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化学物理系 |
课程层次:专业基础 | 学分:4.0 |
刘安雯老师的《物理化学I》课程以南大傅献彩的经典教材为基础,涵盖热力学三定律、气体物理学及其应用等。课程采用PPT与板书结合的方式进行,尤其在推导公式和讲解基本概念时,老师强调用板书呈现。刘老师会在课上结合实际例子拓展知识,使课程内容更为生动,且对学生的问题予以耐心解答。她还注重课程内容的系统性,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课程设置了5次小测,每次小测占5分,总占25分,其中2分为签到分,3分根据小测成绩折合。虽然小测题目有挑战性,但许多学生反馈作业题目与考试题重合度高,建议认真对待。作业分占10%,选择的题目经过挑选,确保涵盖考试要点。还有一次用思维导图替代的小测,鼓励学生梳理知识以加深理解。
期末考试占60分,被认为较创新,以中考题与考研题相结合的方式设计题目。考试难度适中,复习建议关注讲过的重点和习题。刘老师的给分较为宽松,加入了说明可能会调整的机制,例如完成某些附加任务可获得额外加分。虽然有学生因绩点略有受影响,但整体反馈表示对成绩较为满意。
普遍认为刘安雯老师关心学生,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下,她都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热情。有学生表示,刘老师挽救了他们的学习状态,有如“亲妈”般的关爱。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勇于表达并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与收获。即便有的学生不完全适应其教学风格,对其课堂内容和态度依然给予了良好评价。
总体而言,刘安雯老师的课程尽管存在一定难度,但得到了学生的友好反馈。认真听讲与完成教学安排,学生在期末能够获得理想成绩,并对物理化学有更深入的理解。选择刘老师课程的学生需做好课前预习与课堂参与准备,能够从中获益良多。
利益相关:小测均分73,期末感觉答得也不是很好,总评95。老师的给分和上课都特别好。
本班是20级化学系、地化专业和19级地化专业的置课,班上有不少地空的同学,所以刘老师也喜欢补充一些有关大气和地球化学的知识。
刘老师在上课前会把上节课的知识简单回顾一下,上课形式是PPT和板书并行。毕竟物理化学课还是有不少东西可以推演的,(这里就不提某个一直念PPT的物理课老师了),所以老师也乐意带我们进行一些公式定理的证明推演。刘老师在气体这一章里花了较长的时间,这个的意义需要你们自己去领会
平时作业就是傅献彩上的题目,配套教辅上有答案,但是这个教辅怎么处理,大家心里有数。第一章的题目出自张玉民热学书,电子资料群里有手写答案。小测题,包括一些期末题,和平时作业的重合度还是很高的。这次期末的大题比较创新,是一些考研题,相图考的单组分的,证明题考的是某实际气体在绝热且不做功时温度随体积的变化(可怜我只考虑到了绝热,不过应该也给了一些分)。小测和期末的选择题,无论哪个老师,都有很多来自妮可的那本物理化学小橙书,汪文栋老师可能比较喜欢大题也出傅献彩或小橙书上的原题。刘老师的小测也是比较创新的,有一些题在小橙书上找不到。
成绩评定这块,刘老师说的是6次小测(对应1~6章),每次5分,其中2分为签到分,3分为小测成绩折合;作业分10分;期末考试60分。不过后来5、6次小测合并了,刘老师就要同学们做思维导图来代替一次小测的5分,也就是说,小测全来,作业全交,25分就有了(怎么感觉好像也不是很多啊)。后来考试时看大家考的不太好,又让大家写了一个考后反思,后来也不知道具体怎么调分的了,总之给了95我非常惊喜。
思维导图附在下面了,热一定律那张里有个地方写错了,没改(滑稽)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png 化学平衡.png 气体.png 热力学第二定律.png 热力学第一定律.png 统计热力学基础.png 相平衡.png
神!把住在深海的大菠萝里的我狠狠捞上来了😭
@2021.03.16
上完体育课一刷新发现出成绩了,正式评课 。
课程难度:
这门课程依托南大傅献彩这本经典教材。前半部分主要介绍热力学三定律,后半部分有点介绍基本原理的运用的感觉。第七章单独跳脱出来讲一大堆奇奇怪怪的东西,不过考试占比不大,今年有几道选择,往年甚至有时候不考的。
对老师的评价:
刘安雯老师是很好的老师,整体课堂体验极大舒适。老师当过班主任,对教学班的学生也相当关心,课下向老师请教问题老师也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耐心细致地讲解,感谢老师不嫌弃我笨。讲课比较有条理,会时不时带同学们进行梳理,课前会有衔接上一节课的知识回顾,作业不算多,相比于隔壁夏老师班直接粗暴地课后题全写显然是经过挑选的。头几节课老师说给分的规则是:平时分作业20%,期末40%,八次小测每次占总评的五分,只要来了就白送两分,省下把小测分数折合成满分三分计,但是如果期末比小测高,就放弃小测成绩,以期末成绩替代之(不过具体是按期末占80%还是64%来理解,群里同学们说法不一,老师也没有说明)。学期初老师鼓励我们制作这本书的“知识树”,也就是某种类似思维导图的东西,做了的同学可以获得附加分,最高十分。此外本学期有吴奇院士的讲座需要学生凑场子,老师说自愿去,写了讲座报告的同学有0.5~5分的总评附加分。看起来老师给分还是不错的。然鹅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答主两项支线任务都完成了,期末卷面94,总评只有卷面+1……有点点伤心哇。估计老师不给满绩以上地同学调分了,所以想要97、98得自己考出来
思维导图还是蛮费时间的,寒假花了大概八九天(当然也有我自己假期期间效率太低的缘故……在家巨大摸鱼),不过把书揉碎了再吐出来还是挺有助于理解,这门课就是公式很多,理解了会推导便于记忆。这里把我的工作放出来,可供学弟学妹参考:物化I思维导图
尽管刘老师只抬了一分,但是还是极力推荐这位老师。刘老师是对我有影响的老师,我很敬重她。
最后,鸣谢两位助教,lrz学长和开神又巨又友善,yyds!!
占坑带瓶 给分未知,暂时选中等。 刘老师这么赞的老师居然没人评价!?气冷抖 期末考完回来细说
@2021.02.26 复习期间补图
运动会的时候在场上还看到刘老师了。教工组女子一百第三名,tql(XD
虽然很扫兴,但作业还是要布置的”
2333
就这么说吧,刘安雯老师是我再生亲妈
没啥好学的,自学就行, 看他们都学得挺好的 (另外稍微卡了一下我的绩,不过问题不大)
刘老师给分好好!😭😭😭
首先,老师真的是海底捞!!!
首评献给刘老师,老师是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讲课条理十分清晰,经常会拓展一些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让本来对这门课程一点也不感兴趣的人也能学进去,认真学的话收获会很大。(不那么认真学的也会被捞)
小测6次占30%,相当于一次满分5分,只要参加小测了就给2分。作业占10%,期末60%。
另外,前半个学期一般会借用上午第五节课的时间小测,所以不建议在周二物化课下面接分析化学实验。
期末成绩没有公布,应该是调分了吧?就当老师调分了。刘老师非常好,放心选
这门课用的教材是南大傅献彩的《物理化学》,前半部分介绍气体和热力学定律,然后讲一些应用方面的内容,最后加一些统计力学的内容,不过这部分考试主要考选择题。刘老师比较重视班上同学的基础,前半部分尤其时气体一章讲的比较慢,而且以板书为主上课,并且板书推导一部分公式,本学期老师还要求我们准备一本《热学》(张玉民,科学出版社),上气体部分的时候会讲一些这本书上有而物化书上没有的内容,也会布置这本书上的一些习题作为作业。后面用ppt上课,以展示基本概念、公式推导和物理图像(相图那一章)为主。建议预习看一遍书,上课更容易跟上。
作业肯定是挑选过的习题,一定会涵盖所有上课讲过、考试要考的知识点,建议自己认真做一遍。原定有六次小测,时间原因取消一次,改为做思维导图,建议花点时间做一遍,基本相当于复习。小测一般都比较简单,比较重视基本概念,考完后会发卷子,老师会讲一些大家错的比较多的题。
今年的考试据说变化比较大,我复习的时候没做过往年卷不太清楚,但考完了还要写反思(据说有加分)有点高中班主任的感觉(
我五次小测都在80+,作业全A+,期末不太清楚,总评97,极大拯救了我这学期的绩点,刘老师,我的超人!
无敌好,直接选就是了
平时作业10分,这个学期是5次小测,每次5分,到了2分,然后考试3分,再加一次报告,大概5分钟,要准备PPT,参加了就有4.8分,按照老师点评修改PPT提交后就是5分,最后考试占60分,基本不点名。 这门课程是有一定难度的,不太适合考前突击,不过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学会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ps:不建议在上午最后一节课是物化的情况下下午选分化实验,真的会趋势
其他同学的总结很到位,刘老师给分很好,对学生很好,鼓励我们要敢于表达,不要怕犯错误,上课也能学到很多东西。我在上第一章的时候便被刘老师的数理基础震撼了,许多重要的公式,书上如果没有推导,刘老师就会补充推导过程,比如粒子碰撞那里为什么用相对运动√2Va(积分一大串积出来的😭)。节奏把握得很好,适合像我这样的萌新。物理化学感觉学得好难,好多原理和公式我都一知半解有些没理解,但是考试不是特别难(就考一些重点,像焦汤系数这些基本每次都考)。 小测的标准和之前同学们的评论一样2分算签到,3分算你考的权重,一共五次再加一次讲ppt(随便什么内容都可以,甚至可以唱歌,3min左右),刘老师会给出你的不足和改进方案(太关爱我们这样不会讲的同学了),但最后一次只要讲了就有五分。 我每次小测都将就,可能平均分在80左右,期末和最后一次小测分数不知道,最后总评给了4.3,我真的哭了😭,刘老师yyds!
优点:1、刘老师讲课知识点全覆盖,会考的东西老师一定都讲过,还会举一些科研/工业相关的物化应用例子(虽然我几乎都忘了)
2、老师人很负责,如果同学有问题或有想了解的课外内容,老师都会很有耐心的跟同学交流
3、感觉这学期给分比较捞
其他评价:
1、我个人对刘老师的讲课风格不是很适应,感觉老师更注重知识点的应用,而我会比较纠结于一些知识推导的细节,然而刘老师的讲解并没有帮助我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2、有小测,这学期共五次小测(最后时间来不及,用思维导图代替了第六次小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