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
课程层次:专业核心 | 学分:2.0 |
《细胞生物学I》课程被认为是繁杂无逻辑,大量信息需记忆,部分同学觉得内容大杂烩,缺乏联系。姚雪彪讲授的细胞骨架部分较为清晰,而另外两位老师部分内容被指直接照读PPT。课程对新入门学生难度较大,需重点关注细胞周期部分及其细节。
考试以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为主,题目较为细致,强调记忆。然而,部分同学认为考试过于偏重记忆而非理解,考试题目有时先前未讲解。推荐的复习策略包括复习PPT、课后题、往年题及一些复习资料。一些题目如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等是考试重点。
仅有一次小论文作业,课程不点名。考核主要依赖终考试,部分问题在考试中可能会没见过,所以复习应该尽量全面。
给分较高,但有同学反映偶尔“卡G分”,涉及个别不满。部分同学以有限复习时间取得不错成绩,称课程最终给分尚可。
总体反应对课程持两级分化态度,部分同学对背书模式不满,建议根据提供的复习材料做好考试准备。此外,复习选择需要策略,适当减少对某些章节或代谢细节背诵。尽管有若干负面反馈,仍有不少同学通过合理复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满意的给分。
最讨厌的专业课了大概,纯背书课,内容大杂烩且繁杂无逻辑,每每上到这门课就能让我想起来那句著名的话
”我们的大学教育不是正在崩溃,是已经崩溃很久了。“
作为过来人还是要拉一把的,下面是我整合的的这次的题目回忆与复习技巧(细胞只有大题和名词解释,所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名词解释(2分/个)
1.密码子2.SD序列 3.内膜系统 4.泛素 5.相差显微镜 6.氧化磷酸化 7.微丝骨架 8.载体蛋白 9.胞吞作用 10.常染色质 11.基膜
问答
为什么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6分)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6分)
细胞内组分的分离与纯化方法及原理(差速离心,梯度离心,也许有流式)(6分)
胆固醇的摄取(受体介导的胞吞的作用)(6分)
证明膜蛋白流动性--人鼠细胞膜融合实验(6分)
细胞核的结构及其功能(6分)
Cdk调控机制与发挥作用的机制(8分)
凋亡与坏死的区别(10分)
体外微管的组装过程(12分)
白细胞-内皮相互作用(12分)
姚雪彪老师的比较固定且权重最低,基本上每年翻来覆去都是actin/微管组装的三个过程+1个名词解释,了解成核-延伸-稳定三个阶段基本上大头。
线粒体似乎固定一个大题,但不难,大抵高中生上了都能拿几分,核糖体和叶绿体基本上没有权重,也不会去细考他们的代谢
梅老师唯一真神,他的部分里问答题只考课后题,神中神且权重很高,建议没时间复习直接开课后题就行。(如此一天便可拿能让你及格的分值)
另外,凋亡,周期,黏附三个部分最重要(也许1,2章加起来也是,需要重点复习)
推荐预留2天以上,有选择的复习才能保证你在3.3以上(如果你想)
最后是我的结语吧,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希望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背书上。虽然带有我严重的个人色彩,但我觉得只是把知识背下来,再移动到考卷上实在提升不了一个人的价值,最多提升一个人的绩点,你已经大三了,会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的。
出分再更新*
给分很好,只有一次小论文作业,感觉直接看ppt/提纲自学更省时间(狗头
上课的内容很多已经学过了,讲课讲的有点混乱,不知道每节课的重点到底是什么,考试出的题目过于细了,特别是姚老师出的那块他都没怎么讲到......给分一般
复习的时候要细致一些,因为不知道老师会从哪个点出题......
这是我和我室友凭记忆回想起的考试题目,供同学们参考:
名词解释:离子通道、胞吐作用、脂质体、自噬、流动镶嵌模型、脂筏、基膜、高尔基体、基底侧膜、微管骨架、荧光原位杂交(梅老师似乎特别喜欢考基膜/顶膜这种词)
简答/问答题:
(1)线粒体的其他功能
(2)钠钾泵的功能
(3)细胞凋亡和疾病的关系
(4)渗透学说和构象偶联学说
(5)蛋白酶体降解的过程
(6)调节型胞吐三个支架蛋白及其介导的内膜外膜相互作用机制
(7)病毒和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8)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制样方面的不同
(9)常染色质转变为异染色质过程中组蛋白修饰的变化?
(10)MPF是什么,在G2/M转换过程中的作用
(11)白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三步模型
以下还有一些我整理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复习有帮助:
链接:https://rec.ustc.edu.cn/share/4e2f7d90-23c2-11ee-ad1d-8f5ad05aa0f7密码:73kc
(摘自小泽老湿细胞生物学讲义第3版)
上课没听过不评价,不过今年上课的内容把内质网高尔基体那一章删掉了,姚雪彪老师连上了两次课细胞骨架,作业只有一次线粒体的新功能文献调研,梅一德老师会抽学生上台讲,其他时间没点过名。
今年试卷组成是11个名词解释和10道大题。
名词解释有rRNA,F型质子泵,原位杂交,APC,核纤层,核中丝骨架,星体微管,驱动蛋白,锚定连接。
大题有细胞膜的功能,解释内共生学说,简要说明内起源细胞凋亡的过程,类病毒和病毒的异同,透射电镜制样的三种方法,染色体的三个重要功能原件,细胞周期同步化的方法,从细胞外基质的角度解释维生素C缺乏导致坏血病的原因,微丝组装的三个过程及每个过程的一个调控蛋白举例,细胞摄取胆固醇的过程。(最后两道大题分值较高)
剩两个名词解释记不得了,评论区欢迎补充。建议多看看往年题,PPT最后的思考题以及楼上大佬整理的复习资料(内含提纲,往年题,名词解释和大题),一半的考题都是原封不动的往年题。如果没有生物竞赛基础还是建议把翟中和那本书好好过一遍再用复习资料,虽然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这本书一面错三个(笑)
细胞这门课真的地狱难度,内容前后相对缺乏联系,复习起来极其痛苦。又因为3节课连上,我基本上没有第三节课不睡觉的,,又困又饿,真上不下去。
考核方面,这学期因为疫情就只有一次小论文:线粒体新功能,其他的全看考试。再加上课程没有点名、考试也不出卷面,再加上考试中有名词解释都没见过(基底侧膜),再加上姚老师出的10分大题以及电镜题目、细胞周期题目心里没底,我一直焦虑我的总评;但最后结果倒还是不错92。卷子前面的同学都总结的差不多啦,考试的时候看到白茫茫的卷子心中一沉,基本上从开卷到收卷手没停过,还好最后一题直接和免疫相关,不然细胞粘附是我学的最差的一章心里真是没谱,,
学这门课可以适当少背一点代谢,我记住了所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各种复合体以及电子转移链,结果最后就考了个线粒体新功能我真的会蚌埠住;细胞周期应该是重点,但是激酶太多太复杂真记不住,我就豪赌一把直接all in线粒体叶绿体,最后输光光,,
重点需要记忆细节的过程:细胞周期,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其他的过程随缘看看就好了,说多了都是泪
有可能会卡G
(水够六个字)
先说好的地方,个人认为在教学水平上姚老师还是很负责的,毕竟讲的细胞骨架部分内容还是很清晰的,至少我在这次考试的时候知道微管是怎么装的。以及,这门课不点名,仅有一次作业。
好的,除了这两个优点以外这门课就是一坨大芬(跟lwf的生化竞争头号粪课吧)。另外两位老师基本是照着读ppt,这个考试更是背诵大赛,完全不考理解,纯粹的考记忆力。最最最难绷的莫过于细胞与社会联系那一个章节,可谓是大芬中的大芬,一坨莫名奇妙的分子与蛋白强碱读者的大脑。可能这门课对外院刚刚学生物的同学不是很友好,但是作为一个把生院的勾石课程都吃过一遍的人来说,其实这门课的背诵难度还是可以接受的。考前我花了1天半左右的时间把dyy学长的提纲还有老师上课的ppt以及评课社区那位学长给的复习资料都过了一遍,不过考试后我感觉还是得多看看ppt后面的思考题(有原题)等出分以后来补个给分好坏(
出分了 93 给分还是不错的
贴个dyy学长的资料在这里,如果觉得PPT太吃力,看这个提纲会有很大帮助。据说以后没有生院民间群了,这资料估计要绝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