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计划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本科计划内课程 | 开课单位: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课程层次:专业基础 | 学分:4.0 |
课程由陈志波老师主讲,使用李卫平的英文网课视频。陈老师会在视频播放后补充讲解应用和物理意义,有助于避免课程变成单纯的数学课。这种上课形式能减少摸鱼,帮助学生理解傅里叶变换和其他知识。课程教材选用奥本海姆的《信号与系统》,内容包含傅里叶变换、傅里叶级数、拉普拉斯变换等,强调数学推导但物理意义相对较少。
考试难度大于作业,且无往年卷可参考,复习资料仅限个人笔记和网课内容。期中考试分数集中在30-60分,期末考试平均分58.7,期末难度略低于往年。作业多来自奥本海姆的教材,量较大但难度适中,计算繁琐。教师鼓励学生讲习题课并给予加分,2/3的学生参与。有同学表示考试题目多且计算复杂,缺少计算器支持。
陈志波老师采用相对排名给分,整体来说给分较为慷慨。例如,期中期末分数较低但仍有同学总评优异。大多数同学认为给分较好,总体优秀率高于普通班。尽管困惑于数学记号和课程内容不同步,但老师在总体评分上表现出较大的宽容和理解。
总的来说,陈志波的《信号与系统》课程强调数学理论和推导,物理应用方面相对较少。课程形式特别,结合网课视频与课堂答疑,增强了学习效率。尽管考试难度较大,复习资料有限,但作业帮助有效理解内容。给分较为宽松,总体适合想深入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学生。
Welcome to "Signals and Systems" course. My name is WeiPing Li, and I'm a professor 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In this section...
出分了,更新一下。这门课是我上的第二门英文课堂,比隔壁ics体验好很多,能学到不少东西。有同学认为这门课过于注重数学推导和计算,忽视了物理意义的阐释,我倒没有这么想,因为我完全把它当做一门不严谨的基础数学课了,这的确是这门课有所欠缺的地方,也许DSP会讲这些?
因为老师禁止公布成绩分布,我大概描述一下,给大家一个参考。期中考试分数集中在30~60分,高分只有一个70+,期末考试平均分58.7,方差17.3,采用的赋分方式是relative rating,我期中69,期末72,总评91.
最后有点遗憾的是,李卫平老师虽然担任advisor,但没能线下见面(⊙︿⊙)
上的挺特别的一门课。
上课形式是老师放李卫平的英文网课,每段放完会点同学起来概括/复述前一段内容(被点到没到课也没关系,不会也没关系,助教会继续点下一个人),然后老师再对这段内容做简要讲解,讲解多为这段内容的应用或者物理意义,老师的讲解非常好,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让这门课成为数学课。个人认为这种上课形式还是很好的,收获挺多,不容易完全上课摸鱼。
作业大部分来自奥本海姆的那本书(后来我找到答案了就没怎么自己写了orz),小部分是老师自己布置的题目,作业量中等,不算少。考试很难,而且本班单独出卷,所以隔壁班的往年卷和套路题都没什么用。期中期末老师会让学生自己讲习题课,讲了有加分,目测2/3的同学都讲了。助教很负责。
给分个人感觉还不错,我期中55,期末65,没有讲习题课,作业均分80/100,总评83,应该会放弃成绩。
除了基本的信号处理外,上完这门课最大的收获就是熟练掌握了之前不太熟悉的各种傅里叶变换。
缺点是网课没有对应的讲义或者教材,傅里叶变换用的记号是f,和奥本海姆那本书以及其他班的w不一样,所以看书的时候有些不方便。另外因为没有讲义,期末的复习资料只有自己的课堂笔记以及网课本身,复习的时候还是有点苦恼的。
上课就是播放李卫平老师已经录好的教学视频,然后挑同学回答一下这个视频主要讲了什么。然后陈志波老师会再补充或者强调一些内容。
但是该课程作为一门工科课程,过于注重数学形式的推导,傅里叶变换、傅里叶级数、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还有解微分方程等的比重过高,而对于实际物理意义比如滤波等的讲解较少。陈老师在视频结束后的讲解较好,只是内容不多。
另外是作业的难度和考试的难度相差太大。
——————————————————————————————
考完了。题太多了,一直在那写,计算器都来不及摁。
(其实不让带计算器)
老师这门课坚持用英文课本和全英文授课,就是口音有点魔性哈哈哈哈哈。
教学态度是很认真的,感觉虽然信号与系统这门课对AI用处不是那么大,但是他确实真的想教会我们不只是怎么去做题而是理解傅立叶变换对于我们专业日后的用处是什么,就像他第一节课所说不是培养我们做题的能力而是应对问题的能力。
教材用的是奥本海姆的信号与系统,感觉这本书写的不错的,上课认真听完一遍到了频域分析部分一般是消化不完的,可以认真把教材再看一遍。很多部分和老师笔记结合一起看就能理解的比较透彻了。
上课采取的是老师录制好视频的方式,每讲完一小节会点人起来回答,这样不太利于摸鱼。
期中期末难度还是挺大的,建议除了作业之外把课本其他作业题也写一下,不然可能真算不出来。
助教来答一发。今年是陈老师第一次独自带这门课,不过教学资料还是用的李老师的视频。不少同学由于害怕课程难度选择换班,导致只有三十多个同学选课。陈老师相比于其他班级的优点主要有: 教学资料质量高,能学到的东西多,每节课点同学回答问题不容易走神,给分不错。可能的缺点有: 考试比作业要难很多,且缺少适合于考试题型的复习资料参考,可能导致基础一般的同学无法适应考试。今年由于疫情取消了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难度略低于往年,如果能得到八十分左右的卷面成绩就非常厉害了。
给分是相当好的。本人期中考试犯大病,几乎没有一道题算对,卷面38;作业分一般,参加了2次习题课讲题。期末可能还行?考完期中已经准备remake了,没想到老师给了优秀,心中只有感恩...
课程收获非常大。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用f notation而不是w,非常方便,就是跟其他班的同学讨论问题的时候略显尴尬。
课程本身难度较大,初次接触频域分析可能会不太适应,在物理意义不直观的情况下,四种变换容易搞不清楚。上课用的奥本海姆的教材,但又不完全按照教材讲,所以如果上课不记笔记,复习的时候会发现没什么可以参考的东西orz
课程中需要的数学比较多,公式(性质、常用变换对)特别多而且容易记混,加上各种地方同一个函数叫法不同,同一个定理写法不同,更加令人感到迷惑,需要用心整理。本质是数学课。
作业量比较大但是题目不难,计算很繁琐,不是很好上手。
考试没有往年卷子参考,题型也跟其他班不同,如果能把各种变换的性质记清楚,加上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理解,考试就不算特别困难,不过准备考试的时候也确实很容易心里没有底。
给分似乎比普通班好,按照相对排名给分,总体优秀率更高一点。个人拿了4.0超过预期。
感觉上完课最大的收获反而是更加习惯了英语授课,同时有了用英语阅读/交流学术内容的信心,对以后的学习尤其是自学非常有帮助。信院的本科生课程设计说实话还是太落后了,最新的知识还是得靠自学。现在互联网公开课资源那么丰富,不利用太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