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
课程层次:专业选修 | 学分:2.0 |
本课程是20级课改后新开给空探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空物专业不做要求。
作业、考核方式、给分情况如@Yrrehs的评课所言。(Yrrehs的评课位置有偏差,因此未展现在这里)作业留了5次,其中3次有编程要求。有1次分组(5人一组)课程汇报,由老师给出题目,同学挑选,我估计当组长是有显著的加分的,分组合作中的表现可能也会影响成绩。最后有一场闭卷考试。出勤情况和上课听讲的认真程度会留下显著的印象分差异,建议认真听课。
在授课内容上,本课程有9章,与公共查询所展现的不同,参考绪论中给出的课程提纲:
实际授课中,第8章拆成了两章——多体问题、行星探测轨道设计,因此本课程不算绪论一共有9章。课程教材使用的是赵钧的航天器轨道动力学.pdf,但这本教材内容并不全,只能作为PPT的补充。在学期初,每人会赠送一本影印版的该教材。实践课共有4次,会教大家使用航天器轨道设计软件GMAT。
考试分为概念问答题和计算题。计算题主要考察天体力学,掌握了开普勒三定律和二体运动问题都能做出来;概念题涉及范围则很广。个人建议考前花1天时间把整个PPT看一遍,出现的概念最好都能理解其含义。可以参考航天器轨道动力学课程复习.pptx。
2025年1月6日:
又到了选课的时间,才发现自己鸽了评课这么久,赶紧来夸一下这门课。
本人是信智学部人,大三时因为感兴趣选了这门课。这是地空学院大三的专业选修课,而我只学过力学B,原本以为它对我来说会是一场“恶战”,没想到我也基本上能学会。说明老师能够很好地引导我们,降低了我们学习这门课的困难程度。
课堂:这门课讲的内容,点火燧石学长已经说得很完整了,所以不再赘述。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实验课的ppt有非常详细的指引,老师会用截图一步步地教我们怎样使用GMAT,以及怎样从网站上获得轨道根数,这给我们的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老师也是比较和蔼的,课前会和我们聊天,实验课会在教室走动,指导我们。
由于课堂人比较少,谁没来上课都会被发现,所以不能像在信智部一样逃课(笑)。
作业:一共8次小作业和1次大作业。老师会在上课的时候展示大家的作业,基本上每道题班里没有两个人的答案是一样的。我比较偷懒,会把作业题用python程序算,各种数值计算都是调库,然后成功带坏了别的同学。大作业我用GMAT做了一个卫星星座(如下图),就点点软件,截截图,写写报告,算是最简单的一种选题,别的我也做不好。作业都挺好玩的,总体压力不算大。
考试:闭卷考试,有一些概念题和计算题,总体来说难度适中。可惜我ppt看得不够仔细,有的概念还是看漏了。考试前我连夜背公式,同班的同学还觉得很奇怪,有什么要背的公式,不都能推导出来吗。
从一个外院人角度来看,我觉得这门课还蛮有趣的,并且认真学也能收获满满。每次上这门课,我都需要赶高新区的校车,颠簸四五十分钟来到东区,然后再赶校车回去,但我觉得这一切都非常值得。甚至我这门课的得分,比我那学期任何一门专业课都要高(笑)。
以下内容写于2024年6月11日:
明天考试,女娲补天中,插个眼考完试来评课。发现这门课内容不算多,PPT速通起来也挺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