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数学科学学院 |
课程层次:专业核心 | 学分:3.0 |
这门课总体还是比较水的课,内容比较基础,但是作业有点多,每周一次实验和一次作业,作业大约五道题,多的时候有十几道题。作业题也主要就是一些重点内容,如果把作业和实验搞懂基本上应该就没问题了。我每次都是让ai帮我写题目然后我看着现学再改一改,有不懂的再问ai;实验就直接让ai完成代码和报告了。这样一来其实轻松了不少,但是也能快速学懂关键的知识。使用ai的过程中也很明显的感觉到这个学期使用ai的体验比上个学期好很多了。我记得我大二的时候经常听到学长说计算方向大三特别忙,现在看来我属于是吃到ai的红利了。
这个课是十二周的课,前八周由夏银华老师讲插值和数值微积分,后四周徐岩老师讲数值ode,加上后面的进阶课四周由徐岩老师讲多重网格法,正好是每位老师讲八周。夏老师讲完前八周的内容安排了一次期中考,第十二周又马上期末考,说实话安排有点挤。
这门课用的教材是David Kincaid的Numerical Analysis,基本上讲完了6~8章。上学期陈先进老师的数值代数讲的是这本书的前五章,所以这门课思路上和数值代数还是比较一脉相承的。这些内容确实也都是数值计算方向比较基础的内容了。
考试前一节课徐岩老师会划一个考试范围或者说重点,虽然范围也比较大,但是像B样条这种比较繁琐的内容就没有在考试范围里。另外考试会有一个证明题,要你写出一个上课讲的定理并且证明,考前一节课徐老师也列举了七个可能考的定理,考前背一背就好了。
期中考主要是一些关键的计算,诸如Newton差商表、最佳逼近、三次样条、待定系数法求数值积分公式等等,总体比较简单。期末考的难度比较大,题量也比较大,主要是一些证明。考前我看到评课社区有学长分享的前年的原题,但是我也只草草看了几眼,结果考了三个原题(哭),另外期中和期末居然都考了同一个三角插值误差估计。期中分布不详,期末平均分49.16,中位数51。
给分:期中81,期末80,作业实验全满,总评92
总结:这门课接着数值代数讲解了一些数值计算方面的基础内容。不过十二周的课,基本上每周一次作业一次实验的频率,加上一次期中一次期末,事情有点多,但是合理运用ai也还好。
教材和上学期数值代数一样,用的DavidKincaid的数值分析,这学期讲了6-8三章,分别是函数逼近,数值微分与数值积分,数值微分方程。
12周的课,夏老师上前8周,内容是前两章。后4周是徐老师上数值ODE,但由于放假冲掉了,实际ODE只有2周半的课。
夏老师的风格怎么说呢,给人的感觉还是很喜欢数学和教学的,上课的时候总是笑,思路和表达都很连贯,并且不怎么按照ppt来讲,主要还是板书,也导致了一走神就容易漏掉重要信息。
徐老师的板书就是在解释ppt里面的一些推导,然后ppt内容其实就是课本内容,比较常规吧,但上课听着还是挺明白的,偶尔走神也能跟得上。
作业我是感觉偏多了点,12周好像布置了14还是15个程序作业,要求用北太天元写,不建议用科大正版网站上面那个,版本太老了,用那个写能不红温的也是超人了,新版本总体还是比较接近matlab的,用起来也没什么障碍。每周书面作业题量也不少,虽然说这本书的纸面作业不太难。
期中考试偏计算,考了一道三角逼近,当时上课这段就没听懂,复习的时候也没怎么看这部分的笔记,自然也是完全不会做。
期末个人觉得难度挺大的,不知道有没有人完整做出第六题的,大家考的也不好,均分49,好像只有一个80以上的。不过和之前那份23年考题重合的部分蛮多的,也出了好几道原题,最后多步法祖传题似乎是年年都这么考,考前准备一下还是有好处的。
给分我觉得一般,我是期中90期末73总评90,优秀率应该给满了,貌似没有4.3的,虽然大三下这点分也没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