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
课程层次:专业核心 | 学分:2.0 |
《生物化学A1》课程由侯文韬、李卫芳和陈泉三位老师讲授,从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到其基本性质及作用覆盖了大量知识点。课程内容详实,难度适中,适合补充基础生物学知识,尤其对于化学院的学生,课程中涉及多个生物化学反应机理,为课程增色不少。然而,许多学生反映课程知识点较为零散不成体系,复习时难以抓住重点,且与上课内容紧密相关的作业常让人痛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查阅资料。
侯文韬老师的讲课条理清晰,但学生有时难以从中提取重点;李卫芳老师则被批评讲课方式过于复杂,虽鼓励课堂互动,但对初学者而言较为困难。陈泉老师的讲课风格生动,运用实际例子及视频辅助教学,收获很多好评。总体而言,尽管老师们教学风格各异,但大多数学生仍对课程内容有较多收获。
课程作业被认为内容和课上所讲不太相关,完成难度较高,学生普遍需要借助搜索引擎获得解决方案。助教在作业给分上较为严苛,令一些学生不满,其批改标准也被认为欠清晰。此外,有学生指出作业评价与其他学院相比显得缺乏责任感。
期末考试内容基础,给分亦较为宽松,但有学生对个别低分情况表示不满,并认为评分标准不够透明。部分同学对出分较晚以及放在节假日这样不合理的时机也多有微词。
对于没有生物学竞赛或相关基础的学生来说,课程内容繁杂,作业压力较大,调整适应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建议结合课外资源补齐知识链条,而希望从化学视角理解生物学内容的学生则需注意课程要求与化学侧重点的差异。若要选择此课程,需具备坚实的自学习惯和适应能力。
因为一点都没学过所以啥都不会 希望三位老师不要挂我😭
出分了,虽然卡了但是给我了3.0,三位老师简直是我的再生父母😭(但是依然改变不了这门课是大份的事实)
回忆一下今年的卷子。(完全回忆出来了but陈老师好像不让大家外传 删掉了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我要 )
和生院的同学不同,我是班上为数不多的化院同学(化学生物学方向必修生化B,本人因为时间安排换成了两学期的生化A1+A2)。所以我会以一个外院同学的视角来评价这门课。
前四周是侯文韬老师上课,侯老师上课水平还是不错的,但是每次看PPT都不知道老师上课讲了什么。。。
剩下两位老师等其上课了之后再点评。老师的PPT是几乎全英文的而且感觉重点不是很突出,看不太出来很明确的知识点,导致每次上完课都不知道学了些什么。而且PPT里面有一些很阴间的特效(喜欢我上下翻转+镜像的小标题吗)
其实上课都还好,大不了可以自学,但是作业写起来感觉极其的痛苦。可能是我没有适应生院的课程方式,但是作业和PPT内容和书上关系不大让我每周写作业时极其痛苦,甚至宁愿去写量子物理作业。大部分作业题都需要搜索引擎才能看到一点点答案,有些题目上网一搜会得到如下结果:
“哈哈哈,今年作业又是这个”
“你是科大的吧”
看到的时候多少有点难蚌
从功利一点的角度来看,我根本不知道期末会考什么,复习的时候感觉也无从下手,其最后的结果想必是要完的。
总之,这门课带给我的痛苦不是这学期其他理论课能比的(包括量子物理 细胞生物学 药物化学等),不知道生院的同学喜不喜欢生院这样的授课方式,反正对于一个其他院同学感觉是非常难以适应的。
支持我每周四来上课的动力,似乎只有中午能吃上西苑一楼的土豆泥拌饭了。
从来没在评课社区骂过脏话,今天要破例了:啥比作业,每周花在生物化学作业上的时间比花在量子物理上的时间还多😅
国庆后上课老师换成了李卫芳老师,李老师上课的优缺点都很明显(其实再怎么样生院的同学也逃不掉,毕竟A2几乎都是李老师教),优点是作业比之前的好写太多了,不怎么需要花时间,而且也知道作业在干什么。缺点是上课的时候会有雨课堂签到、限时回答问题、随机点人回答等,而且老师上课的时候会把简单的东西讲的弯弯绕绕的,感觉对于初学者不太好。
但我最后说一句,作为一个学过有机和物化的化院学生,我认为李卫芳老师上课就是在强碱我的化学知识。
“这个化学平衡常数不是和温度有关 ,是和ΔG有关”
最后四周换成了大美女陈泉老师上课,陈老师上课例子举的生动形象,还会放视频辅助我们理解,讲课水平对比之下显得非常的高(bushi),作业也不多且比较好写,上完之后让我对这门课的观感好了不少,好评捏。
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这门课即使上完了我还是不知道讲了些什么,期末预习的时候有点摸不着头脑,有没有过来人讲讲经验qwq
生物化学A1疑似有点太不化学了,期待一下下学期A2讲代谢的时候化学一点
13周结课貌似期末周才考试,在细胞生物学已经结课的情况下这堂生物化学应该是我这学期最后一次西区课了,那么
在这放一下自己写的生物化学笔记,大程度参考助教给的讲义/PPT,也不保证涵盖所有知识点,糖/脂类/膜蛋白懒得写了,就这样吧。
想着学些基本的生物学知识选了这门课,现在多少有些后悔)
生化的知识点非常多,且总感觉整门课上下来知识点也并非很有体系,而是更为零散与繁杂,让人找不到重点,亦或哪哪都是重点,复习的时候总有种一拳打到棉花上的无力感;每周尤其前几周的作业更是十分让人痛苦,PPT上也没有,上网查也并不容易,做一道题就得大半天,却又与上课与PPT上知识联系不大;期末复习时面对那将近几千张PPT更是令人绝望:多就多吧,但你这PPT做的也太烂了吧……几乎没有的章节大纲,极其跳跃的知识点联系,以及根本不知道在干什么的内容排版。这PPT能看下去的真都是神人了,从另一种角度上让我深刻意识到化院很多老师所制作PPT的好。
也许生院课就是这样的吧……只能说作为一个化院人还是打扰了,不敢再选了。
btw真的不可以给评课社区加个打0分功能吗
liweifang说说是要增强国际性,但其实是故意在很差的讲课水平中,强碱同学们本就毫无基础的大脑
即便在大学,学生当然是主体,“你应该去恶补”当然有道理。
但是!
即便在大学,即便教学不是老师的全部,我仍然认为,教学还是一个双向奔赴的事情吧?!“你跟不上,你要恶补;90%都跟不上的话,说明90%都要恶补,跟我课程节奏、上课方法什么的都没关系”的这种摆脱责任、自我中心的言论让我如何能对这样一个老师爱得起来?
学生觉得学起来很痛苦,回去努力奋发额外课外时间复习;老师在有同学反映这个跟不上的问题并且课上基本没同学能即时回答出任何一个问题的情况下,也略放慢,并且本就不打算解释的例子干脆不突噜出来干扰大家听课。这才是双向奔赴啊?
大学老师的确是不用考虑同学们有很多其他课,但是反过来说能做到考虑同学们实际情况只是实事求是不是过分要求。
课程本身学科特色就是大量知识点,难是自然,但是老师非要表现出“我大学的时候遇到的都是这样的老师所以我觉得就应该要做这样的老师”的态度隔岸观火
这课程体验可和给分毫无关系了
给助教差评。作业给分迷之挑刺,原因奇怪。难道认真写且基本无差错的作业分给满很难吗?
陈泉老师上课好评。
不知道为什么,考试答得挺流畅,没什么不会写的地方,但最后居然卡绩84??以及,居然大年十三审核出成绩,jwc sb,过年的心情已被毁灭性地破坏了
还是生院的课,也就是这样了。期末考试雀雀实实很基础,但是给分还是蜜汁给分,我也给你个7分吧。毕竟上课也不会有什么人听,希望下学期讲生化过程能够改观一点,还有就是助教实在是太不负责任了,跟别的学院的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业,考前全靠dyy的东西,收获实在是太过少了。
跟这么一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21世纪的科学呢?
和绝大多数生物课一样对于竞赛没基础的来说内容很多,以致虽然老师上课都很用心也很努力,但仍然给人一种念PPT的感觉。这应该是学科的特点,海量的知识点需要课后自己去掌握,老师上课能做到画出提纲,举出重点例子就很不错了。助教批改作业认真负责也算是尽了本分,不应苛责。期末卷比较基础,复习到了就会,没复习到就不会,没什么刁钻的题目,想拿高分需要知识面很全,考前突击下分也不会太低,毕竟给分还可以,应该有调。
侯老师和陈泉老师上课不错,条理清晰。顶一下。🤗🤗
但是助教平时作业给分很低,感觉不是很懂规矩😡😡😡。考试感觉也没写错什么,没给我4.3😡😡😡。
还有大年三十出分,什么意思😡😡😡。
收获的话,要是以前没学过,还是能学到很多新东西的,要是以前学过,可以考前突击,平时摸摸鱼也行,毕竟数理基础课值得花更多时间🤗🤗
生物化学(A1)是生命学院的基础课之一;也是化学生物学专业的必修课高级替代。从内容上讲,生物化学(A1)基本上和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内容相近,主要介绍了蛋白质、核酸、糖、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基本性质,以及在生命体系中的作用。内容详实、难度不大。
作为化学院的学生更希望从化学角度理解这些分子,那隔壁化学生物学课程做的比这门课更好。但这门课同样涉及了非常多类似于酶催化机理(催化三联体、血红蛋白携氧机理等)、核酸的增减色效应、核酸的酸碱稳定性、糖的各种衍生化等相关的知识,给人的感觉还是收获很多的。
三位老师上课各有风格,个人觉得平分秋色。最后给分也很好。卷面95,总评比卷面高。
一分扣在出分太慢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