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基础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研究生课程 | 开课单位:物理学系 |
课程层次:本研贯通 | 学分:4.0 |
林子敬老师的《高等量子力学》课程主要以Sakurai的《Modern Quantum Mechanics》为教材,课堂内容基本照搬书本,使用PPT进行教学,推导部分较为简略。整体而言,其授课节奏较慢,但讲课方式多采用直接念PPT的形式,声音也时常较小,导致学生普遍认为难以跟上节奏,理解与收获有限。因此,多位学生反馈自学效率更高,课后补充自学Sakurai才是课程的最大收获。不过,部分内容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散射理论略有涉及,但也非常简略。
考试风格被描述为"默写大赛",大部分题目为简单计算和推导,均为上课涉及内容,近年来题有重复出现的趋势,较为简单,对本科生来说友好。同时课程给分宽松,成绩分布正常。部分学生报告由于给分不明确,导致成绩出得较晚。
课程作业主要为教材的习题,量大且耗时,有时候会涉及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例如高斯波包展宽,学生需花时间自行补充学习。课程适合和量子力学A同时选,从而实现内容互补,但在面对其他耗时课程时需权衡选择。
总体而言,该课程适合那些想通过外部压力自学Sakurai的同学。正式课堂上收获有限,但课后可通过自学获得不少知识。对重视GPA的本科生来说是不错的选择,但若对课程内容深入理解和创新探讨有更高期望的学生,则建议慎重考虑。
“同学,打扰一下,我们是研究生教育提升委员会的。想做一个采访。请问:你如何评价该老师的讲课水准?”
“他非要给读PPT,我说可以。诶…我一说完他啪就读起来了,很快啊!”
“然后上来就是一个不知所云,乱读一气,我全部都没听懂。我听不下去想不听了,他忽然袭击,连着过掉几页PPT。啊,我大意了啊,没有听,但没关系啊!我说老师你不讲武德,他说他是乱讲的,他可不是乱讲的啊,PPT走马观花,水过去训练有素,推导不言自明。啊,看来是,有bear来!”
“这老师不讲武德,来骗!来折腾,我还剩一半的头发。这好吗?这不好!”
“我劝这位老师耗子喂汁,好好反思,以后不要再犯这样的聪明,小聪明,啊,呃…上课要以和为贵,要讲武德,不要搞窝里斗。”
“谢谢朋友们!”
言归正传,上面只是调侃了,林老师上课以念PPT为主,几乎没有新思想,理解和推导,听课实在收获很少,自学效率会更高。如果是想学到新知识还是不很建议选这门课。但林老师上课经常咳嗽起来很严重,或许身体健康也对上课质量有影响吧。课程的大致框架前面有同学提到,我就不补充了。
同学,打扰一下,我们是研究生教育提升委员会的。想做一个采访。请问:你如何评价该老师的讲课水准?”
“能讲脏话吗?”
“可以。”
“#^%#…” “好的,我也该下班了”
补充一下:老师人还是挺好的。
“同学,打扰一下,我们是研究生教育提升委员会的。想做一个采访。请问:你如何评价该老师的讲课水准?”
“能讲脏话吗?”
“不可以。”
“那没有什么好说的。”
“别这样吧,详细讲讲呗,没有好的方面?”
“你别说了,林老师的PPT又读过去好几页了”
老师讲得很一般,声音比较小,像是自言自语,讲得也不是很清楚,但搭配着量子力学A一起效果还是不错的。绝大部分内容就是讲樱井纯的现代量子力学,由于时间来不及,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散射理论讲得很粗略。最大的价值就是完完整整地读了一遍Sakurai,收获比单纯学qma大多了。
今年的考试,往年题似乎并不多,但依旧很简单,都是上课讲过的推导内容和简单的计算,没考散射、张量算符、跃迁矩阵元计算这类比较烦的东西,但是考了狄拉克方程推自旋轨道耦合及动能修正,建议复习时留意这一块内容。
总得来讲推荐学有余力的同学和qma同时上,二者重合度其实很高,搭配起来效率翻倍。
开学第一天出分,给分正常。老师全程都把\dagger念成正,听着难受。
鉴于本人选这门课的目的就是为了逼自己读Sakurai,并没有过于期待林老师的讲课,因此我对这门课的感受其实没那么差,甚至还觉得挺不错的。
但我觉得这门课对我而言仅能值8分,缺点列于此:
但是也有很赞的地方:
因此这门课适合带三的同学来学习,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带三上有巨大花费时间的课程(说的就是请文明用语计算物理A),那么学习体验可能没有那么好。
以上。
老师的课件是按照sakurai的modern quantum mechanics写的。除了散射和相对论量子力学这两章以外,其他章节和sakurai几乎完全相同。上课几乎就是读ppt。
考试有不少往年原题。林老师说,他的课要让本科没有学过量子力学的同学也能听懂,所以他班上的研究生大多数理基础薄弱,这门课很适合本科生选,很轻易就能拿到高分。
个人感觉这门课收获很多,不过几乎靠自学。选课的最大意义,就是督促自己认认真真地读了两遍sakurai。课堂上并没有学到太多。我量子力学a(石老师班)、高量、量子信息导论都在这一学期学了,感觉这三门课并不是递进关系,而是并列关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虑同一学期学完。
张仁友老师班没有作业 期末提交课程笔记 考试就是默写大赛,李明哲老师不给本科生选课,林老师班是秋季学期高量的最好选择了。
请问如何复习期末考试,有没有什么方法,
上课就是在念PPT,把知识和公式浓缩在十几页的PPT里,然后用两三个小时把这十几页给解读一遍,没有预习就根本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不过反过来说,预习了也就没必要听课,因为PPT几乎是课本原封不动照搬过去的。
说到关键地方的时候声音会变小,然后在黑板上写下几行浅而小的字。让人根本没有听课的欲望。
期末考试非常简单,没有涉及CG系数、球张量、程函近似等难点部分,而且今年出的都是往年题,导致考试变成了默写大赛,有不少提前交卷的。
建议量力A和高量一起选,反正内容差不多,放在同一个学期学能起到互补的作用
教材是Sakurai,也基本上照着Sakurai的顺序用PPT讲,有时候板书感觉字迹略浅。部分内容不讲(绝热近似,贝瑞相,散射后半部分,decay width,电磁场量子化),增加了矩阵求对数(先对角化),和直积的内容。相对论量子力学用自己的思路讲,只讲了一节课(略难跟上)。
作为研究生课,据说有些研究生本科没有上过量子力学(本科是其他专业的?),所以不一定要求有完整上过本科量子力学课的基础,结果就是有些内容和本科量子力学重,不重的内容主要是用平移算符得出动量算符,时间演化算符得出薛定谔方程,传播子与路径积分(有点简略),密度矩阵,比较完整的角动量理论,量子关联(略浅),对称守恒与反演,与本科不太相同的散射讲法(具体没印象了),二次量子化,Dirac方程(略浅)。
作业是课本上部分题,偶尔有补充但感觉补充的有些题有点麻烦(高斯波包展宽)。给分因为不太明确的原因,一直拖到了2月底,总体来说很好。这课比起□□□的来说相对本科课新增内容少,因此压力和收获不算太大,适合大三选,少数dalao大二可以考虑。
量化系数:5+4+4+5+4=22=>9
推广:最近MQM出了第三版,欢迎大家比较新增内容
林老师上课节奏不快,主要在念 PPT,容易听不进去。不过听一遍比起自己看书还是轻松一些,PPT 也算精简,比同时上的量子力学课收获大很多。
考试很简单,全部都是往年题,只是题目的细节会有一些小变化。
考的都是原题,5个题4个都是原题,大家快去选。默写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