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物理学院 |
课程层次:通修 | 学分:4.0 |
杨思奇老师教学风格独特,擅长从物理的本质和理论体系出发讲解,深入浅出。不拘泥于课本,补充超纲内容如拉格朗日量、群论等,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刘明辉老师授课相对常规,讲解清晰,适合基础稍弱的学生。
杨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体系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课程设置独特,涉及粒子物理等前沿课题,超纲但令人受益匪浅。刘老师负责振动、波和相对论部分,内容紧凑且易于理解。
作业数量中等,基本能在一晚上完成。杨老师的课程有三次大作业,其中一次是重量级的粒子物理过程,需要编程和数据处理,挑战较大,但也有助于实践能力的提升。刘老师布置的作业典型且适量,认真完成即可。
期中考试难度较大,出现普遍性的成绩偏低情况。杨老师取消期中考试在总评中的占比,增加大作业比重,使得期末评分较为公平。总体来说,只要认真学习,给分“真的没话可说”,优秀率高,无人挂科。
学生对杨思奇老师的课程评价非常高,认为“是一门很不一样的物理课”,内容充实,有助于理解物理本质。但也有同学认为内容超纲,对于基础弱的新生压力较大。刘明辉老师授课风格稳健,广受欢迎,适合大部分学生。
对于有意深入了解物理学理论体系和喜欢挑战的同学,杨思奇老师的课程非常推荐。对于基础稍弱或需要稳扎稳打的同学,刘明辉老师的课是不错的选择。总之,“好好学这门课是需要投入些时间精力的”,请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老师。
杨老师上课超级好,也会补充一些额外的东西,如果想学真正的物理,想学真正的科学,杨老师的课绝对不可以错过。还会和学生说一些其他的(水群),一门课就可以学好多东西,给分方面真的没话可说,期中大家分数低,也是拼命奶。他的课虽然可能没机会上了(培养计划上大概率不重叠),但是有机会也会去旁听。
刘老师上课(这学期他负责振动,波和相对论),讲得很好,虽然那时候我有点摆了,作业不是很多,一晚上就能完成。真的是真正的物理课。
(另附杨老师水群珍贵截图一张)
大家发了那么多好评,我也来发一个,顺便给新生提个醒。以下内容主要是对于杨老师的评价。对于刘老师的评价,大家已经说的已经很多了,我是想不到还能说点什么别的。当然话说在前边,我是重修的大二人,因此视角可能跟新生不太一样吧。
如他人所说,这节课是一门很不一样的物理课。当别的老师在对着书本讲的时候,老师在给我们讲体系。杨老师上来带我们探究的问题是“物理是怎么来的”。他在在以一个物理工作者而不是老师的角度给我们讲物理,讲理论,讲体系,讲思想,他想让我们明白这个问题,而不是去只去做题。除了他,我不觉得哪个老师会在力A课上讲拉格朗日量,研究这个那个粒子怎么作用,在期中考塞进一道群论小题。这些内容超纲吗?他们确实不在力A课本里。但杨老师的想法是,它们只是目前的课本中没有,只要我们仍然沿着这条路走,早晚会遇见。而且对于力A课程的讲授来说,加一些这些“超纲”内容是有益的。更何况,这些内容对于认真学习的同学来说并不很难。比如前面说的那个期中的群论小题,据说得分率相当不错。
但是这样的上课方式也有“代价”。前半学期杨老师把非常多的时间放在了以上这些内容上,结果就是普遍性的解题能力不足,我认为这是期中成绩大爆炸的主要原因。如果我当时,遇上了这样的课,上课完全是听天书,做题完全不会,想必是很大的打击。我是高考弱省出来的纯高考生,当时大一进来,力学课是真的什么都不会。上来讲运动学,就叫我们解什么微分方程,我是一窍不通。结果期中一张平均近80的卷子,我考了十几分,还主要是靠放水判卷,我本来自己估计只有个位数。最后期末也是被捞一手,总评61惊险没挂科。所以我对老师的课程内容有一种隐约的恐惧感,这不是因为今天的我不会,而是我总会代入当时的我,然后把他想象成某个新生,是那个新生在面对这么多东西的时候会手足无措。
至于那个大作业更是重量级,老师直接把一个粒子物理过程扔给了我们,让我们去给探测器定标。刚入门当然什么都不会,然后老师再给我们专门讲,专门指导,到最后基本是把我们拉进了门。这个过程。怎么说呢,我觉得我自己从最开始的茫然,到最后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胡思乱想下,得到一个还挺好看的结果(我们交完报告之后老师给我们发了份参考,然后我的做法跟参考完全不一样hhh),这个过程中真正体会到自己在课上学到的知识,在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中确实发挥了作用,而不是单单拿去考试,此外的一些关于写报告的指导,虚拟机的使用等等知识也都有教。确实感觉自己学到了东西。
但是这个过程,对于一个大一的本科生来说可能就有点超纲了。首先,它必不可少的要用到编程处理数据。虽然那个小程序挺短的,后边操作用软件就能行,对于刚接触编程的大一同学来说,应该有一些难度。处理数据的软件也可能不会用(这个其实很简单,在此只需要最基本的功能,而且早晚要学,反正大雾肯定要用到)。另外处理数据的时候,要用到一点概统的理论,这东西大一新生应该不会。不过杨老师很鼓励大家提问交流,基本有问必答,在群里多次明确说,如果有什么专业知识不会(除了思路以外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问他,老师会解答的,事实上也是这样。在学习之外,老师在群里也是高强度水群,基本上和学校有关的东西都知道一些。我是秋季学期选的课,因为自己事情比较多(懒),一直拖到半年之后的现在才来写评论。上课上完之后群也没有解散,大家还会时不时有人水群。在选专业的时候,大家还在群里讨论过一波。杨老师和刘老师都是做粒子物理的,我本来对粒子物理没什么兴趣,但是上完课之后,居然产生了兴趣。
总而言之,现在的我,对于这门课的感受很奇妙。一方面是攻坚克难的小成功带来的满足,另一方面是设身处地的微小忧虑与不安。在这写出来,其实不仅是一个对于课程的评价,也当是随笔,顺便以资后人参考。
总而言之,好老师有很多,同学们务必选择适合自己的。
最后,感谢杨老师,感谢刘老师。
---------------------------------------------------------------------------------------------------------------------
在课程查询上惊闻杨老师新学期要去带力L,想必有更多时间给大家讲什么是物理了吧(笑)。那希望我这篇评论会给选课的同学作为参考吧。就大家关心的给分来说,只要大家认真学,肯定是没问题。关键还是要大家多提问,多思考。大一大家可能觉得自己刚到一个新学校,事情多。其实现在再看,大一真是事最少的时候,尤其课少。那么这个时候,大家一定做好过渡,适应大学的物理课。总之祝学弟学妹们学习顺利吧。
这是个非常特别的课。杨思奇老师有非常独特的想法和教学思路,极力培养我们处理真实问题的能力。作业和期中考都出了,要说解题也确实是我们已知的力学知识能解决,但题目是正宗粒子物理,甚至他实验室刚刚做不久的工作;出了一个有十几页纸,给了几个月时间,额外开习题课讲解了好几次依然没什么人能弄出来的,让我们做一整个粒子物理问题的大作业。。
当然给分是很好的,看见我们期中惨不忍睹的成绩直接取消了期中在总评的占比,说是要把比重给大作业,大作业这么个情况,最后优秀率应该是给满了,也没有人挂科。
另外这门课上的过程中无数次有同学匿名在课程群抱怨质疑的,杨思奇老师都很认真的回复了很多他的想法和目的,完全没有生气或怎么样,好像也没关过匿名。杨老师也讲了很多经典的话,权且截成绩出来后最后这段放在下面。
刘明辉老师讲的是比较常规的,也不错。
非常非常推荐觉得自己卷够了高考的破题目,或者说简单的力学知识基本都会了,想要见识一些新东西,锻炼一些能力,挑战一下自己的同学选。好好学这门课是需要投入些时间精力的,我个人不太建议叠课重修的,对科研或者对物理毫无兴趣(无贬低意思,主要指不是物院,专业和物理没什么关系的同学)只是不得不拿这个学分的同学选。
这绝对是大一上学期中科大给我的惊喜之一。
课程难度:中等
力学这门课不难,但想学好还是得花些时间,将最基本的公式与解题方法记住,另外就是和数分一样,适当刷题提高熟练度。
作业多少:中等
杨老师据说是这学期才调过来上大学课程的,之前一直在辅导研究生(或者是博士生?记不清了)。老实说,因为评课社区没有评分,我选课之前还挺怀疑的。但逐渐地,我发现杨老师的特别之处:特别注重科研思维的培养,不断地跟我们强调实践与应用探索的重要性,而不仅仅只是教授课堂知识。而刘老师和蔼可亲,说话慢条斯理又不失幽默,布置作业时,经常与我们商量。基于这样的教学方法,相应的平时作业就留的比较少,而且都是典型题,基本上认真做考试就没太大问题。
除了平时作业,这学期我们还有三次大作业。怎么说呢,这三次大作业对于我一个物理萌新来说有些难绷。前两次大作业是那种物理,你看着完全摸不着头脑,但杨老师真正公布答案时又只运用了基本的高中力学知识,不得不佩服。杨老师强调我们思考成长是个过程,只有充分思考后才有收获。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给分好坏:超好
杨老师与刘老师看重的是学习态度,而不只是看最后成绩。因此放正态度,认真对待,二位老师绝不会刁难。在我看来,捞的程度不小。
收获大小:很多
具体在这门课上有多少收获,我认为是比较多的。跟着二位老师认真学,不仅会收获力学知识,还有对物理学的加深认识与逻辑思考的方式。总之强烈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