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观测实践(朱青峰) 2024春 2023春 2022春 2021春 2020春 2019春 2018春 2017春 2016春 2015春 2013春 2012春 2011春 2010春  课程号:02216701
2024春 2023春 2022春 2021春 2020春 2019春 2018春 2017春 2016春 2015春 2013春 2012春 2011春 2010春  课程号:02216701
7.5(11人评价)
  • 课程难度:简单
  • 作业多少:很少
  • 给分好坏:一般
  • 收获大小:一般
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教学类型:理论课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开课单位:天文学系
课程层次:专业基础   学分:2.0
课程主页:暂无(如果你知道,劳烦告诉我们!)
AI 总结 AI 总结为根据点评内容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课程内容与设置

《天文学观测实践》课程内容涵盖星座、天球坐标、太阳系、星系、望远镜和探测器等基础知识,主要通过理论讲解和仿真实验来传授天文观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然而,由于大部分内容与其他天文学课程(如《天文学导论》和《实测天体物理学》)重复,显得有点鸡肋。因此,对于已经学过相关课程的同学,这门课可能会感觉内容重复且无趣。课程设有一些动手实验,但受疫情影响,实地观测内容减少,更多转向理论讲授。

教学水平

朱青峰老师的教学风格被评价为"中规中矩",有同学觉得课堂有些无聊,但也有同学认为朱老师教学认真,课程内容逻辑清晰且有条理。总体来说,朱老师在讲解时尽力将难度适中,适合不了解天文学的初学者。但对于有一定天文学基础的学生,这门课会显得过于简单。

作业与实验

作业以实验报告为主,每周一题或者实验报告,涉及天体坐标、望远镜参数估算等。实验部分虽然有一定趣味性,但设备和条件有限,学生自组装设备难度较大,组间合作程度不一,可能会影响实验质量。同学们普遍认为实验有趣但耗时,写报告比较繁琐,意见不一。

考试与给分

期末考试基本以概念题和简答题为主,内容涉及课堂讲授的基本知识点。考试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概念的掌握。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试占30%,给分相对严格,但平时成绩占比较高,努力学习的学生仍有机会取得好成绩。2020春季学期的总评以助教的观察来看,给分较为严格,须注意基础知识的全面复习。

综合评价

总体上,《天文学观测实践》课程对初学者友好,适合希望了解天文观测基础知识的学生。但由于内容重复以及实验条件有限,可能会对有基础的学生造成一定负担。部分同学建议提升实验设备质量,增强实地观测环节,亦有建议将课程改为选修或作为其他课程的补充模块。对于需要修读天文学课程的学生,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权衡取舍。

排序 学期

评分 评分 11条点评

心渡 2020春
  • 课程难度:简单
  • 作业多少:很少
  • 给分好坏:一般
  • 收获大小:一般
  • 难度:简单
  • 作业:很少
  • 给分:一般
  • 收获:一般

       讲真的,这门课由于课程安排和学生专业分流的制度,确实有一点鸡肋。。。大部分内容会被天文学导论和实测天体物理学覆盖,所以期末考试我都没怎么复习。但是朱老师真的不像之前的评论说的那样,可以看出来,朱老师一直在努力的想要把这门课讲好。这学期的第一堂课,朱老师还说,会尽量给大家好的成绩,不让这门课影响大家的绩点,可见之前的评论还是给朱老师留下了一点心理阴影的。。。

       然后朱老师确实是一个沉默寡言的高冷范中年帅哥(颜值怎么着也能排天文系前三吧,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喷也没用),所以课堂风格比较平淡和小闷也是可以理解的吧,你总不能强行要求所有人都按照你想要的路子来。

      最后,总评给分大致就是按照讲好的比例,略有调分。比例是30%期末+70%平时(作业和实验)。今年上网课,实验只做了两个模拟实验,所以不太清楚具体的比例。

      ps:希望天文系能出一笔钱,买几套不用太好的望远镜、架子和相机,让这门课的观测实践的味道浓一点。平时课程讲讲理论,看看星星啥的多好。有生之年这样搞了,请踢我一下。

7 0 复制链接
请文明用语 2021春
  • 课程难度:简单
  • 作业多少:很少
  • 给分好坏:一般
  • 收获大小:没有
  • 难度:简单
  • 作业:很少
  • 给分:一般
  • 收获:没有

自从2020春疫情学期开始,这门课就变成了以理论课为主的形态(与这门课的英文名“Observational Astronomy”倒是相称),主要介绍星座、天球坐标、太阳系、星系简介、银河系、望远镜、探测器、时域天文学、天体元素合成、天文质量测量、天文距离测量、系外行星探测等,中间有一次去理化楼的天文台看看望远镜,最后要做一个仿真实验。

如上所述,除了星座、时域天文学、天体元素合成、系外行星之外,大多是其他天文课(天文学导论、实测天体物理、天体物理概论)细讲过的。尤其是占了四个星期的太阳系、星系、银河系的介绍,其实在天文学导论里面都讲过了,而上这门课的同学基本都上过天文学导论,其实可以不讲。

仿真实验我感觉还挺好玩的,就是放考试周有点阴间。


大致的课程大纲:

1. Introduction: 天文观测的意义、内容和工具。

2. Celestial coordinates: 天球坐标系与天文计时(对应隔壁实测天体物理学第二章“坐标与时间”)

包括地平、赤道、时角、黄道、银道坐标系;真太阳时、平太阳时和恒星时;儒略日。

计算上要求掌握天体上中天时间的计算,永不上升、下落天体的计算。

3. Constellation:看星空认星座。

简单科普四季星空的常见星座。个人推荐阅读《夜观星空》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4. Telescope: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的功能、组成、6个主要参数、像差和光学天文新技术。

5. Instrument:天文观测设备。

照相机,CCD,光谱仪和其他探测器

6. Solar system:太阳系。

太阳系各类天体极简介绍。

7. Solar system observation:太阳系天体的观测。

日月食,月相,太阳活动观测,行星的视运动与观测。

8.  Exoplanet:系外行星

系外行星探测方法,分类,行星形成理论,地外生命探测。

9. Milky way:银河系

对银河系的认知历史,银河系结构、组分,旋臂形成理论,旋转曲线

10. Galaxy:星系

星系定义,形态分类,光度轮廓,特征物理量介绍,活动星系核(AGN)等

11. Measure distance:天体距离测量

天体距离阶梯,所有天体物理学生都迟早刻进DNA的东西

12. Mass measurement:天体质量测量

从地球、太阳、行星、月球、系外行星到黑洞、恒星、星团、星系、暗物质晕的各种天体的质量测量方法。

(现在回过头看PPT包含了很多内容,但老师都没有展开细讲)

13. 天体元素合成

原初核合成、恒星的核反应、超新星、致密星的核合成、宇宙线。


具体顺序和内容会有调整,比如2021年就请挺老师来讲了一次时域天文学的报告。一般一个学期还有一次去理化楼上的天文台转一转看一眼,但也就只是看看了。

(最后修改于 6 0 复制链接
NGC4676 2015春
  • 课程难度:简单
  • 作业多少:很少
  • 给分好坏:超好
  • 收获大小:一般
  • 难度:简单
  • 作业:很少
  • 给分:超好
  • 收获:一般

15年大一上的这门课,Astro PhD在读,偶然回来说一点感想。

这门课的本意是为高年级的实测天体物理提供一些基础性的常识 (比如天球坐标系、望远镜结构、CCD等等),辅以一些动手实验来理解若干基本概念和望远镜参数,以及与天导形成互补。

但是因为科大天文是大三划分专业,很多天文系的学生往往是到大三回头来补这门课,于是它就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内容过于简单、做实验写报告耗时又低回报、区区2学分也早已无足轻重,一部分学生的态度、氛围可想而知。雪上加霜的是,朱青峰老师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上课也泛善可陈 (其实多年前他上天文数据处理也是这个风格)。综上,对这门课有些抱怨觉得无用,多半是可以理解的。

但我个人对这门课的印象是,当年一窍不通地鼓捣着几个透镜、用PPT画一些糙糙的原理图、以及学期结束免费去紫台和盱眙站参(chi)观(he) (可能现在已经没了?) 还是挺有意思的。模拟测哈勃参数那个试验,至今仍有印象。我也仍记得在盱眙站走着萤火虫之路,一抬头看见大火时的那份感受。当年我们班上几乎都是大一的学生,也许是因为刚入学不久对所有事物都有股新鲜感与认真劲吧。但是单论这几点,我是很感谢这门课的。

关于成绩,印象里给分是不错的,我那年优秀率在65%以上。因为高中学过一点天文奥赛所以考试感觉非常简单,我的总评大概是96、97左右,我们组都在90以上。那时这课还没有助教。

最后,我的建议可能是改为自由选修/可用实测天体物理替代,或者是搞一个二次分流 (大一入学自由报名天文英才班,大二统一分流时失去兴趣可以转走)。本来打算和老板提个议的... 毕业前给忘了。

其实当年上完这课本来想详细地写点实验心得的,结果一眨眼就过了四年...

3 0 复制链接
Cc_Ruike 2022春
  • 课程难度:中等
  • 作业多少:中等
  • 给分好坏:一般
  • 收获大小:一般
  • 难度:中等
  • 作业:中等
  • 给分:一般
  • 收获:一般

学期初有22个人选,因为培养方案更改这门课在20级及以后不必修了,最终剩下19人,大一和大二的(me)各一个。

朱老师口才不错,不是照着PPT念的类型,第一节课讲天文学的意义把我感动到了。但这门课的课程设置有些奇怪,前三分之一学期介绍基本的坐标系与观测设备,中规中矩。中间三分之一较为细致地讲了星座和太阳系,对学过天导的同学而言有些无聊。后三分之一围绕观测宇宙学展开,PPT中涉及不少较为前沿的内容,不过老师鲜有对某个主题展开讲,大都是提几句就过去了。

在天文系的课程体系中,这门课与"时间和空间"类似,主要是课程定位的问题。曾经这门课是名副其实的观测实践 (听助教说有摆个地球仪在也西湖对岸,然后想办法量张角之类的),但疫情后逐步变成了"Observational Astronomy";今年甚至鸽了去理化天文台参观一下的计划,可以说彻彻底底变成了理论课。老师第一节课就说这门课本是面向大一同学的,但因为大二末专业分流的原因,有不少大三甚至大四的同学来上,就造成了收获上的参差。可能也因为绝大多数都是已经学过天概等专业基础课的大二大三同学,老师后三分之一的内容讲的并不基础,期末清一色简答题的闭卷考试也不乏一些较为综合的问题,严格五五开的总评导致这门课很可能成为小朋友们天文道路上的一段不那么愉快的回忆。

希望在和时空一样变成选修课后,这门课的定位会因为选课年级的接近而变得清晰。也希望疫情对这一切带来的影响能尽快退散,毕竟在校内组织看看望远镜、去湖边量个地球仪或者晴夜去操场看星星,碍着疫情防控什么事了呢?

2 0 复制链接
Y_galaxy 2015春
  • 课程难度:中等
  • 作业多少:中等
  • 给分好坏:超好
  • 收获大小:一般
  • 难度:中等
  • 作业:中等
  • 给分:超好
  • 收获:一般

先说背景,天文学系的学生,几年前上过这门课,忘记大一还是大二。

当时收获确实不多,尤其是理论课,各种听不进去,实验课觉得还蛮有趣的,当时学生都是本科生,数目少,一个组四五个人,互相讨论,也有认真做,三角视差测地球仪因为摆的位置就各种误差大、HR图里居然有星团年龄超过宇宙年龄,这些在当时都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个人觉得还是有所收获的,再后来再上其他专业课,天概等,发现里面还是有需要掌握的知识的。可能实验做得还行,考得一般,给分也还行,没到坑的地步。

话多对首评补充一点,据我所知,科大助教的津贴少得可怜,尤其是系里专业的,有些助教都是被拉去帮忙的,像首评那直接上升到个人说助教为了拿津贴才去会不会不太尊重助教们的付出。

几年前就这么觉得,现在还是没有什么改变,我科的戾气还是重。

2 0 复制链接
-_- 2019春
  • 课程难度:简单
  • 作业多少:很少
  • 给分好坏:一般
  • 收获大小:一般
  • 难度:简单
  • 作业:很少
  • 给分:一般
  • 收获:一般

本课程的内容大部分被实测天体物理学覆盖,显得有些鸡肋。朱老师上课确实比较无聊,也没什么人听,理论部分内容对于有过天文和物理基础的同学来说都比较容易。

后半学期主要是分组实验,老师只发零件,装置全靠自己搭,比大雾的条件差远了。实验报告基本也由组员分工完成,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1+1+……+1<1的效果,常常前后表述不一致,各种缺漏,逻辑混乱,很多同学也没什么动力去合作完成一份较好的报告。个人认为可以把报告全部推给写大雾报告最厉害的人,最好是大一大二的同学,然后让他少干点活,应该可以得到更高的实验分。

关于期末考试,如果天文常识和数理基础还行,ppt也好好看过一遍的话,大概足以应付90%的题目。今年是没见着有星座的题目。时间非常充裕,卷子可以慢慢做。

给分严格七三开,不建议非天文专业的同学选。

 

-----------------------分割线-----------------------

 

2020春学期带了这门课的助教,再来多说一点关于作业和考试的小建议。

作业是有一定难度的,主要涉及到比如各种观测时间、方位,望远镜的口径、成像大小等估算,画一个清晰的示意图非常有助于解题。

期末考试卷子真的是很简单(一如往常的简单),以概念题为主。但是平均分比我预期低了不少,我想是因为考察概念非常基础而全面,以至于不少同学因为过于关注计算和应用类的知识点、忽视了最基本的东西而拿了低分。考前复习一定要全方位地过几遍ppt,不要只是把作业题搞懂了。

2 0 复制链接
  • 课程难度:简单
  • 作业多少:很少
  • 给分好坏:一般
  • 收获大小:没有
  • 难度:简单
  • 作业:很少
  • 给分:一般
  • 收获:没有

虽然面向大一同学,但是实际上只有一个大一的同学选,大部分都是大三大四不得不选这门课的(培养方案必修,而且不选不能保研的那种呜呜呜),还是那个老问题:大三才定专业(这是前两年转专业很自由带来的代价吧)

上课没听过(但是好像全是理论课,什么真的去观测根本没有),作业不多,期末考试约等于白给,对于大三天文学系同学来说基本基本不需要看PPT复习就能答出绝大部分(然而唯一的那位大一同学据说成绩比较惨淡)。给分按照作业考试55开,一分不调。

 

之后好像要改成选修课了,那么我猜这门课就要倒闭了吧(现在只有19人了,而大一的只有一个……)

 

1 1 复制链接
自闭挂科人感觉可以向天体物理概观那样的公选课转型。。。
立即登录,说说你的看法
Tianlin 2019春
  • 课程难度:简单
  • 作业多少:中等
  • 给分好坏:超好
  • 收获大小:很多
  • 难度:简单
  • 作业:中等
  • 给分:超好
  • 收获:很多

我在7年之前(2013年春季学期)上过这门课,那一学期第一次开这门课。时隔这么久写评论的目的是要对另外一条差评做出我自己的辩解。

先说成绩,很多人都关心这个。我这门课拿了98分。这门课是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的,学生是要分组做实验的。我知道的我们组的所有人都拿到了90以上的成绩。所以说这门课的给分并没有另一条评论说的那样不堪。

再说课程难度。难度大概略高于“天文学导论”。中国大多数学生在本科之前并没有学过天文学课程,所以建议选这门课之前先上一下天文学导论。课程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有期末考试同时也要写实验报告。期末考试很简单基本都是概念题。实验报告是大物实验的难度。个人认为课程的难点在于与组员合作和交流,在做实验的时候要表现出领导力和相应的课堂表现。我不否认个人的高分部分是来源于这部分“印象分”。既然是实验课,你就有义务去调动其他人的积极性,这样大家才能一起拿高分。

作业量主要集中在实验报告上。如果你写惯了大物实验,我相信大多数人就能应付这个实验。

助教是否负责我并没有接触,但是朱青峰老师是一个非常负责而且专业能力很强的海归教授。多与他交流会让你学到很多东西。

最后要提一下,朱老师是个大帅哥。

1 2 复制链接
USTC学水你五年前上的这课,人家是刚上这课,你咋知道这五年没有很大的变化?
USTC学水今年给分很好明年给分就很差的课都很常见,更何况隔了五年……没说服力嘛。
立即登录,说说你的看法
早日脱科 2019春
  • 课程难度:简单
  • 作业多少:很少
  • 给分好坏:杀手
  • 收获大小:没有
  • 难度:简单
  • 作业:很少
  • 给分:杀手
  • 收获:没有

给分总体比较严格 实测天体物理的简单版

0 0 复制链接
求不卡绩 2019春
  • 课程难度:中等
  • 作业多少:很少
  • 给分好坏:超好
  • 收获大小:一般
  • 难度:中等
  • 作业:很少
  • 给分:超好
  • 收获:一般

上课:中规中矩介绍天文观测的知识,反驳一下那位给1星的同学,愿意学知识的人是会好好听课的,至少我和我同桌(每次一起的同学)都是在好好听课的。

作业:不多,一般每个星期一道题,如果上了实验课就写实验报告(小组做实验,报告轮流写)。

给分:平时分70,期末考闭卷30,这种平时分占比讲道理很良心了,期末备考看看ppt就行。

 

补充一句 :朱老师很帅。

0 0 复制链接
大型猛犸象 2019春
  • 课程难度:中等
  • 作业多少:很少
  • 给分好坏:一般
  • 收获大小:没有
  • 难度:中等
  • 作业:很少
  • 给分:一般
  • 收获:没有

这学期选了这门课的大一生有两个。

一个是我,另一个是交流生。

很多地方正如去年那位一星评价一样......

实验课跟大物实验差不多,理论课讲的东西基本上上学期的天文学导论都讲到了。(也许【基本上】都可以去掉......)

最后考试基本上上学期学过天文学导论的问题不大(呃,考试成绩还没出来,只是考试试题的感觉),不过所有涉及到实验的题目我都很懵......虽然说是实验不是很用心,但我连光学都没学过,我也不知道有些东西是啥啊......【考试感觉要凉,不挂科就行吧= =

反正就是,不能理解这门课的意义。为啥要让那么多非大一的来上这门课,却把这门课放在大一的培养计划里。千不该万不该   不该不在选这门课之前看一下评课社区。

—————————————————————————————————————————

好的,成绩出来了。又是一个鸡肋的分数,拉低成绩但又没到那种必须放弃的地步......

总之建议不选。

0 0 复制链接

朱青峰

教师主页: 暂无

其他老师的「天文学观测实践」课

朱青峰, 姜鹏 2014春 2012春
王慧元 2011春
姜鹏 2013春

朱青峰老师的其他课

天文学实验 8.2 (4) 2024秋 2023秋...
实测天体物理学 6.5 (8) 2023春 2022春...
天文学观测实践 2014春 2012春
天文数据处理 2016春 2015春
星空观测 2011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