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通识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核心通识 | 开课单位:艺术教学中心 |
课程层次:通修 | 学分:2.0 |
李辰辰老师的《宋代美学》课程主要涵盖宋代诗词、书画、瓷器及茶文化等多方面内容。课程旨在“普及以宋代美学形式为主的美学”,侧重广度而不深度,适合积累文科知识的学生。虽然有人指出课程有时会出现偏离主题及史实错误,但整体上还是能给学生提供一种不同于理科课程的体验。
上课风格初看严肃,老师希望通过严谨的课堂纪律如不许坐最后一排,并点名提问等措施筛选出对课程真正感兴趣的学生, 但随着课程的深入,老师表现得更加幽默可亲,分享个人阅历和故事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然而,课堂节奏在某些方面被批评为杂乱无章,可能备课不足。
课程作业主要包括一次期中小作业(如“十六字令”)和期末大作业,要求与宋代美学有关,字数介于2000-8000之间。大多数学生认为作业要求不高,即便缺乏文科背景,也可以通过查资料和适当写作完成。此外,课程还包括一些课堂练习与不定期考勤,整体评价上网较轻松。
给分情况总体较好,不少学生对成绩满意,尤其是在认真完成作业和积极出勤的情况下。然而,有学生反映给分存在一定运气因素,部分学生的评分略低于预期。
课程总体评价格较分化,部分学生认为内容流于表面、形式上不够严谨,老师的学术专业性受到质疑。然而,另一些学生则认为这是一次轻松且有益的通识课程体验。建议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水平和对美学的了解程度考虑是否选修。对于想努力轻松调整学术节奏的同学来说,这门课程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老师是不是活全家了,纯臭彪子
上课最后一排不让坐,你管得着吗?有点管学生的小权力就把自己当成个人物了,哈哈哈哈哈
课程作业贼多,给分巨差,想选课的同学慎重考虑
这老师学历应该就是大专,肚子有多少东西就敢来给科大的高材生说教美学?一幅趾高气扬的蠢样,给它一首宋词别说背诵,能通顺念下来吗?我请问了。
总之千万别选,第一节课上课不到半小时十几个人就退课的含金量啊,哈哈哈哈哈!!
有被评课社区震撼到,这么多人支持上来就对老师人身攻击的吗,大学还是太自由了。
去年的评课:
课堂前面和后面的气氛转变让人深刻感受到了科大学业带来的压力,老师也看出来了,表示这门课本就是通识,不会给大家太多压力的。本学期的任务包括数次考勤(有部分点也有全点),一次课后作业(800以内),一次课堂练习(看视频然后照猫画虎,写一首十六字令,估计考勤作用为主),还有占大头的期末作业(2000至8000字)。
这门课的期末作业于最后一次课发布,老师原本给了两周ddl,同学反映不太够便又延长了数日。期末作业提供的主题很广,并且对格式有一定要求,不过照着老师提供的模板写也不会有问题。老师是第一次来科大开课,所以认为结课后不要超过两周太久,尽早提交成绩,是好事,估计会挺快出分的。老师在最后一次课上还让同学给她发一下成绩对照表,也是防止外校老师不清楚科大的GPA换算制度造成实际给分比老师想给的低的情况发生,以及把优秀率给满,所以我对老师的给分还蛮有信心的。
本人来自福建,由老师上课的内容联想到了宋元时期繁盛的海外贸易,泉州又是彼时中国之第一大港,近年更有“南海一号”南宋沉船的打捞出水(沉船现在在广东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期末作业也是从“南海一号”的外销宋瓷展开,引用了文献和图片,最后总评98。
这位老师非常通情达理,很理解科大学生,我认为还是比较难得的,当然讲课也不错,会放一些相关视频,也会分享自己的阅历,群里还有高人为大伙百科,整体氛围很好。
后面因为不可抗力因素导致这学期出分没那么快,不过完全可以理解。就我的分数而言给分很满意,另外看到分数才发现这门课是百分制的,可惜春季学期不开,比较推荐。
学期初的评课:
这门课是这学期新开的,放在一般通识课程里面,一开始没选上,第一周过后又有了空席,便来听了一下。
刚上课时老师让最后一排的同学往前坐,还拿出名单点名并提问,让我觉得这个老师貌似很严的样子,萌生了退课之意。
而随着讲课的进行,我发现老师其实是很不错的,内容以增进认识为主,难度不大,老师时常会讲到其他地方,或是谈谈自己的经历,这种聊天般的上课氛围于我还是很放松的,起码不必一天到晚为学业所累,就挺符合我对于一门通识课的需求吧,感觉挺好。
课程名是宋代美学,这周貌似也还没正式进入这一块,本人还是挺期待在这门课上的收获的,日后再更。
第一节课第二节课先从哲学视角讲美学是什么。
后面以宋代文学为主,或者说以诗词为主。
后几节课,有宋代瓷器、茶白戏和宋代书画。
最后的论文有参考选题:
1.有关中国美学思想方面的选题方向
2.有关中国美学的基本审美形态方面的选题方向
3.所有有关宋代美学方面的选题,宋词,宋文,建筑,茶等等都可以
不行,看到评课有点破防了,必须出来说两句
老师一开始把丑话都说在前面,接受不了的同学可以不选课,总比有些老师一开始各种给分优惠政策,最后一波杀手把人送走强。
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幸存者偏差,所谓给分好或者给分不好都有待考量,如果想要得分好,那就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模块,并且多去交流沟通,不能自我封闭地认为自己好。如果老师能指出不足,就可以改得更好。
我觉得读错字不是什么很大的问题,很常见,也情有可原。我们应该汲取不同背景的人的长处,用他们的不足来提醒自己,老师读错了下课说一声就好了,大概也不必过于苛责。当然我觉得史实还是应该多调研多检查,虽然有些史实本来也不是很清楚。这也反映了一门通识课的备课量并不像有些同学所想那么小。
如果老师人品没有问题,但是作风或者内容准备的不够充分,绝对不应该从人格上攻击;即使某些老师人品有问题,攻击也没用,只能提醒后来者避坑
而且选通识课既然出于兴趣,那像谈恋爱,两边看对眼了皆大欢喜,看不对眼非得凑一起,何必如此
╮( ̄⊿ ̄)╭
又想起了洪老师的刀子嘴豆腐心,特此宣传一下老师的微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导论ε٩(๑> ₃ <)۶з
出分了,详细地说下本门课程各方面的感受。
首先,关于课程教学内容。整体来看,本课程的目的是“向大家普及以宋代美学形式为主的美学”,教学内容特点很鲜明:普及为主,重广度而不重深度,茶、瓷器、书、画、词等主题都侧重于介绍知识性而非理论性的方面,从内容上基本覆盖了上述主题的主要脉络,但整个课程几乎没有深入细致的理论教学。在前几节课浅谈了一些西方现代美学理论后,就直奔这些主题。虽然这样的安排会导致一些原本就文科素养较好、有较为全面的美学基本知识的同学难以有什么收获,但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无论是积累一些文科知识,还是仅仅换个脑子,都是颇有益处的——老师自己也说:“同学们要珍惜,这可能是大家在科大为数不多的一门纯文科课”(此外还有一句话:“这应该是大家在科大为数不多的有这么多女生的课”)因此总的来说本门课程的教学安排是合理的。
接下来谈谈老师的教学方式。前两次课(选课截止前)老师表现得非常严肃,斥责了迟到的同学以及上课看书的同学。据老师后来解释,这么做是为了“赶走纯粹混学分的同学”,把选课机会留给真心想学这门课的同学。说实话,这个操作着实有些离谱…为了“留下真心想听这门课的同学”,偏偏就要采取激化师生矛盾的方式吗?不多说了,明年上这门课的同学们前两节课别太放在心上就是了。从第三节课开始老师就像换了一个人,跟大家一起嘻嘻哈哈~下面说下选课截止后的课堂教学吧。
课前老师都会提前10分钟到给大家放视频。刚才已经说过,课堂上的教学侧重普及知识,不会过深地探讨某个话题或理论;此外,对茶、瓷器、书、画、词等主题的侧重也很鲜明:给词、画的教学和欣赏时长非常多,好几节课轮番地进行“色彩轰炸”(这里是褒义)以及大量的词作欣赏(忘不了《望海潮》哩)对其他几个主题都是很快地带过。个人认为这样的教学还是挺合理的,因为大家对画作、诗词的欣赏共情能力明显比书法、茶叶、瓷器等要好,据老师说去年带课的时候在讲书法等主题的时候发现大家没什么兴致,这也算是一点改进吧。另外,老师在整个课程中都在给大家贯穿苏东坡式的人生观(最后一堂课压轴也是讲的苏东坡),经常聊一些自己生活中的感受;也许人生观也是文科课堂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吧。有此也可见,老师还是比较关心同学们的成长的(雾
但教学方式上的缺陷也很明显。比如,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小错误;对时间的把控不太好,有时在琐碎的细节上浪费时间,之后狂赶进度;对ppt内容不熟悉(似乎ppt不是老师做的),等等。但总体来说,课程还是给人以不同于理科生活的丰富体验的。
最后说下作业。一篇十六字令,应该是比较好写的,但是老师没有给什么有意义的指导。大作业要求2000-8000字,只要与宋代美学相关就行。本人写的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境界”的解读,用半文半白写了3000字左右,给分挺惊喜。似乎给分还不错?
如前人所述,本课程的确是花比较少的努力就能获得不错成绩的一门通识课。第三节课开始写作业老师也不会拦着,属于是很轻松啦
老师讲课很尬,经常偏离主题,而且有史实错误😢课堂节奏很乱,备课可能不充分
今天翻群消息,意外发现该课程变成核心通识了,遂写下该点评,为后人指路。
先下结论:本人来科大唯一全勤的课程,喜爱程度自不必多少说。对于“枯燥”科大生活是很好的调味剂。
课程安排:内容覆盖广泛,包含宋代的诗词书画,衣食住行;课程的高潮部分当然是苏东坡专题,但老师讲的和《苏东坡传》还是有一定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文学及书画部分,对苏东坡曾沉迷炼“道士丹”等操作没有涉及,哈哈哈。作业分为期中期末,我记得有要求期中字数不能超过2000,期末不能超过8000(?,主要原因是老师想防止大家内卷,为善良的李老师点赞!有不定期点到,好像是会决定能不能被捞上60or85。
杂言:我本人选课动机简单,高中某次诊断性考试涉及到了一篇讲“宋代园林建筑”的论述文,我觉得很有意思,进入科大就选择了这门课程。只是没想到课程容量较大,课时稍短,老师没有特意安排这部分内容,较为可惜。不过我期末小论文写的就是这一部分,也算是自己补足了这一部分,挺不错,哈哈哈。
给分: 我的给分还挺不错,这门通识课反而提高了我的绩点,懂得不少知识的同时还能收获不少朋友,美哉!
旁听了一学期,每周三下午从高新区通勤回东区,看着车窗外由亮变暗又变黑,正好赶的上这门课,坐在教室一排美滋滋听故事。有时坐公交太久会晕车犯恶心,当时的自己可真是坚强。
很喜欢这门课!老师性格也很好。
宋代美学=sdmx=啥都没学
个人认为是个文科毕业生都能教的屑课。
有不少教工慕“美学”之名来旁听此课,都是听了一节就走了。
至于学了什么美学嘛,倒是知道了美学来自于西方,美学的定义,尼采的美学很难学初学者避坑等等。
对于美学的思考,从何角度欣赏宋代美一字未提。
宋代美学课(×)地震防灾实践课(✓)
本来是感觉美学看着有点好玩选的这门课,结果是听了一两节发现完全听不懂就摆了。
感觉老师前面比较严肃可能只是想留下对宋代美学真正感兴趣的人(?)上到后面其实觉得老师人挺好的也很温柔,并且对于写作业之类的管的其实也没有那么严(反正我是天天上课写作业)
一学期点名了三次+一次课堂小作业,感觉事情不算很多,小作业是16字令,本人毫无文学素养遂求助高中同学+略加修改也水过去了。
大作业的选题较为广泛,只要和宋代美学有关的就可以写,因为选了宋茶什么都不会写所以一边抄书一边gpt适当参考文献水了篇8000字的论文最后得了4.3,感觉老师看字数和格式比较多(她自己也这么说过)所以尽量在限制范围内卷一卷字数吧
以及,这种美学课感觉真的不适合开在科大这种学校😇
第一学期对一般通识课没概念,就和朋友一起选了。幸运的遇到了李老师~
课堂上幽默可亲,年前还和老师聊过艺术人生的话题,(良师益友!)
95 4.3 //认真完成作业 全勤
个人原因,对“美学”比“宋代”更感兴趣,其实还是有点后悔选了,课堂收获一般,不过蛮放松的,可以写作业----
期末论文绝赞体验文科生活!但收获也主要在这里!我的选题是美学思想方面的,从朱良志的《中国美学十五讲》中找到灵感,原计划写三个part,结果啥都不会,边写边学边写,最后以3800+字数结束第一部分。敝帚自珍:)
(老师说 字数太多会酌情扣分)
出分了,重新评一下,直接说槽点: 1.感觉老师不是文学科班出身,讲诗词部分多次出现读音错误,并且分析的不如百科 2.课堂节奏比较杂乱,可能备课也不充分,最后讲到文学小说也是草草结尾,当然这也可能跟老师身体原因有关系 3.事多且给分一般,有点名,有小作业,有大作业,看了几个同学的给分和大作业,感觉给分只能在众多通识课老师中排一般水平。同学期还有很多宝藏课程,如果不是非常感兴趣,不建议把这门课当成首选。 总体感觉是高开低走,前两节讲哲学美学还有点收获,后面的内容感觉没什么出彩之处。只能说期待老师之后开一些哲学类的课程吧,感觉老师并不适合讲文学。
我有一次点名没到(共三次),课上听课+看知乎小说啥的,十六字令按格式写了,期末论文6000字左右(宋茶×生活美学),参考的一篇论文,自己也查了文献,拿了4.3。
课程很有趣,认真对待就好啦~
省流:对于想通过较少努力拿一个不错通识课绩点的同学来说,赶紧冲!
课堂内容:课堂内容中规中矩吧,讲讲小故事看看视频,让同学们对美学有个大致了解,我对此领域不了解故不评价老师水平。至于其他同学说的一些问题也确实存在,老师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听课。前几节课就说了上课不要迟到,不要坐最后一排,不要戴耳机之类的。上课可能会Q一些写作业或者一直在后排干自己事情的同学,也可以会随机提问。如果你只是想来自习的,那要做好可能会被老师说的准备或者不选这门课。但是老师上课讲的很多小故事感觉听听也无妨。
作业和给分:作业要求是与课堂相关的与宋代美学相关的论文,不少于2500字不多于10000字,查重率不超过30%。老师似乎会比较看重字数和格式。即使你对美学没有了解,也可以查查资料写一写科普文性质的长一点的论文交上去(想想以后选课的有可以联网检索的AI帮忙就很羡慕)。前40%的4.3似乎给的不少,给分应该相当不错。
算是在科大体验不错的一门通识课,推荐一波~
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和去年差不多,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不过我想吐槽一点的就是老师给我94,实在是让我感觉挺难受的😭因此扣一分。
纯路人,给个均分
我想问一下,为什么这门课两个学期风评差距这么大???给我干懵了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