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化学系 |
课程层次:专业基础 | 学分:4.0 |
《有机化学(A1)》由徐允河和王细胜两位老师共同授课。徐老师负责前半学期,主要讲授基础内容如烷烃、烯烃等。虽然课堂内容详实,但其PPT略显陈旧,有时会与教材内容不符,不过徐老师对此有合理解释。王老师讲授后半学期,侧重于波谱、卤代烃等复杂内容,课堂扩展性强,兼顾理论与实践。两位老师授课态度认真,课程内容丰富。徐老师经常布置课后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但被部分学生认为过多且对于考试帮助不大。王老师虽然不点名考勤,但教学全面,知识补充丰富,有助于掌握困难知识点,比如机理解析。
课程作业包括慕课作业和课后习题,题量较大,偏难且费时。但得到不少学生反馈反映,内容有助于理解课本,不宜死记硬背。期中期末考试题型与小测题型一致,难度比作业题稍高。考前会整理复习材料,如有机反应式,帮助学生有效备考。课堂互动不多,学生通常适应不同老师的教学节奏,课外需花费时间复习与实践。
课程给分不理想,期末后普遍感觉调分不明显。不过,按照某些学生的反馈,王老师在最后调分上做了优化,拉满了优秀率。考勤方面,徐老师偶尔点名,影响平时分,王老师不点名,导致上课出勤率较低。
对于非化学专业学生,尤其是没有竞赛背景的高考生,应慎重考虑选择该课程,其学习压力较大。建议花时间阅读教材,理解基础知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习题练习。不建议完全依赖死记硬背,理解和应用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更为重要。总体而言,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态度严谨,但由于内容繁多,需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
10分打给两位老师的授课水平和教学态度,好老师不该被别的客观因素拖了后腿。
先说给分情况:据说今年是几个中文班进行统一调分,一起算优秀率;但是出分之后群里哀嚎一片,都说寄了,没调分。由于期末没有查卷环节,因此我们都不知道分数。我自己感觉没调(总评比期中低1分,期末考完出来感觉稍微有点烂,也正常,貌似助教说的那个羰基保护的机理写错的人就是我……(发抖)),身边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也觉得分数不应该如此。综上所述,我感觉中文班大概几乎都是没有调分的。所以,如果想拿到自己满意的成绩还是全得靠自己了,千万不要指望老师能给你的分数调成什么样。因此,对于此课程的评分,我只关注两位老师的授课水平及教学态度;至于调不调分、一如既往的sbjwc之类的,就不考虑进来了。
课程方面,前半学期徐老师讲,后半学期王老师讲。我本人感觉徐老师在教课方面认真负责一点(王老师可能是太忙了,毕竟他说过自己带三个孩子),考前特地安排了一次复习课,亲自讲了一部分。有一点缺陷就是PPT略有陈旧,甚至存在知识点与现行教材邢大本相悖的地方;不过找老师沟通一下也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或者实在不行,老师说这个地方考试会避开[doge],从来不水课,总体上我觉得还不错。有一点加分项是,2022年有段时间封了校,很多老师隔离在外只能上网课,但徐老师住在校内,能坚持给我们上线下课。因为有机是我当时唯一一节能见到老师的课,所以我还挺感动的。
王老师讲解知识点的时候会带入课本上没有的理解,我觉得对学习复杂的知识(比如波谱解析)很有帮助,授课内容也相当周全,还会给我们补充一些内容。唯一的缺点,就是王老师喜欢拖堂,11:20下课能起码拖到12点,还说这是惯例,不过无伤大雅,实在不行点外卖。
至于学习有机的方面,我觉得参与过竞赛与否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能否肯花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最好的方式,是能把知识点通过自己的方式理解并完全接受。有机化学知识点很多很杂(所以sbjwc为什么不上调有机化学的学时和学分),需要花时间去记忆基础知识;但切忌如同高中一样死背反应,而应该观察每一种物质的结构,联想它们的性质,根据已有知识构思出机理,我觉得这样记反应才是比较合理的。刷题是必要的,但终究是次要的,知识点点到为止,也不必在题目上耗费太多时间(不然别的课不学了吗),找到适合自己的思路为主。
总而言之,老师教得不错,sbjwc安排有机教学模式不合理,考试不调分。
出分了,虽然被老师捞上优秀了但是不打算下学期继续修A2了,考虑明年去修有机化学B,并且后悔没有期中就把这门课占用退课机会退掉,两位老师讲课都非常好没有任何问题,以下都是基于我个人角度。从一个没有学过任何化学竞赛的高考生角度来看,这门课的压力完全不小于一门6学分的大课,奉劝以后不打算走有机方向的同学,认真考虑是否必须选有机化学A!对像我一样几乎对有机化学毫无兴趣的人来说,每周ddl的偏难怪又超级耗时间的慕课作业,相较其他课频繁的小测,当然还有两次个人感觉没什么意义的慕课期末考试,都是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槊棍棒、拐子流星!准备每个ddl都如同效翼王石达开北渡大渡河之故事,这门课带给我的焦虑感难以用语言表达。总之劝告没有竞赛基础又不打算走有机方向的学弟学妹们慎选有机A。
徐允河是一个思想陈腐、心狠手辣的老封建。他带课程的前半部分。在可以退换课的前两周演出了一副和蔼可亲,良师益友的假象,但选课一截止就立马露出了獠牙。我不知道怎么得罪了他(可能是在课后向他纠正了他的小错误?——他反正不承认),他就开始用尽手段对付我。一般老师都会允许有竞赛基础的学生不到堂,但我一般是到堂上课的。但是在我得罪他之后没到的两次,他连点两次名并提交到了学工部(见下图),相信大家都清楚他的用意。其它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赘述了。
再说徐允河的教学水平——非常一般。他的课堂基本就是念PPT,并且他只会念PPT。他经常想形象地解释某个东西,但是却做不到,只能把PPT再念一遍。我也不知道他这样弄巧成拙的目的是什么,可能是为了满足一下自己是好教师的幻想?(笑)他的PPT上只有大本内容,并且某些机理表示得很奇怪。但是对初接触有机的人应该够了。但是他讲一章就把那一章的作业全部布置(是每一道题),比如第六章他就留6-1到6-62——反正有助教批。结果就是同学全抄答案,助教直接不批,让大家自己练习,有作业交就可以——看来他是平等地针对每个学生:]
他最后课没讲完,要了王老师一节课,害的王老师赶了半学期课——他连老师都不放过:0
王老师则是一个负责任、宽容的好老师,他没怎么点名,并且点名不影响平时分。虽然有本就内容多还少一节课的debuff,但是他讲的确实很好,PPT规范、清晰并且扩展了最新的理论,不知道比徐允河高到哪里去了。我推荐其他班的同学要来PPT看看,补充一下其他老师的盲区。可惜我没怎么去上课,最后复习看PPT时才发现原来错过了一位好老师 :[
最终给分是王老师负责,肯定存在大规模的调分(期中及格的人不多),以下是王老师的原话:
上到2/3退课了,老师没问题,
吐槽一下,从来没见过一本书的目录像肥科的《有机化学》那么枣糕
前半学期徐老师上,后半学期王老师上。
两位老师的ppt都很翔实,上课讲的也还可以。个人觉得徐老师有时候有些理解有点问题,王老师讲的更好一点。但是有机化学这门课两个学期加起来才6学分真的是不够用啊喂,强烈建议至少改成5+3或者4+4。
对初学者来说这门课要花费巨大精力(肯定不亚于6学分淑芬),课后多花时间刷裴巨本,刷课件,理解机理,不要死记硬背!!!
因为高中有机就花了比较多时间(虽然最后还是不太行),所以我自己就以摸鱼为主)。个人感觉今年期中期末题目都不难(不知道为什么要延时),掌握一些基本常用的反应啊,机理啊,就没什么问题。
考前我过了下ppt,看到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就记录下来;又做了做往年真题(想要的出门右拐今年许毓班助教的那个评论,顺便谢谢crtxgg),虽然考试周状态不好但最后总评还是满意的。
终于出分,写个点评吧,王老师把优秀率拉满了,好评。对于一个从没接触过竞赛的纯高考生已经满足了。复习的时候推荐使用科大新出的《有机化学》,王老师有参与编写,很不错,很精简,考点都在书上了。目前只出了上册(到醇酚醚)。
前半学期(一直到炔烃)是徐老师上,后半学期(卤代烃-醛酮醌)是王老师上。两位老师的上课风格都感觉可以。首先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像评论区说的那么多了,估计改进了,但喜欢布置一些机理题,让我们自行查找(这个感觉有点花时间且对考试帮助不太大),王老师是一章布置一次,题型跟考试的差不多,感觉王老师上课有些缺乏激情,听起来容易犯困,呜呜。
考勤:徐老师不定时签到,王老师从不考勤,导致后半学期到课率感人)
最想吐槽的还是MOOC,题难,还计入平时分。
这堂课本学期是由徐老师上前半学期(烷烃、烯烃、二烯烃、炔烃和芳香化合物),王老师上后半学期(波谱、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从难度上来讲,后半学期的知识点比前半学期多,也更加复杂。两位老师都使用ppt上课,老师讲的会比较细,放的速度也不是很快,建议听课的时候记一些重点。上完课后ppt会分享到课程群。不要尝试记住所有的东西,上课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在上课时间内记住。课下有能力尽量看完大本对应的章节。
作业的话,前半学期徐老师一般一周布置一次作业,一次大约10题以内;后半学期王老师上完一章留一次作业,会有一定难度,大约20题。本学期这个班没有小测,均为习题可,大致形式是助教发卷,大家做两个小时后助教来讲解。
考试我感觉比作业题要难一些,试卷的题型跟小测一致。本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前老师让助教整理了学过的有机反应式,很有帮助,不过建议大家自己去做一个,自己写一遍比只看要好。
给分很好,基本符合预期。但有同学反映有卡绩(89,94这种),介意慎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