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
课程层次:专业核心 | 学分:3.0 |
李保庆老师的《精密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结合板书与PPT进行教学。总体教学效果被评价为不错,但部分学生反映板书不够清晰,讲课声音较轻。老师为人和蔼,讲解尤其是误差理论部分能解决大物实验中数据处理的困惑。
课程分为精密测量和误差理论两部分。精密测量内容详实,包括互换性与公差原则、测量原则、螺纹测量等,重点是名词与英文,而误差理论的重点则是最小二乘法、单位权等概念。
考试以名词解释、简答与计算题为主,强调初学时的作业与小测题目,复习时需重点关注。考题较为直接,多为作业与小测原题。部分学生建议关注课本中的往年题目。
给分宽松,评价较高,学生普遍满意。
作业题目重要,覆盖考试重点,需认真完成,但整体复习无需过于深入,注重重要概念及作业复习即可。
给分真的好,作业也还可以,板书和PPT结合,个人感觉很不错
先蹲个出分再来评这个课
老师很和蔼,讲课也不错。这门课分为两部分(精密测量、误差理论),精密测量讲了很多,要抓住重点复习,很多具体的方法清楚就行不会考,误差理论总算解决了多年大物实验数据处理的困惑。精密测量有很多名词、英文很重要,会考,互换性和公差原则、配合也要多加理解,阿贝原则等四个测量的原则,具体的有测量块长度、测螺纹、直线度平面度的几种方法。误差理论主要的是最小二乘法、单位权的概念等等,我也说不清了。反正考试就是名词解释(什么测量、比对、灵敏度、不确定度等等很多),简答(考了螺纹合格的要求,不是说不考嘛),计算(第一题给15个数据,让你给出最后结果,要排除粗大误差),第二题三个方程求最小二乘估计和参数精度,第三题是测锥角和误差的(角度根据几何很快就写出来,主要是求导太难求了,又是arcsin又是分数),第四题的全组合法测角度。测量和误差对半吧,难倒也不难,但复习真的没头绪。作业题非常重要。然后有一次期中,除了名词解释,还有直线度测量和评定的两种方法,这个要记得,不过期末没考(当时还叫我们带上铅笔尺子)
讲课声音很轻,板书挺乱而且不清楚。不过9系也就这一个老师了,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