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通识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核心通识 | 开课单位:人文素质教学研究部 |
课程层次:通修 | 学分:2.0 |
说给分好的都是既得利益者.怎么说呢,这堂课的重点并非教你唱歌,而是传授老师个人对唱歌,乃至对生活的观念(说实话,虚文的成分胜过切实的价值). 具体来说,她不教你怎么发声、怎么吐息之类的技能,却带你看好声音之类的综艺或电影,然后给你下一堆“歌唱就是×××,生活就是×××”的结论.或者讲她和出租车司机的对话、看到的微博、去过的演唱会,发表一堆断言式的评论. 关于总评,不论是否参与过活动,不论是否上过台,没有任何平时的加分项,一切只看最后不到两分钟的上台表演. 临走时找助教看了看成绩单(唱完就登成绩),一页里得A的不超过三成,其他主要是b,少数b+. 如果你的目的是b的话,给分倒确实不错. 最终也没调分,成绩单给了b+,最后还是b+.
这课人气这么高,评论区大量“改变认识”“收获颇丰”之类的同学....可能对很多人而言,传播希望和支持的话语,重要性大于对知识和真理的探求吧.
立即登录,说说你的看法
先占个坑,这学期结束了来答。
目测叶老师对很多事情的认识浮于表面,没有什么深度;有时候说的话自相矛盾。
半个学期以来,的确如其他回答所说,没有对歌唱的技巧作足够的讲解。
必须承认她应该是一个品行比较好的人,但如果把她的缺点(如偏激、自大、说话不客气)都归因于她是一位艺术家,我认为这样不太合适。
暂评6分。
能够在科大这种理工类学校中能接触到的少有的人文艺术气息。
问十个上过这门课的人,有八九个说非常好的。(给分只看唱歌水平)
这么些年从未点过名,考试只有最后一次期末轮流上去唱歌。
每一节课之前老师会提前半个小时去放视频。
每次课都会有主题,比如感受,比如某种玄学的特质“顶天立地”,等等。
还有放舞蹈视频的。
上课前三十分钟会边放视频边讲自己的经历,见闻,(还有自己女儿。。2333)。
当然都是跟主题相一致的内容。
之后会教一首歌,跟着ktv版视频唱几遍。
最后会找几个人(自愿)上去唱歌。最好提前准备u盘伴奏。
老师会打断一两次,用十分到位的话准确的点出你的不足。
基本每周都是这样。
老师本身是美声出身,年轻的时候在某座城市唱了五年左右的酒吧(是酒吧吧)。
安徽省首席女高音。
上课方式跟其他所有音乐老师都不一样。
从感觉上入手让学生感受着学习,学会用心体会,用心唱。
刚开始听课可能感觉老师有些偏激,有些自大。
但是我认为这是作为一名艺术家的特质。
那些不好的,不想听的你可以忽略,取其精华,保证收获巨大。
保证不让你失望。
每学期都会有很多选过的“老学生”去蹭课。
因为确实收获巨大,而且感受会不一样。
同楼上几位的评论一样,叶老师的课堂从不点名,上课会放一些歌唱或舞蹈一类的视频和音频,同时还会讲一些生活故事和人生道理(当然你也可以做自己的事情)。这门课并不是教我们如何用技巧去唱歌,而是加深我们对音乐某几个方面的认知。
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叶老师的语气比较冲,但是时间久了,你就会认为叶老师是一个很真实、很纯粹的人,在一些选择上的问题态度很坚定。空间中有些同学提到开学新生合唱,她有一节课也说了这件事。虽然这对一些新生同学会有一些挫败感,但是也却如她所说,唱的不好,态度不对,就是不好,大不了以后再改就是。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唱歌最重要的不是唱功,而是态度。如果没有摆正自己的态度,你是唱不好歌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改变和提升自己,经不起批评指责的人日后也无法长久立足。
视频放完以后会带我们练声,随后愿意上台表演的同学上去唱,她再做一些点评。
这学期学校人文学院在水上报告厅组织了一次歌唱晚会,我们这个班的同学也一起出了一个节目——齐唱《知足》和《同桌的你》,只有一次正常上课时间的彩排。她并不要求我们唱出多么高的水准,只要端正态度,努力唱出感觉就行,这就是给了我们一次难得的登台演出的机会,最后的效果也确实挺好的。前面有一首叶老师的独唱,她的声音力道水平确实高到没话说,不愧为安徽省首席女高音。
最后一节课承诺,考试(就是唱一首自选歌曲)一定会给良好以上。只是一定要来参加,不然没法给成绩。尽管我并没上优秀,但是我并不后悔选择了这门课。
假如想混学分的话这门课是最佳选择。老师第一节课就说了绝对不会点名,事实确实如此,最后给分完全看期末唱歌唱的怎么样,平时经常不去都行。拿A应该挺容易的,只要平时经常唱歌(但大佬注意,不会给4.3)。但是:想学到东西的同学还是别选了,你学不到任何有用的歌唱技巧。老师似乎不喜欢技巧,她认为唱高音只要心里用力就行了,对此我无法理解。申明一下我拿了A,是真的觉得学不到东西。
上课说的有一定价值,但不要全信。 非常轻松,给分基本只看期末,基础分3.3,唱得太差3.0,唱得好4.0,不会有其他成绩。4.0不多。 值得一听,但确实水学分为主。 对我其实产生了挺大的正面影响,不过那就是个人的事了。
歌唱艺术,还是艺术比较多一点。
上课形式:看音综+全体一起唱歌。
也不是看音综来敷衍上课哈,基本上每节课都会有一个主题,比如“爱”、“文化”、“素养”什么的,放的音综基本上也与这些有关。老师会时不时打断来讲。基本上是一些论断,听听就好。
然后要集体练声,mimimimamama lililalali什么的,然后大家一起唱歌。
哦对了,每次课都可以举手上去唱歌,唱一段,然后叶老师会给到指导,感觉这个还行。
没有签到,期末考试就是唱一首歌就行。
我期末考试那天气息本来很好,但是忘词了 草
最后得了B+,还是有点遗憾的。
确实,给分只看最后两分钟的上台唱歌。但是有这么一个水课,你可以去也可以不去,去了就能听到一些叶老师的人生感悟,可以从烦乱的学习中解脱一下;上台展示的话还能有叶老师指导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上课的专业程度......不敢恭维了吧,练声就是带着大家走个形式,集体唱歌也就是大多数人出个声浑水摸鱼而已,但这门课是歌唱艺术啊,要的是艺术,也没说是技术啊。
但是老师还是有两下子的,之前不相信她说的什么“仔细听”、“仔细想”、“用力”......的玄学,但后来有一次发现有个同学就在这样的指导下马上有了可观的进步。仔细想想,这种“艺术”在歌唱中还是重要的,一昧地强调技术是不对的。而且这种艺术是能够辅助技术的训练的。
之后应该还会回去听老师讲课的吧~
非常不错的一门课。 很适合当作其它理论类课程之间的调剂。 老师每节课都会放很多歌唱视频,询问同学们对于歌曲的见解感受,也会带领大家练声唱歌。 无论爱不爱唱,会不会唱,只要用心去唱,用心感受就会收获颇丰。 考试就是一段表演,表现好自己就可以(给分非4即3.3还是不错的) 总之强推。
上一条点评的同学写的好好! 这门课的收获真的很大,每次上课有很多都没有选课的同学去听,很多以前学过的老同学都愿意去听课。就算从不点名,也从没翘过课。有的时候带着作业去,也没有写,去看视频听老师讲的东西。 给分优秀率会给满的吧,成绩分A和B+,只要期末唱一首歌,最低B+。 老师性格也很棒,自信但不自大,人很真实,会从老师身上学到很多不仅仅是歌唱的知识。
不点名,无作业,考试只考唱半首歌,给分非A即B+,想水学分速来!
课堂内容上,老师主要以放各大音综视频为主,从中引申至每一节课的“主题”。老师觉得唱歌是一件反套路靠心法的事,所以课程中鲜少涉及乐理知识和歌唱技巧,确实是以“艺术”为主,不过每次课后半节都会带大家练声,然后一起练唱一首歌,再让想上台的同学上台唱半首歌,每次课四五个同学。
印象最深的还是最后一次课大家一起唱的《国家》那首歌,百八十人坐在教室里合唱,瞬间就很有感觉,心潮澎湃的。
虽然老师不讲唱歌技巧,但不代表老师不懂。每个同学表演的时候,老师指出的问题都十分切中肯綮。而且老师实事求是,她觉得好的会夸你,唱的不好也不会为了鼓励你上台开口而恭维你。从学期初到学期末,她夸了进步很大的同学,我想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所以说,想被指出歌唱上有什么进步空间的同学,还是建议去大胆上台唱歌的,老师的点拨不能说醍醐灌顶,但也是十分有见地的。另外,就算公开处刑了也无所谓,至少这种勇敢值得赞美;而被老师当众夸奖了唱得好,又收获台下同学的掌声的时候,那种爽度你不可想象hhh。
没有作业,没有点名,但叶老师似乎清楚哪些同学没来上课。
每次课叶老师会播放一些视频,带大家练练声,学习一首歌。
叶老师喜欢讲她对音乐的感悟,还有她的人生故事,但是唱歌技巧讲的很少。
叶老师似乎认为歌唱是自然的表达,而不是模仿和刻意。可能我悟性低,感觉听了一学期课,唱歌水平没有明显进步。
每次课快结束时会鼓励几名同学上台演唱(自选片段),叶老师会给出十分准确的评价,一下子就找到问题所在。多去上台唱歌叶老师会对你印象深刻。我大概上台唱歌4次吧,主要大家都不太主动,每次我举手就能轮到我唱。
期末是每个人上台唱一首歌(自选片段),我当时挑了一首简单的《父亲写的散文诗》,唱得还算表达出了真情实感,最后总评4.0,是我大二上GPA最高的一门课(菜哭······)
但性格内向,不自信,唱歌基础很差的同学不建议选这门课!!!我记得有一位同学期末唱得比较糟糕,叶老师直接质问:“你没来上过我的课吧?”
叶老师是我的英雄! 叶老师的课让我对唱歌有了全新的认识,每周上歌唱艺术课是我一周中最开心的时刻。 教师强调,歌唱就是生活,歌唱又是审美,他的课上不仅给我们放歌唱的视频,甚至还有舞蹈的视频。 虽然这门课从不点名,让我真心希望大家不要抱着刷学分的想法浪费了这门宝贵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