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师是rpi系主任转到科大的海归老师,可能开课比较有美国风范,由第一次考试(30%)+第二次考试(30%)+结课报告(term project,30%)+作业(10%,5次书面作业+1次编程作业)决定最终成绩。本学期采用徐老师团队自编教材,前半学期的课程介绍了一些必要的反应堆物理/原子核物理/探测 >>more
邵帅老师超级可爱!而且现在两周一次作业平摊下来作业量也不大,主要是邵老师上课会讲非常多的思路,上课比较轻松,很有意思!成绩上344给分,期中期末满分都是120,总评满分126,有不小的冗余空间,对于冲100的同学很有优势。核院老狗并没有学过相关的数学知识,但是只看老师的讲义也做出了大部分的考试题,私 >>more
课程上只能给8分,但是本学期的核批逃逸到此课以避免gy的摧残,首先感谢叶老师的收容,遂加1分。课堂上,叶老师的讲课思路比较清晰,但是不发ppt,对上课做笔记有比较高的要求。不过由于本壬这学期超额选课,所以上课几乎都是陪伴式到课,下来花比较少的时间自学也的确能够应付作业与考试。此课在课程内容上可能有一 >>more
现在的传统的流体方法其实已经用的非常少了,对科研和后续课程的帮助有限,感觉可以像传热学一样加一些计算流体力学的内容。节奏上后半部分讲的非常快,知识量与前半部分也完全不成比例,这导致在期末时复习压力非常大,同时这学期期末考试也挑了2个过的非常快的偏僻知识点来考,导致相当多人无从下手。私以为可以调整一下 >>more
十分全给童老师,童老师上课很流畅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下来会回答同学的问题,对私信的其他计算、图形方法的问题也会细致的回复,这样真正能做到学科交融(俺有些时候会问点组里的计算问题)。这门课本身处于课改阶段,第一次实验出点问题无可厚非(虽然证明挺合胃口的,没有放一堆第九十章的东西就谢天谢地了)。除此之外,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