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
课程层次:专业核心 | 学分:3.0 |
张文逸老师的《信息论A》以英文教材和讲义进行授课,部分学生不适应。讲解较为清晰,课程内容丰富。一些学生认为信息论内容有趣并表示从课程中获益良多。上课与习题课安排合理,助教认真负责。
课程整体较难,作业题的难度较高,学生普遍认为没有思路时耗时较长。平时作业非常重要,需按要求完成,否则可能影响成绩。考试题目相对简单,基本题为中文,并涉及小测内容。老师在成绩上似有“捞”的现象,但部分学生对最终分数感到困惑。
部分学生反馈成绩优秀,但给分不如预期,没有及时明确的反馈机制可能是原因之一。作业和考试题目类型差异较大,建议同学们充分重视作业并熟悉小测内容。整体上,如果英语较好且愿意面对挑战,该课程可能带来较高的学习收获。
开学第三周周一留言:
逃。
其实总体还行吧,不过我还是有一个小问题,单纯问一问,没有任何引申意思,也没有任何暗示,不包括任何主张:为什么在大陆上课不能用中文PPT
以及,还是很推荐的,就是对英语有点要求
考试题都写完了最后出分只有86,不知道是我算错太多了还是高分没怎么调
别的情况之后有时间再更(总体不是很喜欢老师的上课方式
但是确实比较划水,除了作业题真的不会做(得摆烂
难。
但是确实有一些收获
感觉没对多少,老师还是把我捞上来了,感恩师生情。 相比gc班的事真的少太多了,每周五道题,然后习题课讲评也非常及时就跟上了(基本每周都有而且是在安排课程表上的课上的)。 考试肉眼可见比作业简单,但我都不太会写…… 总之捞上来了这真是太好了(´▽`)ノ♪
这门课比较难,老师讲义都是英文,作业题也是英文,对英文不好的人可能不是很友好。平时每章一次作业,每次作业题目在5-16题之间不等,但只要选五道做就行了,改完下一周基本就开始讲习题课,习题课会讲所有题,一般都是上课时间的某一小节课讲习题课,另一小节老师讲课。作业题虽然只要写五道,但都不好写,没有思路可能想几个小时也想不出来,但考试相对简单,而且老师非常捞,平时也没有其他任务,相对gc班轻松很多,同时平时作业分很重要,一般不接受上完习题课的补交,也不接受讲完一学期课之后的补交,基本不交作业就很难及格,所以平时作业一定要交,而且最好写满五个大题(写错了一般也会给一点分)。考试全是大题,两个班同试卷,题目是中文,比作业简单。
老师讲课条理很清晰,上课一直跟着会感觉收获满满
助教的习题课会安排在课上,如果上习题课的话,会老师讲前半节课,助教讲后半节课习题课主要内容是讲作业,会有一些拓展,助教准备习题课非常认真。
老师的讲义是英文的,如果不听课跟着讲义学问题也不大(也许)。
作业比考试简单,但是考试有的题我还是不会。
如果是数院的同学,做考试的证明题应该很擅长。
我觉得这门课最难的地方是率失真函数可达性的证明(相应的还有信道容量和代价那里),不过就算不能完全懂那里问题也不大。其他的部分在理解上难度不大,只是做题的时候会被卡很久。
信息论真的很有趣!收获满满!推荐!
这门课从学院到老师都没指望我学会
上课英文课件,张老师自己写的,符号很不科学,导致你学别的书看不懂课件,学课件看不懂书。上课老师讲的还算认真,但是和作业比起来真算是九牛一毛。作业题是老师自己找+出的,我了解的大部分人都是一次作业写8-10个小时,只能做出来三道题(总量的一半),剩下的网上几乎无迹可寻,只能瞎编+互抄+从助教嘴里套话,总之体验极差,学习中几乎没有正反馈。助教私聊原话“老师很享受这种出个难题难为你的快感”,既然目的都不是让我学懂,那我也不好说什么。
平常有一些突击小测,基本上是点名性质,只要交了有名字的纸就给3分(满分5分),小测原题会出现在期末考题里面(这次是率-失真函数的性质)。
到了考试发现题目并没有很变态(作业难度的三分之一都不到),一般第一问都是直接背书或者课件上的证明,第二问一个简单计算或者证明。自己下来对答案感觉卷面都比总评高,不知道什么给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