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
课程层次:专业基础 | 学分:1.0 |
本课程从计算思维角度讲解计算机科学基础的概念和入门知识,讨论计算思维的四种具体表现形式: 计算逻辑思维、算法思维、网络思维、计算系统思维。为了足够精准地描述信息变换过程,必须用信息的方式定义并推导信息变换过程涉及的“对”与“错”,哪些能计算,哪些不能计算。这是计算逻辑思维,它往往需要精确地定义计算模型。我们还需要从信息的角度发现和发明解决各类问题的精确方法,并评价什么是有效的方法。这是算法思维。有很多问题不是由单个算法解决,而是由多个算法形成网络来描述和解决。研究有效的网络需要网络思维。信息变换过程往往通过具体的计算设备与系统得以体现。如何设计、评价并使用计算抽象和实用的计算系统涉及计算系统思维。
张燕咏老师的《计算机导论》是一门适合大一、大二学生的课程,其内容范围广泛,包括基础概念如图灵机和模块化。不过,课程对于低年级学生可能更具价值,而高年级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相关知识。有学生称赞张老师在计算机领域的深厚理解和温文尔雅的教学风格,但也有人觉得课程内容有限,收获不大。
课程设置有几次小测和一篇2000字的期末论文,小测以签到为主,难度不大。尽管部分学生对小测有意见,认为限制了课程选择,但也有学生表示严格管理有助于督促学习。期末论文要求简单,学生普遍认为完成起来不难。
大部分学生表示给分宽松,获得高分的可能性较大。班级中已有人获得4.3,基本评价较好。然而,个别高年级学生对课程目标存在误解,导致对给分和收获的评价偏低。对于GPA有追求的同学,建议慎重考虑选修课程的时间安排。
总体来说,《计算机导论》是一门基础课程,适合希望了解计算机科学基本概念的低年级学生。张燕咏老师教学认真,学生可通过课上交流获得学分外的更多收获,不过对于高年级以水学分为目的的学生,效果可能不如预期。课程的强制签到和小测是争议点,部分学生对此不满。
全体4.3在此集合!
作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水课,张老师讲得还是有一定想法的,偶尔听的几次也觉得讲得不错。不过,老师的「不来上课就不能获得学分」于是「禁止叠课」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本人是辅修人,这门课作为辅修必修是必须学的,但知识早就被学过的其他课涵盖了),因此扣了两分。
(这大概是某种 水课就应该有水课的觉悟 的黑色幽默
(因为我错过一次小测,我的3.0没什么参考意义,按群里反馈来看给分应该是不错的)
从很不专业的角度说说这门课吧。总得来说感觉很适合想水个学分的同学来选hhh当然可能和严格意义上的水有些区别的 会有几次小测但是私以为这不是很算得上一个槽点毕竟谁能拒绝在数分B3线代B2概率论微分方程四重奏的大二上有机会下午顺路在学校的糕点房买个刚出炉的菠萝包去西区(尽管我知道有奶酥馅的应该不正宗但是真的好吃推荐)听老师聊天再在下课之后去芳华美美改善一顿伙食(个人的食堂top)并最终获得一个特别好看的绩点呢 给9分是因为感觉好像没有很多知识呢(也不知道算优点还是缺点而且看之前的评课感觉好像对本专业的同学还是蛮有用的 感觉自己应该是因为了解得太少而半瓶子咣当)印象最深的时候是讲到图灵机 对计科的思维方式挺惊叹的 感觉像是很擅长脑筋急转弯的人适合学的科目(感觉自己在发表一些暴论)老师真的很符合我心目中的成功女性的形象诶很想成为老师这样的人
课程难度以及内容:
课怎么说吧,虽然都大四了才选上凑学分,
但这种对学科的基本的介绍可能对大一的学生刚好,不难但全面。
作业:上课小测(总共5-6次)+期末小论文(2000字)
给分:
不是,哥们你给我一个大四双学位课程的4.0干嘛,总评扣一分
收获:
无参考建议
课程内容还算是不错,应该说是给你科的计算机课查缺补漏了
张老师本人对计算机领域算是理解比较深,上课分享了很多她的理念,还请了两位学长/教授来分享一些她不熟悉的领域的内容,来听课的话收获还是有的。作为一门导论课实现了他应有的开课目的。
但是上课小测,所以严格3分往下打,并且不推荐选这门课。
给分还不好说,出分了再来评
---------
期末论文要求就那不到100个字节的要求能请文明用语从开学憋到现在才发,中间每次问都说等等。
看pksq上暂时没人发我先放一个
"请选择两个课堂上讲过的概念(如模块化、抽象化),举例并谈谈你的认识。"
【辅修人】路过,印象里因为没到课小测好几次错过了,论文也是随便写的,最后拿到了3.0。
燕咏老师的课是要求不能叠课的,所以对于一些对GPA有追求的同学可能需要慎重选择,不过1学分的课应该也不会影响啥GPA叭(算了下总G3.9以上如果可能有0.01的影响,因此也没必要过分紧张,在群里骂人)。
对GPA没追求的可以参照我,虽然缺课缺小测很多,但如果论文态度端正地“随便”写一下,GPA也不会太差。
另外,我觉得燕咏老师是一位非常勤奋优秀的老师,如果课余能与她深入交谈,了解她过往的求学、科研经历,同时在课上感受她的思维方式和经历,我相信肯定有比学分和GPA更大的收获,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当院长的,她的过你之处一定有值得你学习的东西。
上课基本没听,除了那节算法基础,很有意思的科普课,建议大一学,课程论文还是认真写的,本身是数竞出身,后来转OI了,所以我更加喜欢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计算机思维,出分4.3,还是挺意外的,张老师比较说话比较温柔,讲课风格也是比较温文尔雅的,在这里给个好评,老师很好!
警惕幸存者偏差,小测全交,论文也水了三千多字,喜提3.3.课程内容不多,大一学可能更合适一点.高年级水学分要考虑能不能到课,每节课都有小测.
感觉已有的评论对小测这件事意见很大,但个人感觉这门课本身并没有问题。
如果你是大三/大四修这门课那感觉收获不大很正常,毕竟此时算法/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等课程都已经学过或正在学,基本涵盖了本课程的内容。但是大一/大二的同学听一听课还是会有不少收获的,张老师的课讲的也很不错。
小测本身基本没什么难度,基本是只要上课听了就会写或者网上能找到的内容,只是个签到作用。作为导论课签个到个人感觉并不过分。
这学期没有任何除了论文之外的作业,较为轻松。 NP问题和machine learning的部分分别让一位博士生和另一位老师来讲了一节课(或者说半节?),跟着听会有不少收获。
(还有点想说的,准备等出分后再写,以后再更
强制到课且毫无收获的屑课。
老师很好,给分也好,很喜欢!
感谢老师,鼠鼠人生第一个4.3
可能是因为和icsh时间重了,所以卷王不多
期末考完再回来评
虽然没学到很多干货,但学得很开心,体验到了计算机学科的美。写完报告以后,又在后面写了一首500多字的和课程内容相关的打油诗,老师竟然给了4.3,学渣受宠若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