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基础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研究生课程 | 开课单位:光学与光学工程系 |
课程层次:本研贯通 | 学分:4.0 |
罗希望老师的《量子信息导论》分为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两部分,内容丰富,涵盖量子信息、量子通信、计算复杂度和普适性、量子算法、量子计算的物理实现以及编码和纠错。参考教材包括Nielsen和Chuang的《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以及郭光灿和韩永建的新书。
点评反映课堂质量参差不齐,多名学生指出罗老师声音偏小,讲解不够清晰,特别是量子计算部分的熟悉度不足,导致上课理解困难。例如,有学生提到“开头声音大,后面声音小”现象,坐在中后排几乎无法听清。还有学生指出老师有时无法正确解释复杂概念,只能多次尝试后草草结束。
由于上述教学问题及课程内容复杂,学生需投入大量时间自学。有学生认为使用张永德的《量子信息物理原理》对量子信息部分的学习很有帮助,而量子计算部分的内容则可参考Nielsen的书。
作业难度适中,题目大多固定。每章后留三道作业题,评价助教评分宽松,只要不是错得离谱就能拿满分。期末考试题量较大,简答题涉及基础概念,复习讲义和PPT即可应对,但计算题难度较大且灵活,需要深入理解和复习更多参考书内容。
尽管课堂体验较差,但给分较好,总评倾向于适度调分。多名学生反映期末成绩超过预期,有人甚至低平时分仍能得高分。研究生评语指明调分后成绩较理想。
课程内容扎实,是量子信息和计算领域的入门好选择,但课堂体验差强人意,需投入大量时间自学。因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难度不同,建议特别重视计算题部分复习。选课学生需慎重考虑课堂体验和自学习惯。
该说不说,这门课实话实话,这门课自己有时间自学的话,难度其实没有那么难,收获其实也会不少。因为正如其他老师班里的同学所说,这么门课分为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两部分,内容其实是不少的,作为导论课也能够算是完成了它导论的使命。对于量子方向的研究生或者本科生我觉得是有所帮助的。但成绩方面我不好评价,因为我是本科不是科大的,作为研究生来上的这门课,感觉给的成绩一般,可能对于本科生的话,我不敢多说什么,因为科大的评分体系我不大清楚。成绩的成分我后面会说。
但是,但是嗷,我上面说的是对这一门课来说,就是对量子信息导论这一门课的评价,而不是对老师的评价。之所以给这门课打低分,教学方面有很大因素。私以为罗老师应当系统学习一下教学方法。我说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作为教师讲课,至少应当声音洪亮,确保班级大部分学生都能听到老师讲课。但罗老师的声音确实听不到,甚至带了麦都听不到。1201的阶梯教室,基本能做满人,我经常坐在第四排第五排,相当于中部靠前一点的位置,然后就听不清罗老师讲课了。罗老师每句话开头的两个字声音够大,能听清,但后面的字声音越来越小。罗老师一句话里,声音的响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和点电荷电势随位置的变化率一样(柯南发言)。所以说上罗老师的课,不坐在前排你不要想听得清。
而且罗老师对这门课的熟悉程度,尤其是量子计算部分的熟悉程度,私以为是不充分的。最经典的例子,为了讲图灵机的停机问题,罗老师讲了一遍,没讲对,自己看了一遍PPT,思索了一会又给我们讲,有没讲对,然后从包里翻出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做的笔记,又给我们讲,还是没讲明白,于是把这个问题糊弄过去了讲下面的内容。到了下次上课,又把停机问题拿出来讲,这才讲明白。与罗老师对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B站看UP主“漫士沉思录”对于停机问题的视频,真的是三句话就能讲明白。除了这一则例子,我在罗老师的课上总体的感觉,就是听不懂。咱们不说课上走思,或者玩手机没听课的情况,因为如果是玩手机或者走思导致没听懂,那是咱自己学习态度的问题,不能怪老师。就是说我认认真真全神贯注听罗老师讲课的这一部分(就是说两整节课我都没玩过手机认真听课的情况),能听懂的课占认真听课总数的大约20%。诚然我脑子不快这个因素是听懂率不是100%的原因之一,但与其他课程对照,听懂率也有70%-80%,而且如果某节课之前我提前预习了那节课的内容的话,我听罗老师讲课时常就会有一种感觉,就是我(因为预习了)知道罗老师想讲什么,但同时我又知道,如果我不预习的话,他这么讲我肯定是听不懂的。就这么一个感觉,所以我私以为,罗老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升,还是要准备得再充分些。
再回到课程本身,一开始罗老师介绍参考书目的时候介绍了两个,一个是presskill的讲义,另一个是nielsen和chuang的《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这本书,但并没有提到张永德老师的《量子信息物理原理》一书。鄙人知道有《量子信息物理原理》一书的存在,还多亏了鄙人本科时导师(算是同为科大校友,也被本课程背刺过)的指点。而这门课量子信息部分的讲授内容,恰恰与张永德的《量子信息物理原理》的内容高度重合,课堂上讲的知识都能从这本书里找到,甚至符号和证明过程都是一样的,而且书里的内容只多不少。很难不怀疑如今罗老师手里的讲义是当年张永德老师留下来的手稿(个人调侃,无实据)。所以这本《物理原理》,是鄙人认为自学或者预习复习本课程量子信息部分的利器。当然量子计算部分的学习,私以为nielsen和chuang的《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就足够了,除了量子计算机的物理实现这一章,该书中并没有课程讲述的那么详细。罗老师说量子计算部分是参考了去年(2023年)新出版的郭光灿老师和韩永健老师写的《量子计算导论》一书,但我没看过这本书,不知道和课程内容重合度有多高,看过的朋友欢迎补充评论。
最后来说一说考核和最终成绩的组成。因为理论上这门课算是研究生课程,只不过本研贯通,所以罗老师没有点过名,平时成绩就看留得作业。一共讲授了六章:量子信息、量子通信、计算复杂度和普适性、量子算法、量子计算的物理实现、量子计算的编码和纠错。每一章讲完会留大约三道题作为作业(都是祖传题了,找师兄师姐学长学姐大概率能要到答案),助教学长很好,只要不是错的太多都会给满分。这算是平时成绩。然后还有就是交一篇与本课程相关的近五年的论文的调研报告,没有说具体形式和格式,也没有说具体调研什么,自由度比较大,而且再最后给分的时候,这篇报告是捞同学们及格的救生圈。然后就是期末考试,因为我们今年没有期中考试,所以笔试就只有期末考试一次。老规矩,闭卷考试。本来我以为课堂上讲述的都是一些基础概念,考试不会很难,也就是把讲义上(讲量子信息的时候用的讲义)和PPT(讲量子计算的时候用的PPT)上的内容复习到了就能拿高分,但事实告诉我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期末有四道简答题,这四道简答题确实是基础概念,这个把讲义和PPT看了确实能基本把分数拿全。但后面五道计算题都不是善茬,虽然严格来说不是特别难,但是都很灵活,或者说都要求你把这个知识点吃透才能完整做出来。而课上讲的那些内容并不能把知识完全吃透,所以还是要课下复习,并且把张永德的书和Nielsen的书中其他的内容(就是课上没讲过的内容)看明白,才能在期末考试中拿到理想的卷面分数。只靠课上讲的那些基础概念是很难在期末考试中拿到高分的。
但最后的成绩对于研究生来说还算不错(研究生75以上就万事大吉了嘛,所以按照这个标准来说给分还是可以),这是因为有所调分。如果只看期末考试的原始卷面分的话,我认为全班及格率能到30%(自己凭同学们考完试的表现的估计,无实据)?
综上所述,做一个总结,这门课作为导论课是合格的,我也在自学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对自己的研究领域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上课体验属实差评,以至于我有时认为去上课是在浪费时间。看其他老师的评教,似乎这也是妮可这门课一直以来的通病,导致很多学长当年劝我们慎选。不过没办法,鄙人研究方向就是这个,逃不了,只能嗯上。在这里我作为过来人也劝还没选这门课的同学们,慎选。
(最后的最后,给自己叠个甲,其实鄙人对于罗老师的评价可能有些辛辣,但实话实说,看得出来罗老师也很努力得想给我们讲明白,只不过可能是由于教学水平或者没有专门留意过教学方法的原因,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但罗老师心是好的,有问题去问的话他也很乐意耐心给我们讲解,所以评教我给了罗老师满分。但评课社区主要是为学生选课服务,所以我也实话实说,同样也是对罗老师未来的教学提出的建议,如果罗老师看到此评价后,鄙人也希望罗老师能考虑一下鄙人的建议,进一步提升后续课程的课堂体验。)
信息学院本科生大三选课(本科生课叠课了才来选呜呜呜)。结论是:给分很好!!本人作业没答案半蒙半猜的写感觉得分都不高,最后课程论文也是一个下午整完的。所以感觉平时分应该很低很低很低。平时在高新所以经常翘课(雾)。这课东西确实很多,平时有自学习惯所以大概每周六七个小时youtube和google学完当周的内容(孩子感觉听课纯纯坐牢)。因为考前去南京玩了所以一直拖到最后两天才开始复习(别学我呜呜呜)。最后一个晚上管科楼背概念到两点第二天就直接去考试了。(拖延的下场)但是最后给分真的很不错,这么低的平时分总评都有90!!!比本科生课动不动总评七八十真的好多了😤😤😤😤😤😤
孩子表示拿到gpa很开心,有这种课以后还选(bushi)
【为什么忽发奇想来评价因为量子计算导论又听不懂了(悲
我是一个代培生,这门课对我来说很难。上课能听懂的不多。考试的话有简答题和计算题,简答题还能复习复习,基本概念背下来就差不多能得满分,计算题没有一道完全会的。最后老师给分还行,孩子过了!!!谢谢老师!谢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