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基础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研究生课程 | 开课单位:光学与光学工程系 |
课程层次:本研贯通 | 学分:4.0 |
《高等量子力学》课程由四位老师共同执教,分别是易为、高阳、郑炜和罗希望。课程涉及量子力学基本框架、二能级体系、散射理论、二次量子化、路径积分等内容,但由于四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导致课程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受到一定影响。易为老师的教学受到好评,其板书清晰,讲解细致,对基本概念与理论进行深入剖析。但高阳老师的板书与课程表达方式被部分学生批评为“讲得一团浆糊”,板书凌乱,不易理解。郑炜及罗希望老师的部分课程内容新颖,但部分知识点较难,需要课后进一步消化吸收。
课程作业包括手算题与编程题,难度较大且与课堂内容联系不密切。部分学生反映作业涉及未曾讲解的凝聚态物理知识,耗时颇多。期中考试涉及易为与高阳老师的内容,难度较大且计算量繁重;期末考试则相对简单,涵盖郑炜与罗希望老师的部分。
虽然课程评分较好,但多数反馈认为课程内容偏凝聚态物理且难度较大,对非凝聚态专业的学生并不友好。如选修此课,建议具有一定的凝聚态背景知识,并做好充分的时间与精力准备。对本科生而言,此课程挑战较大,建议选择更稳定的课程设置。总体而言,这门课目前尚有很多有待改进之处,特别是在教学连贯性和作业设置方面。
到学期中了,期中之前由易为老师和高阳两位老师讲课。
两位老师上课都是纯板书。易为带了近十年量子力学B,板书很有功底。字迹清楚,所讲内容也会划分章节,写明标题。讲了量子力学基本框架、二能级体系的量子力学(就是C2空间)以及散射理论。
建议高阳不要再来上课误人子弟了。板书字迹乱成一团,下标从来看不清楚。讲的内容是一团浆糊,没有章节没有标题,从来都不知道他讲到哪了,在推什么、证什么。很多时候他连公式都不愿意书写完整,在黑板上留下一串箭头让同学们猜他写的是什么。课下不好好备课,上课时写的公式符号体系混乱让同学们不知道用的什么符号,甚至推导的公式都不愿意写清楚。我就想问高阳,既然你这么不情愿讲课,为什么还要来折磨我们?
很烦躁四位老师里有高阳这么一个混混拉低这门课的总体评分。总算记起来了,去年上张志勇计算物理的时候每节课都看见后面有个光头在旁听,现在认得脸了原来那光头就是高阳。在讲课讲的一坨屎方面高阳跟张志勇可谓一脉相承。
这门课教务处就不该让四个老师一起上,又不是做讲座,课程的连续性和逻辑性一点没有,其他等期末考完再吐槽。
强烈建议教务处把这门课改名叫凝聚态中的量子力学,不要挂羊头卖狗肉在选课时误导人。
期中:易为老师的部分不完全会,高阳老师的部分完全不会。🤣
给分尚无定论,所以先给个平均评价……
12.12
人麻了,劳烦在课程简介里说清楚:选本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凝聚态基础捏,如果是凝聚态专业的来选或许会很有收获吧,而我只是一个只会量子力学的彩笔本科生……
自从高阳来了之后作业就没有一次是满分的了,其中绝大部分是因为遇到了课上从未提到的凝聚态里的一些model。本来作业的得分是无需在意的,但作业占总评三成,在期中考已经寄了的情况下,像这样每次作业都少个两三分是很令我绝望的事情。
但还是想硬着头皮把这门课学完吧:因为都15周了,退了实在可惜;而且听郑炜老师和罗希望老师的课还是很有收获的,期末考也只考这两部分。
唉😮💨,入学以来学得最难受的一门课,我对这门课有太多想说的话了,考完期末再来……到时候说不定言辞会比较激烈……
作业又被扣了不少分捏,下周一就考试了,还有很多东西没看,好绝望。回看了第一堂课,为什么当初没听易为老师的建议把这课退了?唉,如果能重回到开学,我肯定换到普通班去……
1.13
其实距离出分已经过了两天了,我个人觉得这门课还是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同时我还是打算用正常的情绪写完这个评课。
Part 1:由易为老师主讲,在我看来也是这门课唯一阳间的部分,先讲了密度矩阵,量子纠缠,这些内容本身也不难,再加上自己之前在量A学过,所以这部分很简单;随后是二能级系统,初见不知道是啥,但听了才知道其实就是用单位阵+Pauli自旋矩阵线性组合表示任意2维厄密阵,也简单;其次是开放量子系统和主方程,定态散射(这部分主要是作业有些难算),完全没学过,但易为老师讲得很清楚了,课后花一些时间复习,作业难度适中。如果单看这个部分,这门课完全可以算是门好课。
1.17
Part 2: 由高阳老师主讲。就讲二次量子化。讲课方面,我听了两节课就不听了所以不评价。我回头翻了下书,其实讲得东西都是些二次量子化挺基础的知识,正常的高量教材都有(除了紧束缚近似那一段),而且还有回放,所以无所谓了。但是我真不能接受他布置的作业,我认为作业和他课上讲的东西没有任何关系(特别是Haldane model),两次作业都需要写代码,耗费大把时间去调研一些自己完全没学过的东西。说句难听的,还好他只待了两周,但凡他和其他老师一样上一个月,我包撑不住的,直接期中前就退课了。
Part 3 :由郑炜老师主讲,讲路径积分,变分法和有效理论。郑老师人很好,上课时会不时停下来问大家有没有问题,板书也清楚,课后也会发讲义,所以11月份我的听课体验挺不错的,但由于知识本身难度挺高,导致我好几次课都需要看回放消化一下。作业,量很少,只有三道题,但是我被安德森模型干碎了,我认为那道题和高阳的作业比的唯一优势就是不用写代码。
Part 4 :由罗希望老师主讲。第一周讲量子力学中的规范,朗道能级和整数量子霍尔效应。之后基本就是在讲拓扑绝缘体(SSH Model,QWZ model)了。讲课方面,老师上课比较平铺直叙,几乎不留反应时间,课堂知识密度挺高的,稍微一走神就跟不上了。知识本身虽然对我而言很新,但是总体难度并没有郑老师部分高,所以这部分我基本可以做到在全程不走神的情况下勉强跟上。作业,和易为老师部分的风格类似,和课上讲的东西高度相关,有一定难度。
考试: 有期中,期末,期末不会再考期中前的东西。
期中:易老师部分65分,高老师部分35分。前三题是分别是自旋½的相关计算,s波散射,主方程;如果听过易为老师的课的话理论上应该都能做,但是计算量真的,真的太大了。(而且我真没想到会不给主方程让我现推)第四题一个是求二次量子化的哈密顿量的能谱,我当时不会做,第五题,我看都没看,根本不知道是啥。🤣
期末:郑老师部分50分,罗老师部分50分。总体难度小于期中。
给分:非常好,估计是因为班上本科生太少了,所以不限优秀率,单看卷面成绩我不可能有这分数,应该是大捞特捞了。
这门课在课程内容上很有调整空间,量子力学中还是有很多值得深挖的话题,想开个强度高的班可以,但是完全没必要通过把内容往凝聚态那边拓展来实现,这一做法只有当班上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凝聚态方向时才算合理。其次是作业选题,总得让认真听课并熟练掌握课堂内容的同学对于大部分题有思路吧。我觉得易老师和罗老师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对后人的忠告:我的建议是,只要是本科生,都别来。因为作业有严格的 ddl 且难度大且批改极其严格,课堂密度高,通常需要看回放消化,学这门课的过程是很坐牢的;其次考试闭卷且计算量大,有可能需要记忆一些东西(比如期中考的主方程)。对于那些真心想学明白高量的人,这个班虽说较普通班难,但这个难是指课程知识量上的多,对同一个问题,这个班并不能讲得比普通的高量更深入。而且按易老师的说法,这门课是今年第一次开,老师们时间有限所以多个老师同时备课,讲课,明年不知道会不会做什么调整,所以还是等这门课的设置稳定下来并有比较好的评价后再考虑选它吧。
本科修过高量,但因为某个**计划被迫研究生再学一遍。
我愿将这门课称为凝聚态中的高量。作为一个量信实验人,我基本属于 上课听不懂,作业全靠抄,考前刷网课,考试默公式 的状态。
易为老师讲课还比较对我胃口,后面几位就一言难尽了。老师基本上默认你已经掌握了一些凝聚态物理的知识,许多内容都是不加说明的展开。作业有手算题也有编程题,一道题耗一上午是常有的事,而且难度较大,扣分也较严,想摸鱼水学分的可以绕道了。不建议非凝聚态专业的同学修读,如果一定要修读,建议做好花大把时间却学不到东西的准备。
出分了,在期中写出一道题期末一道题都没写出来的情况下拿了总评90。。。不好意思老师们,之前是我太大声了
啊啊啊啊啊啊,都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全都看得半懂不懂地,尤其是最后一节的什么拓扑什么陈数,前面完全没听懂的二次量子化部分,后面几节还经常用到,我就是一大四老年人,还不是凝聚态专业的,为什么要这么折磨我啊啊啊啊啊啊啊,下周一就要考试,我拿头应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