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星系核(王俊贤) 2022春 2021春 2020春 2019春 2018春 2017春 2016春 2015春  课程号:ASTR7001P01
2022春 2021春 2020春 2019春 2018春 2017春 2016春 2015春  课程号:ASTR7001P01
10.0(5人评价)
10.0(5人评价)
  • 课程难度:中等
  • 作业多少:中等
  • 给分好坏:一般
  • 收获大小:很多
选课类别:专业 教学类型:理论课
课程类别:研究生课程 开课单位:天文学系
课程层次:硕士   学分:4.0
课程主页:暂无(如果你知道,劳烦告诉我们!)
AI 总结 AI 总结为根据点评内容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考试

考试以开卷形式为主,题目主要是名词解释和理论简述,内容涵盖X-ray辐射起源、AGN统一模型、宇宙再电离等。整体难度不高,但需理解课上所学。

给分

给分标准未明确,主要考察平时作业和考试表现。多数学生认为给分合理,部分学生提到给分毫无意义,因为课程主要在于学习和理解。

作业

作业主要是文献阅读和报告撰写,每学期大约布置5篇阅读报告。文献都是经典且前沿的论文,涉及AGN各个领域,作业量大,耗时较多,但收获丰富。

教学水平

王俊贤教授授课形式独特,更像是研讨会,频繁互动和讨论,注重学生对观测结果的独立思考和理解。上课内容启发性很强,学生普遍认为老师非常nice和耐心。

课程内容

课程主讲活动星系核(AGN),内容涵盖AGN的观测和物理特性,以及一些前沿课题。主要参考书为B.Peterson的《Introduction to Active Galactic Nuclei》,但不完全依赖书本。课程内容深广,通过实际文献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总结

课程总体难度适中,涉及大量前沿研究,适合有一定物理基础的学生。通过文献阅读和讨论,学生能积累科研经验和批判性思维。适合作为天文系学生的基础课,有助于打开对AGN领域的认知。

排序 学期

评分 评分 5条点评

ripple 2019春
  • 课程难度:中等
  • 作业多少:中等
  • 给分好坏:超好
  • 收获大小:很多
  • 难度:中等
  • 作业:中等
  • 给分:超好
  • 收获:很多

   这是2020年春的课程,全程网课,每次上一个上午,亦可赛艇(1~18周5(1,2,3,4))。我认为科大天文系观测向大部分老师都是做AGN的,所以对于科大本科生来说,选这门课是非常有意义的。这种课谈给分毫无意义,选就完事了。

   授课老师是王俊贤教授,人超级nice,对学生很棒。课程是叫活动星系核,是一门研究生基础课,主要讲的是AGN的一系列观测和物理特性,还有一些前沿的课题。注意:本课程偏重观测,如果同学想做黑洞旁边的模拟或者Jet理论,或许隔壁的相对论天体物理可能更有帮助。

   先说一下参考书,主要以B.Peterson的 Introduction to Active Galactic Nuclei 为纲要,注意老师完全不会按这本书讲,因为这本书1997的,已经完全过时了,自己也没有必要看。另外Netzer 2013年的活动星系核的物理和演化 是一本相当优秀的教程,入门极佳。黄老师的中文教材,比较晦涩,本人不太推荐。观测向主要看一下1,6,7章就够了,物理水平稍好可以看前面的关于AGN.物理的章节,还能帮你复习原子物理过程和辐射机制。后面关于宿主星系和共同演化也是极热门的课题,可以在做相关课题的时候再看,不影响基本框架。

  再说说老师说的内容。这门课不同于很多令人听不下去的本科生课程,没有一个所谓的范式。所有的内容都是来自于老师阅读的大量文献和对物理框架的理解(全是私货)。框架自己看书就好,里面大量论文的例子需要仔细听老师说。(本人听一遍是不可能把例子完全听懂的)所以可能内容比较零碎,需要自己看书补充。最后两章还加上了光变和共同演化的内容,虽然比较简略,但是框架还是说清楚了。

  本课程的作业是文献阅读,写报告。老师选的都是非常经典而且前沿的论文。当时写的时候很耗时间(因为我之前不太熟悉),几乎要花两个晚上。我记得有15年最高红移类星体的研究(最近Fan组发现了更高的:z=7.62),UV双幂律谱,冕区的RM, 让LINER滚出AGN等等,学期末再读又是一次理解。收获也非常大。

   考试很简单,考察一些基本图像。包括X-ray辐射起源(Fabian&Reynolds上个世纪90年代重要工作),寻找高红移类星体(Fan 2006年的ARA&A),AGN统一模型(Urry&Padovani 90年代的工作),宇宙再电离(很有意思的物理问题)等等。对了,还有作为光变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老生常谈的Reverberation Mapping(参考B. Peterson的工作)。

  总的来说,不管基础怎么样,都可以来听这样一门有广度有深度的课程,都是有收获的。如果物理基础更好一点,天文专业课学的多一点,可能理解起来更容易。Anyway,这门课可以打开一扇对AGN各个领域认识的大门。

7 1 复制链接
yqm_2d_scientist相对论天体物理莫得Jet 黑洞旁边的物理也很少,只有球对称吸积…… RA主要讲史瓦西黑洞,Kerr黑洞,以及中子星,还有一些其它东西
立即登录,说说你的看法
自闭挂科人 2022春
  • 课程难度:中等
  • 作业多少:很多
  • 给分好坏:一般
  • 收获大小:很多
  • 难度:中等
  • 作业:很多
  • 给分:一般
  • 收获:很多

#天文系研究生课补完计划#

好课,和隔壁老板的AGN课比起来任务可能更重(指5-6篇阅读报告),这学期有2次小测,然后有期末考试。

这门课的互动尤其多,我印象最深的是某次大规模核酸搞得一半同学被卡在中区,王俊贤老师临时决定先不上课而让每个人上台解释自己正在进行的工作。王老师经常会停下来和同学们讨论PPT上的观测结果,然后让同学们试着做出解释;除此之外,还补充了很多观测数据处理上的细节,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认为这门课更加偏重科研实践,会带着你一步一步感受观测、处理到最后作结论的过程。但是相应地课程覆盖的范围就稍微小一些,在前面介绍完AGN的组成之后只讲了几个专题性质的内容。

总体而言是推荐的。

PS 薛老师以后似乎也会把AGN课开在春季,建议都去选感受双倍的痛苦快乐

5 0 复制链接
2022春
  • 课程难度:困难
  • 作业多少:中等
  • 给分好坏:超好
  • 收获大小:很多
  • 难度:困难
  • 作业:中等
  • 给分:超好
  • 收获:很多

利益相关,作为王老板组里的学生,在大三选了这门课。

这门课,在我心目中是与众不同的;或者说,这是我心目中,研究生课该有的样子。老师不再一板一眼的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把课上当作一个研讨会,一步一步的带大家重现科研的过程,时不时提问并启发大家思考。 

这门课程的内容主要是观测向的,从AGN的基本性质、各波段的观测现象登堂入室,讲到统一模型、光变和外流。  课程布置了5次作业,即阅读5篇论文并上交报告,期间有两次小测。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老师在第1节课教我们应该如何撰写一份阅读报告(实际上是教我们应该如何精读一篇文章)

我在磕盐上受益良多。

2 0 复制链接
caimx 2022春
  • 课程难度:中等
  • 作业多少:很多
  • 给分好坏:一般
  • 收获大小:很多
  • 难度:中等
  • 作业:很多
  • 给分:一般
  • 收获:很多

王老师上这门课主要是以研讨会的形式进行,与传统的“老师讲课同学听课”不同,上这门课的时候,老师会更注重同学们的思考,希望大家能够多对一些研究现状进行评论,以培养“科研精神”。这门课会涉及关于AGN的、各方各面的研究现状,在这之中有公认合理的统一模型,也有百家争鸣的光变起源,还有许多已经被普遍否认的旧的解释。在讲述这些研究进展的同时,老师也教会了我们作科研的一些心得体会。如何辩证地去接受一个观点,如何合理地提出质疑,这些在平时的文献阅读作业中都能够得以锻炼。

平时的文献阅读作业可能是两周一次,也可能是一周一次。但我们这一年的时候老师比较忙,所以整个学期下来也只布置了五次左右。文献都是从arxiv上选出的最新出炉的AGN领域相关文章,没有背景知识的话看起来可能会稍微累一些,所以在这里就把作业多少勾选为了“超多”。

最后的考试是开卷,主要考的都是名词解释与各种理论的简述,在ppt和参考书里基本上都能抄到。不过考试只是一个形式,在平时学到的那些则更为重要。

不过一下午连上四节课,还是有点遭不住的……

(最后修改于 2 0 复制链接
_ 2022春
  • 课程难度:中等
  • 作业多少:中等
  • 给分好坏:一般
  • 收获大小:很多
  • 难度:中等
  • 作业:中等
  • 给分:一般
  • 收获:很多

几年来所有基础课专业课当中,上课讨论时间最长的一门了。老师讲课循循善诱,很有启发性。

0 0 复制链接

王俊贤

教师主页: 戳这里

其他老师的「活动星系核」课

王俊贤, 刘腾 9.5 (2) 2024春
未知 2016秋
薛永泉 2016秋 2015秋

王俊贤老师的其他课

电磁学A 9.7 (3) 2021春
活动星系核 9.5 (2) 2024春
“科学与社会”研讨课 2024秋 2024春...
活动星系核 2023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