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基础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研究生课程 | 开课单位:物理学系 |
课程层次:本研贯通 | 学分:4.0 |
王文阁老师的《高等量子力学》课程考试形式多样,两次期中考各占20%,期末考占35%。前两次期中考为开放式考试,允许使用人工智能,但题目风格与以往考试不同,主要是主观题且评分标准较为玄学,分数呈两极分化;期末考为半开卷,内容涵盖全课程部分。据称题量减少,但具体考试内容需自学确认难点。
课程总评成绩计算包含段考和期末考,作业占较大比例。总体给分客观,优秀率达41.1%。尽管如此,有学生因成绩不如预期而感到不满,但也有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并强调老师与助教的尽心尽责。
每周1至2题作业,难度适中,一节课内可以完成,但需整理成书面形式。作业内容多为老师课堂上随口布置,助教需要耐心整理,学生也需细心完成。
王老师教学天花板级别,讲课重视物理图像,课堂内容组织独特,且注重物理学史和个人评述。部分学生觉得老师的内容跳跃且难以理解,但也有学生强调从老师的教学中获得了深刻的物理理解。
课程分为四部分:量子力学的标准体系(包括量子化与路径积分)、扰动论与散射、开放量子系统、相对论量子力学。前两部分各对应一次考试,第三部分与第四部分合并考核。前两部分内容较成熟,讲解详细,新视角丰富;后三部分内容新颖且难度较大,尤其是开放量子系统部分,缺乏合适教材,相对论量子力学则需更深物理背景。
课程适合对量子力学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建议课前做好预习,并结合其他教学资源如北大的郭弘老师的课或加州伯克利的讲义。高年级学生或希望加深物理理解的同学获益匪浅,但大二学生可能会觉得压力较大。
王文阁老师《高等量子力学》课程综合来看,因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深刻的物理理解,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有很大助益。但考试形式及难度可能带来一定挑战,建议学生根据自身背景和学习目标慎重选课。
上了两周课,感觉这门课会成为本学期体验最好的一门课。等待后续补充。
后续来了,早已退课。太丢人了。退课时是我这一个学期第二次非常痛苦、极端内耗的时候。
今年的同学当中对这门课的评价褒贬不一、两极分化,有人认为非常好,也有人直斥为“一坨xx",每次考试后群里都会吵得不可开交。但我仍然认为这门课很不错,我退课的原因也并不是对课堂不满意或成绩太差。老师讲课的一大特点是偏重图像,甚至完全倒向图像,大量课堂内容是无需任何板书、课件,坐在那里就可以直接讲的,其中充斥着物理学史、老师个人的理解评述甚至老师自己发明的内容。也有讲义,但那个讲义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这样的课堂产生的效果是,任何人无论基础如何都可以听得津津有味、若有所得,其中对所讲内容有过事先的、全面的训练的人,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一些理解被老师唤醒以至重塑,收获很大。但完全没有基础的人可能只限于课上听个热闹,手里只有老师讲的这一点点,想要扩展时却不知道应当自学什么、如何自学,不知道老师具体讲的是什么;对于学得一知半解、事先有大概图像但没有学过技术细节的人,也只是听到一个不同的图像,不同的理解方式,而很难有更深的体会。
课程分为四个部分:量子力学的标准形式体系,介绍量子力学的几条公理化假设、正则量子化、路径积分;几种研究策略与方法,包括扰动论、散射、二次量子化;开放量子系统;相对论量子力学。其中前两部分各自对应一次考试,第三部分是老师自己的研究内容,与第四部分合并考试。我在听前两部分的时候,感到体验很好,从老师的讲解中得到了新的视角;从第三部分开始急转直下,到了相对论量子力学时就完全无法跟上了。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前两部分的内容事先学习过,而开放量子系统不仅全新,甚至连合适的教材都没有(老师的评价),相对论量子力学则只有战略层面的了解,技术细节当初是得过且过,课堂只能带来痛苦而并没有收获了。
作业是以老师上课时随口一提的方式布置的,每次整理成书面语言都让助教很辛苦。这门课的考试也非常特别,前两次考试是open everything的考试,甚至可以使用人工智能。题目风格与此前所有的考试大相径庭,多数是完全使用汉字作答,”比较异同“之类,题数很少,每题分值很高,进而评分标准也比较玄学,单题成绩出现大量的两点分布。部分内容更是完全读不懂题,瞎写一气。扣一分也是因为考试的体验非常不好。期末考试改变了题型,半开卷,据说老师划过很详细的重点,但我没有去考,也就不知道了。
从”高量这门课应该怎样开“的角度,这门课还是值得一个较高的评价的,特别是在与其他课堂的对照中。受到课时安排和老师精力的限制,这种专业基础课程不容易同时做到图像简洁清晰和技术细节翔实,老师选择了侧重图像,也无可厚非;但这就对学生的技术功底、物理“修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有改进的机会,也只是希望老师能以一个更为“正统”的体系组织课程,毕竟以学生的水平首先需要接受书本上的思想,才能接受老师所传递的个人品味;另外考试形式上可以略偏常规一些吧。
发现B站上北京大学郭弘老师的课不错,正好可以互补着看。
非常具有创造性的老师,上课内容经过巧妙的组织,非常有跳跃性的思维,很多东西老师也没搞懂,也没把我们讲懂。
从一个纯摆烂选手的角度来评价:
首先介绍一下分数比例,中途有两次段考,大约各占20%的成绩;期末考大约占35%的成绩;其余部分就是作业了。
我第一次段考69,排班级75%的水平;第二次段考54,排班级倒数第二;期末考81,排班级75%的水平。所以我是不是摆烂选手你们也知道了吧。最后总评2.3,我觉得给分上来说已经很满意了。所以群里有些人牢骚满腹真的没有必要,差一点点成绩又有什么影响呢?
另外,老师助教都是非常敬业的,老师上课很风趣幽默,助教很平易近人,也非常耐心解答我的问题。我觉得无论如何这课程都值得10分。
就是这个班确实很内卷,不是很建议大二学生(对量子力学还不是很熟悉)提前选。其他的都没事。
王老师的教学水平是我见过的老师里天花板级别的,十分重视物理图像。很多内容初听觉得很荒谬,但是实则是物理中重要且被忽视的部分(比如大一第一次听他扯那么多符号时不知道在干嘛,大二才发现自己想问题是被符号引导的而不是数学)。此外还有很多书上都不提的物理细节(如散射问题中选极点位置与扔掉入射波,定态散射理论合理性)。以上问题我初看温伯格时完全没注意并觉得他在脱裤子放屁。
课程内容分为四部分:量子力学形式体系与量子化,微扰论及二次量子化,开放量子系统,相对论量子力学。本来计划4部分都要考试,但因时间不够第三部分改为介绍,不单独考试。两次期中分别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open everything。期末四部分都有,允许带三张纸。
第一部分:形式体系即量子力学五条公理。实际上在老师讲一遍之后我才发现之前对公理的理解不够透彻。量子化包括正则量子化和路径积分量子化。路径积分部分有半经典传播子这种前沿内容。此部分考试比较申必。
比如其中一道考试题:路径积分量子化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答:惠 更 斯 原 理
考试都是诸如此类主观但固定答案的东西,同学们得分普遍较低(
第二部分:介绍几种微扰论及全同粒子状态空间。在散射理论中讲了很多常被忽略的细节。证明粒子数表象和单粒子态直积对称化等价时从符号到逻辑都比较混乱,用热统的符号应该会好点。此部分考试正常了很多。分数呈两级分化。
第三部分:本来上课主要就想听这部分的,但是老师并没有比隔壁粒子物理前沿介绍讲的更详细。此部分的重点是开放系统的描述和推导主方程时用的近似。
第四部分:由于以前没学过所以无法对比。此部分计算讲的比较多,比较值得听的是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体系的矛盾、负能量解相关的神秘物理效应。期末四部分都有,分数集中在优秀以上。
作业一周1至2题,半节课完全能写完。无点名但这么好的课你忍心翘?给分按照公式算没有4.3,优秀率41.1%。老师捞了几个期末95+和作业特别好的。
(出分了,被捞一分结果恰好卡绩,难绷)
非常推荐加州伯克利的这套量子力学讲义:https://bohr.physics.berkeley.edu/classes/221/1920/221.html
王文阁老师的课+这套讲义对应内容,可以有很好的学习效果。这套讲义讲解透彻,内容先进、严谨,适合自学。
费曼说量子力学需要用很长时间来学习(好几年),确实如此。因为量子物理内容量大,还有一些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往往需要阅读不同风格、不同思路的、或偏数学或偏物理的书籍,才能对它有比较好的整体把握。
(比如狄拉克的书展示了早期的物理学家是如何初步统一量子现象并将其合理化的,他的物理思想对理解量子力学很有帮助;科恩的书对很多物理和数学细节都有讨论,王老师讲课内容在科恩的书里都有更严谨、规范的表述)
这学期有两个老师讲高量,可以作个对比:
王文阁老师是做理论的,讲课和考试均侧重对物理概念、思想的理解,对量子力学前沿的、尚未解决的基本问题有一定程度的思考、推敲,有国际视野。
另一个张鹏飞老师是工程与应用物理系的,往往直接讲解具体物理方法、模型,注重用理论解决问题。
王文阁老师讲课节奏不快,讲课内容课上都能听懂,配合课下自学,整体下来体验很好。张鹏飞老师我只上过他的高等电动力学,有时他只顾自己讲,没有很好照顾学生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