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实践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数学科学学院 |
课程层次:专业核心 | 学分:4.0 |
前一学期就是听讲座,我大体上只听过一两次(私以为听了也没啥用),每次课都在后排写作业或者敲代码,唯一的时间浪费仅仅在从寝室到五/二教上。这样不知不觉一学期就过去了。
后一学期是轮流做报告,总共做2次报告。本人一如既往后排摸鱼没听过一次,不过还是基本每次课都到课了(后期来人寥寥无几,每次也就5个人多一点?我还是尽可能装作很上心的样子保证到课率)
本人最后提交的报告毫无技术含量,把6篇论文做了个极简短总结不到8页,之后10页就全是对着实验结果找规律了,之后把实验图全附上去凑页数,没有涉及任何数学…但是最后给分还尚可,因而个人猜想到课情况还有点作用(事实上老师后期根本没点过名,所以纯属猜想,不过我觉得那时候已经人少到不用点名了…)
个人认为这门课除了最后交报告让我知道索引的一些规范外对我毫无帮助……不仅对学生是时间浪费,对老师亦然。大家彼此都不怎么听报告的,为了让提问环节能进行下去,每次都是韦老师煞费苦心找几个问题打破提问环节的僵局…如果从学到的内容来看,这门课建议取消,何必难为老师和学生呢?
但如果像本人一样没抱太高期待,选就是水学分的,那这门课任务量极小(我感觉小于一般通识课),真可谓不二之选。
按照满分10分
80%以上看录像,比较无聊:-1
课调到周五晚上且点了3次名:-2
目前来看,这门课也只是为了开课而开课的。看看下学期是个什么形式再来补评。
附:
第一节课wy画大饼
H课的成绩会乘一个系数,可能是1.1,目前还在讨论。
但结果来看,八字还没那一撇呢。
秋季看录像+少数几个线下报告,最大的乐趣是
这个东西再随机矩阵 / 代数几何里有什么应用?
看录像也没法提问,大家都在底下各干各的。后来一部分人索性不来了。
有些报告确实有些吸引力,但方向太多了,大部分同学只对那么几个方向有深入了解,所以更多时候也就是看个热闹。
寒假过年前会要求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可以直接搬大研大创。
要求写一个 sketch 发过去,大致就是一个开题报告,还要写明参考文献。
春季学期就是学生上去轮流讲自己的方向。大概会把方向接近的凑在一起,每人 20 分钟上下。
每人每学期讲两次,后一次可以自己选时间。wy 大概是听劝了,把一部分课移到了周三的 8 9 节。不过最后几次课来听的人寥寥无几,wy 也没太追究。
最后有一个结题报告,给的时间很宽松,一拖再拖到了 7.24(当然坏处就是开学前出不来分了)。群里似乎对报告的格式要求比较严格,比如公式末尾不能漏标点之类的。不知道卡得严不严。
总之是一门事儿少,但也没啥意思的课。另外,虽然系统上显示 sm,但他只出现在荧幕上(快乐-1)。
大二同学和非华班同学也可以选,后者算在自由选修里(不算19.5)。
出分再更新。
一觉醒来出分了,根据身边统计学,给得相当不错,达到了 (H) 课应有的水准。
本人为数院21级华罗庚英才班学生,于23年秋季至24年春季修读了本课程。
本课程的授课形式为:秋季学期以放往年报告的录像为主,在秋季学期特邀了几位专家来做线下报告(本人有几次课请假了,印象里面现场听的报告有清华大学李思教授做的几何与物理方向的报告,还特邀了一位做统计学方向的教授(不过忘记是哪位教授了)和一位科大讯飞的专家来做报告,还有一次邀请了北京大学的楚建春教授来做和黎曼几何有关的报告)。在秋季学期末会确定选题,春季学期主要就是同学自己上台做和自己的选题有关的报告。每人做两次报告以及需要在学期末提交一份课程大报告。
个人觉得,这门课最大的意义,一是锻炼自己研究以及上台作报告的能力。本人在春季学期第一次上台作报告时,由于此前没有做过类似的报告,一上台就被某种压力所击垮,并且由于自身水平原因以及准备不足,导致第一次作报告质量极差,连自己原本想的很清楚的地方都讲的磕磕绊绊。这也让我意识到,作为一个报告人来说,仅仅是大致了解自己的报告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对报告有着宏观的把握以及深刻的思考,才能在作报告的时候稍微从容一点。所以本人在准备第二次报告时用了较长的时间(甚至牺牲了第二天最优化算法考试的预习时间(bushi))并仔细揣摩了定理证明过程背后的动机,在第二次报告时就表现的比较满意了。同时这门课还会培养学术规范性,无论是上台报告还是大报告都对规范性有一定的要求。
还有一点,这门课可以让我们了解同级人中的大佬现在在做哪些方向,了解现在的热点问题。我自己就对几个大佬做的报告内容有着比较深刻的印象,比如说有大佬做的关于双层优化的内容,或者关于随机矩阵、低维流形、Ricci flow等内容。当然我自己是几乎处处听不懂的,不过可以现场感受大佬的思考方式以及对学术的热情,本身就是这门课的意义之一。
从功利角度(水学分角度)来看这门课还是不错的,其的任务量只有一篇报告论文以及两次上台报告,对于一门横贯一学年的4学分课程来说这门课任务量已经不算多了。并且从我个人的情况看这门课给分还是比较好的。韦勇老师也是一个非常好、非常负责任的老师,他能够充分体谅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做到为学生考虑。
不过这门课还是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说在课程设计上没有很好的兼顾每一个方向的同学,比方说在秋季学期很多次微分流形和黎曼几何的内容,对于我这种拓扑学的很差的人来说就如同坐牢一般,感觉甚至连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的目的都没有达到,因为一上来就听不懂了,只能在后面默默摸鱼。
总体来说,这门课不失为一门(拿学分)的好课。
教师主页: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