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专业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研究生课程 | 开课单位:天文学系 |
课程层次:博士 | 学分:4.0 |
正在上课,所以给分未知。
但是,我已经能肯定地说王老师上得超级好!现已成为我周指活课程!
推荐天文学系的小伙伴都(翘掉恒星物理)来听啊!
立即登录,说说你的看法
目前为止, 如果拿MBW、向守平/冯珑珑的书和课程内容对比的话,这门课的特色在于,推导跳步少(虽然有一些claim稍微有些问题),和数值模拟、观测的联系穿插在理论推导之中, 推出来一个式子, 王老师就会开始展示这些理论推导的结果如何应用于实际的研究, 然后掏出一些上面有彩图的纸(可惜只有前排中央的同学能看清楚)做比较具体的展示。而且, 和MBW相比, 这门课讲具体的模型的比重多一些, 一般性的讨论少一些. 具体顺序也有些许不同(比如跳过了相对论性扰动. 又如向守平/冯珑珑书的Zel‘dovich近似在很后面的章节, 顺便, 希望知乎某个顶着Zel' dovich名字的越南习题集贩子早日改名, 我百度搜Zel'dovich全名出来的第一个就是那个冒名顶替的晦气玩意).
我一直很喜欢王老师讲故事的风格,所以课程体验良好(虽然宇宙学背景部分实在是...听了太多遍了)。观测事实部分虽然也属于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故事,但在先前的课程中大多是比较孤立的知识点,很多也没有讲清楚来龙去脉(比如说为什么特定的特征谱线能用来测气体密度/电子温度etc), 所以我觉得这部分听起来还是比较有意思(星系天文学课我挺多都没听进去的...可能是个人审美和兴趣的结果吧).
就线性扰动理论和随机场这部分而言, 我觉得老师讲的是比自己看书容易接受的. 一方面是讨论的更加具体, 推导也补了一些书上的gap; 另一方面是一些麻烦的东西没有进行定量的推导, 如silk damping. 老师还会时不时抛出一些问题, 跟着思考的话挺有意思的.
我觉得不足的地方在于, 受教室条件所限, PPT和黑板只能二选一, 于是在讲以推导为主的第三章之后的内容的时候, 有时候要展示一些图片, 就比较麻烦. 这导致我线性转移函数那里听得迷迷糊糊, 后来看书才知道这玩意长啥样.
作业很少,因为没有助教,应该都是老师自己看.
从结束宇宙学背景部分,进入正题开始,我就试图每节课用latex记下课程笔记。课程结束之后可能会放在评课社区,如果我真的坚持下来了的话。不过也得看老师对此的意见。
目前为止大致的课程顺序是:
基本上和MBW相同. 后续内容之后再更新。
立即登录,说说你的看法
#天文系研究生课补完计划#
课本是 MBW 的 Galaxy Formation & Evolution,看起来比星系天文学要升级(不过讲的东西不完全一样)。
↑ 我愿称之为星系/宇宙学圣经,建议天文系把 LSS 下放到本科计划必修,和 GalAstro 一起讲一年把这本书讲完(狐言乱语)
还没上完,但是先推荐一下 Yale 的 astro610 https://campuspress.yale.edu/astro610 ,由课本作者之一亲自上课,感觉 cover 了本课的大部分内容(可能除了罗老师的 Weak lensing 部分?)
立即登录,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