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内与自由选修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物理学院 |
课程层次:专业基础 | 学分:4.0 |
刘子奚老师在《电动力学》课上采用传统的归纳式教学方法,主要依照郭硕鸿的教材进行授课,但会穿插一些个人的科研经历与心得,尤其是关于等离子体和数值模拟的内容。刘老师善于通过生活实例活跃课堂氛围,使课程内容生动有趣。有学生指出,刘老师上课有时会使用较多模糊的代词,导致理解困难,不过整体课堂体验被认为耳目一新。
课程的评分主要由平时分、作业分和期末考试分构成,权重分别为10%、20%和70%。期末考试包括简答题、计算题和附加题,考题范围和习题较为一致,多参考郭书的课后习题和刘万东老师的往年试卷。有同学认为考试较为基础,只要平时认真完成作业,问题不大。简答题涉及大量PPT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课件重点复习。
尽管作业量较大,但学生反映收获不小,助教工作负责,常提供及时的反馈和丰富的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程内容。助教在习题课的备课充分,解题详细,能够有效辅助课堂学习。
刘老师的给分标准宽松,优秀率高,甚至有学生称之为给分“无敌”,大部分学生获得了理想的绩点,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减轻了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业压力。即便是难度适中的考试,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获取高分较为容易。
总体来看,刘子奚老师的《电动力学》适合希望轻松通过课程或寻求广泛参与其他学术活动的学生。课程难度适中,教学风格富有趣味,适合基础较好或希望通过课堂拾遗补缺的同学,尤其适合重修生与提前修课的学生。对于已具备较强数理背景且寻求深入理论学习的学生,建议同时参考其他学习资源以获取更为复杂的物理图像和背景知识。
本学期的助教工作基本完成了,来补充一下点评。
往常的电动力学课程都是开在春季学期,从22秋开始,为了满足一部分竞赛壬和重修壬的需求,开始在秋季学期开设电动力学,不过这也是大趋势,可以预见的是,过几年就会有人在大一就修完四大力学🙃22秋只开了唯一的一个班,是刘万东老师带的,因为在陶鑫班被虐的怀疑人生,我毅然决然选择成为秋季先驱,由于该班大量聚集重修摆烂人,到课人数常常不足15个,以及刘老师考虑到班级的特殊性,试卷出的异常简单,我拿到了一个还不错的成绩,因而有机会在本学期担任助教。第一次担任助教,还是挺如履薄冰,不过站在科大的讲台上讲题,还是相当有成就感的😏
很巧的是,刘老师也是第一次带这门课。刘老师的讲法偏传统,按他的说法就是“品读经典”,流程大致依照郭书,中间会穿插一些科研感悟,刘老师言:“学习不要太功利,在同学们的心中播下一颗种子,或许哪天就无心插柳柳成荫了”,总之,和刘老师交流起来很nice。刘老师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专门用了一节课来介绍他的人生经历,“三起三落”,最搞的是,刘老师也玩原神(
郭书的流程虽然很明朗清晰,但作为一本教材,我觉得它并不优秀,作为教学提纲还差不多,格里菲斯的书读起来比郭书流畅多了,也多了很多数学补充,里面的习题更是一绝(补充,郭书挺粪的,即便在最新的第四版里面,数学推导错误仍然很多,一些配图也意义不明,某些该延伸的地方又糊弄过去,寸止挑战是吧,希望以后的学弟学妹不要再受这本书毒害了)
刘老师的ppt制作比较精美,和刘万东老师的ppt重合度有一些,补充了大量的数学推导。
这学期班上重修人占比反而减小,因为多了很多头铁的大二同学,电动力学素有数理方程plus之美称,想学好它,矢量分析,泊松方程的求解,格林函数,都是绕不开的坑,先修的同学没有数理方程这门课兜底,只靠课堂这点课时是远远不够的,课下一定需要花功夫去熟悉这套工具,当然,话说回来,如果迷失在数学中,就无法一览物理的真容了,解决完一个问题,回头看看它的物理,是最有意思的部分🙂总之,初入电动力学,没有必要被这些东西吓到。这里墙裂推荐B站上复旦大学周磊老师的电动力学课程,感觉是我听过的最顶级的课程之一,听完第一章就会觉得,原来一些看似不合理的玩意的引入,居然是这么合理,跟追剧一样爽,给我看高超了(
本学期课程的分数占比分为三部分:平时分数10%+作业分数20%+期末考试分数70%,刘老师会不定期多次点名。原定的作业的分数按天递减,后来考虑到很多同学学业压力很大,改成可以不限时补交,但上限降为8分。平时分的计算和出勤率,上课回答问题,完成思考题强相关。有些课会发布一到两道思考题,不做硬性要求。
这学期的期末考试分为五道大题和一道附加题,大题一题20分,附加题12分,第一道是简答题,一共十小问,一问两分,会考察一些物理概念和刘老师上课提到的重点,其余四道大题,一道是矢量分析,难度比较大,考察对矢量分析的掌握程度,一道是静电静磁,一道相对论,一道电磁波相关,附加题考察的是假如存在磁单极子,麦克斯韦方程组应该如何改写。比较意外的是,静电静磁并没有考察分离变量法解方程,而是考察的均匀长直带电导线,电流为I,计算只有磁场的参考系内的磁场,主要考的是电磁场变换,有一位同学用的电磁场不变量做的,令人眼前一亮。相对论部分考的很简单,只要知道速度变换公式就可以,基本是送分,电磁波这题并没有考计算繁复的辐射,而是考的波导,难度比较大,是很有区分度的一道题,根据改卷情况来看,平均分可能只有5分左右,最高的同学拿了11分,这题主要考察的是,基模的概念,非简并单模的概念,如何证明能量传播速度等于群速度,相速度和群速度的物理意义刘老师在上课时也强调过。在考试之前,刘老师会告知大家题型,公开透明,这点还是很赞的。
总的来说,刘老师的出题应该参考了作业题,王振林的《现代电动力学》以及刘万东老师的往年试卷(懂得都懂),整张试卷差不多有35分左右是习题课讲过的原题(简答题三道,6分,并且简答题的其他题答疑课上也有涉及,矢量分析是原题,20分,附加题是刘万东老师的一道思考题改编,8分左右),所以只要平时认真完成作业(都是自己写的),习题课听一听,应该问题不大。
刘老师的给分很赞,优秀率是拉满了。
下面是这学期在群里发布的参考资料,作业答案,矢量分析的讲义,答疑课的ppt以及它们的latex源码,latex是一个很方便的工具,学起来也很简单,我用的模板非常简约,网上还有不少华丽的模板(刘老师布置的作业基本都是郭书上的习题,郭书也有配套答案,可惜错误很多,因此我基于配套答案做了一些修改和补充解释。这学期没有考第七章的内容,也就没有发第七章的答案)。因为是第一次担任助教,加上工作量比较大,不少地方有小纰漏,不过幸好有群里的热心同学帮忙勘误,我也修改了,在此表达我的感激。
电动力学导论(翻译版 原书第3版) by [美]大卫J.格里菲斯 David J. Griffiths 贾瑜 等(译) (z-lib.org).pdf
后续看情况是否上传本学期的试卷。
最后也想说一说这学期担任助教的感想,助教工作比我想的要累很多,批改作业,为同学答疑,帮老师上传文件,统计各种数据,改卷等等,在真正担任助教之前,我也想过把每一次作业敲出来是否有意义,毕竟已经有标准答案了,但最后还是做了,并且收获颇多,不论是给答案勘误时,对物理过程的理解精进,还是用latex的熟练度,以及在和刘老师微信交流的时候,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很多课堂以外的东西,受益匪浅。
在浣熊班赤了大半个学期的石,喜获1.0后准备重修。本以为25春季压力会巨大,因为还要重修淑芬,没想到秋季选课发现有一个班,估计是给重修人和提前修人专门准备的,遂大喜而报之。
刘老师在核院做等离子体磁约束聚变,数值模拟方向。上课有趣,人很开朗,课堂非常活跃和开心。他给人一种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是很快乐的感觉,笑着带我们学完了一个学期的内容。
教材是郭硕鸿老师的书,就像老师自己说的“品读经典”,上课内容基本围绕课本,偶尔夹带深度私货(还有他制作的AR程序体验环节)。PPT详尽充实,深入浅出,期末周不看书只看PPT也能复习。理论推导部分异常严谨,所有计算都会详细讲一遍,听完感觉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了(当然做作业和考试又是另一码事)。
作业量有点大,把整本书的课后习题都快做完了,但私以为这个训练量是有必要的,甚至是不够的,不然考试钥匙翘翘。
助教人超好,作业上有反馈,小错误会帮忙纠正,答疑及时。
作业:平时:期末=2:1:7。有几次签到,应该算平时分里,或者捞人用。
今年考试题,老师自称“比去年简单”。私以为难度中等偏上,但有很多摆明要捞你的地方,比如前面20分小题中的一部分,比如附加题第一小问:“你觉得这次卷子难度如何?(2分)”
有人说电动力学就应该是一种经典场论,像我们这样的班学不到很多深入的体系化内容。但本人可能还是更适合这种方式来学好电动力学课程,而非理论物理老师那种“演绎法”,which使我的脑袋旋转。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喜欢的老师,用喜欢的方法,学到喜欢的知识。
给分不知道,出分回来改。
1.24
【刘子奚】对你使用了【神之一手:调分】终极技能,使你的【绩点】上升。
考试压力很小,给分极好,以至于班上有十多个4.3
课程内容主要按照郭书的思路,会进行适当的拓展,主要有关等离子体和数值模拟的的内容。
个人认为拓展超出课本的内容时应该讲清楚其中的物理图像和背景,从整体上把握。这学期刘老师可能在处理这部分时更强调技术细节,因此相关内容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从同学们的反映来看,刘老师还是很负责的好老师,这门课值得一上。
刘老师的班是先修/重修班,其中先修壬大概占60%?本人是23级的,选课的时候有些忐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先修,犹豫期间发现退课时间已经截止了🙃于是就硬着头皮上了。班上大佬好像比较多,但总的来说老师给分还是不错的!
省流:有点名无小测无期中。
刘老师讲课方式为传统的归纳式。顺序与郭书大致一致。相比演绎法,归纳法讲电动力学导致会有很多与电磁学重复的地方,带给人一种比较水的感觉,不知道是知识结构本身的问题还是老师的讲课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刘老师本人从事等离子体物理方向的研究,有些地方会夹带很多地方私货(记得静磁最后那里等离子体拓展了好多),不知道考试会不会考,今年倒是没涉及。今年第七章是在课程与考试范围之内的,(虽然老师说肯定出道大题)不过最后还是没出考题。另外今年期末也没考辐射相关的大题。
教材郭书和格里菲斯感觉都不完整,郭书感觉比较适合考试复习用,但不太适合初学,也缺少一些细节。格里菲斯总的来说适合初学,但很多地方讲的不够深入,比如没有格林函数法,关于波导的讨论也不全,没有给出一般情况等等,还是将二者结合食用为佳吧!
刘老师好像也会看pksq,总的来说老师还是很不错的,会讲一些自己的科研与人生心得。就是回消息回的有点慢。。。不过课下回消息本身倒也不是老师的义务,只能说是给老师的小小小建议?
给分如前所述,不过由于今年期末好像有些简单,导致高分段好像有些密集。
总结:感觉理论方向的最好还是选陶鑫/浣熊的演绎式讲法(不过传言浣熊老师好像要退休了?),对于其他同学刘老师的电动力学还是比较推荐的!
课程难度:中等 & 收获多少:一般
本人作为并不擅长物理但却贸然选修全是卷怪的先修班的同学,原本以为会拿到更低的绩点,不过从结果来看也差强人意。
正如其他评课所说,刘老师的课属于电磁学Plus(或者数理方程习题课),上课思路就是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讨论各个情况(分别对应各个章节)。这样的讲法免去了场论的陌生感,还是很适合我这样实力不够强的人的。
至于刘老师的考试,属于比较适中的吧,和课后习题(郭书)一个难度。我在后面会详细说一下考试。
但我必须承认刘老师上课并不使我满意:刘老师上课用大部分PPT+少部分板书,但PPT由于公式和讨论太多,给人抓不住重点的感觉,再加上刘老师讲课常常使用“这个那个上面之前”这种略显模糊的代词(可能是前面PPT的内容,但切到后面就忘了),实际体验下来(可能比较主观)感觉云里雾里。有些人会吐槽说刘老师夹带自己的私货太多,这我倒没意见,至少课堂氛围和互动(老师没有代沟,会聊一些天,还带来了VR装置给我们展示他的工作)是我三个学期以来最耳目一新的。
我认识的一些同学觉得刘老师的物理图像可能讲的没那么好,这我也无法辨别,不过对于通过这门课程而言这或许不是坏事。
作业多少:不多
郭书课后习题,因为有配套的解析,所以完成的比较轻松,建议认真做一做,期末难度和题型基本一致。
给分好坏:超好
因为我学的一般还拿到了89(尽管卡绩,但说明前面给分很好了),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关于考试:
考试分为概念简答题+计算大题+附加题(类似计算大题,计入总分但满分不超过100)。
简答题主要来源于刘老师的PPT的某些批注和文字——而刘子奚老师和刘万东老师的PPT几乎一致——而刘万东老师的PPT有复习篇,其中给出了所有PPT中的思考题,几乎涵盖了刘子奚老师考试简答题的题目。PPT和思考题的答案可以参考微信公众号Katniscat。
计算大题和附加题和郭书课后习题的难度题型基本一致,能考的题目基本就是以下一些:矢量分析(注意张量的一些性质和结论)、电磁场拉普拉斯方程求解(分离变量法考的比较多)、辐射场和相关量求解、矩形波导谐振腔相关物理量的计算、相对论(刘子奚老师很喜欢,注意光行差、多普勒、电磁场不变量)。
刘子奚老师的课程内容非常简单,大概是由于老师是作等离子体相关工作的原因,对偏理学的电动力学研究并不够深刻,课程内容和难度相对于潘海俊、杨焕雄等老师的课程内容丰富度和难度上都只能称为“电磁学1.1”,还到不了“电磁学2.0”的难度。
这学期助教非常负责,平时分应该是交了作业就给满,评论区有详细资料。
本人大一电磁学在潘海俊老师班刚好3.7,自我感觉物理基础比较一般,想着提前修了后面会比较轻松。但这门课由于我个人感觉老师讲课比较催眠,所以平时都选择在寝室看教材自习。考前突击了两天,认真看了看助教写的作业答案,问了问我的大佬室友一些我不太清楚的问题。
无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内容也非常基础,电磁学知识再加上学过点基础的相对论就行,不会张量也没任何关系,考试也不考察。这学期运气比较好,我不会的内容都没考(辐射,四维矢,分离变量等内容未涉及);前面简答题包括一些公式默写等基础内容,后面计算题也都比较简单,其中波导考察的是最简单的矩形波导(和书上没区别),相对论考察的是变换参考系,消去电场。不到一个小时,几乎大部分同学都完卷了。没有查分,4.3,实在是没想到我能够收获这样的成绩,非常推荐!(我室友有道基础题失误,险些没拿到4.3,最后查分也上去了,可见给分相当好,为老师和助教点赞👍)
老师优点不少 第一点:给分好,拉满优秀率的同时给了超多4.0,可以说是给分相当好的了。 第二点:作业不多,在布置的题目有质量,可以起到练习效果的同时还会布置一些思考题(不影响作业分)来引发同学们深入思考,深入学习。 第三点:重点突出,老师讲课的时候会特别强调电动力学这一科目的重点知识,关键思路。
同时给助教哥哥超级超级好评,猪脚哥哥习题课备课充分,讲解细致清晰,同时在群里还会给出大量参考资料,私下提问的时候回答也非常及时细致
同时也想提出一些小问题,老师有时和同学互动时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有时就会导致冷场,有点小尴尬,不过问题不大。
给分无敌,优秀率给满且基本都是4+,处于卷绩需求可以无脑选
课堂内容方面继承了科大所有电动力学课程兼有的定位不明,考试也基本可以视为电磁学,力学,光学内容的拼凑,这些基础课程学的好的话电动力学可能并不会带来什么新东西,但是老师依然会试图在他熟悉和感兴趣的领域讲出点什么(夹带私货)带来一些课程大纲之外的收获(可能是主要收获)
总之选就完了
很好的老师,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