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基础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研究生课程 | 开课单位:天文学系 |
课程层次:本研贯通 | 学分:4.0 |
《星系天文学》课程的期末考试闭卷,主要包括名词解释、简答和计算题,难度相对较低,但需要对基本概念和公式有较好的掌握。点名随机进行,以复习上节课的重点内容。总体上,给分相当仁慈,许多同学表示给分很好,优秀率高达近60%。
作业任务量适中,每章结束后布置五六道题目,主要为概念性问题和公式套用。期末有一个文献阅读报告,需要同学们分组在老师提供的文献列表中选取一篇,然后进行PPT汇报。虽然任务不轻松,但有助于巩固和理解知识点。助教角色重要,积极帮助同学整理作业笔记并进行复习答疑。
孔旭老师讲课细致缓慢,容易理解,但经常拖堂;张红欣老师授课较快,虽然内容清晰,但有时吐字不清。总体来看,两位老师各有优缺点,互为补充。上课前都会随机点名提问,帮助同学复习知识点。虽然课堂内容丰富,部分学生反映趣味性不足,但总体受到好评。
课程内容异常丰富,涵盖从恒星到宇宙学的多个方面,包括星系的基本性质、观测参数、形成演化等知识,形成了一个全面的天文学基础。教材为《宇宙中的星系(Galaxies in the Universe)》,与课程内容契合,但部分同学反映教材中的习题有计算误差。除教材外,课程PPT内容丰富,是复习的主要资料。
许多学生认为该课程内容繁多,背诵量大,但对于想从事星系领域科研的同学非常有用。上课时可能一时难以完全理解,但随着后续课程的相互联系,理解会逐步加深。有同学建议,复习时的重要方法是多看PPT和往年考试题,并多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不少同学分享了自制的复习笔记,认为对考试有很大帮助。
《星系天文学》是一门知识密集、内容丰富的课程,对于打算深入研究天文学领域的学生而言非常有价值,但也需要较大的投入和认真的学习。虽然部分同学觉得课堂讲解过于密集甚至乏味,但从课程设置和整体教学效果来看,这门课无疑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天文学基础。
本课程知识异常丰富,用低情商的话说,是要背的东西很多。两位老师也会在上课时随机点名提问(梦回高中历史课堂了属于是)。但是,这种背诵远不及实测痛苦,因为授课内容涵盖了恒星到宇宙学,实是天文系的百科全书课,背完收获满满。
孔旭老师讲课慢而细致,故而总是拖堂;张红欣老师讲课快,但吐字有些不清晰。最后考试有60分左右的背书题,我至少有十几分完全回忆不起来,好在给分很好,优秀率近60%,不过大四及研究生要绩点何用?(大三选课狂喜)
最后,分享下当时的笔记吧。
个人不是很喜欢这门课,原因以后有空再说。
原因是这门课感觉像是生物课,有很多细节知识点,但并没有用故事串起来。当然这不算是什么问题,因为我们确实没有一个很好的故事去解释一切。大尺度结构课的观测事实部分讲的东西完全被星系天文学覆盖,但是对于每个提到的事实,都尽量去理解“为什么”,所以对我来说更容易听进去。
课本是《宇宙中的星系(Galaxies in the Universe)》,可以在系办公室借复印版,电子版也可以轻易在zlib之类的网站找到。
考试有名词解释、简答和计算,其实都很容易,前两者考的都是常识、概念而非细节。计算稍微麻烦一点,因为需要用Tully-Fisher关系,而且卷子上没给系数,还是闭卷。
来评课是因为我发现课本居然是有中文版的,宇宙中的星系 (豆瓣) (douban.com),但妮可图书馆没买,我也没找到电子版。
PPT的容量比课本大不少。课本的质量感觉不是很好,尤其是习题,经常凑不出数,有原子物理作业的那种感觉。
报告环节比较坐牢。讲得能听明白的报告不多。希望同学们不要再把一堆自己不清楚的字堆在PPT上了,看又看不完,看完了也不知道什么意思。
upupdate:星系这门课内容巨多巨丰富,一次性听懂是不太现实的。不少概念可以听个印象,后面其他课程中还会反复接触到这些概念,那时候就会加深理解了。另外,不懂的地方可以下课多问问老师。受限于课时,有些内容确实过得比较快,课上不一定讲的非常清晰。
update:学到的各种概念和缩写,对看论文很有帮助(✓)
没给满分的原因是上课的时候不是特别有趣。但这门课真的很有用,可能对大部分人来说,是最有用的一门天文本科课程。
学不动了,来写写评课。
2023秋的星系天文学仍然是孔老师和张老师各上一半。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前半学期是张老师,后半学期是孔老师。因为孔老师学期初忙着WFST的各种事情。
每节课开头会点几个同学回答一下问题,带大家复习一下上节课的重点内容(约15-20分钟)。点名目测是随机的,有些同学到现在为止被点了四五次,有些同学没被点到过。
张老师讲的比较快,孔老师讲的比较慢,但总的来说都比较清晰。据说今年删掉了一些内容,因为往年同学反映这门课的容量太大了。
课程的整体结构和教材类似,比较散,个人不是特别喜欢(但可能和星系天文这个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关,或者和导论性质的课有关)。总的来说感觉教材一般般。有中文版,可以找到电子书,但翻译质量不太好。上课ppt的内容很丰富,感觉主要看课件就可以了。复习的时候倒是感觉整门课稍微串起来了,还是不错的。
作业从教材里出的,每一章五六题,挺少的。大多是套公式,有少数比较有意思的题。
update:复习考试建议过一遍ppt,往年题(能找到一些上古卷子,相似度很高),以及作业题。
给分挺不错的,虽然卡绩但还是感谢老师。
放个教材中文版,翻译质量感觉不太好,可以凑合着看:宇宙中的星系.pdf
内容相当丰富,以至于最后还是有一些没背下来。是能对星系有非常全面了解的一门课,孔老师上课也很清晰,唯一可惜的就是这门课内容太多了,80学时最后考试背的东西确实几乎全是概念。
顺便,放个笔记:
星系天文学笔记(知识点总结) - 洛砜sulfone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609784708
后记:出分了,感谢老师超大力捞
如果想试一试星系方面的科研,这门课可能是必须要认真上的(或者自学)。首先,这门课概览式的介绍了各种星系的基本性质和观测参数,其中很多东西在各种论文中都不会专门解释。倘若不知道这些,看论文既可能被一个小符号卡住,也可能在看到一个星系的各种参数时无法有数量级上的横向比较。其次,这门课粗略给出了星系形成演化的图景,如果没有这个图景,在工作中会冒出很多奇怪的问题。
对这门课的期待大概可以到基本了解星系学的框架,掌握基本的星系性质和参数,以及对当代星系形成演化的观测和理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不能期待这门课可以详细讲解星系形成演化模型(所以故事性不好),更不能期待它能详细讲一个很小的领域。当然,对于一门4学分的课来说,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星系本身就是很复杂的,所以这门课像集邮是可以理解的。我的个人感觉是在每一个知识模块画简单的草图,把各种性质和机制像批注一样注释上去可能比较有利于记忆(虽然最后我懒了没有做);同时对于数据性的图(散点图、光谱之类),要想一想它背后的物理含义(光谱上每一个鼓包都是重要的)。
一些小tips:(1) 课本的宇宙学写得很可怕,建议换一本书看,譬如《Modern Cosmology》;(2) 期末论文报告不一定要看完整篇综述,可以挑感兴趣的部分再用其他论文补充;(3) 考试和往年题重合度高,可以拟合。
物理课不下4.3计划。卷面97/105,报告分28.5/30,复习时间5天。
对datamining来的往年题和老师给的样卷按自己的理解整理了一下星系复习.docx
报告的话,蚌埠住啦,三人小组合作,一篇综述要在12分钟报告里面讲清楚实在是太难了,还需要提问其他小组两次,听得晕乎乎了。(报告尽量文字简洁一点8,文献要看仔细,回答提问清楚估计也算分)
教材的题目里面很多算不对数字的,难绷。
助教很耐心,整理作业笔记讲每次作业,最后还有期末复习笔记+期末答疑。
期末计算题超级划水,简答题要在理解PPT的基础上回答,那多看PPT8。
大三可以选来刷寄,估计有大四划水的学长学姐垫着。
一种行之有效的复习方式:和小伙伴拿PPT或者笔记互相提问,在玩耍的同时记住考点。(摸鱼鱼!)
大三提前修课,感觉还不错
助教和老师都很nice
作业有时候估算天文数字可能会有点搞心态
最后考试名词解释、问答题、计算题都挺简单的
把基本概念背一遍有印象,理解天文现象的原因就可以学得不错
这门课内容太丰富了,可是真的背不下来orz
-----分割线-----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课程内容
前几周会介绍很多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例如秒差距、星等系统、星系分类等。随后便会进入到星系相关的讨论中,包括椭圆星系、漩涡星系的各种观测特征等内容。最后还会涉及到部分宇宙学的知识,宇宙学参数、光度距离以及共动体积这样的。因为本人上课时日常神情恍惚,所以就只能提供这么多情报了。
前半学期为孔老师讲授,孔老师讲的非常仔细,进度也会相应地比较缓和;后半学期为张老师讲授,张老师则会讲的比较快,初期可能会不太适应,后期……由于本人长期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也不好评价233333
作业相关
作业大概是从第五、六周才开始布置的,每一章讲完才会布置一次。从总量和难度上来看,都是比较合适的,稍微抽出时间翻书做一做就能完成,还能同时学会不少在上课的时候因为发呆而没有听到的内容。
考核
除了期末考试之外,有一个期末的文献阅读报告。每三位同学分为一组,然后在老师给出的文献列表中选出一篇分工进行阅读,然后在临近期末的时候以ppt的形式,做一个阅读报告。平时慢慢看会毫无压力,不过绝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在最后两周的时候集中看,一般一两天的时间就可以搞定。
期末考试闭卷,所以需要提前背各种概念、公式。整体难度较低,名词解释背了概念、计算题背了公式,就基本上一定会做。最后给分也非常好,据说不到95分的话,就基本申请不上助教=_=
快选课了来评个课,星系是我本科前三年上过最有用的课。上课知识点非常密集,如果像我一样选课前天文基础薄弱的话有些的地方可能会一时难以理解,要多思考,多与老师同学们交流,学过的知识点要多回顾,一是两位老师上课前都会提问,二是有些知识点有联系或重复,三是期末闭卷考。虽然作业不多,课程报告任务也不会太重(有偷懒大法),但整个课程认真学下来还是会有点费力,不过一定会收获满满,我学完一学期了有时看文献或学其他专业课的时候还是会时不时翻开之前的笔记或课件复习一下相关内容。
很多方面其他人都说过了,我来评价一下Galaxies in the Universe这本教材吧,我除了个别老师完全没讲的小节之外全看完了,章节顺序和PPT一样,基本可以完全覆盖老师讲的内容,有些地方教材更细致一些,但由于复习的时候没看教材所以具体内容我也忘了。教材前七章还是值得一看的,很多推导和描述都很好理解,和PPT内容契合得也很好,课前看书预习一下有助于听讲。个人认为第八章LSS和第九章AGN就写得一般了,要在短短的一章内讲清楚宇宙学或AGN的内容实在有些困难,尤其是宇宙学的各种推导,老师上课时也不会细讲,这也是我当时学的时候感觉最难理解的部分,建议自己看Modern Cosmology(方老师物理宇宙学教材)或者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Astrophysics(刘老师天概教材)的宇宙学部分推一下,之后上宇宙学或LSS的课程应该会细讲,王老师的LSS课程听说和耶鲁大学van den Bosch教授的Theory of Galaxy Formation – Yale Graduate Course ASTR 610比较像,我这学期自学了一遍感觉讲得确实不错,但暗晕模型和统计等很多地方太数学了我没理解清楚。最后一章AGN感觉就是知识点的罗列,我也没系统地学过所以就不多评价了。
最后分享一下期末复习时整理的笔记吧,基本就是PPT知识点的总结,后来我补充了一些简单的推导,八九章摆烂了随便写的:Galactic Astronomy note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