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未知 | 教学类型:未知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
课程层次:全校通修 | 学分:2.0 |
《大学物理-基础实验》课程没有传统的考试形式,成绩主要通过平时的实验及报告评定。
评分标准不统一,各助教喜好不同。有人反映“黄脸婆连续两次预习报告给9/15”,“娘炮助教连给两个81”,总分卡得很紧,有同学总评89分抱怨“卡分卡你妹啊”。整体感觉给分较随意,“给分基本上看心情”,一般3.3-3.7,4.0以上很少。
作业主要是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许多学生认为这些报告“手抄一堆无用预习报告,严重浪费时间”,甚至吐槽“抄实验报告真的好烦人”。不过,也有提到这类文书工作对日后科研有帮助,能够提升撰写报告、预测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不同实验有不同的老师或助教,“每个助教都有特点”,但总体评价不高。有学生认为助教学术水平参差不齐,且讲解内容枯燥,影响实验体验:“助教在做实验之前会讲一大堆无聊的东西”。考试与给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助教的个体判断力,导致学生体验差异较大。
课程内容重点在于物理实验基本技能,包括不确定度分析、数据处理、仪器操作等。不过,非物理方向的学生普遍感到课程与专业相关性不强,认为做两学期的实验没有太大意义:“非物理方向的做两学期这个搞毛?”。有同学建议“数学系取消此课”。实验仪器陈旧,“实验器材特别差”,影响实验过程。
课程整体评价较低,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真的好废时间”。一些细致的反馈指出,大物实验对培养实验技能和科研素质有一些帮助,但更多时候沦为机械性的报告填写和数据处理任务,难以激发兴趣或带来实质性提升。学生建议课程在实验设计和实际操作中更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提升教学效果和应用价值。
总结来看,该课程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基本实验技能,但由于评分随意、教学质量不稳定、课程内容老旧等原因,导致整体体验不佳,特别是对于非物理专业的学生,选择时应慎重考虑。
每次都有学弟学妹问“张宪锋的大物怎么样啊?”之流,我只想说一句,有能耐你换到一个没有写着他的课啊?
好下面说正题。大物(又称“大雾”,下同)I级是分组排课表循环做实验的。
一开始固定是一节扯淡的绪论,然后就是不确定度分析教学(其实我到学期中才知道怎么做的),总之就是一堆消磨兴趣的东西,第一个实验是所有人一样的,之后按照循环表按顺序做实验。两周换一个实验室,两周内两个实验前半组后半组轮换做。
给分基本上看心情。不论你是抄的还是写的,长得帅还是丑(省略一万字)。
什么,要我说的再细一点?每个老师(助教)的喜好不一样,自然给分不一样咯。
3.7算人品好,3.3也不算差。要是4.0+请发来寝室号我过去打你(23333)
坑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物实验算是科大一道特别的风景了吧,张力学长的实验报告也是造福了一代又一代科大学生。
非理科专业的要学这么多大物实验,尤其是要抄预习报告和写实验报告,是够无聊的。不过如果以后做科研的话,即使对工科学生,大物实验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1)仪器出问题的时候不要骂娘。别人这么快就做出来了我却无法重现,有可能是哪里操作出了不起眼的错误,也可能是命中就有这么一劫,平常心看待就好。仪器如果特别好用,文档详尽,遇到问题网上一搜还有解决方案,那做的肯定不是前沿的研究。
2)学会预测、挑选和调优实验数据。造假也是要本事的,你要对实验的结果有足够准确的预期,就要对实验原理和器材的特性有足够的了解。结果造得太接近理论值,忽略了系统误差或者随机误差,是会被无情戳穿的。
为什么说在实际做科研的时候也要预测实验数据呢?比如你在申请经费,或者设计一个系统,需要对技术方案的效果有合理的预期。再如论文截稿日期在即,有个至关重要的实验还没做出来,但你相信做出来只是时间问题,就可以先把数字写上去,注明是仿真的结果,在 camera ready 的时候再换成真实的实验结果。我做系统的时候,在设计阶段估计的性能误差在 30% 以内,实现阶段估计的性能误差在 10% 以内,所以不等系统完工,就可以提前吹出去了。
至于挑选和调优实验数据呢,事实上这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就乱改,那就是造假。如果你发现跟理论值有差别,或者发现一些点有异常,然后想明白了这些差别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异常点是怎么出现的,告诉大家为什么需要给测量值做一个修正,为什么需要去掉一些异常点,那就是科学研究了。很可能并不是发现了什么大新闻,而是归因于实验的偶然误差,器材问题,甚至人为误差(看走眼了),这样的挑选和调优是经常需要的。一时解释不清楚也可以先记着这么一笔,让自己的日子好过些,老板的脸色好看些。如果发现一点瑕疵就把数据丢弃不要,否定假设,那就过于保守了。
3)做研究就是要做一堆无聊的文书工作。预习报告,讲一通行内人尽皆知的道理,论文的 background 部分就是干这个的。做公开的演讲和答辩、申请经费,很大一部分篇幅会在这个 background 上,给不是那么内行的人讲清楚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及其重要性,别人才能理解你后面的设计,觉得你确实在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上前进了坚实的一步。
实验之后写的实验报告就跟代码写注释、写测试一样,为了让别人能看懂实验数据,需要把实验步骤讲清楚,实验结果解释清楚,结果的分析也做了。这个沟通成本是必不可少的。做过大型软件项目的都知道,大型软件项目里面沟通成本(包括设计文档、接口文档、测试、开会等)比具体写代码的时间还要多。
4)不确定度很重要。工科的很多人做实验,不知道是没有学过统计还是明知故犯,经常忽略实验结果的统计有效性。比如测量延迟,只有一次实验的结果,谁知道这是最高的一次,还是最低的一次呢?多次测量是怎样的分布?即使是多次测量了,一般也是给个均值或者中位数,很少有人给出 error bar、不确定度或者 CDF(累积分布曲线)。有些时候我们很重视极端值或者标准差。没有不确定度或者类似的指标,实验结果就没有统计有效性。
不确定度的传递公式也是有指导意义的。说实话我一直不会算不确定度,上大物实验的时候也是抄张力学长的报告。不过测量和推导方法对不确定度的影响方向,是有大概感觉的。如果测量的方法不合理,不确定度累积起来了或者被放大了,也会影响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统计有效性。
嗯……大概就吐槽这么多吧。^_^
黄脸婆连续两次预习报告给9/15是几个意思?
娘炮助教连给两个81是几个意思?
这玩意真得看运气
总评89,烦得要死还卡分卡你妹啊!!!
各次分数如下。
序号 | 实验编组 | 组内编号 | 实验名称 | 实验级别 | 预习 | 操作 | 报告 | 总分 | 成绩状态 | 成绩加权 | 教师姓名 |
1 | 98 | 2 | 单摆的设计和研究 | 1 | 15 | 33 | 38 | 86 | 正常 | 100% | 苏皞 |
2 | 98 | 2 | 时间测量中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 | 1 | 12 | 42 | 39 | 93 | 正常 | 100% | 苏皞 |
3 | 98 | 2 | 直流电表和直流测量电路 | 1 | 14 | 40 | 34 | 88 | 正常 | 100% | 苏皞 |
4 | 98 | 2 | 测量螺线管的磁场 | 1 | 13 | 40 | 35 | 88 | 正常 | 100% | 苏皞 |
5 | 98 | 2 | 半导体温度计的设计与制作 | 1 | 14 | 38 | 38 | 90 | 正常 | 100% | 邹邦坤 |
6 | 98 | 2 | 示波器测量时间 | 1 | 14 | 36 | 33 | 83 | 正常 | 100% | 邹邦坤 |
7 | 98 | 2 | 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 1 | 13 | 40 | 35 | 88 | 正常 | 100% | 程斌 |
8 | 98 | 2 | 落球法测定液体的粘度 | 1 | 12 | 40 | 36 | 88 | 正常 | 100% | 程斌 |
9 | 98 | 2 | 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 1 | 9 | 40 | 35 | 84 | 正常 | 100% | 蒋小菲 |
10 | 98 | 2 | 干涉法测微小量 | 1 | 9 | 41 | 36 | 86 | 正常 | 100% | 蒋小菲 |
11 | 98 | 2 | 切变模量的测量 | 1 | 11 | 38 | 32 | 81 | 正常 | 100% | 李超 |
12 | 98 | 2 | 固体比热容的测量 | 1 | 11 | 36 | 34 | 81 | 正常 | 100% | 李超 |
13 | 98 | 2 | 交流电整流滤波 | 1 | 13 | 37 | 34 | 84 | 正常 | 100% | 刘灿 |
这门课真的好废时间,虽然我抱了一个大神的大腿,但是每次抄实验报告真的好烦人QAQ。。。。而且也并没有什么提高,到现在也不太会算不确定度,硬要说收获可能也就是最后卡分刚好得了85,拉高了绩点吧。。。
ps:有趣的是,我感觉每个助教都有特点,,分别是人妻,呆萌,逗逼,傲娇,丑逼,二货....(如果被认出来,不要打我,因为我是真的这样觉得的)...
PS:助教颜值基本上越来越低,差评。。。。
每个实验都不同老师或助教教的,不认识张宪锋,实验反正学分少报告难占用时间多。
教师主页: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