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核心通识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一般通识 | 开课单位:近代物理系 |
课程层次:通修 | 学分:2.0 |
课程考核方式为期末前提交两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论文。课程无点名、无小测验,课后作业量较少。
给分普遍中肯且较好,作业评价较为宽松。
课程内容聚焦于量子物理的前沿问题,如量子混沌、退相干、量子诠释、量子热力学、统计物理基础等专题。这些专题为非基础入门内容,更适合高年级学生或已有一定量子物理基础的同学选修。
王文阁老师讲课生动,擅于结合自己研究领域深入浅出地讲解复杂概念,特别是通过物理图像来传递知识,而非繁杂的数学推导。课程氛围轻松自由,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量子物理的兴趣。
这门课适合对量子物理有浓厚兴趣且有一定基础的同学,王老师的教学水平高,对前沿问题讲解详尽,适合深入了解相关前沿的同学。课程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建议选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大一新生可能较难跟上课程节奏,建议在大二或大三选修。
這是真正對量子力學和量子物理的基礎和前沿都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説是必選的課。在這門課上,王文閣老師(主講)和石明俊老師會爲本科生打開一扇得以一窺量子物理奇幻世界的窗口,循循善誘地激起學生自發的興趣,讓學生思考很多挑戰并試圖超越正統Copenhagen詮釋的其他理論或詮釋體系,并且簡單講授諸如退相干理論、量子關聯和隱變量理論、量子相變和混沌,這在中國大陸絕大多數的本科量子力學課本和課堂上時幾乎不可能有機會略知一二的。
這門課有四個專題,每個專題要寫一篇除了與該專題切題但沒更多具體要求内容的小論文,在期末前上交即可。課堂上彌漫者自由討論、自由提問的輕鬆活躍、非功利性的氛圍,我認爲這種課才能真正體現大學教育的精髓,即大學的教育并不應該是充斥者功利性或極端實用主義的機械化的佈道,而是讓充滿好奇心和熱情的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和具有豐富經驗和閲歷的導師前輩聚在一塊自由、努力、互動地探索真實的知識,并使這條嚮著未知世界進發的令人迷茫、困惑、慌亂但又好奇而激動不已的道路最終自發地被年輕人視作矢志不渝的理想。
来科大以后第二节有收获的课,无点名无小测,期末交一篇小论文。主要内容为量子混沌和量子热力学,也有退相干和量子诠释内容,都是介绍性的,上课只有一个一个一个物理图像,没有十行甚至九行推导。欢迎同学选课然后成为和我一样的多世界魔怔壬(大雾
今年,王老师说想把这门课上成类似于物理思想鉴赏课,希望能带大家欣赏物理学的一些特征、方法、与技巧。一学期下来,我觉得他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这个学期,老师主要讲了量子力学诠释与测量问题、经典混沌、量子混沌、温度(量子热力学)、统计物理基础及小量子系统的热化、平衡态概念、退相干、半扰动论这些专题,每个专题讲一到两次课的时间,上课形式为两周上课两周文献阅读,考核方式为期末前交两篇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小论文。
学习或了解这些专题对喜爱物理的学生是大有裨益的。一方面,了解量子力学基础、统计物理基础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的研究成果是有必要的,而且,混沌的概念在物理中的很多场合都有应用。另一方面,这些领域是相互之间紧密关联的,其中的问题对逻辑思维要求很高,学习前人取得的成果能给人很大启发。在讲知识的同时,王老师也讲他关于物理思想、研究方法等的见解和心得,令我如沐春风。
PS:一点经验:建议想好好学这门课的同学在课下也抽时间看一看课程有关内容(虽然没有作业),否则除非事先学过,只是听一遍很快也就还给老师了。
先说结论:这门课能学到东西,但是大一最好不要选。我大一被“通识”误导选了这门课,然后到场听课后发现由于缺乏对于量子物理图景基础的认识导致并不能听懂太多东西,但是能感受到王老师的物理思想。最后水了一篇大作业拿了个4.0。如果想要学到更多东西,建议在大二或者大三再来选这门课。
这门课每年下半学期都有,是公选课。王老师是做量子开系统、量子混沌的专家,做科研、讲课的能力都极强。17学期,王老师主要讲了退相干、量子混沌、量子开系统,除了退相干简单,讲得比较仔细,另外的内容,不是做这个方向的,很难听懂。
总体来说,这确实是一门前沿课程,但是前沿都在他的研究领域了,于是一般的学生只能科普一下,听完之后难以掌握基本模型。
期末需要交两篇小论文,围绕以上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