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近代物理系 |
课程层次:专业选修 | 学分:4.0 |
黄民信老师在《近代数学物理方法》课程中的教学水平受到较多的批评。有评论指出:“他无法说出完整的句子,使得课程很难懂。”许多同学表示难以在课堂上获得清晰的讲解,更可靠的学习途径可能是在课外自学书籍或相关资源。
课程内容主要基于Nakahara所著的《Geometry, Topology and Physics》前八章,涵盖了基本的代数拓扑与几何学。然而,许多学生对教材持批评态度,认为其思路混乱、不够严谨。教学内容大致是为弦论的数学准备奠定基础,但介绍浅显而不深入,造成部分学生没有充分收获。此外,有同学指出课程中复几何内容较多,但与理论物理的相关性不高。
考试内容被认为较为简单,主要涉及选择题和填空题,且有些题目重复往年试题。同调和几何方面考试题较少,复习盲区可能影响成绩。作业布置认真,但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几何计算,实际考试却不涉及。挂科率约为10%,大部分学生不难通过。
根据多位同学的反馈,黄民信老师的给分相对宽松,成绩评估上考虑了幂函数调分,优秀率与挂科率均有所保障,总体而言,给分还算友好。
虽然给分较为宽松,但由于教学质量较低,建议更倾向于自学或选修其他老师类似课程。整体推荐度不高,尤其对希望深入学习几何和拓扑的同学而言,可能选择数学系的相关课程更为合适。
记录一段真实的对话。
A:你去上hmx那门课了吗?
B:是的。
A:感觉怎么样啊?
B:黄老师上课总让我想起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A:啥?谁啊?
B:Stephen Hawking.
利益相关:大三提前修读,总评93。
狄拉克老先生曾对教学有过这样一番评论:写一本好的教科书,然后对着念就行了。于是乎可以认为,授课老师决定了一门课的教学质量的上限,而教材(或是参考资料、讲义)决定了这门课的下限。所以,考虑到Nakahara是本屑书,授课像一个fully faithful functor (between small categories) which is surjective on objects,这门课我给了低于6分的评分。
以前曾对这本书在空间中写过如下评论:
Nakahara就是本一无是处的垃圾书籍,作者完全不懂几何,思路混乱、毫无逻辑,想面面俱到却最后什么都没讲对,妄图靠着自己肤浅的理解带领读者接触到“现代”的数学,就如两岁的孩子却满口康德一样,可笑至极!
稍微认真学过一点几何的同学在看到作者把同伦和基本群放到同调群后面讲时就已经可以发现不对劲了。后面的章节更是离谱,有如蜻蜓点水一般飘过了微分流形、黎曼几何和复几何 ,这三项每一个都有很丰富的内容——就算是不讲证明。而且“复几何”的内容写的申必不堪,和Huybrechts相比高下立判。还有什么不讲van Kampen,基本群只能拿剖分硬算之类的谜之内容。
建议想好好学点几何的同学直接去上数院课。实在不行可以看看Frankel。
不过这次考试最后一道大题还略微有点意思:(直接)写出CP^1的global vector fields和global 1-form fields的线性空间的维数(就是以切层/微分层为系数的0阶上同调,可以用Euler sequence秒杀)。
念经我也会,我板书还写得更好。科大应该对新入职老师进行教学考核,只看入职前/入职时的科研是不行的。
这门课的内容是Nakahara所著的 Geometry, Topology and Physics 的前八章内容,包括玻色子与费米子的路径积分,基本线性代数,同调群,同伦群,流形,de Rham上同调群,黎曼几何与复几何初步,大体上是给做弦论的同学提供一些数学准备。由于我既没有去听过课(你很快就会知道原因),也自认为自己什么都没有学会(你甚至能更快地知道原因),所以我本人无法做出客观评价。不过我在此引述几个同学的评价给大家参考:
同学1(认真听课的物院同学):“我要去教务处投诉这门课,隔壁的量子场论老师至少能说出完整的句子,这个老师连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同学2(数院同学,丘成桐数学竞赛几何单项铜牌):“这门课所有内容都只给一个定义,而完全没有强调概念之间的联系,而且部分定义还和现代数学严重脱节,所以还不如对着维基百科自学。”
同学3(没听过课的物院同学,四大力学平均分98.3,本科PRL一作在投):“这门课让我丧失了对数学的全部兴趣。”
由此可以看出黄民信老师可能是一位很厉害的弦论专家,但是绝非一个很好的沟通者,也没有什么组织教学的水平。此外和理论物理的不少专业课一样,这门课也出现了想在一学期里塞太多内容,导致所有东西的介绍都很不深入这样一个问题。这也导致这门课的考试非常简单,除了看一眼会做的就是看一眼不会做的(因为内容太多,可能出现复习盲区)。期末考试题目中甚至出现了“以下哪个空间是无穷维的”“以下哪个拓扑空间不是流形”这种导论型课程才会出现的题目(这可是数学考试!)。总之,十分不推荐这门课。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老师的作业还是布置得挺认真的(尽管上面的同学2说作业题是“纯粹浪费时间”)。
如果在期末考试之前让我评价,我会辩证的说虽然老师讲的一般但是至少可以使得大家读一下Nakahara。但现在我只会说远离这个课,离得越远越好,但不用远离Nakahara。
并不是太认同上面关于Nakahara的锐评,不能用数学的严格性去约束一个目的就是给物理的人补必要的数学的书。仅在必要的数学这块,我个人认为Nakahara的编排结构还是比较好的,尽管在精细程度上很难和Hassani和Frankel相比,但在几何内容的完整程度上超出这两本。很多人喜欢批评理论物理的人总喜欢靠各种“for physics”的数学来理解数学,似乎这样破坏了数学作为数学的纯洁性。这样说当然有道理,但是在对于理论物理的基础课程僵化编排本来就不允许在不改变学制的情况下让人学到严格的数学的情况下,作为user guide的Nakahara可能是比较优秀的解决方法了。即便是真正到理论物理的研究人员里,也可能很少有人严格的知道比较抽象的代数几何或者70年代的各种复几何,但这并不影响大量的理论物理成果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甚至有的成果反哺了数学。所以对于Nakahara这样的书不应该苛责说他是什么知识清单,很多时候恰恰缺少知识清单。
但是关于黄老师的讲课,我没有什么好评价的。本学期的内容大概是第一章的1-5节,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的1-4节,第五章的1-5节,第六章,第七章的1-4,9,10节,第八章的1-6节。我认为这样的编排完全没有必要,其中最令人不解的就是为什么要讲第一章,这章和后面的内容完全无关。其次是第二章完全可以跳过不讲。但事实上,讲完第一二章就已经快到11月份了。这本书本身有价值的几何的内容在这两章毫无意义的课程里被压缩了很多,高阶同伦群不讲我还能理解,但流形和黎曼几何上的各种跳过就完全很难接受。我个人认为的一个合理的方式是3到10章,跳过第四章,第七章,第十章的物理应用部分,这样至少可以对几何有一个初步但比较全的认识。
期末考试和课程基本上正交,作业对物理题的倾斜太多,仅仅只有书上3节的物理内容占了9次作业的3次,令人无法理解。Nakahara是本好书,黄老师也是好老师,但这个课绝对不是个好课。
期末考试:
9道选择,5道填空,4个大题。大题1.神秘的算配分函数2.第二可数3.算基本群4.算曲率
真的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还让他继续教课,虽然给分还蛮不错但还是要打个低分。
从作业题上看,作业都太单一了,求度规,求Levi-Civita connection,求曲率张量求曲率,验证Gass-Bonet定理这得有两章的作业基本都是这个套路。考试却一点都没涉及,这些几何有关的东西其实基本就占了14分,全都是白给的那种……然而复几何个人觉得理论物理中并不太重要的却出了很多很多,而且其实学会了那些也不代表就可以做相关课题,还是得深入学习数学系那种复几何吧……于是这种简介性质的就不伦不类,考试也出了一堆复几何的东西,基本都是背诵的,那tm你怎么不考一个南京动物园没有什么动物啊。
讲课方面,实在是听不下去,我去听过几节课,但确实听不下去,特别难受。板书七歪八扭,说的话没有一句是完整的。佛了……
建议这门课必修的话换成曹老师的那个,或者自学,用任何一个词形容他的课都是对这个词的侮辱。
我只是来吐槽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字迹画魂程度的,人蛮好的,挂科率嘛,每年10%而已哦,不过这也是由于很多大四童鞋此时都已因为各种原因而弃疗了。
个人觉得老师还是不要开这个课了,表达能力都成问题,怎么讲得清楚呢?
其他不敢保证,但是至少收获一栏能确定是『没有』。
因为老师无法说出任何一个完整的句子。
假设给分还可以、作业不是很多,先给3分打底吧。
感觉黄老师非常像经典形象的理论物批内向柯南。
上课风格不得不去听听看,体会一下前辈说的“说不出一个完整句子”到底是什么情况,就好像在做妮可理论物批全成就一样。不过让我听讲课内容我是真听不得,后面就再也没去过了,全靠自学。
课程难度:上课不知道什么难度,可能主要难点在于明白他在说什么,不评价。作业看nakahara就行。考试选择填空简答,应该比作业简单,没考同调。考试时间应该挺充裕的,我少写2个题不到1个小时能写完,另一个同学考试结束前40分钟才来也写完了。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历史信息,今年的最后一题和2年前完全一样;几何部分只考复几何,和2年前一样也占了14分。合理推测每年卷子变化不大。不过为了防止老师觉得题漏太多更新题目提高难度,其他部分还是不多说了,总体不难。
作业多少:9次作业,同调用三角剖分算还是比较令人恼火,其他的不多。
给分好坏:作业考试1:2,幂函数调分公式保证优秀率和挂科率,但需要注意优秀率只保证>=1/3,挂科率只保证<10%以及没有59分。本人期末复几何全不会,最后一题是猜的,好像猜对一个,选择填空考完就想起来各写错至少一道,卷面应该是<=83,按比例<=88.7,调完总评92。
收获多少:感觉只学了三角剖分剥蒜同调跟同伦,,,前面力学前置、拓扑、流形还有黎曼几何别的课学过了,复几何作业太简单,对着书一下写完了,大四人考前也摆了懒得看,所以根本没学会。想学到东西的可以看别的点评里的推荐。
推荐程度:理论物批5选4个人排名:广义相对论>量子场论>高等量子力学=近代数学物理方法,前沿没上过,今年换老师了期待一下。不过5选4似乎是过去式了,现在选课自由多了,除非想划水,不是很推荐选。
考完更新,同意楼上的观点,千万别选这门课,选这门课图啥呢,选了也是靠自学,不如用浣熊方法学微分几何,自学nakahara补拓扑。考试与作业正交,挂科率只能保证低于百分之十…
————————
nakahara-errata-new-41775.pdf 上传一份nakahara勘误,个人感觉nakahara其实写得挺好的,太严谨、繁杂的数学反而有点看不下去。
牢黄上课就不评价了,这门课的意义就是让我好好看书,评分是给nakahara的(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