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化学系 |
课程层次:专业基础 | 学分:4.0 |
该课程由张清伟和罗时玮老师主讲(2023年),汪志勇由于某些原因未参与课程教学。张清伟老师的授课内容详实且深刻,适合有一定化学基础的学生,罗时玮老师则更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辅以互动和细节问询。总体而言,两位老师教学认真,其中张老师的额外知识补充被认为对有竞赛基础的学生收益较大。助教也被普遍认为水平很高,习题课中提供了有效的知识拓展。
课程使用McMurry作为教材,被认为内容基础较少,适合初学者。同时,课程强调基本原理,减少了死记硬背的部分。然而,部分学生反映课程教考内容不完全一致,老师补充的知识会在考试中出现。
考试分为期中和期末,难度略有不同。期中考试较为简单,相较期末涉及较少额外知识,而期末考试被认为较难,包含了更多老师课上补充的内容。给分上,部分学生认为最终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期末考试表现。张老师对于学生成绩有较大期待,可能会根据整体表现进行一定的调整。
作业量适中,每周大约十五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但答案质量有时难以保证。助教水平较高,对学生疑问以及习题中较大的错误率问题给予了很大帮助。习题课中不仅解答作业,还拓展了实用的科研知识。
对于课业压力较大的学生尤其是无竞赛背景的,选择这门课需要慎重。虽然张老师和罗老师都被认为教学水平优异,但高难度的课程内容和较为复杂的给分体制使部分学生感到压力较大。有竞赛基础的学生则普遍对课程评价较好,认为其内容充实且助教给予的支持很大。对于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有机化学的同学,可能会大有收获。选择课程时需根据自己的有机化学基础和承担压力的能力慎重考量。
我还是决定与自己和解,在这一段时间里面出去旅游,让我渐渐理解了自己珍视的东西,我可能还会继续学化学,但我退掉了大多数化学课,慢慢reconcile with myself,和自己逐渐和解,并且我大概不会在学期内更新评课社区了,我已经找到了更有意义的事情。。。
我觉得这门课确实浇灭了我对化学的所有热情和期待,如果寒假结束没有想明白的话,与化学的缘分大概也就到此为止了,"May there be enough clouds in your life,to make a beautiful sunset",希望寒假过后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吧。。。也可能这是我的最后一门化学课了
这么说吧,如果你是非竞赛的化学院学生,觉得生活还是太如意了,可以选这门课给你一点小小的震撼,我强烈建议非必要不要修读有机A1英,如果几位学长的前车之鉴还不能让你醒悟,那就只能使后人亦复哀后人也了……我对你最大的忠告就是,现在打开你的教务系统,找到退课的那个蓝色按钮然后马上退出有机A1(英)
我曾经以为自己还挺喜欢化学的,还记得去年一月十几号的一个午后,舍友们因为要考化学原理讨论着要转出化学院,我看着图书馆三角形的灯光在眼前闪烁着,突然一下子晃了神,无助的情绪一下子从心头蔓延出来,我当时一个人坐在那里,出神想了很久,最坏的结果好像就是一个人坚持下去,我当时看了一眼自己的培养方案,想着坚持一下,也许忍忍就过去了……
于是由此为发端,我迎来了一个人做实验,一个人学无机化学的第二学期,听着微电子的舍友讨论着我听不懂的电路问题,管院的舍友也在为了自己的专业课发愁,但是自己也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遇上了自己很喜欢的老师,心里好像渐渐充实起来了,感觉慢慢从孤独和无助中走了出来,慢慢找到了自己学习化学的一点乐趣,虽然寂寞还是时常涌上心头,但想着继续坚持一下,于是又在煎熬和收获的二重奏中的度过了自己在化学院的第二个学期……
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会是痛苦的真正发源,有机英给我带来的痛苦和创伤,也许不是文字或者一些简单的想法可以表述的,如果只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描述,那只有四个字:道心破碎,我觉得就像所有的专业都有着自己的“史课”,抱着忍一忍就过去了的心态,我再三犹豫之后,虽然怀着必死的决心,还是选进了英文班的课,在此之前令我雀跃的一件事情是抽中了许老师的有机课。我突然在想是不是曾经或多或少有过这么一个躲过一劫的机会,但是我的愚蠢辜负了这样的一份恩泽……在上有机课程的一段时间,自己慢慢在痛苦中煎熬着,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那些课我好像很轻松就学会了,但是有机却怎么学也学不懂,我时常扪心自问:我是不是其实很不适合学化学?那如果我当初不是这么选择的,是不是就不会这么痛苦了?
在煎熬于有机学习的一个学期里,唯一可以使我感到宽慰的是我的舍友和其他朋友,还记得过生日那天围成一桌,看着自己最亲爱的朋友,我心里想着自己新的一年一定要努力完成所有的愿望,也希望他们所有人如愿以偿,然后以此激励自己又熬过了一个学期,在突击光学和有机概统的两个夜晚里面,当我看完光学从图书馆出来的那个瞬间,听着耳机里面播放着许嵩的庐州月"月也摇晃,人也彷徨",突然感觉有些失神了,现在我也不太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过有机化学我是一点都不想沾了,未来或许也不一定是化学了……考完之后感觉自己一直挺恍惚的,一方面看到卷子的那一瞬间我就意识到自己应该是死翘翘了,考的东西基本都恰好没复习到,想起自己写有机作业的一个个夜晚,想起自己勉励自己的一个个夜晚,想起朋友们灿烂的笑容和声音,我想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破防”吧,当我和自己的朋友提起这件事情,得到的宽慰虽然慢慢治愈了一些创伤,但毫无疑问的是,没有什么可以补上心里缺失的那一角,那是我对化学的所有热爱和坚持,是在我每一个煎熬和痛苦的夜晚里,在每一个想着放弃的念头燃起的时候将它浇灭的东西……
出分的时候自己还在处理一些私事,因为遇上的麻烦渐渐消失,好像慢慢又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了,直到这门课出分前,我当时想着最坏的情况不过吃一个2开头的绩点,反正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然后打开自己的成绩单,看见了冰冷的四个学分1.0,我无意于以自己的成绩定义这门课的好坏,我只觉得它辜负了我对于化学的所有热爱和所有期待,冰冷的GPA数字跳动了一下,GPA-0.17,我闭上眼睛然后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在做梦,痛苦,难过,更多的是失望,对自己,对自己所有的热爱和期待感到失望和难过,我又在想之前那个问题:如果我当初没有选择学化学,是不是就不会这么痛苦了?
这个班是卢嘉锡化学科技英才班的置课,今年几乎所有英才班同学都选进了这个班,因此强度打穿地表,如文末图所示:
选有机之前看到科材学长写的"化院英才,人均化竞",和同学开玩笑之余不免为自己感觉到有点担忧,作为一个高中没有接触化学竞赛的学生选进这个班或许注定不易,不过当时想着希望自己多接触一些东西,本着学东西的态度又选进了这个班,最后果然是被薄纱
1.上课&老师:今年汪志勇据闻因为一些问题没有来代课,最后上课的是罗时玮老师和张清伟老师,罗老师上课喜欢提前五分钟点名,不过感觉人倒也还算和善,就是比较老派,课后作业还经常要订正,要求我们上课认真听(当然他讲得也挺清楚的),就是喜欢拖堂qaa,不过上课用的是中文,听课的体验感倒也不错,就是喜欢压力同学…张清伟老师上课也挺不错,不过感觉详略有点难绷,最后这部分内容因为临近期末我确实也没怎么学,不怪老师
2.给分:我个人揣测是期末考试的赋分,也就是说期中考试和平时分的作用几乎为0,lsw老师安排的点名估计其实也没什么用,并且平时分只有10分(所以其实可以这么理解,也就是期中考试如考,作业如写,点名如点,个人觉得给分标准有些"诡异"),所以选这门课实际上只需要考好期末考试(?)
3.作业&助教:张老师上课会出替代作业,两位老师都是大概一周十五题左右,并且今年的助教水平很高,就是感觉这个作业答案有点难绷,不过可以自己看McMurry的student solutions,感觉还详细一些
《论进英才班的一百个坏处》
还有就是,建议多学些好的,卖若真的是坏文明,要是我当助教那些卖若的一个个全斩了😡
课程怎么样还不知道,插个眼。 不过张清伟老师真的很帅!!!() 国庆之后wzy上课,略显抽象( 更新:wzy太难绷了,本来想把评分打低,但考虑到反正我不听他讲课,还是算了( 更新:出分了,再评一下。我有一定的竞赛基础,然后这学期全程摆烂,没怎么来上过课。作业方面助教应该是全给满了。期中考90.5,期末考103(期中卷子是wzy出的,满分100,期末是zqw出的,满分110)。卷子我觉得都不难,除了几个迷惑排序题之外没啥难度。然后用了奇怪的调分公式调到了100,这么好的课,事情少给分好,选就完了。老师应该是全程用英文讲课,PPT也是英文的,不过很好理解。考试和中文班不统一,中文班现在还没考试我们就出分了😋
占个坑,课还不错,能打个8分(回头给分了会改)给分超好,这门课后来变成zqw和lsw上了,显示wzy是评课社区上没改过来(教务系统改了)
[12.20更新:zqw打赢复活赛了😇听说罗➗去祸害隔壁有机B了,据说他们课上出现了周六习题课签到这种阴间操作]
lsw天天上课5分钟前点名,对后来点名的上压力,而且拖堂能拖20多分钟,作业暴多而且听了jwc反馈还不减量,我的评价是:
(因此扣1分)
第一次当助教还是挺感慨的。这学期当助教就和当年上课一样充满波折,总归是带完了这门课。今年的期中期末卷相比往年和平行班都简单很多,(因为监考了平行班所以看到了试卷)但大家都考的不理想,感觉也有一部分自己的失职,期末考前没有去做复习课。期末考有很多同学空着很多题,让张老师很头疼,都不知道怎么捞分,最后也是尽力把优秀率提上去了。张老师是很希望让大家真的学到知识的,讲课也很用心。两位老师也都很为大家的成绩着想。(我甚至因为调分公式不合适被批评了) 相比于平行班,英文班可能更适合初学者上,因为使用的教材强调基本原理,知识容量少,减少死记硬背的部分。在学A2之后,被折磨的痛不欲生的我常常会怀念大学中收获最多的有机英(叹气) 有机这门课毕竟是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是从头学习一个知识体系必然的结果。希望像学习数理课一样速成有机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希望以后选课的学弟学妹们也要端正态度,不要过于摆烂酿成大错。 总之,我真心推荐想要好好学习有机化学知识的同学选这门课,不管是知识还是绩都会大有收获的!
zqw老师+200分,wzy-100分
1.10考完:我是请文明用语,前40分大概扣三四分,机理题爆炸错1.5个扣十分左右,最后一题附加题最后一步没注意能成环不知道扣多少(老师说看总体情况决定最后一题判卷标准)
查卷更新:最后一题没成环扣8分,不过附加题改严点无可厚非,前面确实是大放水
1.16上午
目前总评还没出,还是有点小担心的(毕竟在边界)。
这门课用的是Mcmurry,个人感觉除了看起来很厚之外,内容和难度是小于中文班的,不过与高中化学的过渡很平滑,适合零基础的同学,推荐有机不是很有基础的同学选。(结合同学经历,必须要注意的是,这门课教考分离较为严重。因为教材较为基础,选这门课的同学大多有机水平较高,所以zqw老师会补充很多东西,但是他会考很多他补充的东西。若是没基础但是需要GPA建议去普通班,虽然普通班大本和高中化学衔接不是很平滑,但是卷子出的较为正常。相反,如果你是普通班但有竞赛经历,则完全可以选这门课)
关于讲课,今年是罗时玮老师和张清伟老师,两位老师的讲课水平都很精湛,听着很舒服。
关于考试,期中大放水是lsw出的,基本上都是作业原题,我也恰好没看作业题,最后也是没达到自己的预期(哭)。期末较难,zqw老师化身成环老师,出了好多成环呐,把我害惨了。“这期中卷子我看了,体现不出我们英才班同学的水平”(zqw语)。建议期末多看看老师PPT上补充的课本没有的反应,同时剔除有机初学者脑子里“一个体系只会发生一个反应”的狭隘观念(看这样子,未来几年有机英应该都离不开张老师出的卷子,这两句希望能对后来备考者有用)。
对了,期末开放查卷,看了一下,改卷还是比较放水的。“喊你们来查卷主要是看看自己错在哪里了,不是喊你们来要分的,你们这些卷子有好多地方我都没扣”。目测下来应该是双峰分布。有机期末最高分(102/110)比期中最高分(100/110)高,最低分比期中最低分低,期中则大体是正态分布(而且据说有些期中接近100的期末只有五六十,也不知道这卷子出的算是好还是坏)
不过英才班卷度是真的高,没见过这么恐怖的均分。期末没公布统计数据,最后还是希望能被捞到预期。
16日下午:补一手回忆版的机理题
同时前面反应题里面考了Robinson环化,叠氮化物扩环,三线态卡宾等补充的知识。
1.17上午
出分了,看起来像是被捞了
作为这门课上的普通学生,我想简单谈谈我的感受。有机英的助教和老师都特别好,就是我的学习能力不足,没有学到并吸收老师和助教讲的大部分内容,作为一个对有机化学的认知还停留在高中化学选修五的同学,我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再加上化学原理学得也一般,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繁多的内容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作业题也没办法做到完全完成,经常错很多或者没什么头绪。有机化学是我在科大目前学得最困难的一门课。考完试的第一想法也是终于结束了,虽然做得不够好,复习的时候看到的一些机理反应也没有完全理解,考试考到只能瞎写一通,也不会思考是否有可能得到进一步的产物,但是不再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了。
总之,虽然我的水平不行,但是两位老师和助教都特别好!只要踏踏实实跟着学,虽然比不上有竞赛基础的同学,但是一定会比学期初的自己进步很多!可惜下个学期不能再见到作业本上的碱式碳酸铜签名了,好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