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核心通识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核心通识 | 开课单位:体育教学中心 |
课程层次:通修 | 学分:1.0 |
周先稠老师的《茶与健康》课程以轻松、体验至上的方式展开,主要包括喝茶和课堂讨论。上课采用小组形式,学生需自带茶具,老师分发茶叶,同学们泡茶、聊天,分享各自的茶点。课程内容涵盖茶的基本知识及一些历史与健康相关的故事,教师常在课堂上穿插个人经历和哲学思考。虽然课程的学术性不强,但多注重体验和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和社交能力。
尽管课程氛围轻松,不少学生反映老师的观点有时显得反智和保守,少部分同学认为课程对茶叶知识的传递不足,个别内容重复。而上课时间安排在周一晚上,部分学生反馈导致失眠问题。此外,课程内容较为依赖个人兴趣,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期待,建议需有心理准备。
课程期末考核主要为一篇开放题材的手写文章。由于采用“纸飞机给分”或“电风扇给分”的随意模式,评分被广泛视为较随机,但据称最低为3.3分。字迹和真实感成为评价两个重要因素。多数反馈认为,认真参与课程活动,投入真诚的情感和思想,通常能获取较好成绩。
给分的随机性使得一些在乎GPA的学生持谨慎态度。有评论指出,课程更应被视为生活体验而非严肃学术课程,因此建议不以GPA为首要选择标准者选修。另外有学生指出,期末作文中直白夸赞老师的效果反不如含蓄表现对课程的深刻体会。而课外成绩提升不明确,建议以放松心态体验课程。
《茶与健康》是一门受高度关注的公选课,著称于其体验式学习和较轻松的课堂氛围。尽管课程争议存在,但整体评价为放松身心和社交互动提供了良机。选择该课适合那些热衷于放松和对茶文化感兴趣的学生,而重视成绩的同学应审慎考虑。作为经典课程之一,周老师的最后授课令人珍惜。
过来人提醒一下,尽量别选晚上的那节,连着几周周一失眠到早上六点了....
-----------------------------------------
ps:
这种“夸”不是直白的夸奖,而是需要迂回委婉、不露声色地夸。你可以问问gpt怎么做
----------------------------------------------
茶与健康课,不是茶艺课。
你需要自己准备一个茶盏/小茶杯/茶碗。每节课一捧茶叶,一次又一次地泡,差不多了就开始每个桌子谈论喝茶的感受。最后再听老师讲一些与茶相关的历史与健康知识,佐以达官贵人们如何爱茶、如何敬重他以及他热爱茶的例子。半个学期之后会要求每桌同学轮流为自己桌的同学带茶点。便宜至几毛的辣条,昂贵至满百的曲奇,大家按各自理解带就好。每节课需要纸质签到,可以提前建群,找人代签。最后写一篇不限内容字数体裁的文章,纸飞机法给分。
我是觉得这门课可以去蹭课,前几节课喝喝茶就够了,1学分的课真的不值得重复性地浪费时间。刚开始以为这课能让我这个土老帽学学附庸风雅,可能会教我如何用茶具,也可能会有一个擅长引经据典的老师来给我讲讲某个大家的思想。结果是有点失望的,今天讲这个官,明天讲那个富婆,后天讲自己喝着故宫淘来的五万块一斤的茶。老师口中的那些非富即贵的人的故事必然会让象牙塔里还未染浮尘的学生大开眼界,然而归根到底,他的那些体悟和他口中的雅是背道而驰的。
但是和邻桌的几位同学聊聊未来的安排和打算,交流一下学习生活还是不错的。哈哈。
图为教室,几个同学会被分到一个小桌子上一起喝茶。
评课社区先谈给分:老师自称是字面意义的“纸飞机给分”,根据身边少量样本调查来看给分很随机,但应该是有3.3保底的。介意分数的同学不要选
接下来的部分比较感性,如果为成绩选课就不需要看了
至今距我参加茶与健康课程,已经过去一两年了。当年在课上没有拿到优秀,初入科大的我还有些不甘心,现在回过头看,已经是过眼云烟了。当时周老师讲的一些话,在上课时我并没有听明白,现在正值寒假难得有闲,我便从记忆里捞了出来,反刍般地品味了几番,也多多少少悟出了点深意。
当时这门课的上课地点,设置在人文学院旁边的体育教学部办公楼上的茶室里。体教办公楼本是栋平平无奇的小楼,但进入茶室却别有一番天地——昏暗的灯光,颇有江南风味的装饰,当我第一次身处其中时,恍惚间竟忘记了自己身在合肥,身在科大,反倒是有一种重回江南水乡的朦胧感。彼时的我正处在大一,茶与健康的上一节课就是西区的线性代数,每次线代下课,都要卷入三教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然后在教学楼前的空地扫一辆共享单车,跟随着车流人流骑行到西区东门,跨过肥西路,穿过中区的地下通道,才能到茶与健康课上课的东区。每次在合肥的夏天这般折腾下来,不出一身汗是不行的,但一进入茶室,即使没开空调,茶室的装饰也能给我从心理上带来些许清凉,由路途奔波带来的燥热,也就自然消去了小半。今年随着人文学院的拆迁与迁址,茶与健康的上课地点也改成了中区体育馆。也不知现在的旧茶室里的一草一木,是否依旧安好。
上课的过程还是很轻松的,周先稠老师会讲一些茶叶的基本知识,剩下的时间留给我们自己聊天、品茶。品茶的茶杯是自己买的,老师强调茶杯的价值不在贵贱,而在于茶杯的款式、风格体现出的其所有者的品味。我们组的茶杯可谓五花八门,但基本上也都在淘宝主流茶杯的范围之内。当时我在淘宝上选中了一款工笔画图案的、浅青色打底的茶杯,到货之后发现还有开片的效果,相对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它十几块钱的价格,也让我做好了接受它是贴画烧制、茶杯的杯身略有厚重笨拙的特点。自结课后到现在,它还依然位于我宿舍桌子的格架上。今年秋天我买了蜜桃米酒,囿于没有合适的容器,便把米酒倒在茶杯中,一小口一小口地独自细酌。在喝酒时突然想到,用茶杯喝酒这种行为,如果被周老师看到后,周老师可能会生气吧,但对于我自己来说,这实在是万不得已的下策。紧接着,我便想到了茶与健康的点点滴滴,笑容也随之浮上了我的脸颊。
周老师在科大在职的体育老师里,年龄绝对可以算得上是最大的一批。他本人也说,随着年龄渐长,体育课带不动了,于是就用这个茶室来上不需要多少运动量的茶与健康。周老师和我印象中的长辈基本一样,是个比较传统、略微有点古板迂腐但心地善良的人。他自称自己被多届校长评为“科大活得最开心的老师之一”。在课上的讲课过程中,他也会时不时感叹今日体育教育由于怕学生出意外造成安全事故、老师们不敢让学生们大胆活动,从而导致的教学的失败,谈一谈他理想中的体育课,以及他一些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成功开设的课程。本人印象比较深的,是他讲他曾设想过,要开一门品鉴美食的课程,课程内容就是让学生们每一次课都品尝一门菜系,但由于难以实现终究作罢。除此之外 ,周老师还颇有“锦衣夜行”的风范——尽管根据他对他的茶叶以及上课使用的茶叶的描述,我感觉他家里珍藏的茶叶,已经到了让他余生吃穿不愁的地步,但每次上课,周老师依然穿着十分朴素,连代步也是一辆普通的小电驴而已。
与许多中老年人嘴上说“不要搞这一套”相似,周老师上课也一再强调诸如“喝茶最重要的是心境”“喝茶的境界和茶叶贵贱无关”等理念,并一再强调“我拒绝让任何茶叶公司染指我们的课堂(意思是他拒绝了不计其数的茶叶公司,想要通过赞助上课的茶叶从而为公司宣传的请求)”。但话虽如此,每次周老师上课,除了强调一下当堂用茶的价值以外,都要乐此不疲地讲不少他被请去吃饭、被校友请去招待的华贵场面。对于他的这种行为,我虽算不上喜欢,但也不算特别厌恶或反感。此时的周老师,在我眼里更像是一位向小辈吹嘘自己当年功绩的小老头,自大但又有些可爱。
正如之前提到过的一样,周老师的年龄加上他相对传统的观念,都决定了他是一位对着传统心有执念的人,这一点也体现在他对我们的指导与期望上。周老师希望我们能放下手机热切交流,能够营造出一种“围炉夜话”般的氛围,在他本人看来,这门课对我们而言最大的收获,是我们每个人可以结识四五位来自科大不同院系的同学,使得本来素昧平生的几个人变成朋友。但由于手机对生活的影响实在太大,加上科大相对紧张的学习氛围,导致每节课使用手机的人都不在少数,周老师对此也稍有不悦,在最后一节课,他还再一次表达了对我们使用手机的失望。除此之外,他还让我们在后面的几次课里自带茶点与同组人分享,并阐述选择该茶点的理由。当时我选择了带有蔓越莓干的绿豆糕和父母从老家邮来的大樱桃作为茶点。可惜的是,或许是我无福消受过于名贵的茶叶,即使是最后一节课周老师带来的顶级珍品铁观音(应该是铁观音,有点记不清了),也没能让我得到味觉上的升华,反而只是觉得这茶叶比较耐泡,回甘稍微久一点罢了,或许对我而言,品茶的快感,才真的是和周老师所说的一样,与茶叶的价格无关吧!茶与健康课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味觉上的惊艳,反而是茶叶与茶点结合后产生的互补效应——茶叶酸、涩等口感在茶点的衬托下有所淡化;而绿豆糕软糯清甜的味道由于有了茶叶的味道中和,即使吃多了也变得不再过分甜腻。这一点是我在做菜经历中未曾有过的体验,至今我还念念不忘。
在最后的结课阶段,每个人需要交一篇小文章,传统的周老师自然是推荐手写的。据周老师自称,北大有一位教授,给分方式就是把学生的作业与论文折成纸飞机,看谁的飞机飞得远,就给谁更高的分数,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这种方式,依稀记得他貌似还说过,如果遇到卡优秀率问题,就把优秀线附近同一分数的两个人,再仍一次纸飞机(抑或是电吹风,记不得了),根据距离给分。当时每次课都去也认真参与、主动发言的我,还手写了一篇我对于味觉、食材的一点自己的认知,自认为字迹尚可的我,最终还是只得了3.3的成绩。在看到成绩的那一刻,自己自然是不甘心的,但论文这种评分主观因素很强的事物,老师的给分自然也没有什么可质疑的余地。现在再回头看,可能是周老师想让当时坚信其他课程精细、明确的考核方式的我们,提早体验一下人生的无常吧。周老师上课也曾说过,在他作为运动员上大学的时候,也经历过老师不负责任的给分,使他的努力没有得到应得的回报,在当时他十分气愤,但在后来的岁月里也慢慢学会了和解。毕竟除了“科学”与“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太多我们不能把握的因素......
虽然我不赞同周老师这样的给分方式,但我依然感谢周老师本人,也感谢他的茶与健康课所带给我的美好回忆。在茶与健康课上认识的同组同学,现今虽然已不再联系,但仍可以在朋友圈里分享各自的生活。当时有一位已经学过线性代数的同学,在得知我当时正在学习线性代数之后,还把自己线性代数的辅导书送给了我,令我十分感动。说来惭愧,在那个学期没有给各科课程合理分配好时间,导致到期末考试也没有认真研读那本辅导书,反倒是这学期重修线性代数,才把那本辅导书翻出来,重新一题一题地学习。也正是今天再次翻开这本辅导书,一年多以前的往事浮上心头,才有了这些记录在评课社区词不达意的文字。如此丰厚的回忆与收获,这门课在我心中的分量早已超过成绩单上那单薄的一学分了。
现在想来,周老师上课最令我动容的一句话,其实是他在一次讲课时提起,他希望每一位上过茶与健康课的同学都能够记得,在科大还有这样一个地方,愿意随时接纳与他有过师生缘的学生。无论结课后多久,无论你是意气风发还是低迷落魄,都可以来他这里要一杯茶喝,可以与他倾吐自己的心事。现在如果让我重来一次,即使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无论如何努力,在这节课仍然无法取得优秀,我依然愿意在抽中这门课之后义无反顾地去上课,愿意在燥热的午后走进具有江南烟雨气的茶室,关掉手机,端起茶杯,与同组的同学谈笑风生,相互打趣:“诸位,举杯品茶,能饮一杯无?”
这是一篇很长的评论。
我选上这节课的经历也是十分奇幻,一开始看到 500+/30的课容量根本就不敢选,但在抽签完正选阶段,在某个神秘的晚上(20+ 年一遇的 2 月 29 日疯狂星期四的晚上),和同学和学长(upd:还有学姐)在青年之家打牌,突然有个很厉害的群(线性代数(B1)群里)有人说茶与健康课突然空出了一个名额,于是我便手忙脚乱地掏出手机,然后点了进去,神奇的是,没其它人和我抢,于是我就选上了。
上这节课无疑是十分舒服的,这学期我上这门课的大致流程为:在体育课(足球)下课之后,热得受不了,然后去蜜雪冰城整一杯柠檬水(这何尝不是对茶的一种亵渎),边喝便晃悠到教室,迟到了也不要紧,把书包往门口一丢,掏出茶杯(最高科技的!毕竟不会有人拿买小米手机送的水壶来泡茶吧),然后去洗一桌人用的茶壶/盘子或是帮老师去接热水用于泡茶,这期间老师会分发茶叶,这些茶叶有一些是他珍藏的(当然,有一次包装没拆掉,发现保质期是 2017 年,但是茶没准越陈越香呢 /xyx)还有一些是新茶叶,然后就是自由喝茶时间,一般是四个人一桌,一整个学期的分组都是固定的,四个人每节课轮流泡茶,一边喝一边聊天,吹牛(bushi)。在某节特定的课过后,老师会要求每个人轮流给一桌人带茶点,于是一边喝茶还可以一遍狂炫好吃的,例如梅干菜饼,还有盐花生(吃了快一袋),我带的是一些奇怪的小蛋糕/茶酥。喝一会儿茶后,老师就会讲课,会讲一些关于茶的知识,其中还会参杂着一些科大旧事和人生道理,令人听了很有感悟,收益匪浅。但遗憾的是,那些关于茶的知识,一学期下来我似乎只记住了泡绿茶时茶水不分离,有点对不起老师。在课程接近尾声的几周里,可能要求某些同学做个汇报,内容不限,形式不限,爱讲啥讲啥,我当时讲了我高中社会实践的经历,在回忆的过程中我很开心。
作业的话,只有上面讲的汇报和期末谢给分的话,老师说他很喜欢一种叫做纸飞机给分的方式(把作业折成纸飞机,然后看扔的距离),但是他肯定不会这样给分的。
我也不知道我的纸飞机能飞多远,老师会给我一个4.3抑或是3.3(upd:3.3),但是,那又怎么样呢?能在大部分人都在狂卷 GPA 的大环境下,啥也不用操心地坐在这小小的茶室里,每周度过愉悦的两个小时,就够了,有时人不一定要为了某个目的而活着,对吧?
我最近开始认为,品茶的经历其实与茶的味道关系不大,而与其它的因素有关。就如我高中社会实践的那几天一样,喝了好几次正宗的铁观音,但是似乎都不如外面下着暴雨,两个班的同学挤在圆桌旁,一边聊天,嬉笑,一边轮流喝茶,虽然那茶经过了若干次冲泡后,其实也就和水的味道没啥差别,但我认为,那才是我最难忘的品茶经历。而这一学期的这节课也是一样的,让我记住的,可能不是喝了什么茶,而是和新朋友的闲扯,分享别人的奇幻经历,和那自由自在的,不为外物所困的时光。
周老师说,在带完这一学期的茶与健康课后,他便不带这课了。一看评课社区,这课已经经历了至少 20 年的时光,而今在机缘巧合之下,我却选上了这门课,见证了老师最后一次带这门课(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再带呢?),我的感受十分复杂,只能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一切都有个终了。
写了这么多,在最后我决定把老师在最后一节课所讲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是吧)放在这里作结尾:
祝大家,明天比今天更好。
科大著名良心课程
有幸选上
上课是什么形式呢
5个人一桌,老师给你端茶倒水(雾,其实还是自己端茶倒水的,只不过老师帮你分茶叶
然后就是40分钟左右的喝茶-扯淡-喝茶-扯淡循环
嗯,在某一周开始,你们就可以带零食来吃,特别带感
之后老师进来,各个桌子交流一下感想,老师讲一下相关知识(夹带大量私货
怎么说呢,其实茶叶的知识百度一下都能知道
比较有趣的是老师的私货
有些是老年人思维233,不过有一些的确是时间沉淀之下的肺腑之言
当然,感觉大家并不会认真听(科里科气,科里科气.jpg
期末考核方式论文,随便写,脸比较白A+
我大一的梦想就是选中茶与健康,结果直到本科毕业一次没中
女朋友倒是中了一次,比我欧
想了想,没选中这种佛系课,到各个体育场馆去跑去跳、野蛮其体魄未尝是件坏事
给个十分就当还愿啦
本以为自己是欧皇,结果因为疫情,2020春的课程取消了。真是透支了我的欧气。根据运气守恒定律,下学期估计抽不上了,嘤嘤嘤(╥╯^╰╥)
其实过了一个假期多来给评价
我已经基本上把茶的知识忘记了
可能只记住了某种心性
要是很多人在意给分的话
其实应该就是按最后的那篇文章给的,不限主题文体,只要求“真实”
我是直接把那阵的一篇手记撕了交了上去,主要是那时候刚读了三岛由纪夫的一本书,就谈了下美和意识的关系,得了4.3
还看了看同桌一个得了3.3的女生的文章,感觉有点像中学文艺女生的东西吧,可能老头不喜欢这种
老头说一些话的时候下面有人会笑,其实挺没必要的,要是说蠢可能还是笑的人更蠢一点吧。
传说中的神课,抽中的那一瞬间我都不敢相信。
结果是略失望,感觉没有那么神,老师可能是比较老了,虽然他很自信的亚子,但是说的有些话我确实不敢苟同。有的思想观念emmmmm
不过喝茶还是很舒服,就我个人而言很有收获,很喜欢六安茶。周老师对茶还是很有体会的,跟着他喝总没错。
期末交一篇文,很认真写了,最后是3.3。
emmmmmmmmm考核方式:考勤+小作文
小作文随便写,老师还说见字如见人,所以打印的文章除非文笔特别好否则我送你三个字:呵呵呵
课上有一些观点感觉略微反智,但是这门课不就是用来放松+品茶的么,观点听听看就好了不必当真.
茶是真的名贵啊!可惜我品不出来,有点暴殄天物咯.
但是那么多人都来选的话我就觉得有点炒作的感觉了......来泼泼凉水呗.(gpa应该不如别的公选课好水8,毕竟小作文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好)
结课了占个坑先,顺便透露个消息:我们是老师的最后一届,以后不开课了
upd:尽可能把字写好看了,顺便画了点东西,本人实在没有文笔,写的也不是什么散文,内容极其复杂,不过都按自己的真实想法来写了,大概有七八页?给了4.3,感谢老师
课程总的来说很轻松,就是对我这个社恐不太友好QAQ
大一新生,很荣幸刚入学就捡漏了这门据说人气很高的课。本来预选是没选的,正选阶段意外看到有个空额,就选到了。
挺轻松的水课,上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喝茶+和一个桌的聊天+最后听老师讲点东西(非常抱歉我几乎没听过)当然很多时候大家是在各自看手机(逃)
茶叶是老师给发的,上几节课之后会要求带茶点,吃吃喝喝倒也不失为数分线代围攻中的一种放松。
签到的方式就是去前面桌子的纸上签个名,如果和我一样懒惰(划掉)或者赶ddl比较着急可以找同学代签(太抱歉了我似乎逃了将近2/5的课)顺带一提,在后面几节课,老师会每节课都点几个同学让下次课上来讲点东西❗️(什么都行)我只记得有一个小姐姐讲的她和男朋友恋爱的事了。 作为社恐,很遗憾,老师两次点到我的时候,我下一节课都让别人代签逃了(悲) 由于老师不认识我(老师不知道同学的名字)我认为这个事应该没对总评造成影响(吧?)
最后⚠️❗️❗️❗️❗️如果你很在意GPA!!慎选!!!!!!整学期唯一的作业是期末提交一篇文章,要求手写,内容什么都行,字数不限。我看到有同学写了很多很多😇我只写了将近1000多字,最后总评3.3。但是作为一门水课,倒也无所谓了。
过于在意GPA的同学慎选❗️❗️❗️
茶与健康课,我最强调的就是体验至上、感觉至上。中国教育培养的是“仁人志士”,这个“仁”怎么解释呢。有位学者叫梁簌溟,我认为梁簌溟先生解释的最好。他说:”‘仁’就是人敏锐的直觉。”
——大概是老师讲过好几次的话
放松好课。
老师上课讲的东西有的有点道理,有的没什么道理,随意听听就好了,就权当茶余饭后的扯皮。
喝的茶还挺好的,只是安徽本地茶有点多了,居然没喝铁观音、金骏眉,福建人表示不满。
如果你真在意通识课的GPA的话,就别选这课了。(不是我说,通识课GPA真没用吧)
不出预料的纸飞机3.3。
这学期可能是最后一次在体教老教室上课了。有一次经过看了一眼中区综合馆的教室,崭新明亮,但是感觉少了一些氛围。
第一节课不喝茶,从第二节课开始需要自带茶杯,晚上提早到七点钟上课,定下同桌喝茶的茶友。
五个人一桌,先喝茶聊天半小时,然后老师开始讲。感觉还是需要一个会调动气氛的人吧,我这桌每次都聊得有点尴尬qwq。
作业是最后一周交一篇手写的文章,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要求。我写了去年参加科考拉练的经历和体会。虽然字不是很好看,不过最后还是喜提A+。
运气比较好,第一次抽就抽到了(但是别的课都掉了)。
给分看脸,值得体验。
乱七八糟,既水又不看内容给分,自信可以扫两眼看出认真度的秘制自信
聊来聊去也没什么好聊了,偶尔有很有趣的也不好喧哗
浪费了很多时间讲时间安排,其实又不是那样做的
这学期是周老师最后一次带这门课了,说实话,内心真的很不舍,我也很庆幸因为学长的帮助能够选到这门课。这门课让我能够在繁冗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宁静。不仅仅学会了去品茶,还学会了去欣赏美。美育在大学生中真的很重要,但是这门课我认为做到了。虽然每节课都是听老师唠嗑,但我觉得老师是言之有物的,他言传身教地讲述了很多他以前的经历,让我们在听故事之余,或多或少的也能受到老师一些美学观点的影响。同时,在这门课上也认识了几名同学,我们在茶艺课上交谈甚欢,整体来说,体验感都很好。
课程内容不说了,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高一届的同院学长,学到了不少学习方面的。
关于课程论文,也不是要写的多,感觉字写的好蛮重要,就写了800多字,大概是散文类型,最后给了4.3.
刚刚查到茶与健康出分啦 利益相关 先给个满分占住!!等期末考完再来详细点评(flag立下了先
这门课真的是体验至上,个人十分推荐。
这学期十分幸运地捡漏到了茶与健康,现在又拿了个4.3 感觉属于是神中神了
先不论老师上课内容怎样,我觉得这门课令人享受的程度就已经值得一个很高得分了。
这门课我想给周老师满分,当然考虑到了评课社区通货膨胀()。
周老师的课上,我认为学到的知识远远比那一个学分重要的多,老师会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来教授给我们一些很实用的人生道理,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每次周一晚上上老师的课都确实如老师所说,从学业压力中暂时解脱出来,享受一段属于自己独特感觉的时光。
。。。。。。
周老师的课,我想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它的精妙,对于没有选这门课的同学,推荐无脑选,毕竟从事实来说,这门课每学期都那么多人去选不是没有理由的。
老师给分很好,我边上的一个摸鱼一学期的兄弟都拿了3.3 。。。。。。但是我觉得他真的错亿,如果只是想混分的同学建议把上课的机会留给有需求的同学。
传说中的神课。课上的确实还行,大家坐一起喝茶聊天,还可以吃点茶点,不过给分看脸。
上课非常愉快,有幸选中这门课,老师讲了不少知识,我们喝了不少好茶,老师也非常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可惜这是我大学生涯唯一一门没上3.7的公选课→_→
课上先听老师讲课(较为谔谔),然后喝茶,后半学期可以自带茶点。给分看期末论文,电风扇给分。
一个学期都在划水。。
最后交的作文一定要把字写好了,然后期望被吹风机赐予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