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数学科学学院 |
课程层次:通修 | 学分:5.0 |
wxm的教材直接硬刚矩阵,空间背景一点也不讲。一学期下来只听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技巧,却非常生涩。就像火鸡面,吃第一口是新鲜的刺激,不喝点什么一直吃,多大多数人来说就是痛苦面具了。
必须承认,wxm的矩阵技巧非常高,但对于基本没接触过矩阵的大一新生来说,这种打洞讲法未免有些强人所难,上课的思路掉队是常事。
对那些很擅长玩矩阵的人来说,wxm的课是视觉盛宴,考试也可以大展身手。
对重修党来说,已经对线性空间有了极其清晰的认识,且掌握了很多进阶知识,玩矩阵会更加的流畅。
由于不用洗碗(交作业),重修党吃了就走,颇为畅快。这也许就是班里有好几十人重修的原因。
期末均分51,少数大佬和大量重修党很多能达到80或甚至90以上。而大一的中游同学,考二三十很正常。因此调分时,这些同学很多仅仅拿到了60+的总评。
当然,如果你A1选了王班,A2就得跟着选了
(不知道这学期oyy挤爆有没有我这篇点评的功劳)
考完期中了,卷子还是熟悉的味道
算是真正见识到了重修友好型的课堂
2022春 期中51 均分55
2023春 期中95 均分68
所以说,
期末考完再更。
先单独把矩阵论学完这点见仁见智,我就觉得挺好,因为一种语言学习惯了,到另一件事只是换一套说法而已,所以我会宁愿这么学。此外,平时难出题简单不为难人这点也是十分喜欢xm的地方。但是,确实想要学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所以某种意义上会比其他班更累(如果不做作业的话当然就不要啥时间,毕竟作业不算分,不过那也自然难以考好)。最后打个广告个人讲义全答案,持续更新中,需要的话可去简介的个人主页上下载。
(2022年补充:感觉今年评课社区有冲xm的趋势 我的评价是 矩阵技巧并不是看上去那么没用 线代的矩阵技巧在计算机/物理上都是有重大意义的 而等下个学期线性空间补完无穷维的很多内容后 这个完整的体系能带来的对线代的理解并不输标准的矩阵论和线性空间结合的模式(事实上就我们这届而言,隔壁yy班在A2讲完正常内容后的补充有些就是xm习题里技巧性很重的东西(如非负阵)
快跑! 快跑! 快跑! 快跑! 快跑!
老师是个好老师,但是课听不懂,被迫到隔壁班听课。期末选做题全选b,没有给分,期末只有公共题的35分,总评62. 不管是想学线性代数还是想要绩点都给我去选隔壁老师!!!!!
王新茂被学生们称为茂哥或茂爷,其矩阵技巧可以称为全国之冠。 上课用的是茂哥自己编的讲义,A1讲前6章,即矩阵论的大部分内容,而与线性空间无关。1-5章难度一路走高,5-6章难度持平。其讲义的证明有一定的特点,只要掌握了矩阵技巧,还是可以理解的。 习题的话……就……茂哥一般不会留作业,交作业的时候只要每节都做两三道就行了。 习题真是难得要死,笔者死磕了一学期,大约搞定了80%,建议太难的习题跳过就好~ 考试难度大概是讲义的中等习题,期中平均60多,期末平均没上60 给分是真真真真真好评!优秀率给满,且不吝4.3。笔者两次考试都90左右,就苟到了4.3 总而言之,还是推荐的!
我打心眼里喜欢王新茂老师。总评还没出,先把10分打满。(无yygq)
王老师上第一节课就略带得意地对我们说:“我的讲义很薄啊,跟有的教材不一样,没那么多废话”。后来确实体会到讲义写的很简略,应该对想着考前速成的同学很不友好。
王老师上课前不备课,黑板当演草纸,因此讲课速度适中,有人摸会鱼再看发现看不懂了大概是因为有些跳跃性思维罢。10%的时候会卡壳or翻车,一般黑板左半写定义定理,右半写证明。
王老师的A1只讲矩阵,A2才讲空间。王老师上课比较随性,跟聊天一样()。
上王老师的课千万不要摸鱼,不要翘课,不然会很惨。由于线代A1有一节早八,因此很多人犯困,这十分危险。
我觉得王老师的矩阵理论很优美(虽然有的同学比较忌讳太多的打洞技巧,但我很喜欢,而且我不觉得这些不算多的技巧影响到了什么,且我认为这恰恰体现了矩阵的优美)。上课有时会讲的过难,但过难的东西考试也不考(乐)。
本人不是大佬,期末考试成绩为平均分,提供一个上课 很少犯困,认真听课 的视角。(如果你跟我一样喜欢认真听课,那么我的建议会比较有参考价值)
期中前重视课后题,期中后重视老师讲的证明(期中后的课后题太难了。。)。
写在最后:认真听课,不要摸鱼!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这学期的线代两个班合上,王新茂老师讲课比较快,讲义和ppt难度高,中间的gap比较多,过程比较少,下来需要多思考才能搞懂。但大多涉及矩阵技巧,涉及到的线性空间理论不太多,推荐阅读Linear Algebra Done Right以加深对线性空间理论的理解。(李尚志没读过QAQ)
没有点名也没有作业,很适合我这种划水的同学。期末占比100%,考试比上课内容简单的多,最后给分据说很奶但我没体验到
更新:由于是疫情在家上网课,因此期末考试的难度没有参考价值。
我感觉我的线代多半要废了。王老师的教材真的是太不初学者友好了,从第二章起,课后习题除了一些计算之外会做的不到五分之一。而且老师上课思维跳跃很大,很容易就跟不上了。我应该从第二章往后就没怎么听懂过(除了一些最基本的定义)。感觉A1有几个重点。秩不等式的证明,期中期末都有考,感觉真的很重要。相似标准型及其应用,占了期末的前两道大题。还有一些各种各样的算法搞明白,说不好会考哪个。那些像书上习题一样的证明题,考试也并没有出现。这样虽然能应付过考试,但我还是感觉我的线代要废了。现在假期预习一下A2,动不动就看不懂了,仔细一看还是A1的知识落下太多。最后,王新茂班的内容和另一个班不对等,所以要选就是两个学期一起选的。那些不想接受太大挑战的人,慎重选择!
发现连着上了三个学期茂爷的课都没留个评课hhhhh 趁着重修出分来补一发。
xm的线代A1比较注重矩阵技巧,这一点在之前的很多评课中已经提到了。虽说我会更喜欢用空间理论来解决线代问题,但在重修过程中重温了打洞大法,相比当时naive的自己来说还是有了很多新的收获。
作业是自己从讲义课后题里面选些做,只会用作调分的参考。书后的习题难度奇高,我认为在处理课后题之前,更应该牢固掌握讲义正文,包括定理的证明思路以及花式例题。构建完基础的知识体系后再着手处理课后题,会避免陷入繁杂的解题技巧导致整个人混沌不堪(这一点助教也在群里反复说明了)。另外提一个醒:从第四章(相抵)开始一定不要轻易摆烂!21春的时候就是这里没坚持下去,结果期末巨烂无比(呜呜)。从这里开始是重中之重,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考试方面xm一贯不会太为难人,今年(22春)期中期末都很常规,期中三个大题几乎都来源于书本例题与习题(中等难度),期末也是常规题+书本后面的某些难题(加一个吐槽:今年合卷的某道选做题里面,王班和叶班的题感觉难度没控制在一条线上,隔壁班的空间题明显简单很多(所以我也写了那一题))。改卷感觉很放水了,有地方口胡感觉茂爷也没扣我分,大恩大德!
给分应该是很好的,我期中期末都是90+自然拿了4.3,据我所知周围人给分普遍很奶。总的来说就是瑕不掩瑜吧,还是很喜欢茂爷的课的!(以后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和xm的课结缘了hhhhh)
王老师上课的思维跳跃还是比较大的,而且经常写完就擦,很难记笔记。但王老师课后会非常耐心的解答同学疑问,只要去问了,老师就会耐心讲解到明白,这点给我的印象非常好。
课后题我就不想多骂了,真不是人做的。这门课要刷差评的话,估计全是因为教材的问题。教材解例题都只是写了关键的点,所以必须上课仔细听老师讲,自己补全思路和细节。课后题甚至能出现第2题就做不了的情况。
推荐初学的时候去做丘维声的高等代数,那里面基础题多。然后有一定理解后再做李尚志的线性代数(顺便去看附带的线性代数学习指导),这里面会有挺多中档题,有一定思维量,但不会很难,做出来后很有成就感,然后才会有更多学习动力。而且这本书对课后题有非常详细的解答,还涉及到mathematica的一些矩阵运用验证,算是必看了。这些之后,再看看王老师的课后题。但也不一定看得懂,那就算了,反正考试不至于那么难了。
给分不清楚,但本人期中非常非常炸裂(没找到合适习题做的后果,请诸位引以为戒)。
补充下给分,感觉给分挺好的,比预想的要高。
王新茂上课信手拈来,板书从来是现推,这样有个好处,可以看到他考虑问题的思路。可是他这么涂涂改改的,让前排记笔记的女生们很无奈,发出了阵阵笑声。我的对策是,反正我用铅笔记笔记,或者拍照。我已经跟不上他的打洞证明了…
觉得他上课蛮不错的。就是,这件毛衣已经穿了三周了啊…
——初等方阵课上
这是我学到的课程当中极其难受的一次,在和其他苦xm久矣的同学交流之前一度有转系退学的想法,后来发现我身边学得很不错的同学也感到学习线代的困难,然后转而去自学李尚志老师写的教材之后,内心才安定下来,得到了“一定要看评课社区”的启示。 xm自编的教材几乎可以用反人类来形容,引导几乎没有,形象语言为0,甚至没有自己给出习题的答案。这本书不太像教材,更像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课堂笔记。这样的书,自学是没有希望的,然而课堂上xm老师的表现也令人失望,教材上缺失的新手引导环节并不会在黑板上补充出来,课堂只不过是习题答案上不明觉厉的技巧的延续。王新茂老师作为数学工作者如何,我能力不济,无法评价。但作为一个天资平平的学生,我认为他离教师的及格线差的实在太远了。
一觉醒来发现出期末卷面了。
19年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考炸,选择猫猫班重修是因为他不点名,也不强制交作业。上课时间和应随冲突,于是一次课也没有听过,但会在没有课的周五把两次课在BB上用2倍速过一遍,然后对着前助教讲义过一遍习题。
客观上讲,听猫猫的课确实可以看出他水平超级高,但是无论是讲义还是上课方式,都不太适合第一次接触线性代数的萌新,特别是Jordan标准型那里,用空间的观点无非就是根子空间-循环子空间分解,然而猫猫讲义刻意的避免了空间的语言,一路用矩阵打洞推出结果,虽有一种粗暴的美感,可也使理解的难度增大了。
最后谈一谈考试,期中和期末考题都可以看到大量讲义原题的身影。比如说期末,第一题、第五题两个大题都是原题(50分);第二题是Jordon标准型的概念题(已知A的Jordon,求A^m的Jordon;经常考),第三题算一个没有计算量的QR分解,第四题是已知A^2=A推一些性质。总体来讲,试卷上可以拿到的分还是挺多的。考场上延长了半个钟头其实没啥意义,因为不会做的题(如5(2))再给时间也没写出来。
蹲一手总评。
期中排名14/121,期末90+,总评4.3。
作为一个19级的重修壬,简单聊几句重修的体验吧
第一遍上这个课是20年的春季学期,当时是发来老师跟茂爷合上,然后因为疫情原因在家里上了一学期网课,最后考试直接爆炸,喜提2.3,今年又回来重修茂爷线代,感觉多学两年数学确实是有些用处的,作业全交之后期中70(均分55)期末75(均分51)拿了个擦线的90分。
茂爷这个课,从高年级的角度来看,其实是挺有意思的。虽然避开了空间的部分,但其他同学一直在说的矩阵处理技巧有些实际上是后面的数值代数与数值分析的内容(然后让我断定茂爷大约是做计算数学方面的,看他的办公室在12楼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那么就有两个事实以及两个问题了:茂爷的线代a1不讲空间;茂爷的线代a1会穿插后面才学的一些矩阵处理技巧;以及对应地,这样做好不好?当然,答案是见仁见智,我只聊聊自己的看法。
第一个,我觉得茂爷避开空间的做法是正确的。空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内容,实际上刚接触线代就讲这些特征子控件对偶子空间循环子空间云云,对我而言是很难理解的,我真正明白上面那几个概念是怎么回事,要等到学完线代a2,甚至学完泛函分析之后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在a1把所需要的矩阵技巧与相关知识都打牢之后,再去a2冲刺空间理论,实际上会更友好一点。第一遍学a1,jordan标准形那里本来就是难点,又加上一大堆空间的理论,直接把我干下线了,这也是我a1爆炸的直接原因之一。另外,说句惭愧的话,我这学期复习的时候又去看了李尚志,然后发现自己还是看不懂里面那个jordan标准形以及对应的变换矩阵的算法,真看那个算法,还不如都学完之后自己想明白jordan的那个分块到底代表什么意思,对应地,茂爷那个自己总结的(大约是?)两次序列相减的jordan标准形算法,一眼就对新人相当友好,虽然学的时候可能学生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是都学完之后再回来琢磨这个算法,也会大概明白这两次相减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二个,作为一个计算数学系的学生,自然是很喜欢的,因为大三刚刚学完数值代数和数值分析,用计算机的视角去看那些矩阵技巧与概念,看着熟悉也有趣(对,说的就是那个张量积,还有那什么邻接图)。但对低年级的同学来说,我觉得好坏参半吧。好处是当你学了一年两年之后再次看到这些概念后,也不会感觉陌生和难以理解,并且这些技巧也的确对计算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利用张量积可以把AX-XB=O转化成Mx=O的形式,一下子把这个看起来并不那么显然的矩阵方程变得易于理解了,并且看起来也有了些线性变换语言的味道,这种变换是我之前是从来没有想过的,当然也可能是我见识短了吧。坏处是这些东西第一遍学确实难以理解,然后就会出现其他同学所说的“跟不上”,“技巧繁杂无用”这些看法。
聊完课程特点再聊点俗的,就是绩点好不好拿的问题。
作业虽然不强制交,建议大家还是做一些,我作为重修壬,每周大概只会从助教推荐的题里面挑两三道题做回想一下手感,就算这样也是一半会做一半不会做,第一遍学的同学,无论是为了最后拿分还是为了掌握知识,最好还是全做,当然,全做不一定代表每道题都要自己做,想不出来就去看答案,茂爷讲义的题目确实难,看答案不丢人,想个十分钟二十分钟的想不出来就可以去看答案了。
然后是期中,说实话看了两年的期中卷子,出题方式是很固定的,考点也是很固定的,考前抽出些时间复习基本概念和一些简单算法,还要记住一些经典的反例,比如{{0,1},{0,0}}这种奇葩二阶矩阵,保证把填空题和判断题(如果有的话),还有第一道简答题——一般是计算题——做出来,你就稳定上均分了,接下来最后两道简答题做一小问就多赚一小问的分,一般也无非矩阵分块运算之类的小技巧,做出来很好做不出来也无伤大雅。
最后是期末,期末因为一般是两个老师联考,所以也会相对不友好一点,填空题和判断题都没了,就是很硬的一串大题。这样的话,一方面要牢牢记住基本的那些概念和一些常用的变换手法,比如说把二阶正交阵看做平面上的旋转啊,由A的jordan标准形求A^k的jordan标准形啊,或者最小多项式特征多项式跟标准形的关系啊等等的;另一方面就是要复习例题与作业题,科大的基础课,大课基本都有一个特点(当然排除一些风评极差的奇葩老师与奇葩课程),就是不难为人,不会真的要求你掌握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而只是要求你大略了解整个知识体系,那么这样的话,出题的最好方式就是出原题。茂爷的a1显然不属于奇葩老师与奇葩课程,所以说复习作业题是一定可以看到几十分的原题的,把例题作业题全看完,拿的分就够你上均分了,再加上一些确实比较简单,自己可以做出来的题目,上均分或者保持在均分还是很容易的。比如今年的第一题和第五题是原题,第二题和第三题实际上都简单的一批,就是套一个固定的算法,假如真的准备好了,哪怕不是原题的不是基础的部分一点不会,也是15+15+20+0+20=70分,就算第五题原题也太难看不懂答案,也是50分,而均分也就是51.所以说,复习原题是真的有用。
唠唠叨叨了这么多,希望里面有用的东西比废话要多吧,希望以后的同学不要望茂生畏,他的课也没那么可怕,祝每位选修茂爷的大一新生学习愉快,能从茂爷这门课里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之处
不知道讲的是线性代数还是矩阵技巧学。已经准备重修。
我就感到讲义跳脱思维规律、认知规律,东一下西一下,化简为繁,不知所云。
想要学线性代数而不是矩阵技巧学建议不要选。
认为大佬才能学好的一律拉黑处理,低效语言的技巧上花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选这个老师之前就已经听说了王新茂的课程难度很大,但是因为想挑战一下自己,并且学长学姐都说虽然习题难,但是给分很好,于是就选了这个老师,现在成绩刚刚出来,真的是大一所有科目中最低的一门,连三都没有上,今年期末的考试题出的真的是太难了,考砸也在情理之中。说句实在话,王新茂老师是那种适合带高中数学竞赛的老师,他不太擅长讲课,并且他的课程的安排意味着将矩阵的知识与线性空间完全割裂开来,这对理解矩阵的本质是非常没有帮助的,虽然最后期末在复习的时候感觉自己确实学到了很多相抵相似啊这些东西,收获却是不少,但是将来不管你是学基础数学还是学其他的计算机等应用学科,对矩阵的应用肯定是更偏理解,对空间知识要求更高,而不是会让你用一些奇技淫巧去证明一些奇奇怪怪的结论,真心建议学弟学妹们不要选这个老师的课,因为你也不知道到底考试难度会出的怎样,而且选这个老师的课感觉对你对线性代数的理解影响很大,会产生很多不正确的认识,除非是那种追求刺激的人,最好慎重选这门课。
王老师人很好,而且上课很有自己的想法,不按照书上的顺序,而是先上矩阵理论,在上线性空间的理论的顺序,不仅大有创新,而且上课效果也很好,并且从两个方面解释线性代数理论也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线性代数,最难能可贵的是感觉平时很难,考试要挂的时候,王老师的考试却比较基础也使我们有了学下去的勇气和动力。
王老师的课超级好,课堂很充实,知识难度很高,但是考试比较简单,让学生既学了知识,有能拿到好的成绩。王老师人也特别好,去问他题的时候很有耐心,无论是难题还是简单题他都会很耐心地解答,很感谢能在大一遇到这么好的老师。
感觉评课社区大佬居多……大概说下期中期末都是平均数水平的人的感受。
上课几乎听不懂,不得不说wxm老师非常聪明,但正是因为老师思维转的太快太跳跃导致很难跟上……据我观察听课的同学不怎么多,或者说能跟上老师思维的同学只有那么几个大佬。
作业难度非常高,甚至出现第一题我就不会做的情况……好在wxm不要求每题都做,助教人也很好,老师和助教解答同学的问题也都很耐心,在这块没有为难我们(为数不多的加分项)
给分一般,作业全交,期中期末成绩都是平均分±2,总评2.7.
如果你像我一样是个保研万岁的普通数院学生,我的建议是快跑。
因为往届对王老师的课的评价,自学了一个学期的空间语言,王老师不太要求平时作业所以没怎么做,导致期末考试有点翻车。自学一个学期的感受就是,有限维空间内,矩阵技巧yyds,王老师的纯矩阵讲法让我对空间语言理解更深刻一些(我看的一本纯空间语言的书,不是done right)。虽然期末翻车,但是还是被王老师奶回来了,王老师yyds。
大三下学期上统计课优化课有感,当年茂哥说他看了看学生研究的东西,发现全是自己讲义里出现过的习题。大一的时候还只觉得他是在口嗨,现在想想茂哥的矩阵技巧确实是有用啊!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做茂哥讲义的课后习题😭
本人选课在陈发来老师班,但由于20春两位老师轮流讲课,故两班听课情况完全相同,只点评王老师讲课,王班作业成绩问题一概不知。 个人认为王老师讲课蛮好的。 1.由于20春轮流讲,故没有往年割裂矩阵与线性空间的情况,王老师负责讲线性变换 多项式 行列式,打洞不算过多。 2.王老师课堂例题质量高,难度有,但是自己听清楚or想清楚之中的gap后会感到身心愉悦(划掉)对知识的理解加深了、细化了。 3.王老师讲题会加入一些对题目的直观的认识,以及技巧的总结,很受用。 4.王老师的课堂迫真“浓缩的是精华”,很快讲完不啰嗦,留给学生思考以及问问题的时间多,个人很喜欢这一点,可以快点过去简单知识,重点思考核心难点。 看往届集中吐槽点有一个是王老师的课不重基础然而考试比较基础?推荐课下学习李尚志教材,配合起来王老师课堂就难度基础都有了,应对考试没什么问题。
wxm老师虽然喜欢怼助教,但是人品极佳。 学得摧枯拉朽的,,课后习题一半靠助教群里发答案解决qaq 不过无论会不会做,把知识点搞懂,能力范围内的习题全部搞懂就可以应付考试啦~ 期中79很一般,期末88,总评93,给分还是超好_(:з」∠)
初学者极度劝退。线代A1学下来就知道王老师很厉害,知识零零碎碎不知道是个啥,唯一的优点大概是不查作业和给分还行。上王老师的课还没有自学李尚志那本线代收获多,知识点之间根本联系不起来。 空间理论和矩阵理论严重割裂,有一大堆技巧,但不讲理论核心和技巧背后的本质依据。
王新茂老师的课可能是大一来我最专注的课。不敢开小差,一不小心就跟不上了,另外上课用的是一本薄薄的讲义,所以老师上课讲很多感觉很妙的东西书上都是没有的。。。况且老师确实讲的好 平时作业就是课后习题全做,课后习题比较难,有个别题目个人感觉级别比较高了,但是作业分的话只要你交了就有,最后给分的话我觉得非常好,不过感觉自己不配。。。
王新茂老师的教材写得别具匠心,个人暂时没觉得先讲矩阵论有什么不妥。许多同学认为教材例题难、习题难,我只能说不敢苟同。建议去阅读北大数院的习题课讲义或者囧书,体会一下什么叫难。我个人认为王老师难度控制得恰到好处。老师课也讲得很精彩,习惯于把最原始的思路呈现给大家。作业不强制要求具体题目,但是还是要求按时上交(本人寒假自学了一遍,然后刚开学那个月集中做了整本书的大部分题目(感谢原神),每次上课就原封不动取交作业然后划水摸鱼,考前再补充速成一下,结果期中翻车,建议以后学这门课的同学引以为戒)。
吐槽(hu che)一下:
1.教材问题:例题为了精简过程跳步太多,虽然不严重,但还是希望老师能够更新一下。
2.考试命题:期中前面中规中矩,后两道大题就有点拼技巧,本人恰有一道15分的大题没有任何思路,卷子上其他计算题基本上也都算错了,最后很惨只有65。个人认为期中考试还是应该多出基础性题目,让初学者循序渐进地提升认识,而不是过早地掌握一些花里胡哨的技巧,毕竟打基础和搞竞赛区别还是很大。然而期末试题就有点离谱,大量平时原题呈现。统考选做题二选一,后面两个是矩阵和线性变换两套语言各写了一遍;一道整整30分的三问大题,前两问全是偏难的那种作业题,并且第二问是让证明双中心化子定理,反正懂李代数或者模论的巨佬或者作业答案背得熟的同学肯定能秒杀,像我这种普通的大一学生,考前只是看过几遍而没背过的只能胡写骗分。更离谱的是第三问很水,估计不少人因看过第二问后破防而痛失第三问送的10分。。。整张卷子只有五道题,居然延长到2.5h,会做的做完之后就只能发呆。我就是最后一个小时左右得分为0。总而言之,期末考试的命题不能说完美,建议像数分那样加大题量减小分值或者增加小测,让认真学的同学不至于因为一小处知识点的疏忽而痛失大量分数。
更新:给分情况,期中65期末88总评92,和同学期的近世代数给分差不多(本人都是期中期末加起来比平均分高了40+,总评都是92),然而感觉自己和期中期末都90+的巨神可远远不止4和4.3的差距。只能说体会到了无与伦比的感动。因此个人认为高分段给分非常好了,低分段尚不清楚。
开局总结:如果你喜欢挑战自我,又不是那么在意GPA,那XM的线代还是可以来玩玩的。
讲义信息密度巨大,关键步骤基本都有但是丝毫不告诉你思维是怎么走到关键步骤的,就好比爬山,要说自己爬那是一步一个脚印,他讲义就是在半山腰某处插个旗告诉你那里能上,中间怎么过去的那都是上课讲。但是上课有时候节奏又很紧,一旦跟不上就彻底崩盘,而且他讲课很像是自言自语,那么这时候只能下课去问或者自己悟。
不过最有特点的还是作业。他原则上不要求作业,甚至不要求出勤,这学期算分是期中考试分30%期末考试分70%。但是上课写作业还算是天经地义,而且作业里面很多题目...这么说,少量难题=挑战自己,大量难题=自暴自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作业的解法就是讲义正文例题的解法或者变式,实际上大多数小节可以算是挑战自己,除去那些能看出怎么做的题之外,剩下的几个题需要不停地试各种方法。这颇有种高中做奥赛题的感觉,但是前提当然是几乎不要考虑时间成本,更不要以为你把讲义后面难题都做出来了考试就能考好。Anyway,干出来题的感觉还是很爽的。
大概是最后能以一门课的形式找到搞竞赛题的感觉了。。。回光浮影而已ε=(´ο`*)))
王老师感觉水平很高,今年疫情在家也没怎么听课,因为两个老师轮流上风格差别极大,还不如自己看书,作业题特别难,但是开学考试挺简单的,可能疫情在家吧,王老师讲义感觉过于精简,思路就好像是已经搞懂线性代数再来复习一遍的感觉,所以建议可以先看其他的书,然后再看讲义会好很多,这学期线代A2就有点不适应,作业还是一如既往的难,得好好学。
由于疫情A1跟隔壁班陈fl老师班合上,出题也是一起出。首先这种你上一段我上一段的做法实在令人不适,毕竟这两位老师的讲解方式和使用教材都有较大差异。 对于wxm的课,第一教材上,是使用他自己编的教材,难度大不易懂,感觉更加适合用于复习或者当习题集,对新手不友好。第二讲课上,与cfl的细水长流不同,比较精炼直接,一节课往往提前结束,留给大家提问。第三作业上,没有布置作业,自由选做,但对没有主动性的同学来说比较糟糕。第四给分上,这学期应该是两极分化严重,所以没有调分,纯粹就是3:7,作业分给满(跟没调一样)。 所以,如果想挑战自己有自觉的可以选(不过为什么不可以在隔壁班上课然后你想拔高自己的时候再做那本讲义呢),如果不是还是考虑一下隔壁班吧
很多人都说他最后给分好,我觉得一般般。我期中80平均分70,期末71平均分59,最后总评86。王老师,人很好,你无论为什么男的或者是简单的问题,他都很详细的给你解释,虽然我没有怎么问他。其中有一个助教习题课也特别好,作业题讲的很细,不过我期中考试后就没怎么去听过了,因为我写作业的进度永远赶不上他讲的。作业题基本上能会做一半就不错了,江阴难度也很大,感觉思维特别跳跃,感觉王新茂老师上课,和我永远都不在一个频道上,我就没听懂过几节课。不过我下课会花很多时间去啃他的讲义,其实多看个三四遍,还是能看得懂。作业题尽力而为吧,我一般十道题能写出来个五六道。。。我是个女孩子自我感觉智商非常平庸,甚至还有点低下(被不少老师说我理解能力很差),我学的也不好,感觉最后很多题都是硬背的,感觉期末考试很难,自己预估可能及不了格了,连逆矩阵都算错了,还有3 4道小问没有写,可能最后他也批得非常松,写了就给对了吧。总体感觉很难,但是没有那么恐怖,至于他的教学思路有没有问题我不好评价,反正就那样学呗(≧∇≦)
把之前情绪激动下写的删了。。。
这么说吧,王老师的线性代数难度比较大并且比较有他自己的体系。学习起来需要花很多时间。(鲜明对比是隔壁班,氢氟酸巨佬说他线性代数作业周一补周二交,之后他期中还满分)我个人接触到的考得好的人有两种:一种学了一些升级的类似知识(比方说张量)以更高观点碾压线性代数,一种花了巨量时间学习这门课(我认识一个同学,他说他每天学线性代数5h,4h看他的讲义1h看其他书)而我作为打算转院的人没好好学,所以。。。
感觉这门课对有决心学好数学,并且大一下没有提前选非代数课程的同学,还是有帮助的。以及王老师调分力度很大(废话,不调分就重修了)(凄惨一笑)
王新茂老师给分超级好,真的好_(:з」∠)_上课用的是他自己编的讲义,画风其实有点奇怪,把矩阵的运算和空间理论完全割裂了…学到jordan方阵那里完全不能理解啊qwq还是期末走投无路重新看了李尚志也学的一知半解(,,•́ . •̀,,) 作业其实没有硬性要求,反正课后题会做的就做,每周交作业也是打卡式交,只要交了就给算,也不看做了多少(这个要看助教) 总之如果自己认真学应该还是能学到很多的,我就太浪了qwq感觉这学期线代跟没学过一样 啥也不懂QAQ
新茂是真聪明啊!
从来没有这么发自内心的佩服一个人的智商和运算能力的契合度之高,连思维跳跃的小伍老师都没有
用的是自己编的讲义,薄薄一本都是浓缩的智慧呀!由于是第一学期,只学了矩阵部分,深感书中证明之玄妙,课后习题质量也是奇高,能做完实属不易
期末考试大放水,所以总评给分奇好,在期中预估只有四十分的情况下拿了90。。。
刚开始的作业是比较难的,往往会用到后面的知识,但是后来就好一些了,但是还是算难了,考试还好。上课的时候延伸性很强,是一个很有趣的老师!
王老师说:“技巧用熟了就会发现全是套路。”
我学到中后期的时候才深深领悟到这一点,刚开始做前几章的习题的时候觉得还行,没有记太多的结论,到后面相抵、相似、正交方阵和酉方阵的时候,习题里很多都用的是前面矩阵运算习题里的一些小定理,可以说是伏笔。我又会回去看那些矩阵的性质,结论和技巧。比如与所有(反)对称阵乘积可交换的矩阵;还有证明Gershgorin圆盘定理用到的严格行对角优性质。
上课思维跳跃很快,但会面面俱到,很多时候都是带着你去探索这道题怎么解,走不同的路,分析为什么要走这条,那条为什么走不通,其他路的思路。确乎让我领略到大师解题时心中所想,如何去想。收获颇丰。
至于给分,老师说过不会在考试上刁难学生,更多的难题会放在习题里面供学生自己探索。确实期中期末考的都挺基础的,期末更是出了书上原题。可惜期中判断题失误太多,只有60+,但期末90+,茂爷给我奶到了4.3。王老师对我们还是很友好的,有几次去问一些比较基础的问题,甚至是老师上课讲过的,老师也会耐心地再讲。
最开始学习就感觉有点懵,作业啥也不会,感觉老师脑子运转飞快,一不留神就跟不上了。一直有认真学习,觉得自己有点准备的时候结果期中考的真的烂(个人觉得是有点没考好)57分,平均55.过了第四章之后明显感觉技巧变多了,也不是很有底气,期末复习心惊胆战,翻看习题没多少会的,不过还是看了一遍习题,和同学讨论了一下。期末考试因为要赶飞机所以只能提前交卷,5(3)据说不是很难但是就草草的看了一眼也没做,考试有很多原题,除了5(2)也算都写出来了吧,期末73,盼着总评能有3.0就可以了没想到最后3.7,给分是真的超赞。我自己也挺菜的,跟随王老师学习让我感觉最直观的收获就是看别的线代题不会害怕了,习题至今还有一堆跳过的,不过收获真的不少。
茂爷第一学期都是教矩阵打洞技巧,个人认为多做(课后)题基本就能掌握常用技巧。作业不强制上交,但我还是推荐把习题都写了,考试会碰到几道原题。给分方面非常奶,期中75(平均分55),期末96(平均分51),总评96
2020年线代课程是两个班合并的,但依旧可以看出来王老师的课极其的精简并且十分有内容。隔壁老师上课时可能可以开开小差,王老师节奏很紧凑,开个差可能要好久才能缓过来(大佬可能没问题)。下学期上A2时给人感觉节奏放缓了,并且喜欢喊人上黑板。如果能够跟得上王老师的课的话收获绝对很多。 王老师用的是自己的教材,就200页不到,但内容不少于常用的李尚志那本书,可以想象其中定理的证明都是十分简短的。 上王老师的课可以说是一种很棒的体验,思路十分清晰,并且基本上老师都是自己现场推出结论,很少会对着书讲,可见其对这门课的内容有了充足的准备。 习题的话不强制作业,虽然说是要每章至少做一半,但从来没有检查过。每章课后习题在10道左右,多的话可能有15道。个别题目可能是简单题,大部分主要是中上难度的题目,少部分题目难度特别高。大部分都是可能是要想一会才可以做出来的题目,要做一半以上应当是可以做到的,但想学得好估计至少要百分之八十左右吧。 王老师的课后习题个人感觉是必做的,和他的上课内容相辅相成,习题内可能会有些新的知识要自己探索,并且极大加深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 王老师给分是极好的,人也是十分和蔼的。 总之,感觉自己理解能力很不错的同学十分推荐这门课,绝对会收获不少,如果感觉不是很喜欢线代或者数分学得很吃力的同学还是不是建议这门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