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实验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课程层次:专业基础 | 学分:3.5 |
洪佩琳老师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受到的评价较为分散。部分学生认为课堂内容枯燥、平铺直叙,授课方式类似于中学传统课堂,讲授大量概念且缺乏生动性。然而,也有学生表示课程中的故事和背景介绍引人入胜,尤其是洪老师参与CERNET建设的经验分享。
课程内容偏重概念,需背诵海量知识点,且部分知识点需理解背后的协议和约定。在平时的学习中,有小测帮助复习,但有学生指出小测和期末难度较大,考试需结合理解进行背诵。此外,实验部分受到学生的好评,尽管有些技术细节需要注意但总体有趣且指导详尽。
实验内容包括基础和选做部分,整体有趣且挑战适中。实验报告手写,但不包括无意义的部分。选做部分不接受补交,略显严格。助教反馈较慢,评分标准严格且不透明。
考试题型较多需背诵,小测与期末成绩不公开,仅提供总评分数,部分学生对此不满。给分方面,不同班级间存在分数差异,但洪老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调分调整,最终满意度相对较高。
Overall, 选课需考虑个人学习习惯及对概念课程的接受程度。选择洪老师的课程,更需关注平时的学习节奏和实验环节。
突然想起来评一下出分已经一周多的计网。
这门课可能是到目前为止学过的最偏文科的一门课了。。上课呢,就是无穷无尽的概念讲解,让人昏昏欲睡,只有在讲算法的时候我才有听课的欲望(但信院的计网考试算法也不是重点......)。也不得不感叹,我们每日使用的网络系统的工作真的很复杂,需要如此之多的协议来规范其工作。
在学习过程中,就有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感觉,因为很多东西,课堂上似乎听完就懂了,甚至觉得都不用听也能懂,但到了写作业或者小测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理解根本不到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说虽然很不情愿,但真的很感谢洪老师的两次小测,帮助我们定期复习,到了期末不至于手忙脚乱。否则,就真的是”清水煮青蛙“了,期末复习压力++。
再说说实验。2021秋的实验大换血,把往年前两个实验更新合并成一个,然后新加入了应用层的相关实验。一共五周的实验,虽然遇到过一些困难,但总体上做起来还是很有趣的。本学期洪老师班的实验报告要求手写(据老师说是6系传统......),但不需要写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这些”无意义“的部分,感觉也是不错的。
考试的话。。可以参考薛老师评论区下面的一套2020试卷回忆版,题型是一致的。再放一套2020年补考试卷。考试周复习的时候真的是头晕眼花,概念巨多,需要结合理解进行背诵。到了这时候我开始后悔这学期没有每堂课认真听课,虽然课堂真的很枯燥,但如果每堂课跟上老师的节奏,通过老师的讲解,当堂理解这些概念,复习的时候背起来会轻松很多。哦对了,考试写简答题问答题的时候我突然有种梦回高中做高中语文阅读题的感觉。。就很神奇。
另外奉上自己复习时写的亿点点总结:计算机网络.pdf,希望后来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吧(糟粕可能有点多)。
最后说说给分。这个是真的未知,因为小测、期末的卷面分全都不知道,就只知道最后的总评。不过据说今年我们6系班平均分70,隔壁23系班平均分50,相当离谱。但总感觉老师还是调分了,感谢老师让我在这么卷的班也能拿到很理想的分数。
这门课不难:这是去年做的一个复习资料,但是只到5.4, 后面太忙了就没做了,主要都是参考洪老师上课的ppt, 我记得期中有个小测,应该差不多就是到第五章这个位置。
不知道这门课的实验有没有换过,我当时写的是信息网络实验室 / computer-network-experiment · GitLab这个实验。如果想做exp3的gbn实验的话需要注意一下, 代码里有个函数如下:
int deliver_file(char *send_file_name, int sockfd){
...
while (1) {
...
udt_send(sockfd, ptr_pkt->rdt_pkt, ptr_pkt->pkt_len, 0);
ptr_pkt->state = RDT_PKT_ST_SENT;
...
}
...
}
源代码这样写其实有bug。如果udt_send()发送完后还没设置ptr_pkt->state = RDT_PKT_ST_SENT,就切换到receive_acks线程,且一直没有回来,等到接收这个包的时候ptr_pkt->state是错误的。正确做法应该要将上面两行代码交换位置。
虽然考炸了,但还是很推荐洪老师的课,老师讲的挺好的,教材书也很给力,平时有两次小测。
实验有四次,实验主页有详细的讲解资料和视频,超级赞,减轻了不少负担,报告1,2是手写,但是只有思考题,工作量极小,3需要录一个验证结果的视频,4因为需要实验截图所以交电子版。
考完试实在是不能相信自己的感觉,感觉考的还行实际一塌糊涂,想来还是没有复习到位。
洪老师讲课挺有意思的,我津津有味地听故事听完了。洪老师参与过当年教育网的早期建设,所以当时的故事那是信手拈来,能从中了解到 CERNET 一步步建设起来的过程,interesting。
复习就看楼上老哥的提纲就行,挺完整的。教材买不买无所谓,洪老师的开卷小测打印 PPT 就足够了。这本教材给自学者当故事书看还是可以的,段子比较多、比较轻松愉快,但作为忙得团团转的速成选手就不太合适了,信息密度有点低。直接看 PPT 就挺好,包括其实推荐选了其他老师的同学也参考洪老师的 PPT,做的挺清晰的,动画的使用也非常克制(你知道我在暗示谁哈 (bs ),对于打印 / PDF 党非常友好。
考试这次说考一下实验部分,结果考了个 Lab 1 用的软件的名字,有点难绷——那个模拟组网的软件用一次就没用了,天记得是啥名儿,只能理解成这道题是为了防 AK(All Killed)的了。
楼下有同学说助教和实验的问题——我倒是没特别的感觉,可能也是习惯了助教回消息比较慢吧,我一般也就留个言随缘等回复了。这个班的实验不接受补交应该是防一手《人 脉》,所以要不就提前《人 脉》,要不就放了——我当时太忙了、有几个选做就没做,好像也没怎么影响我最后的分,随缘吧。
Oh,不过我们这次的班和 6 系分到一起了。其他学院早课都是在玩手机的,这里早课是一片立着 PPT 的 iPad,有一、、哈人(光速逃
要背的东西一堆,很多东西也不能用讲道理解决,只是一种约定。就这门课而言就本身就很不讨喜。。
洪老师的课堂是那种最传统的,类似于中学的课堂,会劝阻玩手机(这点好评),但是讲课很不生动,平铺直叙,作业、小测、实验,综合起来算平时分,小测根据打听比别的班都难,而且不管是小测还是期末都不能查卷。试问如果只知道总分一个数字的话对我们的提升有什么用呢。。单纯听课理解还不够,考试就是海量知识点+细致入微,基本不可能理解完全(防火墙分为哪几类,IPsec的功能,第一次实验用的软件的名字。。。)
这门课最有用的部分应该是实验,有细致的讲解指导,分为基础部分和选作部分,拿分数应该也不难。
助教减分。回答问题的延时巨大。。有时候一个一句话能解决的问题早上八九点问了,中下午才回复,给实验分也是吹毛求疵+不公开透明。选作部分不接受补交也够离谱,我想提升水平才做选作,多思考一下你还不鼓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