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物理学院 |
课程层次:专业基础 | 学分:6.0 |
非常不幸去年选了电动以后还选了杨老师的量力,只可惜量力A开课太少,由于时间冲突才选的。再给一次机会的话尽可能选石老师的量力A或易为老师的量力B。量力A相对于电动最大的区别就是改成解薛定谔方程了,,,不明白21世纪还有人这样上课。后来我自己看过实验物理学家科恩的量子力学,讲解得清晰透彻,又对我这种一般同学十分友好。我认为真正讲基础,真正适合一般同学的,应该是像科恩这样把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讲明白,同时把需要的数学基础也补完整,用平滑的学习曲线教会大家量子力学。而不是像杨老师这样,对一般的形式理论浅浅带过,把重心放在百年前人们做的事情上。适合基础绝不是忽视对基础理论的讲授,而是把基础理论给大家讲明白。
其实我觉得杨老师连波函数计算都没讲好,比如分离变量都讲的含糊其辞,我是在看了另一位同学的讲解后才意识到这就是一个线性代数问题。我线性代数也是跟着科大学的,完全没学会线性空间,张量积这些对量子力学很重要的概念,是通过学习科恩的前置数学知识才补上的。在科恩里学了张量积等概念后,通过这位同学的讲解,我才对分离变量有了更好的理解。
本学期在杨老师的量子力学A课上担任助教,闲来无事说两句~
首先是,助教真的好累啊…尤其是大三学生当助教,平时在这课上花的时间可能比学一遍还多,到了考试周,自己也有一堆要命的考试,还会有很多人来问你问题,万一看漏一个那是真的感觉对不住人家…果然还是得先管好自己再去管别人吧…
(emmm虽然很鼓励大家问问题,不过怎么说,独立思考也很重要啊。很多事情我给你讲你只能知道结论,你自己思考得出结论那可以同时知道动机、结论和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再来说杨老师讲课内容。或许是受了去年风评变差的刺激,杨老师也积极改进了讲课内容(这种敢于改变的做法在妮可还挺少见的(笑)。今年起手樱井纯,从线性代数、Dirac符号讲起,讲完量子力学基本原理还提了一下路径积分(我看谁还能高级替代我.jpg)。
后面三维空间量子力学就中规中矩了,氢原子、电磁场中的粒子、自旋之类的,尤其是还提了一下电磁场规范变换对波函数的影响(局域U(1)对称性)。再往后微扰论、散射理论,虽然理论的发展很有意思,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无非是套公式算积分。
杨老师的课有个显著特点是“适合初学者”。个人认为,量子力学有个很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整个知识体系的发展相当坎坷,即使是早期一大批顶尖的物理学家,对于量子力学也是半猜半凑。所以“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学习量子力学,和直接剧透完,必定是两种不同的学习体验。举个例子,杨老师在研究正常zeeman效应的时候,是完全在空间波函数的薛定谔方程之下来讨论的;到了反常zeeman效应发现,哎,事情不对,解释不了了,从这里自然引入自旋的概念,就又能解释了。但如果是一个早就知道自旋并且对此有毕比较清晰认知的人,必定会奇怪“为什么正常zeeman效应不考虑自旋”。
(那么究竟是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学习好呢,还是直接剧透到现代认识好呢?这我也说不准,或许因人而异吧)
最后,杨老师其实是很有趣的人(qq名:racoon),而且邮件问他问题会很认真地回复,课下直接去问也会在黑板上进一步讲解。今年杨老师貌似对同学们的运算能力不太满意,那其实我也不太满意hhh,不要看到积分就打开mma,对易子证明不要伪证,先不说你们是要考试的,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能力啊kora。
期中考试有点小难,但是期末考试我看了看,全 卷 白 给,当时看完题目我惊了,2、4题白给,3题纯线性代数题稍微想想取一组共同本征矢作为基就白给,1题反正开卷有公式,5题就考虑一下全同性原理算微扰论近乎白给,这平均分不得有80……等出分再来补,今年看卷子和助教无关了。只能说风格变化挺大的,比往年简单很多。
关于量子力学的学习参考书,我建议樱井纯前三章,其他就靠好好听课(或者好好看讲义)吧,不用看太多,一是没时间二是看多了书也未必看懂多少。格里菲斯太浅显了,其实比较适合高中生阅读;曾谨言属于是混沌邪恶。感兴趣的话不妨看点喀兴林的《高等量子力学》(尤其是高量和量子力学一起学的同学)。
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每周或每两周一次作业,一次一般就3个题(偶尔多点少点)。个人认为做这些练习题足够了,考试前再练练往年卷子。毕竟量子力学不是一门靠刷题就能学会的课,需要的是适当练习和对知识本身的深刻理解。
——————————————
出总评了,优秀率39.2%,cong! (奖励分太猛了,认真回答思考题就直接总评+5或者+3)
立即登录,说说你的看法
原本想选yw老师的量力B,临时被教务处通知必修A,太阴间了。杨老师的量力A学时又比B长,讲得还没yw老师深,琐碎起来难度还不比yw老师小,简直是又臭又长,充满了陈年酱缸发酵的味道。建议教务处允许用yw老师的量力B高级替代杨老师的量力A。
作为2017年秋季学期学过这门课,2018年秋季学期担任课程助教的人来评价一下。
杨老师的量子力学相比其他老师的课中规中矩。尽管上课用的是自己写的课件,但还是主要跟着格里菲斯的《量子力学概论》的脉络结构去讲。不过杨老师看了不少量子力学教材,也会把不同书的长处全都组合在他的课件里,这样可以弥补格里菲斯的一些不足。此外,老师的课件里也会出现一些延申下去比较深入的内容,仔细发掘还是有不少东西的。
对于在课程开始前已经学过不少量子力学的同学,如果想从课堂上学到较多的知识,并不推荐选杨老师的课,而像石名俊老师那样不太常规的讲法可能更适合这类同学一些。当然大多数同学是没有提前学过量子力学的,这时候选择杨老师的课就比较好,至少可以相对完整地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内容(有些老师对自己研究的侧重点太明显,导致初学者容易把重点跑偏,比如我听说某些班级最后一节课才开始说微扰论)。以我带助教的经验来看,很多同学到期末对量子力学里的一些极为基本的概念仍然不是很熟悉(比如有一位同学到期末前还不知道算符和算符的矩阵的关系),我不指望这些同学在一些基础内容讲得太少而补充内容太多的课堂上能学得更好。
杨老师讲课的风格比较无聊,这是他自己也承认的。不过如果你可以忍住不在上课的时候睡着(这点很重要),其实也不会有太大影响。还有一个问题是杨老师讲课的重点不是很突出,往往讲到某个地方就突然开始一大段推导计算,大家跟着听了一节课以后脑子里也没有留下什么东西。所以如果要学好这门课,还是要及时预习和复习以把握知识的结构和脉络。老师的课件写得还是很好的,整理出来甚至可以作为教材出版了。课件每年都会更新,老师会往里面加入新的东西,以及偶尔的一些笔误也会更正。
杨老师在17年秋季学期的作用主要是课本(格里菲斯)上的习题,计算量偏大,而且属于那种比较没意思的计算。18年秋季学期在我的建议下,他改成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搞来的习题,感觉质量进步了很多(虽然我觉得还是十分基础,不过同学们好像不这么觉得)。也许以后他的习题还会有其他变化。
此外,杨老师还会布置一些有意思的思考题,认真作答期末可以加分,而且不少延伸下去其实有很深入的内容(不过老师自己不会说)。提交思考题老师一般也会认真评论(18年秋季学期是个例外,因为选课的同学太多导致老师忙不过来了)。
总之,这是一门涵盖了本科生量子力学主要内容,难度适中,侧重点不明显,比较适合第一遍学习量子力学而学的课。
不知道今年期末难度到底如何……等出个分再来详细评价,希望能行吧……难受……
正式评价:
给分:
期末并不是特别的白给,不过还是有dl拿了高分的,这个时候思考题就显得很重要了,我是被思考题捞上来的……所以应写尽写,写不会也可以把自己的思想过程交上去。
杨老师说他不调分,确实对于大部分分数段应该是不调的,严格按照公式来,平时分也不会做变动。增加总评的方式主要按思考题、在卷子里找过程分和改变算分公式这些操作。不过考虑到优秀率实际上“恰好”给满了,所以姑且存疑。
上课:杨老师上课的时候会用自己写的PPT辅以板书,PPT做的很精致,适于课后复习,不过他PPT里确实有的地方比较琐碎一些,再加上有的时候来回翻页,大部分时候记笔记是跟不上的,这边建议上课跟着听,不要记太多东西,留出空白下课补。这学期老师特地在前面加了几章表象理论,其余的应该还是按照grffiths的想法来,可以看看这书,不过griffiths据我同学评价还是基础了一些?此外还讲了传播子、光子自旋、WKB近似。(好像只听懂了最后一个……)
作业:作业出的英文题居多,大概课上每个重要知识点对应一道题这个样子。老师说作业的难度与考试大致相当。实际上这些题的对应的方法内容和考试的也比较像。
复习:2020年开始期末的卷子都变成解答题了好像,另外就是今年的卷子没有完全让你去算波函数的相关东西,出了个算符相关的证明,我觉得不少复习时候重点关注往年卷子的人可能会栽在这上面吧…虽然期末是开卷的但还是建议过一遍笔记或者PPT,至少知道公式在哪。往年卷子可以适当做一做,感觉他笔记还是更重要一些。
考试:有期中。题量都不大,不算很难,但不是很简单那种,有不慎或者不注意的地方就会错不少。复习的时候全面一点为好,期中一个对易子证明,期末一个反对易关系证明,我觉得不少同学这俩都寄了。
总结:这课程还是比较基础而对本菜比较友好的,我想没有基础的同学可以通过本课对量子力学有一个初步而较完整的认识。
最后感谢杨老师在大三上学期的一堆让人很不满意的计算方法、计算物理、数电等“正课”课程中给了我一个真正有大收获的“正课”。
供 君 一 乐
境泽版:
杨老师:我yhx就算从这里跳下去,也不会给你们调一分!
期末之后:艾玛,交了思考题的每人总评+5,真香
日漫版:
杨老师:“人家。。人家才不会给你们调分呢 ̄へ ̄”
我们:“洪东尼?”
杨老师:“就。。就这一次哦”
正经的:
只要做了思考题,虽然说当时要求做的好的才能加分,但是好像最后只要交了的就加分了,而且加的还不少。
超级奶爸
讲课巨大无聊,到后面我完全懒得去上课了,只是去交个作业然后看回放
并且浣熊讲的QMA内容实在太浅完全不够看
但是讲义写的十分充实,推导非常详细(这一点很赞)
作业巨大多(划掉,其实没那么多,并且过分简单),但建议计算量不够的同学认真算一下以免考试出事
想多学一些的同学建议自行阅读sakurai的书或者cohen的补充材料
期末考试注意细节拿高分还是很容易的,顺便,期末考试的时候记得把参考书什么的都带着,今年期末考前十分钟浣熊老师突然说:“因为隔壁班全开卷所以我们班也全开卷吧。”直接把我人给整蒙了(虽然带不带书对考试的影响小于hbar)
现在想来这课上的真没意义,完全是浪费时间
老师教学经验极为丰富,永远能猜到你想问什么,然后给出非常简洁的解答,是目前为止我所遇到的交流最为愉快的老师。基本上随便找一本量子力学书他都读过,见解也很深刻。 期中因为没有写deltaii=3,最后一题少了个负号,被国奖助教狂砍三十分,悲。 期末考出来了很多满分,我却做错了一个题,巨大悲,但是还是被奶到了3.7。 好评,谢捞。
先说说石名俊班和杨老师班的区别:
1.内容上,杨老师授课内容基本上遵循Griffith和曾谨言两本书的脉络,基本上在位置矢量表象下解薛定谔方程;石名俊班分为有限维和无限维(无限维部分是张扬老师授课),有限维部分的一些概念:纯态、混态、Bloch球、直积态等在将来量子光学和量子计算以及AMO实验中会经常用到,但这些内容不多,自己将来要用到的时候去补也可以。
2.把Cohen的量子力学1-3章和角动量部分看了,基本上就可以看大部分后续的书了(量子光学之类的)。我当时看量子光学的时候,参照石名俊的讲义做了些概念上的补充,花的时间也不多。个人认为,石老师讲的东西,作为后续学习的前置知识补充是不错的,但是没必要放到课程上讲,没学过同学难听懂,学过的同学觉得简单。此外,我是那种数学过程只看开头和结尾的人,杨老师的课反而促使我把一些数学过程再认真算了一遍。不同人上课体感差的还挺多的。
3.杨老师的课更适合初学者,举个例子,含时微扰这一块,杨老师按照比较传统的展开方法讲的(大部分教材——曾谨言、格里菲斯、科恩这些教材的讲法),据说石老师班是先转换到相互作用绘景下,把解写成time-ordering的形式,最后取一级近似,给出结果。
给分:不同人体感差别很大。杨老师不调分,严格按照比例(平时2期中2期末6)给。但是如果提交思考题或者小论文可以在总评上直接加1-5分,五分折合成期中考就是25分,如果可以的话,尽量提交点东西。我当时写了篇小论文讨论了点相干态、拉比振荡、场量子化的东西,最后加了5分,总评直接提了一档。
上课:中规中矩,课件非常精美,杨老师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逻辑推导和数学过程,但是对物理图像没那么重视,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对图像的理解。
多补充点额外知识,一般Cohen的书里都能找到相关内容(学QM的时候都是东吃一口西吃一口的)
考试:杨老师的题一般计算量都比较大。参考
原子分子方向的同学还是比较适合上杨老师的课的,杨老师讲的内容和后续AMO的知识衔接得比较紧密,比如Einstein AB系数、偶极跃迁等,散射理论则是共振荧光的前置知识。
杨老师的量子力学讲得比电动力学要差一些,也可能是因为我之前已经自己学过一遍了
期中第一题有点坑,全班就一位同学做出来了,大家分数都不高
不过期末考试肥肠简单,然而我看周围同学好像考的并不是很好?
最后给分也不错,小论文一定要写呀!!调分全看小论文!!
0.2*平时+0.2*期中78+0.6*期末96+小论文加分5 => 总评98
感谢杨老师!
我觉得杨老师人还是很好的,但是他上课没把我讲懂,前半学期让我以为在上数理方程,后半学期的微扰论充斥着繁琐的计算,让人抓不到微扰的主要想法是什么,也没有和微扰的实际应用结合。导致我现在量子理论和没学过差不多,有时间我可能还得回头补补。
2021年秋季学期 老师给分特别好 虽然一开始会说不调分 但是杨老师真的超好说话 每一封邮件都会耐心回复 而且态度很谦虚 上课虽然有点昏睡 但是老师的ppt在整体脉络清晰以后翻阅时 可以学到很多思想与技巧
印象深的优点: 1. 杨老师博闻广识,很多问题问他,他可能会想起来在某一本书某个地方看到过,告诉你在哪里找ref,很多书都没听说过tql 2. 态度严谨认真,尤其是ppt上,遇到一个需要推导或者看起来trivial的东西,他都会停下来认真推导或讨论一番,形容为追问式教学也许不为过把,有些地方很有启发性 3. 讲课说是griffith的脉络,但明显内容丰富很多,所以也不能说完全学不到新的东西,很多扩展是很自然也很有道理的
想起来的一个不足…ppt真的不打算写成书或者比较系统讲义吗?一页一页翻真的很乱…前面提到他喜欢追问一些细节推导,不同内容也不用小节号组织起来,看起来十分松散 嗯,打低一分
最后提一句小论文的重要性,还是尽量写吧,杨老师的调分还是有一定的“原则性”
杨老师的这门量子力学A从各种意义上来讲都是一门中规中矩的好课。杨老师理论功底深厚,普通话比较清晰标准,slides是用TeX写的,内容齐全,适合复习。美中不足的是讲课声音有一点小,听课偶尔会走神。
平时作业量很小,每周三道题的样子,题目都是英文。老师非常鼓励大家来信讨论量子力学问题,分享学习心得。对邮件都会认真回复。从老师的语气中可以看出杨老师是一位非常谦虚、认真的人。
相比隔壁班,杨老师把考试内容和了解内容全部在十二月中旬讲完了,留下的复习时间相当充足。最终给分是严格按照比例的,不过讨论问题或写小论文有加分。总体上还是很推荐选杨老师的课。
上课大致按照Griffiths的Introduction to Quantum Mechanics第二版的顺序讲,但可以不参照这书而看PPT。除了Griffiths的书外,老师会补充些内容但不会要求,如前几次课讲了半天量子论的发展,如黑体辐射,光电效应,旧量子论什么的(原子物理课都讲过了无需重复好不好),然后会简要提光子波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这种理论略罕见),还简要介绍了路径积分。部分内容(WKB近似、绝热近似、Berry相)考试不要求。
上课不紧不慢,私货不算多,在12月中旬就结课了。PPT很喜欢用方正硬笔楷书字体。作业有些题偏死算,但总体来说比较少,每周基本上只布置一次,一次只有几道题。前几周用中文布置,然后都是英文。
(2019秋)考试大题前三题是公共题,由三位老师共同参与命制,杨老师班的试卷小题和第四道公共题(散射)自行命制,四道大题选三道做。
老师说写小论文(单纯给老师看,不像电磁学和光学有答辩)可以加分,结课后有机会和老师邮件讨论论文内容。若不写就完全按照给分标准给分,但事实上我觉得如果这样总评很可能炸,最后总评还算不错,也许还是有调分的(也许只是考得确实比较好)。
量化系数:4+5+4+5+5=23=>10
老师讲课语调没有丝毫变化,所以我基本没听过课= =,选择了自己看老师的ppt,由于ppt写得很清晰,所以也没有遇到过理解上的困难。
但是个人感觉老师的ppt有些地方计算占的篇幅过长,这样虽然不会让同学们在阅读时有技术上的困难,但是容易让没有提前看过量子力学的同学抓不住重点(我的一个室友就是这样,他表示看ppt不能知道课程主线是什么)。我自己对量子力学脉络的掌握也是依靠自学Sakurai的现代量子力学得到的。
杨老师回复邮件十分及时,而且预期诚恳,任何在学习量子力学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请教老师。实际上我还在考试前一晚复习时给老师发手机短信请教问题了2333,杨老师组织了好长的短信回复我,让我非常感动。
其它的一些东西别的同学都讲过了,就不再赘述了。
先说缺陷:讲课巨大昏睡。。。
其余全是赞了。讲义写的很好(能出书),作业用心出了,助教大佬且负责,而且老师还非常恳切地和我们用邮件讨论问题。
以及我期中期末迫真70左右,但是给分给到了4。。。
当然,如果是比较大佬又不怕花时间的人,smj班可以学到更多东西(干巴爹)
时隔几个月评论
依然是10分,但是意识到老师讲的有点少了,全部格里菲斯,感觉真正想好好学的人还是应该smj
讲课和ppt做的真的好,但是架不住我是个垃圾。给分不太好,基本不怎么调。期中20,期末60占比,让我考的还不错的期中直接屁用没有。期末卷子不难但是完全爆炸,史低总评。还是大三的课,重修也没法重修,唉…
来晚了,时隔一年多写杨老师课的评价。老师的PPT尤其好,内容丰富,复习遇到不甚理解的可以去查看。老师给的思考题很有意思,思考一下可以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最后也会有加分。给分比较防水,自认为没怎么学懂,考前突击2天也拿了4.0.
很有个性的一个老师,连着上了他的电动力学和量子力学,如果撇开语气这一点不谈的话,上课十分有趣。ppt全是自己写的,感觉都可以整理成书了,写的炒鸡好,有很多独到之处。下半学期全班到课率很低,结果在期末考试上被老师报复了,计算量简直不要太大。
ppt条理清晰,推导简洁而完整,老师上课做的事情基本上是念一遍(虽然他本人极度不认同这个评价)
他本人念出来非常催眠...
一直在强调上课纪律和到课堂听课,一开始心惊胆战怕点名次次到课,后来实在听课不如看ppt也没去,所幸一个学期没点名。不过这个现象比较反常,往年学长学姐表示有点名,被点到就GG了。
思考题很有意思,老师课后也会和学生频繁邮件交流,探讨问题,非常认真。
考试都不难,最后给分也不差,思考题只要你有过任何一次回答都给你总评+5
最大的优点在于上课“没特点”:教学任务能够按时完成,也没什么太多私货,该讲的也都讲了。十二月中就结课了,看着隔壁“量子玄学班”、“量子信息私货班”以及“量子国学班”还没开始讲微扰论、讲课讲到期末考试前一天的仓促窘迫的状态,有时感觉按时结课也是很重要的啊....
杨老师的课本和作业都是用的格里菲斯的概论,但是上课使用自己制作的讲义,可以在网上下载,无论是讲义还是老师本人的讲解都非常的清晰,听起课来很舒服。老师人非常好,会耐心解答同学与课程有关的任何问题,包括当面解答和线上解答。杨老师出卷子喜欢出概念性的填空题、选择题,占40-50分,部分题目难度(实际上是计算量)甚至比统考的计算题还要大,但是认真完成作业的人也总能考出一个不错的分数,况且完成思考题能够在总评上直接加分。杨老师的课堂是一个值得推荐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