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公选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综合素质类课程 | 开课单位:人文素质教学研究部 |
课程层次:未知 | 学分:2.0 |
梁永安和魏衡华老师联授的《外国现代文学选读》课程广受欢迎,特别是梁永安老师的授课风格独具魅力,被誉为“精神盛宴”。他将现代文学的深刻见解与自身的人生经历相结合,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如同“听一个故事会,中间夹杂着主持人精辟的分析”。老师和蔼友善,乐意与学生交流,有很高的文学积累和独特的见解。同时,大家也提醒要辩证地看待梁老师的观点。
原计划讲十二部作品,但实际只讲了七部:《都柏林人》、《革命之路》、《呼啸山庄》、《德伯家的苔丝》、《霍乱时期的爱情》、《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雪国》。梁老师会在课堂上详细分析作品,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和理解,提供深刻的见解和有趣的故事。课程不仅限于文学分析,还涉及人性的讨论和生活经验的分享。
课程每堂课都有签到,可以请假但是次数最好不要太多。平时没有作业,期末需完成一篇2500字以上的分析文章,而非读后感。分析的书籍可以自己选择,要求有自己的见解。给分情况多样,有学生拿到A,有学生只拿到B+,一些同学反映给分不够友好,所以建议GPA党慎选但可以旁听。
多数学员认为课程体验极佳,称之为“一种享受”,“在科大数理扎实的环境中如沐春风”。梁老师授课内容深入浅出,能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甚至有学生表示受到启发去阅读更多文学作品。对于喜欢文学的同学来说,这门课不可错过。但也有学生指出,课程可能不适合对文学兴趣不大的同学,因为期末任务要求较高。
总结来说,《外国现代文学选读》是一门非常值得选修的课程,如果你对文学感兴趣并愿意从中探索和思考,将会受益良多。然而,考试与评分可能会对GPA有所影响,建议对GPA要求较高的同学考虑旁听这门课程。梁永安老师以其深厚的文学底蕴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一位广受学生喜爱的讲师。
(为啥不是20秋的呢……)
给10分,是因为只有10分。
去年今日(当时不知道这门课的存在)我曾经写下过一段话:“沿着妮可主流方向,文学投射到的是一个零子空间。”
现在看来,至少还有这样一个角落,可以允许我做一些文学的梦。
感谢梁老师。
(以及,助教小姐姐是真的好看ww)
期末写完论文再更。
====2021.1.4分界线====
每堂课都有签到,可以请假,但次数最好不要太多(一两次还是没啥问题);如果有哪一次忘了签到的下一次还可以补上。
本学期计划讲十二部作品,但实际只讲了七部:《都柏林人》、《革命之路》、《呼啸山庄》、《德伯家的苔丝》、《霍乱时期的爱情》、《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雪国》。老师有自带的讲义,如果完全按照那个讲的话应该能讲完——而且就我所见到的部分而言,都是相当深刻的见解。但那样一来,或许这门课就少了一些趣味吧。
课程群里有人建议这门课改名为“大学生恋爱课”,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梁老师上课时讲的最多的部分就是“我在复旦的时候,有一个学生……”然后就开始讲起了学生甲和学生乙的恋爱故事。上面那位同学提到的故事,今年老师也讲了一遍。应该说,对我还是挺有触动的吧。
所以说,听他的课就像是在听一个故事会,而中间夹杂着主持人精辟的分析。相当轻松而又收获不小。
而于我,上这门课促使我拓宽了我的书单——仅和这门课有关系的,我就去读了《都柏林人》、《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革命之路》、《雪国》、《伊豆的舞女》等,这还不算由于激发起兴趣之后买or借的其他书。顺带一提,没读过上面提到的这些书的同学不用担心,梁老师的课上分析适合读过之后再看,也适合没读过的导读。总之不必为没有读过这些书而退缩,那反而有点亏。
梁老师语录下次再更。
====2021.1.14分界线====
聊聊我对这几部作品的一些个人看法。
《都柏林人》:爱尔兰人的日常。但梁老师在讲第一篇《死者》时用了很长时间,也许是他想以此作为这部小说集的代表吧。他对梅林神父的解说让我对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处在现代工业社会飞速发展和维护旧有秩序的责任的夹击之下,心理负担极大,最终导致了他的崩溃。
《革命之路》:MD,我在读我的未来?
《呼啸山庄》:梁老师对恩肖先生、希斯克利夫和辛德雷的分析令我印象深刻,我之后会在语录部分把部分图片放出来。
《德伯家的苔丝》:上课时走神了印象不是很深……就是女孩子要谨慎一些,不要被表面所欺骗了?
《霍乱时期的爱情》:当你老了,我也迟暮。平行而进,平行而尽。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让我对“布拉格之春”有了一些了解。
《雪国》:怀着对爱情的深深谢意而写,是应该怀着敬意去品读那种纯洁的美的吧。
====2021.3.31分界线====
梁老师部分语录:
“人这一生,前半生应该用来试错,后半生才是真正的生活。”
“当今时代,每个个体都有三种可行的选择:和一个异性一起生活;和一个同性一起生活;独身过完一生。”
“看待一个男人是否坚强,就看他如何面对逆境。软弱者最多挺不过第二次。”
“来到复旦,对在座90%的人而言,这就是你们人生中的最高点。之后能做一个优秀的普通人,就很好了。”
(图片高糊,把原文敲出来了)
“艾米莉写到这个地方,触及到人生的一个很本质的问题:一个被固化的人,到底有多少情感的宽度和容量?在呼啸山庄这个沉重的小环境中,恩肖先生除了爱希斯克里夫,就不再具有对其他孩子的深情;辛德雷失去了父亲的专宠,立刻变成了一个仇恨满心的施暴者。希斯克里夫更尖利,他在自卑的笼罩下,极度依靠恩肖先生的无限度纵容,才能获得存在感。而他在被宠溺的过程中,没有一点点感恩的心情。因为对狭窄的人来说,感恩是一种极大的压力,只有把它当做理所当然才能解脱自己。在这三个人的关系中,看不到人和人之间真正的爱,每个人都只能沉陷在狭窄的情感通道中,没有能力以更大的宽度,去接纳他人的情感与尊严。
要打破这种单一性,需要对世界,对自然有更广阔的体验和理解,每一天都不能循环,将新鲜的空气注入自己的生命。狭窄最大的假象是质朴。如同恩肖先生,看到流浪儿就难以舍下不管。但他的爱是儿童化的,更多的是自我满足。这在我们当代社会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很多”爱情“看上去轰轰烈烈如火如焰,但仔细分辨,内核中还是爱自己。美国哲学家弗洛姆分析过两种爱:幼稚的爱与成熟的爱。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反过来,”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如果一个人没有爱的能力,只有需要的渴望,那他怎么能够给予他人真实的温暖呢?《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大部分处于这样的迷局中,岁月的轨迹,越来越走向危机的深处。而危机的爆发,在恩肖的女儿凯瑟琳的爱情选择上,终于点燃了。”
更多连珠妙语,请百度(关键词例如”梁永安“,”梁永安 单身的黄金时代“等等)或者选课。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愿称梁老师为一位淡然的智者。他的课,听了绝对不亏。
当然,从我个人经历而言,给分不算太友好,只拿到了3.3......所以请在意gpa的同学慎重!(呜呜,实际上我现在也有那么一丢丢后悔)但是,推荐旁听!强烈安利!
以上。
只旁听过几次课。考核方式应该是堂堂签到+一篇小论文。
梁永安老师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老师,非常和蔼友善,这学期每周五会到科大开 外国现代文学选读 和 从小说到电影 两门课程。分别安排在 8 9 10 和 11 12 13节,经常提前一小段时间下课。中间的晚饭嘛,我是在星座餐厅和中区食堂见过梁老师和助教小姐姐的,老师认出你还会主动和你打招呼。
梁老师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在复旦就广受好评。现在从网上搜下,就有相当数量的结果,比如“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智慧——梁永安教授语录”及“梁老师的爱情课”之类的东西。这中间,相比深厚的文学积累,我想梁老师自身的人生经历和思索或许更加重要。正是因为有如此有意思的老师,这两门课的氛围轻松活泼,课上会把话题铺的比较开,也会讲很多经验经历心得之类的,比如(以下文字凭个人记忆转述):
我有一个学生,偶然看上一个姑娘,就想和人家谈对象。人家姑娘说有男朋友,看我那个学生人高马大,有些害怕,就把她男朋友(较瘦小)找过来了,(强撑着)不爽地盯着我学生。我那学生看这情况,和他对峙了一小会就走了。后来,那个姑娘和我学生在一起了,我就问那个姑娘为啥。那个姑娘跟我说,当时虽然看她男朋友好像挺不忿的,但其实能感觉到眼神中的恐惧和不安。当时她突然就感觉缺乏安全感。反观我那个学生,感觉在一起会很踏实的。后来她想了想,就跟了我学生。
再比如“一个人一辈子一定要至少读通一本书”、“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需要有这几点能力,balabala”,等等。
当然,这门课也让我意识到贵科有这么多热爱文学的同学,群里消息天天99+,相当欢快。隔壁 从小说到电影 的群嘛,倒是每节课都会复读“开车了,坐好”之类的话。
学期初的安排:
每次梁老师在分析作品前会把故事情节叙述一遍,并揉合一些他认为比较关键的东西。
这是 梁老师的爱情课 里面的截屏,推荐大家去看。(里面提到了不少有意思的电影哩)
dbq 容我先打一个跟课程没有太大关系的广告 欢迎喜爱文学的同学加入惊蛰文学社,QQ公众号3560749076、QQ群315374732 现在想来,梁老师的课不可谓没有局限性。但不得不说,对文学素养不算很高的多数人而言,仍然可以学到很多。 还是推荐没听过的同学去听听的,尤其是刚入学的萌新。 毕竟,在科大能上到这样的文学课已经不容易了。(顺便吹一下慕课上段怀清老师的《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讲》)
19级萌新首评献给最好的梁老师!!!疯狂打call!!!
梁老师是复旦的老师,这学期结课那天被科大正式聘用,听说以后课程会常开~~
除了精神盛宴,真的想不出更恰切的词汇了!!!弥补了一个假理科生对科大人文氛围的遗憾! 有次室友来接我,在门口听了几分钟就直接被吸粉了~
对于喜欢文学的人来说绝对不能错过,但是对于对文学不感兴趣的同学,建议旁听,不建议选修,因为结课作业是要写文章的……这次是选择一本感兴趣的外国文学作品写评析,要写出自己的见解,2500字+,但平时没作业
说实在的,还不知道给分怎么样,但就算给分不好我也不在意了能上到这门课已经太幸运了……
老师人非常nice,很乐意和学生交流(我还加到微信了~),也相当会讲课,入木三分又通俗易懂,分析名著如庖丁解牛
总之非常非常推荐这门课!!!
—————
更新下,结课论文我写的是加缪《鼠疫》中人物形象格朗的分析(注意一下,老师的要求不是读后感,而是分析),2800多字(感觉字数只要达到要求,数量就和评分没啥关系,主要还是内容吧),最后总评4.0,有一丢丢遗憾……(我承认作为一个高考靠语文成绩考进科大的江苏考生我在这方面有点迷之自负……)看来妮可有不少深藏的文学大佬(发抖
周指活的两门课之一(另一门是从小说到电影)。
只要认真听,那就是一节思维体操,提高你的思想深度(或广度)的好课。
当初我是听了全抛时代的爱情选择那个讲座才知道的梁老师,那也是我唯一一个完整听完的讲座,的确讲的很有魅力。如果你想接受人文的熏陶那就赶快选(或旁听)。
当然,对于他的观点(或所有人的观点)都要辩证地去看待,如果你全盘地不加思索地接受他的思想,我反而不建议你选这门课。并不是说他的思想有偏差,而是你不一定适合。
以后四年梁老师每个秋季学期都会来开课,我也会一直旁听的。
至于评分,因为目前我不知道,所以选的一般。
从上课体验来讲这门课确实惊艳,听梁老师天马行空地讲述小说、历史、生活、人性着实是一种享受。在科大数理扎实的环境里呆久了,终于遇到这样一门课,着实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原本很难懂的现代文学,在梁老师讲述下也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然而最后总评B+,感谢老师,我还是滚回去打数理基础好了。。。
每节课基本都是讲故事或者现代小说的剧情。我感到很惭愧,因为几乎每次上课都在写作业……但认真听的几次都能学到东西,挺好的。期末是写任意一部外国现代小说的书评,没有格式要求。我写的是老人与海,基本都是写的自己的看法,字7000+,没有引用参考文献,最后总评是A(93),供参考。
梁老师的课,选他选他!!
每节课都是精神盛宴,老师专业水平高课堂也把握得很好,反正超享受就是了。
楼上也有同学说要辩证的看待老师课上所说,之前在课上也说过类似的话,大概是前几节课可以同意老师的,到后面就要有不同的观点了。
最后就是,复旦真好啊(
教师主页: 暂无
教师主页: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