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通识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核心通识 | 开课单位:人文素质教学研究部 |
课程层次:通修 | 学分:2.0 |
(一)
小鼓有节奏地击打着,中提和大提也在耳边若隐若现。
曲子开始了。
舞池中开始有人走进。
我和舞伴示意了一下,开始慢慢地摆动身体。
长笛从远处飘了过来,温柔地,和风一起飘了过来。
我们的脚步开始慢慢移动。
之后是单簧管。同样的温柔,却似乎多了一丝欢快与明亮。
同时,长笛也与小鼓中提、大提一起打着节奏,似乎它们也要一起跳舞。
我和舞伴相视一笑。
低音管来啦。高音单簧管也来啦。还有柔音双簧管。
我引着她转着圈。
长笛回来啦,小号也来啦。还有长号。
跳舞的人多了起来。
这首曲子是我最喜欢的,它安静,明亮。
想起它的作者,是那个著名的拉威尔。
这是他的最后一首作品,
却是我和她跳过的第一支曲子。
小提琴们也加入了进来,欢快,活泼,生动。
小鼓变多了,变强了,更有力量了。
大家的动作也更有力起来,更神气起来。
所有的乐器越来越有力。
大家的动作也越来越奔放。
越来越有力。
越来越奔放。
有力。
奔放。
一声滑奏。
最后一个动作完成了。
每次和她跳这首波莱罗,都有不一样的宁静,与兴奋。
曲子很美,她也很美。
(二)
这首"波莱罗舞曲",被伟大的拉威尔创作于1928年。
开头的小鼓和中提大提的安静、短促、奇妙的节奏打开了这首曲子,并且这一节奏一直贯穿着整首曲子。
长笛、单簧管的加入使氛围变得优美活泼,引出第一主题。
第二主题由低音管引出,相比之下,有些淡淡的忧伤、宁静。
之后两个主题交替着,反复着,继续着。
八次交叠期间,新的乐器加入,力度逐渐增强,气氛越来越热烈。
临近尾声,旋律两次突然转变,在强烈的节奏中,以变格的方式突然结束。
震惊,回味。
不知道为啥,特别想贴出来我写的。
其实就是胡扯的,不会跳舞,也没怎么听过几首,感觉挺好玩的。最后b+。
有幸在大三下学期选到汪老师的课,于是这门课成为本学期最治愈的课,音乐的世界真奇妙啊。
我还记得听完贝多芬第九之后“三月不知肉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听其他音乐都觉得索然无味;当真正的欢乐从心底出现、慢慢上浮、最终无可抑制地响彻云霄,其他的一切都会黯然失色。
我也切身体会到了柴可夫斯基第六的痛苦,眼前希望一个个破灭,挣扎过后依然无力改变现实,无论多么努力无论旋律多么激昂,最终都只有跌落谷底;如果早知道这样的结局,是否一切都不应该开始……(btw,我的贝九后遗症就是被柴六掰回来的)
感谢汪老师,让我爱上交响音乐,感受到beyond human的音乐那永恒的魅力;从此我也会更加深入地探索交响音乐的世界。
如果哪天我搞不下去物理了,大概会去沉溺于音乐创造的虚假但幸福的世界吧;如果理想无法在现实中实现,至少要在我的幻想里实现……
小论文还没写,ddl 6.30很晚
————————
小论文太水被制裁了,3.3……可能想拿高分还是得写赏析吧
受众:老师的授课对象主要是没有古典音乐基础的同学,有基础的话来听听也会有收获
授课内容:前几节课会讲一些与交响乐无关的东西,第三节课或者第四节课开始正式进入交响乐,先开始讲协奏曲(钢协、小协和大协),后面会讲巴赫、贝多芬和瓦格纳,看了几个纪录片。老师会进行演讲式解说,即边播放音乐边讲解,个人认为对于没有接触过古典音乐的同学来说是个不错的方式。老师不会管同学们干什么,但是来都来了,听一听总是好的,你会被不由自主地吸引的。老师的讲课水平是很高的,看得出来老师对音乐充满热忱,也希望同学们有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单单听课也是一种享受。课上音乐素材选取的都是经典曲目,播放了哥德堡变奏,贝三贝五贝七贝九贝五钢协艾格蒙特,柴小协,舒八等等,对这些曲目进行了基本介绍。比较遗憾的是老师的讲解并不深入,没有介绍专业的曲式分析方法,不过课程时间有限,想来也是无奈之举
考核方式:一篇文章,形式不限,老师会在12月的第一节课布置题目。本学期的题目是“音乐的力量”
给分:优秀率给满,按时交保底3.3,随便水水就能3.7,认真写写就能4.0。本人写的是关于马勒《大地之歌》的一些内容,认真写了写,字数1w+,最后4.3
总体评价:很推荐。水平足够高的话不来上课也没问题。这门课是普及性质的,旨在唤起同学们对音乐的热爱,更深入理解古典音乐还是要自己多听,多去现场(不过合肥的音乐会还是算了,水平实在不行),记得乐章间不要鼓掌。。。
本人也算有一那么一点点音乐素养和乐理基础吧,利益相关,写在前面:本人有幸得了A+
老师水平:我个人觉得,除了极个别超级巨佬可能看法与众不同之外,老师的水平是很高的,而且老师表达能力很好,好像是安徽省戏剧电视台副总监???反正老师水平很高就是了,讲段子也是不错的(口才真的好
上课及论文布置:全程不点名,一般结课前一个月的某节课会布置论文题目,注意,最终成绩只按照论文来给,老师理解同学学业压力比较大,所以去不去上课和最终成绩毫不相关。不过我觉得去上课还是很有意思的,老师很明显认真准备了,不去挺可惜的。(至少段子好听)很适合水学分。
给分:老师理解大家的苦衷,只要你按时交了论文,满了300字,老师至少给你B+,优秀会给满。当然,老师应该不是很喜欢给A+(别问我怎么知道的,你去上课最后一节课你去的话就知道了),而给A,A-比较多,本人当时比较惭愧,其实是事先了解了一些自己想写的东西的背景,然后一天时间赶出来的。
论文题目参考:每学期的题目都不一样,但是整体都是题目不限,你想些啥都可以,诗歌都行,当然最好和音乐相关(毕竟这是一门音乐课)。本人这一学期的题目是:时间的味道,前一学期的题目,没记错的话(某同学友情提供的):交响乐的力量(或者是音乐的力量)
总之,就是题目自拟。
本人所写的东西:本人当时写的是钢琴协奏曲《黄河》的音乐分析,涵盖了许多方面,也是我们乐团(爱乐协会牛逼)当时那个学期音乐会的曲目之一,所以我也算是认真了解过了。
也许你搞个好看的封面能够加分呢?(胡乱说话)不过想拿好分数还是要认真做呀!!!
本人当时的封面(逃走了,还是从有机助教那里剽窃过来的封面(((有机?有机不会
汪老师讲课声音非常有磁性,人也很好,非常热情,也很喜欢与学生沟通交流,期末给分也很好,只要用心写了分数都至少是A
要大三修完学分的同学必选神课
我到现在都没见过一次老师, 整个学期都没去, 感谢最后告诉我题目要求和提交邮箱的同学
最后来一篇300字的论文即可 B+ (我 TM 听成3000字, 翻译了整个英文维基百科)
老师是从广播台外聘的,人很友善,课上也讲了不少有趣的内容。
关于给分,只要认真完成期末布置的文章,就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甚至不用到课)(然而我还是坚持去了所有课)。优秀率给满。
唯一遗憾的是由于时间限制,没讲什么浪漫主义后期及之后的音乐家和作品,可能不太能满足对交响乐了解较多的同学的胃口。
交响曲放了莫四十,贝五,贝七,贝九的末乐章,舒八,柴六,德九,幻想交响曲以及其他的一些选段(其他题材的记得不清楚了emmm)。
“对于一个相声演员而不是音乐家的人来说,看看热闹的本领是有的。”
至少我对于这门课是非常失望的。
这门课唯一的作用可能就是非常好摸鱼。当然,只是好水学分,成绩的话,不一定。
其他的东西,也不想再多说什么了。
科大知名水课
从不点名+期末论文考核
交了论文至少B+
anyway,蜗壳学生应该大多数都不了解交响乐,甚至没有一点兴趣
所以我也只去听了两节课(第一节和论文出题的两节),就那两节课来说,讲课形式就是,介绍xx作曲家(时期、风格、代表作等)->放交响乐(一边放一边说明要点),基本都是一些广为大家认可接受的观点和一些广为流传的交响乐。
没有相关基础又有兴趣的同学还是可以听一听的,陶冶情操嘛(毕竟对期末论文有好处的),有相关基础的同学不管有没有兴趣直接选就是了,因为论文不限字数不限题材,认真点就高分飘过了
老师说贯口说得挺有趣,而且长得有点像胡适(?
水学分(注意不是水绩点)神课
40%优秀率给满;只要写了300字文章上交,3.3保底
这样的课能不能多来一点w
没有给满是因为感觉并没有很深入系统地讲交响乐...很多时间都在讲其他形式的音乐。虽然我挺喜欢他讲其他形式的音乐的,但是总感觉与主题不符...
赏析这种课确实是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的,老师很有激情,看得出来对音乐的热爱以及自己独到的见解,喜欢音乐尤其是老歌、古典音乐等的可以来选着玩,这门课对出勤率也没有影响。
论文:300字+即可。真的是一门大水课了,只要按时提交就至少有3.3,认真点写都能上3.7+。这次的题目是《音乐的思想》,其实我是钻了空子,没有写交响乐也没有写很多的思想,只是写了点自己听《白马村游记》时的感触,以及一些回忆等等,主题其实都是硬扯上去的。可能这种课其实写一点自己的感悟比各种百科资料要好得多吧(
(最后:如果想要从专业的角度学习...那可能不太适合
确实是一门很轻松的公选课,水学分的绝佳课堂(雾)
汪老师人很好,第一堂课就说了“整学期你可以只来两次课,一次是第一节课,一次是12月(秋季学期)的第一节课,大家觉得有任何比我这门课重要的事,都可以不用来上课”,事实上可以一次都不去只要有人告诉你小论文题目和老师邮箱就行。而说了只要按时交了不少于300字的文章,至少都有B+。
其实上课听听还挺有意思的,至少对于我来说从平时的课业中解脱出来,是一个挺不错的选择。老师上课会放一些音乐(不限于交响乐),必要时做一些解说,之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本学期的小论文题目是:交响音乐中的人文精神。
给分还没出来,到时候来补评一波。
1.28更:
jwc终于上班了(摊手)
本人期末论文字数2400,写的是对格里格《晨曲》的赏析,总评3.7,写得还是挺真情实感的,虽然字数不算太多但是这个分数还是稍稍有点遗憾吧(sigh
并且根据自己的情况也并不好得出老师的给分是更看重字数还是质量ww
上课爱上不上,最后论文教了就有3.3
非常好的课,还是希望选了的话能去听一听。听的时候做别的事老师也不会说什么……
大家一起听音乐的课,并没有教什么专业点得知识,老师会讲一点音乐的理解和音乐家轶事,有兴趣的话还是很愉快的。
3.3很好拿,4.3估计还是要有基础才行。
求一个课程群号。。。
这个学期的题目是交响乐和谐。给分的话都是3.3及以上,没有4.3的。我赏析了一首乐曲,然后拿了3.3
选这个课的基本上都是奔着保底3.3和水学分来的。 上课内容:基本上播放音乐并且进行点评,分析音乐中的感情,可来可不来,老师不点名 作业:这学期题目是《音乐与和谐》,水了个海顿的生平,可能因为我大三了,也可能作文太水了,五千多个字全是从文献上摘下来了,只有3.3。老师六月20号ddl,23号就看完给分了。老师发的总成绩上大一优秀的要多点,也可能是大一大二越来越卷了(逃)
老师人很好,也很负责!建议选! 说没啥任务的主要报着水学分目的来的,但事实是每节课都会欣赏到很多作品,也有一个群,什么问题都可以在群里讨论。
本学期79人选课,优秀率给满了,最低3.3,最高4.0,想卷4.3的三思而行,应该是需要基础特别好。但是本人没有任何基础也拿了4.0。 其他的都不必说了,其他评价讲得挺细致的。总之一句话,不是卷王非得要拿4.3的话,这门课没有缺点!可以无脑选!
课程比较水,完全不会涉及到硬核的理论。上课更接近于“体验与欣赏”。
课程要求:不要求出勤,期末交一篇300+字(有上限,几十万字吧)的论文就行
课程体验:上课主要在欣赏交响乐mv,老师会不时分享一些理论知识、心得体会等等,对于喜欢音乐的人(比如俺)来说体验不错(至于音乐本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也许关乎心境,不过听听老师的想法也蛮有趣的)
给分情况:还可以,老师给了A。虽然没有自己选的其他几门公选课给分高,但整体来说还是推荐的。
备注:本人喜欢音乐,但接触交响乐不多,也没有啥乐理基础。
著名水学分必选课,保底3.3,优秀率给满。
本人不具备鉴赏交响乐的素养,作业选了一张喜欢的流行音乐专辑,写了专辑架构和思想性上的一些想法,结合层次的推进 很朴素地分析了一些段落的编排。A-,很满足了。
老师专业素养很高,人很温柔,不点名,作业一学期只有一次,期末论文,给分不错,基本都是优秀或者b+
这门课真想拿高分也不容易,本学期全班70人仅有一位大佬拿了4.3,加上我一共7个4.0。老师应该会认真看你最后的文章,并不是只看字数给分的(我写了7000字+,但我知道里边有好多废话)。总的来说既然期末保底3.3,就更应该平时来上课爽一爽,听老师上课放古典音乐还是蛮开心的。可惜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浪漫主义晚期不怎么讲,估摸着老师可能不太感兴趣(我作业就写的是肖斯塔科维奇和普罗科菲耶夫)
这课确实很水,平时不点到,只要期末交300字论文就有3.3,不过想拿更高的话可能复制粘贴比自己写更有效
给分:300字论文,保底3.3。优秀给满。
上课:老师很有激情,演讲式讲课。不点名。
说实话,这门课除了给分以外真的没任何优点。汪老师的专业性令人怀疑,上课不知所云,貌似以前是什么鬼故事节目的主播?反正作为一个有一定乐理知识和音乐赏析基础的人觉得他上课十分不专业,听听他放的音乐可以,想深入了解交响乐的可以不用选了。
只去了第一次上课 然后期末只需要交一篇300字以上的文章
这老师真体贴学生呀, 很实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