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数学科学学院 |
课程层次:专业核心 | 学分:3.0 |
你说教务处,一届一届一届换了多少个培养方案了?改过不拉?换汤不换药啊!人家数院学牲也有理由说的,我上的是什么课?我上的是基础数学课呀!你这屑课是什么课?你叫我上?基础数学现在什么水平?就这么几门课你组合什么的都在当必修课,它能学吗?学不了。没这个能力知道吗?再下去要挂组合了,原子物理挂完挂组合再挂大雾实验,接下来没课挂了。
“另一方面来说,组合是备战回高中当老师最好的一门学科......”
哦哟!谢天谢地!!! 务实一点,我劝你们,你把自己这个培养方案,数学的理念先搞懂。组合不必修搞的蛮好的,你把它去换成必修课干什么你告诉我?在评课社区好差评比例1:5,你到告诉我怎么解释??????脸都不要了……
我是分割线
3分是我能给这种屑课打出的最高分,等总评出后会根据总体给分好坏酌情降低1-2分,相信人中龙凤的mj老师应该不会介意自己要求改成必修的课评分很低吧😋
2023.1.12编辑:出分了,看呆鸡群感觉给分很差,那就改成一分吧。
死都不明白为什么基数必修组合。。。 上了将近十周了,我实在对这玩意不感兴趣,感觉就是一堆奇技淫巧,莫名其妙的不等式,莫名其妙的定理以及莫名其妙的证明,我不知道他怎么想出来的。作业题更是离谱,每周写组合的时间,超过了其他所有数学课时间的总和,但我收获了什么呢?没有。题目就是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做,问别人,在知道用什么方法之后,怎么用?不知道。我真的学不懂啊。灵光一现就做出来,没现就怎么样也做不出来... 最后,马杰在刚讲图论的时候,吐槽:你们不是很多少年班的吗?高中不是都学过竞赛吗?怎么不知道这些东西? 实际上,高中有精力搞组合的,大概率都不会来科大吧...罢了写作业去了。 回来改个分数,觉得之前给3分不太合理。应该是一分
出分了,回来说一下,期中拿了平均分,期末比平均分高十分左右的样子,平时作业不是9就是10,最后总评78😅。我就不应该学基数,而是去学统计选修基数课。rnm组合学
概率论助教概率方法得分率20%
泛函助教期中期末加起来100分
某门课催生出wsr不等式:3*1.0>16*4.3
多人反馈组合学作业比🚀作业还难写
杰哥语录:你们不是很多少年班吗?高中竞赛这些都学过吧?这还用教吗?
笑嘻了,欢迎来你科感受顶级数学硬课组合学😇😇😇 (作为旁观者整个合集
差不多快结课了,写一下自己的评价。
一句话概括,这是我在妮可见到的最屑的课,没有之一,远屑于思政课、物理课、选修课。
对于基础数学的学生来说,我不明白强制学这门课除了拉低基数学生的GPA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好处。我不能从这门课里体会到任何深刻的数学思想,只有永远想不到的奇技淫巧。这门课充分让我体会到数学的无趣,甚至让我第一次产生后悔学数学的想法。
作业数量上不算多,但这门课的作业就是奇技淫巧,想得出来就做出来了,想不出来再怎么想也没用,花一天思考某个题目也是徒劳,因为这个思考的过程并不能让你收获到新知识,不如直接抄。
期中考试只能说十分逆天,考前我熟读讲义,反复琢磨习题,认真看完习题课讲义,结果照样喜提55的高分。考试题就硬搁那脑筋急转弯,但一想,这门课根本没有什么内核思想,就是一些古怪技巧,这么考也非常合理了。
最后吐槽一下马杰,他讲图论的时候说,“你们不是很多少年班吗?高中竞赛这些都学过吧?这还用教吗?”我只能呃呃了,老师讲课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不是为难学生,麻烦请他搞清楚教书育人的理念,不是每个人都是像他这样的“成功人士”。
期末考完试再来加点。
这门课从头到尾就充斥着“恶心”二字
每周看讲义被恶心(组合讲义好像是以前的助教码出来的,英文水平真的一言难尽),甚至一些本来理解起来很简单的东西被他绕来绕去,最后搞得摸不清头脑;写作业被恶心,上面说过就不再说了;交作业被恶心,不允许补交,不允许交电子版,交作业的地方堆了各种纸,交错地方也没法补救,还有前几周助教改作业似乎喜欢刁难学生,,,反感声音太多,过了几周才做人(就是马杰丢锅跑路之后);考试被恶心,再怎么学也看你当时能不能想到,基础题占分大概只有平均分-20,如果不会数竞,只靠把上课讲的东西学懂,建议目标别定太高,绩点保2争3吧。
这门课所有的证明,包括助教习题课写的东西,考试参考答案,基本都能搜到原文,就是说,这门课没有任何需要自己思考的东西,大部分结论和证明都能搜到,包括某些定理的多种证明,习题解答,考试题目等等。助教没见过的题,你问助教,助教也很可能做不出来(当然有些题套路比较固定那肯定没问题),比如,找几道IMO试题,然后包装成搜不出来的样子。
所以,也不要因为这门课而丧失信心吧,顶多拿个2.3/2.7,把这几年绩点拉低0.05,不代表你数学水平不行,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自我勉励ing)。
准备考试的话,这门课适度刷亿点题还是有些必要,可以找往届IMO的组合题,以及MOP,Iran MO等等的组合题做一做,整体画风还是比较相近的,或者找同学借一下高中奥数的小蓝本,很多相似的题(但里面没有概率方法和代数方法的题,这些题建议刷一刷上面那些MO)。
但做了这些能不能把组合学会呢?不做评价,反正我该做不出来还是做不出来,期末还是寄。(笑嘻了)
最后附上CMU的一些组合讲义,考前冲浪时发现的,感觉题目选的挺好,很多作业题(甚至往年考试题)都能在里面找到,算是给以后的基数人做些好事:
https://www.math.cmu.edu/~lohp/docs/math/mop2009/
以及组合102题题典,非数竞生学组合,想要高绩点的话可以考虑把这本书背下来(我考试前一天才找到,来不及背了):
https://rainymathboy.files.wordpress.com/2011/01/102-combinatorial-problems.pdf
选课截止了,教秘没动过我的课表,看来
从评课社区以及大量20级学长的反馈来看,组合学远比大物实验、量子物理等池沼,只是受害群体比较小,没有引发大范围共鸣。
作为一个高中竞赛弱校出身的同学,我几乎没有任何组合基础。于是为了我的GPA不被“砍一刀”,我卡了一个bug,我愿称之为:
在大二升大三分流时选了计算而非基础,利用计算不置课的特性,选除组合外,所有基数需要的课程;计数课程一门不选。大三下学期,再转回基数。
由此,我可以合情合理地将组合推到大四上学。而众所周知,出国申请只需要前三年成绩。
但凡选了组合,我多半拿个1.几,PhD的可选范围必然缩小。与此同时,这门课的屑作业会占用大量时间,间接占用我的其他6门数学课以及磕盐时间。
注:想保研的同学请勿效仿,前三年修完组合在内的所有专业核心课才能获得保研资格。
这是我见过的唯一一门 学生都已经大三了, 还能在课堂上大规模和老师讨论题目甚至是争辩起来的课: 一道题三个人做出四个答案, 每个答案听上去都像是有道理的.
如此科大课堂上不多见的奇观, 想来非组合学不能有也.
期中期末合起来考了100分!作业也难得要死,一学期上完收获为负数,想知道这门课的意义何在? 补充一下,一个组合学成功把我这学期的gpa从3.89拉到了3.69,能不能s一s☺️
由于组合学内容十分丰富,知识点就显得很离散。从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尽管老师尽力想串出一条比较完整的脉络,可是仍不免落入一个个知识板块教学的怪圈。
大体上,可以将一个学期的内容分为4个模块,第一是计数,第二是组合设计,这两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科大的那本组合书;第三是图论基础,讨论了图兰定理和Ramsey数,第四是代数方法,包括概率方法和多项式方法等。
一个学期下来,内容其实并不是特别多,对于想要做这方面研究的同学,这门课怕是远远不够的。建议浏览马杰老师的主页,会有往年研究生课的录像(印象中是极值组合)和笔记。如果对图论感兴趣,也可以同时修读侯新民老师开的图论课或者参加他的讨论班(逃
想要拿一个较高的分数,只要认真记笔记,平时自己做作业即可。事实上,期中期末的难度都不高,很多题目的解法直接来自于平时的作业和课堂笔记。
为了赶运筹学大作业,我只留了一个晚上复习组合,把笔记和作业粗粗过了一遍,最终在期中小炸(80出头)的情况下靠期末的95混上4.0的总评。
总评应该是25:35:40然后再加1~2分,可是考虑到期中期末均分都有60+,不大尺度调分也是意料之中。
10分好评8个学期付清,你给我算一下有几种分法???
------
出分了,新低,巨大杀手,无语,评分一分都不想给
在组合课之前还没有任何一门数学课能让我如此反感,,,除了张老师人真的很好,其余的实在无力吐槽。该说的其他同学都说过了,只能祝愿组合早日从基数必修课里消失。
刚才看到这门课又有点评更新了,来顺便补评一下。首先它确实拖了我很多绩点(单学期4.0x→3.9x),抛开绩点来说,这门课也实在是挺痛苦的,感觉学了十几周实在没啥有用的东西,都是一堆奇技淫巧。并且尽管有认真通篇证明讲义复习作业也还是考的很低(然而组合进阶一百昏,那门课学到的内容也比较有限,感觉实在玄学)。而且除了组合课以外,其他课讲到组合问题都还挺有意思的,这门课反而起到了十分负面的作用。
我一个学计算的,为什么脑抽选了这门课……
高中没有任何竞赛基础,所以整门课的内容对我来说都是船新版本,也算是长见识了。但内容真的很难,每周的作业基本超过一半以上都是在网上找的答案……Stack Exchange 上能找到不少,再不济可以在专业教材上找,比如 Noga Alon 的《The probabilistic method》,还有种类繁多的关于 Ramsey Theory 的书。反正作业想不出来就积极向外界“求救”吧……
作为计算人,我学这门课时,看了很多 Richard A.Brualdi 的《组合数学》,上面讲了很多组合上的算法,虽然对考试没帮助,但至少了解了这些抽象理论的作用……
个人的建议:
张老师人很nice,超级耐心,点个赞~
这门课从22秋开始改成3+1的模式,三学分的部分只有13个教学周,今年再加上国庆放假和期中期末考试实际上课次数还剩11周。
这门课是两个老师合开的,马杰老师只上了前三周,主要就是讲了一些计数的方法、组合恒等式以及图的一些最基本的定义和概念。由于这部分内容大多在高中都接触过而且比较无聊,老师也是基本上照着讲义念的,故这里不点评马老师的上课水平。但是作业题难度和技巧性极强并且马老师原话“我尽量找些你们搜不到答案的题”,每周作业都要花费大量时间(至少够我写三门其他课一周的作业)。
之后的内容包括一些组合设计和极值图论的基本的结果,使用的技术非常初等(相应地技巧性就非常强),张老师也是基本上照着往年讲义来讲的,讲的过程中会在黑板上写写画画,试着从直观中找到一些组合结构,也能感受到老师在试着讲清楚那些看似技巧性非常强的证明的背后的动机。这部分对应的作业难度有所下降,大多是课上证明定理的直接应用或者一些定理的模仿证明,但做下来依旧不是那么容易。
另外马老师鼓励使用LaTeX敲作业,并且说用LaTeX的在最后给分时“可上可下的时候会往上微调一些”。(我的理解应该是指卡绩的时候可以捞一下,不过现在还没出总评,出了再看吧。)
以下为吐槽环节
看了下往年的评价大多都还不错,但最无语的是这门课今年开始要求基础数学方向必修。是否真的有这个必要我没有资格评价,但是这门课占用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本来可以用这些时间去更深入地学习研究我感兴趣的方向,而不是每周绞尽脑汁去做那些脑筋急转弯,那些技巧想不出来就是想不出来。最后我收获了些什么呢?无非也就是一堆技巧而已,毫无思想上的裨益。
我比较好奇在决定这门课加入基数必修的时候老师是否假定学基数的同学有高中数学竞赛的基础呢?如果有的话,既然这门课真包含于高中竞赛内容,那都已经学过了还有什么必要再在学过的东西上浪费时间呢?如果没有的话,这门课一上来就是天花乱坠的技巧真的能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而不是背下来应付考试吗?组合本来就需要用通过刷大量题训练(马老师也提过)(即使这样也不见得能真正握那些方法(或者说技巧也行)),平时作业那些量相比之下还是少得可怜,而大三基数方向的同学又是否真的能有足够的时间花在这门课上,同时兼顾对兴趣方向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呢?还是说没有高中竞赛基础就不配学这门课乃至不配选择基础数学方向呢?
罢了,只能说在这样的培养方案下我没有因为这一门课而对学数学失去兴趣和信心已经是万幸了,或许这道坎就是在试炼我对数学的信念到底有多坚定吧(乐)。
给1分是因为给不了0分,感觉有点对不起张老师这学期的付出,但是基数必修组合数学这件事依旧让我觉得很无语。
出分后更新:期中90(约前10%)+期末61(约前40%),作业全LaTeX,总评86,比我预期低了一点点,我觉得运气好应该可以到90的。
组合学考试真就全靠运气呗,遇到会做的,思路一出来几行就写完了;不会做的,脑子想通了还是不会,只有在试卷上乱写一通,结果还一点边都不沾,一分不得。
根据课友的反馈反演出给分公式大概是平时:期中:期末=4:3:3,几乎没有调分,优秀率大概是没有给满。于是出分后一片哀嚎。
没有什么比竞赛多的东西,作业困难,考试困难,组合σ
大四老人来评个课,本身不是学组合图论的,单纯好奇感兴趣选的课。
2021秋的组合学是张先得老师和马杰老师一起带的(名义上是这样的,实际上马杰老师只上了六节课),用的还是2020年秋马杰老师自己上的时候的讲义;主要内容杂而不深:涉及计数,组合(设计),图论等多方面内容,勉强算入门学科的敲门砖,对我这种感兴趣想了解一下的同学很友好(但是对想学相关方向的同学肯定还是远远不够的)。
首先上课情况来看。张先得老师虽然上的次数很多,但基本上是沿袭马杰老师去年讲的内容(lecture notes基本也一样),但多讲了一些组合设计的东西——也间接导致后期马杰老师代数方法内容上的不是很完整,有些可惜(不过靠去年讲义还是可以自学的hhh);而且感觉张先得老师上课确实还是比较平淡,中规中矩——但她会偶尔点同学回答问题互动(本人就被点过一次(笑))。相比起来马杰老师上课确实比较有趣,而且他讲东西很注重讲idea,这确实可以收获很多笔记之外的东西——印象比较深的有两件小事:一次是课后我指出了他上课的一个小错误,他立刻找助教提醒要修正笔记相关的内容;还有一次是我问他”even-odd town”问题到底能不能取等,他直接回答我:“你为什么不尝试自己去证明你的想法呢?”(后来问助教助教也回复我说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导致我现在还是不知道这个问题的解(笑哭))
考试的话期中期末都是英文试题,但是老师会解释题目意思;答题中英文均可;卷面貌似都是100+10(附加题),基本还是比较常规的题(不过期中期末平均分都不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选课的大四同学都躺平了(雾))。给分一开始是说25%平时30%期中45%期末,现在还没出总评不知道会不会调整。
组合学,真神奇啊。学的时候记得有挺多内容来着,不过现在很多都忘记了,就随便说说自己的感想。
选课的时候组合还不是必修,单纯出于兴趣和欣赏的角度选修了组合学,不过现在科研的时候居然还真需要用到不少组合和图论知识。有挺多奇妙结论的。
我记得组合学里对我来说最迷惑最无意义的的就是Designs那一部分,结果写评课的时候发现我居然还真用过:在TCS组里讨论linear hash function时真构造了一个类似于组合设计的集合。估计本来就是在编码用的比较多。
这样一想学了组合之后出路还挺广的,进可去TCS做理论(很多组合新内容是在TCS conference如focs, stoc, soda上出现,笑),退也可做基础数学科研。
收获还是挺多的,反正选着玩,定理也有趣。一直想学点概率和极值组合却可惜总是找不到时间。
是否我生来就注定,要来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习组合学?感觉失败的人生生来注定,,
这课真的是人学的么?在没什么基础和兴趣的情况下,,
概统人前来选修。
这门课的主要问题是成为了基础数学必修课。组合学本身还是非常有趣的,马杰与张先得老师的讲课也很有条理、板书清晰。如果对组合学感兴趣的话选修这门课是值得的。
前半个学期的授课和高中竞赛组合重叠很多,集合、计数、算两次、Ramsey定理、hall定理、图论之类都有涉及;后半学期多是各种神奇的组合学方法,如概率方法、delete method、代数方法等,以及design的相关知识(这个不喜欢,感觉太抽象了)。讲义很完备,直接读也可以掌握这门课的几乎全部知识。
对大多数基数人其实是没什么用处的,可能在计算数学方向应用反而更多,成为基础数学必修大可不必——但它真的很有趣。曾经学数学竞赛,也从来不考虑它有什么用,只是智力游戏,规则简单而内容迷人。组合是现代数学的诗。
作业过多了,每周敲latex很费时间;助教前期也一言难尽,过于苛责作业质量。不让补交,扣分严厉,可能是这个学期耗时最多的一门课。但一学期下来latex水平确有长足提高,算是一点小收获。
这七分打给课程本身,在出分后也许会有所调整。
出分了,普遍反映给分差,扣一分。 作业全latex,平均9.5+,期中80期末90,最后总评刚好4,个人而言接受,没卡就行。
组合是我修过的最屑的数院专业课,没有之一。最低给一星太遗憾了,这卷子改得完全值得一个负分。某助教不做人,改作业极其苛刻,改卷子故意为难同学。我为自己在组合作业latex上浪费的每个周末感到遗憾。不过zxd老师很温柔很负责。 —————————————————————— 出分了,历史最低,组合我rnm
张老师还是教课相当负责的,但是这课实在是...总之上的挺痛苦考试挺痛苦考完试出分也挺痛苦,真的就是考前复习研究来研究去感觉没啥东西考完就寄,然后还感觉没学到什么东西。概统人选了这门课喜提数学课最低G,真是太棒啦!。
作为名义上的基础数学系学生,我搞不懂这一届把组合学设为必修的逻辑。这门课目的好像是让大学生们回忆他们的高中知青岁月。当然建议同学们不要太看重gpa了,要不然和高中就真没区别了,除了性别比例。比如说我这几年的gpa就被各种无谓必修的垃圾课拖下来0.25,而两个够卷的学生在专业课上平均成绩拉出这个差距又何其不易。直白地说,这个指标就是个垃圾,就像这门课的设置,以及这个官僚机构自上古流传的bug们一样。保持欢喜,用荒诞的眼光看待身边这一切,同时把理想主义的驱力投诸有意义的事情,大概就是同学们能做的了。
组合本身是挺有意思的,里面的相关问题以及定理还是蛮有趣的,但慢慢地这门课变成了奇技淫巧的考核,让这门本就有点贫瘠零散的课变得乏善可陈,变成了20级数院眼中的“过街老鼠”。
科大开的组合课,内容还是有点窄,缺乏广度,他试图增加深度,但最终变成奇技淫巧的堆砌。这是一门不需要前置的课,也可以说是一门独立的方向,那这门课应该以介绍普及为主,让大家知道组合有什么用,与其他学科结合会有什么奇妙的化学反应,激起大家的兴趣。不过这门课的教学以及考核,只能让大家明白组合能解决组合题,知道了什么技巧可以做什么题,组合是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组合题。
当然,这门课最为诟病的一点是基数保研必修,诚然近几年与组合相结合的领域很火热,但这教学已经出了问题,这不是学组合而是学做组合题了,这已经让人很绷不住了,你还不得不吃这碗**,已经是人均劝退的一门必修课了。些许改成选修,骂的人还能少一点。
不过马杰当权,这门课估计也......只能说后面那些待宰的羔羊做好心理准备,不少人都是历史新低,这对于大三而言还是太伤了。
喜提数学课新低,别的大家都说过了,这里评课只是拉低一下评分,不过作为一个被组合折磨的人,倒是挺希望继续必修多折磨一下(只是开个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