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类别:慕课通识 | 教学类型:理论课 |
课程类别:核心通识 | 开课单位:通识教育中心 |
课程层次:通修 | 学分:1.5 |
来自超星的课程介绍:
如何让经济学脱离黑板,回归现实?如何让决策更理性,生活更美好?
“经济与社会”课程,从企业、家庭,社会等角度切入,结合生动鲜活的案例、情景式教学、启发式讲解,带你从“决策者”视角理解各种社会现象,从全新的视角理解经济学思维和原理,使经济学变成一门知行合一的行动科学。
《经济与社会:如何用决策思维洞察生活》是一门慕课,讲述经济学通论。主讲老师寇宗来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授课时语言生动幽默,并且辅以丰富的案例,内容关联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课程试图将经济学专业理论以科普形式呈现,因此内容较易理解,适合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学生。
课程考核方式多变,包括视频观看、课后练习、线下课签到、期末考试或命题论文。在某些学期,期末由机考变为命题论文,使得得分不确定性增加,特别对于没有论文写作经验的同学风险较高。部分同学担心优秀率限制导致分数偏低,但不同学期考核方式对分数影响不同,总体来看,认真参与课程活动并对课后题复习有助于取得好成绩。
课程平时任务包括视频学习、课后练习和线下课签到。由于教学方式为慕课,学生可以调整学习节奏。大作业通常是命题论文,需结合课堂知识进行分析,题材多样,涉及生活实际,如疫情下的经济学现象。对于初学者,认真完成作业能够理解经济学基本原理,并获得较好成绩。
课程适合希望加深经济学理解的学生,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然而,由于部分学期采用命题论文考核,且学校对优秀率加以限制,导致得分波动较大。选课时建议考虑自身写作能力和课程难度。此外,不同学期的考核内容、方式可能会影响最终分数,因此需关注教务安排。
超星平台的慕课,2020秋季选课(应该是妮可把这门课纳入选课的第一个学期),以及这门课其实只有1.5学分。
讲的是经济学通论,老师是试图把经济学的专业理论用类似于科普的性质给大家讲出来,所以听着总体上不太费劲,加上我一开始选这门课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确实想了解一些经济学相关的知识,听着就挺开心的。老师语速也比较慢,我自己2倍速全程无压力,唯一有难度的是第7章讲到后面卡尔多皮克蒂(我也是重新把课程主页打开来看才回忆起来的)有专业深度让我就很迷醉,感慨可能自己一时半会还是不能领悟经济学的奥妙。本质上经济学帝国主义嘛,万事皆可定价,有些像什么2*2矩阵分析问题和应该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如何看待互联网对经济的冲击和大而强小而精中间的两不靠、机会成本固定成本、非升即走tenure-track什么什么的其实对启发思维很有帮助。
主讲老师寇宗来水平很高,是复旦经济学院副院长(?),慕课里讲到非升即走的时候还在给学生说到他们录取新老师考核什么的才引入非升即走这个话题。人也挺和善的,上课喜欢引入一些段子,曾经开玩笑说有学生不太认字称呼他guan老师他也欣然接受了,线下课的时候跟我们吐槽说网课的学生听过一遍段子了第二遍讲就不好笑了23333333333。第一次线下课的时候还跟我们说这是他第一次来妮可,他小时候特别想来妮可学物理(当时说到这里的时候我就明白为什么老师举例子特别喜欢物理学里的例子了,而且有时候在用很自然科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就反正不像是经济学家的思维),但是当时复旦把他提前录取走了,这次来妮可特别激动让妮可的接待老师给他在东区老大门樱花大道拍了个照发了朋友圈(挺可爱的hhh)。线下课的时候也和我们说,由于超星的要求是讲课程相关的内容,所以线下课内容完全被网课包含,这点挺遗憾的,相当于说线下课没有新的内容嘛(当然这不尽然了,超星做网课的时候经过了剪辑,所以有些内容由于种种原因只有线下课有,比如第一次讲到互联网下新经济形势的时候提到的996超星网课上就没有)。所以如果有想多了解的话可以线下课结束答疑,于是第一次线下课有个dalao直接很专业学术地分析长篇大论直接给我整傻了溜了……我就很没出息的第二次线下课的时候怕老师又被课后拉着问问题抢在上课前找老师要了个签名留念。老师每次线下课最后都会推一手自己的vx公众号“来谈经济”,当时还和我们说他最近新写了2020年Nobel经济学奖的分析,可惜截止我2021年1月31号写评价的时候老师没有再更新过文章)
课程主页(2020秋)http://mooc1.chaoxing.com/course/214836994.html
妮可校内超星qq群号:767469889
评价10分绝对只是因为我觉得这门课值得而已:今年其实学校操作挺迷的,11月份唐突告诉我们12月4号期末,我当时其实才看到第4章,给我吓得每周有空就开始补慕课。还有1月份多唐突告诉我们今年纳入全校通修体系了,开始限制优秀率,于是群里怨声载道,很多人抱怨说为什么不早告知不然就不选慕课了云云。因为慕课真的区分度贼小,估计到最后可能优秀率一拉96分的都可能在40%之外,期末一不小心手滑分数就没了,所以有点把命交给手滑内味了)
课程考核:两次线下课出勤各占总评5分,需要在超星app上开定位打卡;看视频占40分,完成所有任务点5分,课后练习题正确情况总共占5分,期末了到二教八楼上机考试40分。总之,两次见面课打卡10分,网上任务点50分,期末40分。
平时看视频我因为比较喜欢这门课的内容所以是认真听讲的,课后题目也不怎么难为人,真的错了反正那么多节那么多题目加一块就只在总评中占5分所以影响贼小,我印象中整个学期自己因为各种原因回答错课后习题10题不到最后总评扣了0.12分(反正,错了别慌,甚至引用某位和我一起选课的人说:错多了就习惯了【雾】)
大头还是在于期末,期末题和课后习题都是同一个题库,所以大部分都是重合的,所以我当时考前复习策略就是把课后练习题看一遍背背,就这样。最后期末遇见了几个没见过的题目凭感觉做了一下,考完出分96,庆幸自己觉得海星的时候坐电梯下楼的时候听到电梯里有人说:真的遗憾,我只考了99。所以,这种凡尔赛言论我觉得一定意义上说明其实没什么压力。
这么一算嘛平时扣了0.12,期末4*0.4=1.6,所以超星给我的分数是98.28。我最后听说限制优秀率的时候去超星上看了一眼,我这个分数排名21/65(这学期65个人选课的意思),那个和我一起选课的99.17左右来着的排名好像是9/65,所以虽然今年给了我4.3,但是我觉得这种课越来越卷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确实,出总评之后群里很多人讨论说什么经济与社会这门课官网97最后3.3,隔壁今天的日本官网89.6给分3.3,什么犯罪与文明96.8也是3.3……嗯,jwc反正大家懂的都懂)
期末由机考变为了命题论文,占60%,本学期的命题是《疫情中的经济学》
总评=视频观看+课后题+两次线下课签到+论文
这种考核方式不确定性很高,担心得3.3的同学慎选。尤其是大一几乎没有论文写作同学,在期末论文上很容易吃亏。本人论文写的是,疫情中上海游戏行业的生存。不知道是不是老师对游戏持负面态度,给了我一个较低的分,导致我40的平时分拿了39.9,依然喜提3.3(不如不选)
老师是好老师,挺幽默的,讲课很生动,能举出不少恰当的案例;课程内容也很好,并没有非常理论,而是挑选了经济学和社会生活关联较大的几个方面,确实能学到知识。唯一想吐槽的就是,论文写不过高年级,我认识的选了这课的大一同学都≤3.3
之前看到有同学说大一慎选,所以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选了,本人大一,没学过经济,论文认真写了一下,得分4.3,论文题目是ChatGPT对职业的影响
考核方式:40%平时(观看视频+测验+线下课签到,只要认真听过基本能拿满)+60%论文,论文题目是疫情下的经济学,要求2000–3000字。
我本人以前没有接受过论文训练,对经济学也没有深入研究过,因此在写论文时还是费了一番工夫。我写的是新冠疫情下的交通运输业,论文中运用了很多老师视频课里讲到的知识原理,也引用了很多图表和参考文献,写了七千多字,查重率8%,最终论文给了96分,总评97.6,排名3/95。
个人认为,没有经济学基础和论文写作经验的同学选这门课是完全不必担心的。只要认真听过课,把上课的知识点真正弄懂了,并在论文中合理运用,应该就能获得一个较好的分数。
今年jwc改规则,不再是二点式给分,人麻了
出分了,给分挺好的。课程内容挺有意思的。课程任务除了刷完慕课以及两次线下课签到外只有一个大作业,是让分析对比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和苏东国家的爆炸式改革的。网上相关的资料一大堆,而且要求1000字以内,很容易水。事少给分好的慕课,值得一选
去年总评是看线下课签到+看课和课后题+考试,
我当时考试满分,签到和进度都是满分,但是平时课后题错了几道题目,最后4.3,因为考试题大多都是题库里面的,所以考试大家都是高分,区别几乎就在于平时作业分了,最后都是两点式分布,要么3.3,要么4.3
这是一门五等级制课,但却是二等级制给分,不是4.3就是3.3,想要刷绩的小伙伴可以放心来,而对想要水过的人绝对是好课,视频可以随便水,只要考前看看题库即可。
同时,这门课讲的其实是非常有趣的,老师的课上有非常多的案例,并且讲课非常生动,绝对是开课必抢的好课!
欣闻本课退出历史舞台,特前来评课
这门课的慕课其实是非常好的,是19年录制的,不落伍,寇老师讲起经济学也是非常风趣生动
但是内容确实太多了,认真看我是看不完。。。
最后半个课程都直接刷过去了,期末是上机,考课后习题,全部背了,最后总分99.99,但好像优秀的都给了4.3
这课卷的巨大离谱,以后若是重开了请选择的人务必慎重!