常有激情,大四唯一从头到尾听得津津有味的课。

讲法就是分学科按脉络讲,通过他讲的菲涅尔的以太“部分曳引假说”,我才彻底明白了以前的人是怎么根据以太建立电动力学的,毕竟洛仑兹力与速度有关,这个速度没有以太或相对论根本不知道是相对哪个参考系的。还提了古希腊科学发展两条线:学术传统和工匠传统。近代科学两大方法论:笛卡尔的唯理论(重演绎),培根的经验论(重归纳)。伽利略将其融合发展为数学分析+实验。

期末有个200字感想,建议多写点,证明听了课,本人将上段内容展开写了一千多字。论文为总结科学家谱系,最后我夹了一些私货,谈了下为什么中国在民用高科技产品(如芯片)投入了那么多经费却效果甚微,简单说就是芯片不是核武,是种商品,不是不计代价投钱造出来就行,造价降不下来卖多少亏多少,必须要物美价廉,这更适合逐利的民企而非国家搞。再谈谈开放市场和专利保护。 最后4.3,感谢老师!

0 0 复制链接

丁兆君

教师主页: 暂无

其他老师的「物理学简史」课

丁兆君老师的其他课

物理学思想史 8.0 (2) 2022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