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基础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研究生课程 | 开课单位:光学与光学工程系 |
课程层次:硕士 | 学分:4.0 |
今年这门课主要是易为老师上,郑炜老师做一些topics的补充,张进一老师讲一些冷原子实验的细节。课程内容的重点是光与原子相互作用、激光冷却、两体散射、Interacting BEC、Feshbach Resonance、BCS-BEC Crossover、Optical Lattice and Bose-Hubbard model,中间郑炜老师补充了Spinor BEC和光晶格量子模拟的一些topics。总的来讲内容是相当丰富,思路清晰,当然难度也较大。
说说课程的问题,一是实验部分的讲解,张进一老师讲得很多但是不是很清楚,语速有点快,听课的感受不是特别好;另一个就是补充的topic有点多,然而课程内容和知识本来就比较多,导致整体上课程安排比较紧张,后面光晶格那一块给的课时就很少了。
易为老师头几堂课讲光与原子相互作用是纯板书,后面会用ppt,感觉跟往年ppt基本一样(注意里面有一些小错误),部分计算过程和物理图像会用板书呈现,总的来讲授课是比较清晰的;郑炜老师印象里是纯板书,讲得东西都有点难,不过课后会发讲义;张进一老师则是用ppt,但是似乎到现在ppt还没有发给大家?
如果是本科生想选这门课的话,感觉这门课适合修过或者正在学量子力学、热力学和统计物理、量子光学(或者现代原分导论)和固体物理的同学选课,因为会涉及到很多这些课程中的知识,所以某种程度上还是比较适合大三下amo专业的同学的。作业少,但是比较难,而且越到后面越难(可能是我后面花的时间比较少的缘故),好在是交了就行。期末考试反而比较基础,考纲里面比较难的内容都没有涉及。
参考书的话可以看看翟荟的那本书,推荐翟荟老师的冷原子物理,我学得十分快乐。光与原子相互作用可以参考Lukin讲义。
在我已经不对在课上学到东西抱有希望的时候,这门课竟然是我本学期有收获的一门课,还挺好的。
今年的课程内容除了ppt里的以外,还有最初的一些量子光学基础知识,以及郑炜老师讲的(考试没考)自旋BEC,Floquet, cavity QED。复习的时候蜻蜓点水看了一点翟荟网课,那门课更直接地使用凝聚态场论的语言,直言不讳地关注一些多体性质。相比之下那门课课程组织更连贯清晰一点。更多的就见仁见智吧。
易老师的部分基本按照那本很厚的书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导读。那个书的可读性实在不怎么样,文字冗长,一些地方还极力避开凝聚态场论的描述方式。郑老师的部分完全看不懂。这课的难度可能是科大课程中的极致了,也超越了我能handle的范围,我对这门课只能接受并复述他给出来的理论,很难有独特的理解,更不要说自己再捣鼓什么创新性的东西。当然收获还是很大的,如果没有课,我估计自己很难把那书读下来,现在至少在冷原子BEC方面,对于实验上用的理论部分我有概念了。
考试我自己考得不好,其实给分也一般,不过不重要。
附上我在这所学校有收获的几门课(按时间顺序):
理论力学 袁业飞
量子力学 石名俊
固体物理 程光磊
高等量子力学 王文阁
冷原子物理 易为
严格一点的话1和4两门吧。
祝大家开心。
内容非常丰富的一门课,从量子光学的基础到冷原子(易老师),再到前沿topic和实验(郑老师和张老师)。冷原子部分的思路是主要是按照Pethick的书,涵盖了书上的大部分章节。易老师上课逻辑和图像很清晰,但可能是由于课时紧张,节奏较快,对没有相关基础的同学不太友好。我是大三下选这门课,相关课程只修过量力和固体物理,在讲到相互作用BEC时感到明显吃力,往后的内容上课也很难follow,是靠课后看书看懂的,没有相关理论基础的本科生选这门课还是需谨慎,但坚持着一学期上下来的收获绝对是很大的。就我而言,这门课不仅让我了解了冷原子物理里许多新奇有趣的物理现象,如BEC和BCS-BEC crossover,也带着我学了一些多体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中经常用到的基础知识。
每周作业3道题左右,推导较为繁杂,考试较为基础,不会有作业中那么繁琐的推导,主要注重图像的理解,认真复习应该能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
最后夹带点私货,我在易老师组里做了将近一年本科生科研,并准备保研,希望之后也能申请当这门课的助教~ 易老师为人亲和,知识渊博,每次与他讨论问题都能有新的收获和想法。易老师备课也很认真,ppt很精美不必多说,之前在去和他讨论问题的时候看到他在草稿纸上自己推导了一遍gap eq和number eq的解。而且易老师现在的科研重心似乎已经不在冷原子理论了,还能开出这样一门好课,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