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核心通识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素能拓展课程 | 开课单位:天文学系 |
课程层次:自由选修 | 学分:2.0 |
《天体物理概观》由孔旭教授讲授,是一门面向学生的科普课程,适合各年级同学,几乎不需要任何物理前置知识。课程涵盖太阳系、银河系、恒星演化和宇宙学等多个领域,物理尺度从小到大全面涉及,但内容并不深入,主要是满足好奇心,而不至于对细节感到厌烦。课程中的PPT做得相当不错,图文并茂,内容广泛且有吸引力。课堂偶尔会播放天文纪录片,但大多为英文无字幕版本。
教学主要通过讲授PPT和播放天文视频。课堂会不定期点名提问,这被视为签到性质,答多答少对成绩影响不大。到课率约为70%,课堂氛围相对沉闷。有同学反映老师的语音较为平淡,易引起困意。上课时,老师希望能够增加互动,但效果有限。
课程过程无作业、无论文,压力较小。选课同学普遍反馈课程内容易于理解,适合作为放松学习的一部分。没有任何的考勤或平时要求,因此非常适合想通过轻松途径拓宽知识面的小白和修通识学分的同学。
考试为开卷形式,允许携带不联网的电子设备查阅PPT。考试题目主要源自PPT,部分需根据课程理解作答。考试设置为20道选择题和5道简答题,时间较为宽裕。建议在考试前熟悉PPT结构,以便定位内容。尽管有竞争,普遍反映给分友好,优秀不难获得,但A+可能较为竞争激烈。
对于对天文和天体物理有兴趣的同学,《天体物理概观》是一门特别推荐的课程,教授认真负责,资源丰富。对于希望轻松修读通识课程的同学,也是不二选择。课程虽安排在周五下课较晚,但整体负担轻,可带来愉悦的学习体验。
(不是指高年级老东西和苕皮)
虽然课程名称是天体“物理”,但几乎不需要任何物理前置。是一门很标准的 0 基础天文科普课。
一共十三节课,除去绪论和总结,大致包含了以下内容:
物理尺度从小到大都有涉及,有不少图片,偶尔也会放些视频,不算是干念 PPT。以及最后会有总结,听感还是很不错的。
不过选课的同学需要注意,如果法定节假日放掉了某节课,则课时会往下顺延,直到把 13 节课上完。比如 24 春假期放掉一节课,所以 14 周结课,考试放在 15 周的对应时间。
课堂是标准的政治课坐法:前疏后密、过道集中。到课率目测 70% 左右,活跃的同学(包括我)不是很多,且比较集中在前排。
上课会有签到性质的点名提问,问题也比较基本,一般答案是某个数值(比如木星是 318 倍地球质量)。点名没到的成绩降一档。点起来的基本也是放下手机一脸懵b,答不上来(笑),不过老师也不会在意。能看出来老师是真的认真想把这门课上好、增加师生互动,但摸鱼的同学太多、气氛有点沉闷,老师也属实无奈。
3 小节的课只在过半的时候下课一次,基本能讲到 6:20,课间会放点英文纪录片。基本没字幕,有也是英文的,所以很多同学估计也就听个响,当个玩手机的 BGM(x)
考试开卷,而且开得相当大,允许带不联网的电子设备。老师和可能是他的研究生,会来回巡逻检查作弊。
考试内容大概 75% 是 PPT 上的原文,15% 是 PPT 上内容的理解,还有 10% 藏得比较隐晦,但只要认真听了课就能找到。
事实上,上课跟着过一遍以后,基本就知道什么知识在哪里了,尤其是一些重点内容老师会在课上强调。
考试形式是 20 道 × 3 分选择 + 5 道 × 8 分简答。2 小时的时间略宽裕,看到有不少同学提前交卷了。我大概是 100 分钟做完很确定的题目,剩下 20 分钟纠结几个选择题。
我之前兴趣使然了解过一些基础的天文学知识,听这门课 50% 以上的内容是熟知的,当然也能学到不少新东西,例如光质比、活动星系核。虽然面前摆个电脑,但我 90% 以上的时间都是认真听课的(心虚)。毕竟天文学是一门浪漫的学科,可以带我们的思想短暂挣脱俗务的束缚,真正地去畅想天地四方与古往今来。
选了这门课,你的简历上还可以添一笔:“和墨子巡天望远镜的总设计师有过学术交流。”(bushi)
老师最可以改进的地方是讲课音量,不知道是不是麦克风的原因,老师总体语调很平,有时的声音相对低沉,像是在喃喃自语。尤其是提问完了解开答案时,经常听不清具体说了个啥。
据我了解,给分也挺不错的。个人唯一遗憾的是全勤+考试全会做的前提下没有拿到 A+,可能是竞争太激烈了吧(
另外,这门课最近两年都安排在 5(8,9,10),导致了周五晚上跟人约饭都得让别人等我(悲)。感觉把课排到周五的第 10 节和晚上都是坏文明!
平时上课偶尔会点人回答问题(没来会记名),大部分时间是讲PPT和播放天文视频。
考试开卷,可以带电脑、手机看PPT,不允许上网搜答案,教材可以不用买,考试前需要稍微熟悉下PPT,了解下各章节讲的大致内容方便考试时定位,优秀不难,A+感觉比较玄学。
附上期末卷供参考,每年题目不会重复的。
今天下午刚刚考完试,感觉还行。
出分了,4.0。
这个课是在周五下午的8 9 10节,中间下课一次,然后上到6点20分下课,在每节课结束之后都会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小小的总结。完全可以很放松的听,当作一周学习的一个结束。课程平时没有任何作业,也没有小论文、大作业什么的。
这门课程涵盖了广泛的天体物理内容,从太阳系内部的类地行星、类木行星和小天体,延伸到系外行星的研究。课程还涉及恒星的演化过程,从恒星形成到不同类型的恒星如何在宇宙中演化。此外,课程还包括对星系结构、形成和演化的探讨,以及更宏观的宇宙结构介绍。内容非常广泛,并且也不是特别深入,不至于太难。
老师的PPT做的也相当不错,内容丰富并且很有吸引力。图片和文字相结合,每个部分逻辑清晰。每一章都有详细的图片与说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天文现象。但是讲课感觉有点太平淡了,语调较为单一,缺乏起伏,有时候容易犯困。老师上课也会放一下纪录片之类的,这些纪录片通常是关于天文学发现或经典的天文理论,还是挺好的。
上课老师偶尔会提问一下,不过答不上来好像也没事,大约是相当于点名的作用,反正我是一直没被点到过。
考试是开卷的,可以带电脑进去看PPT,考试内容大部分都是PPT里面有的,题目也不难,有一些可以通过PPT内容自己推断,建议考前大体看一下PPT,了解一下每一个PPT是讲什么的,要不到时候找在哪个地方确实麻烦。考试题目是20个选择题和5个大题。
总体上,很推荐大家选这个课程。
本来是抱着想多了解一下天文专业,为自己选专业做准备的心态来的。但由于本人小时候对天文非常感兴趣,把找得到的质量比较好的天文科普纪录片全都看过了。导致我觉得这门课讲的基本都是些常识,学到的新东西都是一些不太重要的细节(比如木星自转是太阳系中最快的这种)。由于大多数东西都知道,所以平时上课其实多数时间在干别的(老师讲课的语气也确实很平淡,很容易犯困)。期末考前花了几个小时把所有ppt过了一遍。最后考试是开卷,且可以带电子产品看ppt(不能上网,老师会巡逻),考试内容95%ppt上有,剩下的不确定是不是老师上课讲过的,反正我靠常识蒙的。
每节课基本都会点几个人回答问题(应该是充当随机点名,答对答错没啥关系),然后中间有两三次全员点名。平时无作业,无论文。
对天文小白来说,这门课非常不错,它从地球开始一路远行,行星,小行星,恒星,星系,宇宙结构,涵盖面非常广。但又不会过分深入,刚好达到了满足你的好奇心,又不至于让你对繁杂的细节产生厌烦的程度。
tips:没有必要买教材,我纯靠看ppt也能拿优秀(给分很好),据同学说,教材跟讲的内容关系不大。
总师,我还能说啥,兄弟们狠狠冲,能选就选!
一句话:想修通识刷学分的都可以选。
首先天体物理真的是挺有意思的一门学科,哪怕仅仅是稍作了解也决不无聊,权当拓宽知识面。毕竟是从小时候就一直好奇也没什么途经去了解的学科。
其次,事情很少。不如说几乎没有。印象里有且仅有一次考勤,还是在纸上签名。上课做什么都无所谓。没有作业。
开卷考试,可以带电脑手机查。考试的话其实有点点难,不一定查得到,搜索能力强另说。听课可以不听,至少考前得先把PPT看上一遍。不然找起来很痛苦。
以下是我记录的原题,考试的时候拍照记录了一下,应该是会换题库的罢。(这是可以发的吗)
结果不错。
老师PPT做的还是挺好,讲课会有些许无聊,但是的确可以学到不少天文学知识。期末考可以带电脑翻PPT(不过以后可能不一定允许),考试的话讲课内容并不局限于PPT,建议记一点笔记。相对于向老师天体物理概论那本书,孔老师对小行星、彗星、系外行星、天文观测手段的介绍会更加详细一点,恒星演化、两暗一黑、宇宙学的内容跟向老师的书重合度还是比较高,建议考前仔细读一读
课是只去了一次的,作业是没有的,题目是常识的,考试是开卷用电脑的,给分是3.7的
建议对天体物理没有兴趣的同学酌情报名,强烈建议对天体物理有兴趣的无脑报名。
老师讲课的声音于我而言稍显沉闷了些,但这并不影响这门课的价值。PPT做的非常认真,且细致丰富,让小白能够从中学到很多。课堂上会有提问式的点名,不过不必紧张,露个脸也行。认真学习的话绝对能有所收获。
报就完了 超级好 没作业、没压力 只有期末考试,而且开卷 给分无敌好
好课 强烈推荐这门课 ppt做的很详细 学到了很多天文学知识 包括天体运行的规律和形成原理 希望老师上课再多放一些动画或中文纪录片(英文的听不懂啊)这样可能会更形象(个人的一点小建议)
内容浅显易懂,作为对天文感兴趣的小白,这门课真是太合适辣!
考试也很简单,开卷甚至可以用电子产品看课件,完全没有复习压力,平时听听课就行。
好课,强烈推荐!!!
非常适合对天文感兴趣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