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慕课通识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核心通识 | 开课单位: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
课程层次:通修 | 学分:1.5 |
浙大的老师,下面是浙大的评课社区截图,不用多说了吧。
p.s.我让我妈看了一下批判性思维的慕课,我妈说:“讲的什么xx玩意儿,这老师是高小毕业的吧。”[手动狗头]
讲课打3分,给分打7分,平均一下打5分,不能再多了。
慕课贼能东拉西扯,动不动放点视频水时长,车轱辘话颠过来倒过去说,“苏格拉底”在她嘴里死了有好几十遍了吧,看的时候非得骂两句不可。线下课直叫人昏昏欲睡,就是把慕课听过的大部分东西再给你复述一遍,有什么新的知识吗?
我最后总评拿了3.7,但
我有两个同学上学期修的就没这么幸运了,不及格!(我都有点佩服自己的勇气,两个不及格还敢选课。)在这种屑课上用掉一次宝贵的放弃成绩机会,我都替他们不值!
再说我,为了拿到这1.5学分,半个学期内写了三次作业,还要考试。老师评判作业的脑回路清奇,这道题的论题居然是“求求你做个人吧”,这也能当论题?我一脸黑人问号......
另外出分巨慢,期中就考完结课了,期末最后一个出成绩,还是在群里反复催促之下才有动静,否则不知道苟到猴年马月去了😓
先说一下,我应该算一个幸运儿了,混了个优秀,但还是快逃!这门课完全不符合我的预期,没有学到一点我想学的东西,老师讲的东西很多时候都感觉反认知,强套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感觉不到任何对我思维有用的东西,包括作业,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但大多是有道理的,老师说是没有标准答案,但最后还是按自己的思想来评判,包括最后两次作业我都不知道她多会儿判的,这门课反正是硬拖了很长时间才出成绩,整体观感极差。
只能说这堂课和我想象中的有很大区别。老师讲课很认真,线下课气氛也还行(不过因为疫情原因有几次线下课还是在线上举行)。老师所讲的一些内容,例如A是B,B是C,所以A是C这类的东西,这种思维模式对于科大的理科生而言早已经成为一种本能了,如果想在这堂课上有多少收获,那我不是很推荐选这门课。
⬆⬆⬆在知到上截图下来的,不记得老师上课说的成绩规则是什么了,不准确之处还请指出多多包涵。
这门课难度不高,达到了开阔视野、带大家初步了解批判性思维的目标。虽然授课内容多为概念和例子,看起来有些枯燥,但老师讲课水平精湛,课堂内容丰富充实,所选例子恰当并充满人文素养和情怀。
从作业和考试来讲,与其他慕课不同的是,这门课的作业中会有新题(减少了同学们卷的程度,不至于99.x才能拿到优秀),最后的考试也是以论述题为主,老师也划了一下重点,几乎是看完视频、考前再过一遍、4.3有手就行。印象里线下见面课出勤会计入分数,老师每节课也都会点名。课上发言也会在老师那里有所记录,但比重应该不是很大,摸鱼人没怎么受影响。
楼上已经介绍的差不多了,这门慕课和其他不同,并不是依靠线上视频计分,老师有她自己的方法,所以也就不会造成分数过于密集……线下课回答问题有加分,我都回答了给分还行A+嘿嘿(>﹏<)
纯屑课,准备那么多作业分数也不低,回答问题次数最多,最后只给个3.3,我真的不知道她的评价标准是什么,这么积极听课就给这个分数你配得上别人选课吗?
看了看,似乎风评极大被害,虽然确实是水,但好像也不至于差评到这个地步……
给分挺好的,喜提3.7,主要是按照她那个算法也很难不及格,好像是网课分数加签到分数合起来够60?说实话没有想到这个计算方式下会有同学抱怨不及格,当然也可能是老师算总评的时候算法不一样。如果是网课没刷完,每节线下课不去,然后抱怨不及格,那可能有点申必了……
不过那可能是因为去年算法跟我们不一样吧,不了解的问题我就不多说了,只能说在我看来这课不至于到不好好准备就不及格的程度。
顺便小小吐槽一下,感觉有些同学交的作业疑似有些申必,也有可能是老师特意拿出来最申必的一些让我们看了……
再聊聊课程内容,讲的东西反正确实不多,学了一学期好像真有印象的也就是那几个论证标准啥的,但是从最后期末考试来看,那也不是什么重点。话说回来,只看期末考试,这课也就是给高中生做的逻辑训练的难度,最后一题勉强算个应用文阅读分析。对比来看,我上学期学了一门逻辑学导论的慕课,那门课的难度就显著高于这门,学了一学期也对一些逻辑学里面的东西稍微了解了一点,从学到东西的角度来看,这课的确是没什么用处。
总体而言,我认为这课水学分也好,刷gpa也好,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真的希望自己有些批判性思维,那这课可能够呛,我认为能上科大的基本都能具备这个课水平的批判性思维。本人既想刷绩又想学点东西,但只满足了其中一项的要求,故只给7分
(220719)改一下,看了看自己之前给其他课的评分,给7分似乎对其他课不太公平,调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