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基础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研究生课程 | 开课单位:近代物理系 |
课程层次:硕士 | 学分:4.0 |
2022年秋季学期,讲课内容主要是微分几何。
参考教材:Frankel的The Geometry of Physics
提醒:上课不要拍摄PPT,因为老师会把PPT放在BB系统上(不要拍这一点是老师特别说明了的,包括也不要在课上扫描PPT上的二维码)。
研究生课一直评论较少,我来说两句。
这门课主要侧重李群,但是还是会先从群论基础群表示论讲起,后大半学期着重讲李群李代。教材是georgi的lie algebras in particle physics,老师补充了很多书上省略的推导内容。
上过杨老师电动量力的同学应该了解杨老师的授课风格。ppt做的详细精致,上课语速较慢,胜在足够细致能够听懂,课下不用花多余努力。这门课更加佛系,作业量也极少,由于没有助教老师只收了一次作业就没有管过了,期末直接发了他做的georgi书习题解答小册子。起初我是想翘课自己看书的,结果发现书远没有杨老师ppt的推导细致,配合课程食用效果更佳(如果不打瞌睡的话)。
众所周知朱界杰老师的群论讲到后面就开始起飞了,稍不留神就一头雾水,而且朱老师内容广泛,真正想学好需要课下花一些时间去吸收。所以建议以后学习群论的同学两门课配合食用。这样的话基本只需要花一门半左右的努力就可以搞定两门课,对群论这个数学工具有一定的掌握了。对于想看goergi那本书的同学也建议选一下这个课监督一下进度,而且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迅速补充,由于课程要求较佛系也不会形成负担。
ps: 如果我回到本科时代我会两门群论加上高量一起选TAT ,可惜我们学校除了极少数热门的研究生课外鲜有评论。
---------------------------------------------------
更新下成绩,自认为没有学太懂,但是多亏了老师手下留情居然拿了个100...题目确实比较契合内容,没有为难大家
立即登录,说说你的看法
2022年秋季学期选购(雾),这学期讲授的主要是“数学物理中的微分几何与拓扑学”(摘自老师第一讲的PPT)
然而讲的其实主要是微分流形,拓扑学讲的非常少
本学期总共有五份PPT(相当于是五个单元),简单列举如下:
以上大约是一学期的内容,实际上授课从第二周开始,第十五周结束,没有上满一整个学期;其实感觉尤为可惜,因为课堂内容中还是有相当多的地方可以进一步拓展(依稀记得浣熊曾经说过会讲到一点de Rham上同调理论,但是最后可能是因为备课压力问题,没有上成);以及作为例子的物理部分感觉还是可以多一点。
考核方式是20%作业+80%开卷考试。
作业方面,浣熊的作业量不是很大,一般都是课堂上一些内容的推导,或者是一些很简单的运用,一到两个题;如果能够熟练运用课堂内容,作业应该用不了一个小时(然而,“熟练运用”非常不容易,以第二章为例,Cartan三公式和很多的引理用来在导数算子、内积算子、李导数和矢量对偶运算之间的转换非常有技巧性,有些证明是相当困难的)。作业批改完全由老师自己完成,可以课堂提交纸质版(每五道题交一次作业)或者BB系统提交电子版(只接受LaTeX,Word或Markdown等排版作业,不接受扫描件和过大的手写PDF),一般一道题满分10分;如果有些题目做得很认真,浣熊会给出加分(一般一道题的bonus是5分,并不难得到,我就在前期被扣了十几分的情况下硬奶了回来)
因为疫情现在还没考,考试有关的情况开学考完来补充。
总之,这门课作为旁听还是很推荐的;选课的话,因为教务处已经调整了政策,现在本科生选择这门课,既不能当作毕业学分,也不能与研究生共同计算优秀率,所以无论怎么看都不是非常好的选择。
顺便吐个槽,这门课开课的时候80人正选,教室坐的满满当当,源源不断有人来找老师签字增选;老师一开始说“你们先别着急,先听几节课再选”。期末的时候就只剩下60个人(只剩7个本科生了,本来有十几个的)。
今年主要讲李群李代数,不过这门课每年讲的内容不一定相同,我听说上一年讲的是微分几何与微分流形,所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事先了解一下当年讲的内容(第一节课会介绍这学期的讲课内容与方向,可以来旁听),当然无论是李群李代数还是微分几何微分流形,都是物理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数学知识与方法,杨老师理论功底深厚,课件很用心,一学期下来收获很大,给分也非常好,强烈推荐!
浣熊老师讲课虽然很平淡,但若能听得进去,就会发现他对任何概念的阐述都是无比清晰的。课程本身也不是太难,作业很少,考试简单。总体而言体验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