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物理学院 |
课程层次:专业核心 | 学分:3.0 |
《计算物理A》课程由丁泽军、毛世峰和高尚三位老师授课。大部分学生反映课程难度较高,特别是编程作业任务多而复杂,共有18次编程作业和寒假大作业。课程内容涉及抽样、蒙特卡洛方法、混沌、分形、有限元、伊辛模型等。部分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贴近实际应用,但也有学生提到部分内容过于基础,如混沌和分形有科普化倾向。
丁老师在蒙特卡洛方法上的授课得到了一定好评,但整体上三位老师授课详略不一,某些部分可能需要改进。助教被认为热心,值得称道,但课程信息反馈不足,作业没有分数回馈,沟通渠道有限。
考试内容相对灵活,较往年有所变化,以小抄无法完全应对。由于题目的特殊性,建议深入学习计算物理的基本理论背景。作业工作量较大,有学生反映难度与四学分物理课相仿,独立完成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部分学生借助前人“圣遗物”完成作业。
关于给分方面,学生反应不一。一些学生觉得给分尚可,认真完成作业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也有人称分数分布呈现“澡盆式”特征。但总体来看,近年来给分似乎有所宽松。对于学有兴趣和时间投入的学生,课程能够提供丰富的知识积累,特别在凝聚态领域。若无此方面需求,选课时需慎重考虑。
对于有志从事计算方向,或对数据处理编程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这门课程是不错的选择。否则,计算物理B可能更适合不打算深入研究的学生。面对沉重的课程负担,应积极利用资源进行辅助学习并保持良好身心状态。
计算物理A.作业 > 程设.作业+大物实验.作业
//18个编程,每个题需要程序+数据+报告,还有寒假大作业
&& 计算物理A.挂科率 == 计算物理A.优秀率
//作业不写或抄别人的基本就是直接挂科,就算作业全认真写给分也抽象无比
&& 计算物理A.收获 == 计算物理B.收获;
总之,不建议任何人出于任何目的选这门课,被置课的建议以任何方式调到计算物理B.(引用自往年评价)
/*
补充一下,本人编程水平在物院里面算比较好的,作业全认真写,考试130多分的题也写上了110来分,最后总评3.0。个人感觉下面99哥在扯犊子
*/
人类有三大欲望:食欲,求知欲和睡眠欲。
而在这三大欲望当中,因为求知欲是促进人类进步的欲望,所以,满足求知欲的行为,在这三者中,优先性是第一位的。如果能在求知的过程中,学到了美味的知识,也能使人类无比愉快,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对于这种快感执着追求的人,我们通常把这种人称之为做题家,而本课程,则专门为那些厌倦世间常见知识的人,量体裁衣,提供符合他们身份的知识。
助教古道热肠,在他的引导下,学会了很多很多事情,现在回想起来肠肠还暖暖的。
各种知识点都十分的新鲜,十分的美味
上完以后和传闻不一样,感觉课程唯一的槽点就是课程任务量大。18次程序+报告,除去大作业,感觉计算物理A和标准四学分物理课花的时间一致,但考虑到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写代码,改代码,而不是听老师讲,个人主观感受差不多任务量和较繁重的4学分物理课一致,如果把学分改成4学分感觉更合适。不像有些人说的一样,感觉老师给分挺宽松的,作业有一道错了,而且各种作业估计普遍犯点小错,考试差不多有30到40分没写+知道理解的不深胡写而且估计陆陆续续有小错最后总评还给了99,这给分是真好吧。考试略有槽点,前面考了好多内容抽样,什么重整化群,系综抽样,马尔科夫链啥的挺重要有意思的都没考,比较遗憾,因为也是专门理解过的。总之,除了任务量与学分不匹配以外感觉是内容挺好一门课啊,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学到真东西。
说实话,主要收获在丁老师这一块,后面两个老师像是蜻蜓点水,尤其是混沌分形等那一块,简直是跟科普一样。整体难度较低,和数学课、四大力学没法比。
个人觉得丁老师在蒙特卡洛部分讲的还可以,但其他部分三个老师讲的就不太有特色,比如详略还可以再调整调整。整体的知识量不是很搭得上这个学分,2个学分左右吧。
平时作业代码难度并不大,算法简单,属于课程的基本要求,只是时间确实要画点,但可以让人工智能代写一些不熟悉的代码节省时间,不过对我个人作用不大。考试难度不小,但只要认真学,小抄认真打打,应该大部分题都能写写。综上,只要态度认真,就能轻松4.3或者3.7以上了。不知道是不是今年情况不一样,至少个人感觉整体肯定没有以往社区说的那么不堪。
今年都是常规题,没有见到往年那种有真实论文作为背景的开放论述题,有点可惜。
还是希望大家以端正的态度学习吧,个人建议能网课就网课,可以自由调控节奏,对于概率论等部分可以快些,讲到热统、伊辛模型附近就慢些。
这个作业无反馈的机制我个人确实难以理解。
和计算物理B、研究生课的同学都聊过。计算物理B的课程内容更杂,但讲的更浅,听说考试不开卷,要记那些东西还真挺烦的。研究生课难度大于计算物理A。建议以后要做计算方向的同学务必选A或者研究生课。不做这个方向的同学个人觉得计算物理A≈B
省流:快跑
十八道编程作业,每道都是要费一整个白天的程度,而且大部分时间在到处找不知道如何出现的bug。
平时成绩完全未知,甚至还有寒假作业(虽然我不写)整个人在考试前就是一整个迷茫的状态完全不知道该复习什么,到头来在考试过程中还在小抄(圣遗物)里学到了新知识。看之前的成绩分布是澡盆式的,希望今年不要那么离谱罢
出了成绩之后一直没补,突然想起这回事来说说。
个人感觉考试稀烂,但是还是拿了3.0,应该是给分变好了,只能说真的苦了以前选这门课的人
槽点:
不允许查看作业得分,还有什么寒假作业来让你卷,作业全靠前人圣遗物。
感觉比较偏凝聚态,对这方面知识积累丰富,或想做凝聚态的话的话学起来可能比较有收获,不然可能或许该去上研究生课?主要是很多我凝聚态/统计物理的背景并不是很清楚,导致没有收获。考试疯狂抄小抄,可以去我的科大里找圣遗物https://wdkd.feixu.site/,
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呢。出完分再看
出人意料,给分相当不错,我就是认真卷作业,考试感觉是一坨。大作业没写。我自己的作业:https://github.com/elmer-sun/computational-physics-from-ustc。我不知道具体是啥情况,是幸存者偏差啥的。反正我确实不怎么会,而且据我观察我的朋友也都是说不咋会但是给的都不低。自行判断吧。
小抄新版.pdf这里是部分前人小抄不涵盖的部分(有限元啥的)
据我观察给分可能变友好了,但感觉不会统计物理和固体物理则会几乎没有收获
丁老怪的计算物理A难度极大,作业量也很大,作业没有反馈,给分不透明,除了真想学东西的慎选。
这次丁老怪出的卷子感觉刻意避开了前几年的大抄上的内容,导致几万字的大抄没什么用。如果其他同学的反馈较为真实,期末考都不怎么会做的话,那区分度应该主要集中在作业上,一定要去找前人的圣遗物参考一下,自己摸索的话如果在编程方面一点基础也没有会非常痛苦,花了很多时间做出来的东西也是一坨。
而且这门课的助教也很神秘,不能通过课程群加助教微信问问题,作业的截止时间也要注意一下,有时候早一点有时候晚一点,甚至调休后截止日期也相应变了,并且不存在补交,非常恶心
课程设置比较奇怪。不公布分数,包括作业也不知道得了多少分(老师说是为了防作弊,私以为和防好像没啥关系)。
作业,考试以及给分:
1.作业 总共十八次作业。每次作业包括源代码和一个报告。基本上一次作业等同于一个大物报告,有时候等于两个。独立完成的话可能比较费时费神,建议去寻找圣遗物,但是一定要亲力亲为。
2.考试 考试内容不会太偏(会有一点偏),基本上是老师上课的内容相关的。考的比较灵活,导致从评课社区打印的万字圣遗物也没啥用了。
3给分 今天刚出分,从我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似乎认真写作业的人的分数都不会低。具体也不得而知,因为啥也不公布。
总的来说,课程内容和所花时间肯定是超过这样一门三学分的课程的。慎选!
利益相关,平时作业做的比较认真,一个作业写一下午那种,期末考抄pksq的大抄,大作业没写,总评96
如果愿意付出足够的时间,能够较为稳妥地获得三个学分的4.3。
课程收获就看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